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年这位教授要求恢复高考在场院士无人敢发言***接着说
1***7年,是许多下乡知青和知识分子一生难忘的岁月。这一年,沉寂十来年的高考制度再次恢复,这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背后离不开一位直言不讳的教授——查全性。
他在恢复高考的讨论中说了什么话令***动容?众人不敢直言的话他为何敢直言进谏?
这还得从1***7年的7月说起。
钦定参加会议,查教授毫不知情匆忙赴京
1***7年***复出,刚一复出就自告奋勇要主管科学教育。随后***筹备召开全国科学和教育座谈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和教员代表来北京开展一次大讨论。
***特别的强调:“要到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找一些敢说真话有见解的,不打棍子,不戴帽子,不是行政人员,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才华的教学人员来京参加座谈会。并且,一定要和‘四人帮’没有任何关联的人员。”
查全性
消息很快传到了武汉大学,当时的校领导专门来到了化学系找一位教授,他就是已经52岁的副教授查全性。查全性得知此事一脸诧异,忙问道:“为何要我去参加?***之后我连上讲台的机会都没有。”
“上面来了通知,点名要你到北京去开会。”校领导的回答令查全性更加摸不着头脑了。
不过,这毕竟是领导的意思,虽然不知道是参加什么会议,也不明白会议的内容,查全性还是云里雾里的启程准备前往北京。
8月1日,一下飞机,查全性看到了老同事刘道玉,此时刘道玉已被借调到国家教育部工作。一番交谈,查全性这才明白,原来是老朋友和众人推举他直言敢说,请他来北京开会。
到了酒店,查全性在刘道玉的介绍下才知道,这是***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
查全性随后看了看参会名单,吴文俊、邹承鲁、王大珩、周培源等著名科学家和众多教育部负责人的名字赫然在列,这次会议确实不简单。
会议召开,真性情教授直言不讳
1***7年8月4日,这天一大早,神***奕奕的***迈着稳健的步伐来到人民大会堂。33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科学家、教授以及科学和教育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宣告开始。
会议第一天和第二天,***称之为毫无收获。刚开始的这两天,这帮教授专家都非常的谨慎。毕竟在经历了***之后,大家都不太敢乱说话。
当时的合影,第一排左四是***
一些零零散散的小问题陆续被提出,并且大多都是专业上的知识问题,很少涉及政治。
8月6日,清华大学的党委负责人忧心忡忡对***说:“现在清华新招进的学生文化素质太差,许多学生只有小学水平,还得补习中学课程。”
***随即怒斥:“那就干脆叫‘清华中学’、‘清华小学’,还叫什么大学!”
***的这番话让查全性看在眼里,为之大为震惊。他原本以为***会敷衍带过,或者仅仅是稍微谈谈,没想到***如此有力度的直接抨击,查全性心中不由心生敬佩。
随后,他立马合上了自己做笔记的大纲,激动的站起来说到:“招生是保证大学教育质量的第一关,它的作用,就像工厂原材料的检验一样,不合格的原材料,就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产品。”
“如果我们改进招生制度,每年从600多万高中毕业生和大量的知识青年、青年工人、农民中招收20多万合格的大学生是完全可能的。”
查全性看向正在做笔记的***,又接着激动地说:
“现行招生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埋没人才,一些热爱科学、热爱文化、有前途的青年选不上来,一些不想读书、文化程度又不高的人反而占据了招生名额。”
查全性教授说完,打算坐下来,***却打断了他说道:
“查教授,你说,你继续说下去。”***看着直言不讳的查教授心生感动。他深深地吸了一口烟,探出半个身子,示意查全性往下说。
“你们大家都注意听听他的意见,这个建议很重要哩!”***朝大家说道,大家听了也很激动,查教授说进了在座的专家心坎里。
查教授接着继续痛陈当时的招生制度有四大弊端:“一是埋没了人才;二是卡了工农兵子弟;三是助长了不正之风;四是严重影响了中小学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就在现在,高考还没开始,我估计已经有很多人在准备送礼,找人了。”
查全性的发言可谓振聋发聩,会谈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全神灌注的听查教授的发言。
查教授接着讲了好几分钟,话音刚落,举座惊讶,热烈的掌声随即响起。
很快,有专家随即附言:"现在夏天快过,高考时间已过,中央的高考招生十六字方针(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已经出台,现在改还来得及吗?
力排困难,恢复高考刻不容缓
座谈会上,***询问时任全国教育部长的刘西尧对恢复高考的意见。刘西尧答道:“现在改恐怕来不及了。”
查全性听了急忙插话到:“还来得及,今年的招生宁可晚两个月,不然又会误招20多万不合格的学生,浪费可就大了。”
***听完,立马拍板说:“好!既然大家都这么想,那今年就恢复高考!”如雷般的掌声响彻了人民大会堂,很多学者激动得热泪盈眶。
两头后,恢复高考的消息传遍了全国,记者们***访查全性称其在大会上丢了一个“大***”,查老只是笑笑说:“我只是说了我想说的事实。”
随后的一个月里,北京相继召开了两次招生大会,这一举动非常罕见。***想方设法的力排万难,提出要在当年冬天恢复高考,不拖到下一年。
当年10月11日,***院批转了教育部根据***指示制定的《关于1***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文件规定: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择优录取。
文件一出,又有人提出了质疑称:“中国人口众多,突然间恢复高考,积压了11年的考生数量众多,经费和印刷的纸张是个大问题,当时的中国还是凭票供应物资,如此大规模的考试准备实在是困难。
问题传到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在讨论后提出:“纸不够用,先借调印《毛选》的纸!经费