1***7年陕西高考状元因职业被北大拒绝如今身份受人尊敬
人的一生会与许多东西擦肩而过,功与名,成与得,有人会因为与它们的失之交臂而囿于自己的一方天地不肯走出来,但有人却能学会放下,因为人生不止眼前那窄窄的一处,天地之外更有天地。
曾经的陕西高考状元韦成枢,因为特殊年代特殊的政策限制,失去了进入他梦想学府北大的机会。但他依然热忱地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没有因为遗憾而放大自己的遗憾,收获了不一样的风景。
是个读书的好苗子
韦成枢出生于1948年,在那个不算富裕的年代,能供一个读书人实在是不容易,尤其是在农村。韦成枢的家庭是普通的农民家庭,家里父母要侍弄那一亩三分地,挣到一家的口粮,没有多少时间去看管孩子,家里孩子又多,韦成枢还要帮着照看弟妹,照顾他们的生活。
尽管在这样的情况下,韦成枢都没有放弃他的学习,他喜欢学习,成绩也好。他脑子转得特别快,经常老师的问题还没落音,他的答案就给出来了。
韦成枢自己学习也非常努力,因为家里孩子算他年龄大一点,他经常要帮着父母干各种家务活,手脚也勤快,学习任务也不落下来,他考取的中学就是今天的西安重点高中。老师们都特别喜欢这个认真努力的小男孩,也经常给他帮助。
因为农村***匮乏,韦成枢很难接触外界的知识与书籍,老师们就给他看很多课外书。在老师的影响下,韦成枢对那些文史书籍和***类特别感兴趣,高考分科自然地选择了文科。
作为一名文科生,韦成枢对文史哲有着极高的兴趣,成绩也一直在学校名列前茅。在高中接触了更多的知识,开阔了视野后,他有了要去北京大学的梦想,因为那是所有学文的人最想去的地方。
可是老天总是那么会开玩笑,韦成枢高考那一年正好是1966年,高考被迫停止,一个已经将半只脚迈入大学校园的韦成枢与他的大学就此失之交臂。
命运弄人
在当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年代,韦成枢跟着政策依旧在乡下干农活。不能读书的年代,他的人生充满了不一样的色彩。一开始,韦成枢被安排到陕西宝鸡的一个山村的生产队去插队。
插了两年后,因为表现突出提前被安排去到城里工作。他在一家国营公司做监工,这份在外人眼里看起来非常体面的工作,韦成枢却不是很满意,他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大学梦。
后来一次机缘巧合,因为他有着不错的高中学历,去了一所普通中学做老师。也算是圆了半个梦,让他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
命运如此颠沛流离,他觉得自己这一生也就在这所中学走过了,但命运总是如此让人意想不到。1***7年中国恢复高考,放开年龄限制,只要符合要求的都可以去考。
所以当时很多人虽然结婚甚至生了孩子,依然去参加高考,只为补满自己当时的缺憾和圆自己一个高考梦。
韦成枢当时已经差不多30岁,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后,他激动异常,自己终于有个机会可以和北大见面了。当时韦成枢已经有了圆满的家庭,工作也很稳定。有人跟他说,干嘛还要去参加高考,吃这份苦呢。
已经离高考不到两个月了,时间很紧张。但是一直在学校当老师的韦成枢觉得他还是要冲一把,毕竟这个梦想在心里埋了这么多年,现在终于有机会了,总要试一试才知道结果。
于是韦成枢白天上班,晚上就复习。有时候妻子不在家,他还要先把孩子哄睡着了,他才能复习,他就这样挤着时间抓紧复习。
到了考试这一天,韦成枢很从容也很自信。好在一直待在学校,他高中时候基础也打得牢固,在拿起高中知识的时候并不算吃力。
考场门口人乌泱泱的,都是怀着崇高和敬畏的心去考试的人。陕西省那时候差不多有30万人参加考试,但是录取率只有三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只有一万人能真正考上,可以说真的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
韦成枢就这样在这么多考生中脱颖而出,满分500分的考试,韦成枢考出了423.9的好成绩,是当时的陕西高考状元。这样的分数上他梦想的北大绰绰有余,他也觉得这次应该是稳了的。可是命运再一次跟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敌不过现实
因为教师职业的缘故,只能报考师范院校,再一次他与北大失之交臂。虽然在志愿表上填了北大,但是怎么也没等来北大的录取通知书。韦成枢等来的却是当时一所二本学校,陕西师范学院,虽然现在已经成了师范学院的领头学校。
只能说造化弄人吧,他一个执着的心愿如此难实现。但是也没办法,他终究抵挡不过现实的浪潮。
重新进入师范学院深造,韦成枢对教师这个行业有了更清晰也更明确的认识,虽然现实没能让他如愿完成他的北大梦,但他至少可以代领他的学生再次追梦北大。
韦成枢在教师的岗位上一站就是大半辈子,要说遗憾,那必然是有的,但人不能一直活在对过去的遗憾中,总得朝前看。韦成枢在教师的岗位上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因为自己是农村出身的孩子,他总是多关照跟他一样的孩子们,像当年他的老师们一样。
他总是鼓励孩子们要努力读书,走出山村,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当然,也不能忘了家乡。韦成枢在回望自己这一生的路途时,常常感叹,这么多年来,学生和家长对他的鼓励和肯定是支持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
他的人生好像充满了戏剧性,但好在他最初的信念和坚持一直没有忘,一直像少年一样保持着热忱与向往。走过漫长又短暂的42年,如今高龄的韦成枢早已成了陕西省的高级教师,虽然已经没有站在岗位上,但他的名声早就传播在外,受人尊敬,他带出好几个高考状元,有着自己独到的教学方法,经常给年轻的教师们传播经验。
还记得恢复高考时,因工作错失北大的陕西状元吗?如今过得怎样?
高考向来是人们最关键的人生转折点,如果考好了,也许未来就能前途无量,所以每年高考也是全国人民的头等大事,各行各业都会自发为考生护航。
而随着国民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如今考上大学已不是什么难事,但要考上一所好大学却不容易,尤其是像清华和北大这种双一流的大学,更是很多考生可望而不可及的。不过对于学霸来说,要考上这两所大学也不难,甚至曾有考生两次都考上清华和北大的经历。
在如今社会,大学生越来越多,而求职的门槛也越来越高,如果要想获得好工作,就要有高学历,普通本科的学生都很难找到好工作,而那些专科学生就更难了。当然,凡事也有例外,有些人虽然学历不高,但他照样收获了很好的事业。
比如接下来要说的这名考生,曾是陕西省高考状元,却因为职业而错过了北大,但他没有放弃努力学习,最终事业也获得了成功。
这个人名叫韦成枢,出生于1948年,是陕西西安人,他自小就非常聪明,脑子特别活跃,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每次上课的时候,往往老师刚提问,他立刻就能把答案说出来,思维敏捷,因而深受老师的喜爱。
韦成枢的家境普通,他和当时大多数孩子一样,自幼就要开始帮家里干活,甚至有时候父母忙不过来的时候,他还要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以及家里的一些家务活,这也养成了他勤快认真的习惯。而且虽然家里活多,他却从来没有耽误过学习,后来还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西安20中。
韦成枢自幼就对文史和***特别感兴趣,所以上了高中以后,他毫不犹豫地便选择了文科,并且成绩一直很稳定,当时的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考上国内最好的文科大学,北京大学。
可惜的是,***总赶不上变化,就在韦成枢信心满满地准备高考时,国内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并取消了高考,这令韦成枢非常难过,但他也无可奈何,只能被迫中断读书,另外找寻出路。
在那特殊的10年时间里,韦成枢为了生活曾做过很多工作,他先是去了宝鸡深山老林的生产队上插队,后来又在一家国营公司做监工,直到1***3年,他才凭借自己的高中学历,去了一所中学当老师。这份工作在当时还算不错,但韦成枢从来没有忘记过自己的北大梦,只是苦于没有机会去读。
直到1***7年10月的时候,中央宣布恢复高考,这一刻韦成枢激动极了,因为这代表他又可以参加高考,并实现他的北大梦了。此时的韦成枢已经年近30岁,早已结婚生子,事业也很稳定,要参加高考并不容易,而且距离高考不过两个月的时间而已,这对他来说是一大挑战。但韦成枢还是不愿放弃,妻子也很支持他,于是他白天工作,晚上回到家里便挑灯夜战,甚至有时她妻子去上夜班,他还需要先哄睡儿子,再继续学习。
就这样,韦成枢努力了两个月,便去参加了高考。当时陕西省有大约30万人报考,却一共只录取1万人左右,可以说相当难考。不过韦成枢却很有信心,因为他的基础比较扎实,又努力了两个月,考上大学是不成问题的。果然,高考成绩下来以后,韦成枢考了423.9分,而当时的高考满分是500分,他这样的成绩完全足够上北大了。
值得一提的是,韦成枢也是当年的陕西高考状元,所以他认为自己一定能够进入北大了。但没想到他没能等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却被陕西师范学校给录取了。原来当时有规定,教师只能去考师范学校。
就这样,韦成枢因为职业原因,只能和自己心仪的北大失之交臂了,这令他深感遗憾。但没办法,他只能接受现实,去陕西师范学院继续深造,毕业以后,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继续教书育人。
如今42年过去了,韦成枢也已经72岁的高龄,他在经过多年努力以后,顺利成为了陕西省的一名特级教师,并曾带出好几个高考状元。韦成枢虽然未能实现自己的北大梦,却依然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这已经算很成功了
那个因职业遗憾错过北大的陕西高考状元,42年过去,如今怎样?
《庄子·内篇》有云:“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生是有限的,环境、条件、制度,一切都可能变为困囿你的绳索,但知识的吸收是没有边界的,只要不停地追求知识,充实自己,终有一天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
陕西教师韦成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成绩优异,偏偏求学之路坎坷,甚至以“高考状元”的身份和心仪的学校擦肩而过。然而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学习,没有放弃人生的追求,最终在事业上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韦成枢出生于1948年,他从小就成绩优异,而且思维敏捷,深受任课老师的喜爱。高中时他以高分考入了西安市20中,也就是如今的西安高级中学,并开始朝着考大学的目标奋进。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他高三那年,也就是1966年,国家中止了高考制度,也打碎了无数学子的大学梦。
韦成枢在当时是最有希望考上大学的学生之一,但也只能在现实中败下阵来。无奈的他只能作为知青开始上山下乡插队干活,一直到1***1年才参加工作。一开始韦成枢是在陕西机械施工公司做工人,但他始终放不下课本和学堂,于是在工厂干了两年就来到了陕西建工局二中担任老师。
高考制度中断了11年,他也就等机会等待了11年,直到1***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韦成枢平静了很久的心湖才泛起一阵涟漪。当时他已经成家,孩子也2岁了,但他依旧想抓住这个机会。于是韦成枢白天授课,晚上把孩子哄睡了再复习,就这样没日没夜地过了2个月。
回忆起那场考试,韦成枢连准考证号都记得一清二楚,因为基础很好,他对自己的能力还比较有自信,考完后就开始给自己估分。当时满分是500分,他给自己算的分数是425分,果然,放榜后他的名字和分数就作为喜报被贴在了学校门口——423.9分,总分位列陕西省第一名。
在填报志愿时韦成枢因为估了分,所以毫不犹疑在第一志愿填了北京大学,分数出来后身边的同事和他自己都觉得十拿九稳了,但北京大学的通知书却一直没有寄过来。后来只有志愿表上的最后一所二本院校陕西师范录了韦成枢,原因是当时教师只能上师范类院校。
作为高考状元,韦成枢却因为职业的缘故只能和心仪的大学擦肩而过,不得不说造化弄人。韦成枢在短暂的沮丧过后选择接受现实,从此他将一腔热血投入了教育事业,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经过多年的努力,韦成枢顺利成为了一名高级教师,并带出了好几位高考状元学生。
回忆过去,韦成枢有遗憾,有感叹,但更多的是在事业上收获的满足感,他曾经说过:“虽然人生坎坷,命运多舛,但我一直认真做事,清白做人,保持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美德———具有良心、爱心、热心和恒心……我最高兴的事,就是这么多年来学生和家长对我的认可和尊敬。”天生我材必有用,即使没有得到最好的平台,但只要不放弃地继续拼搏,你的人生终究会焕发出应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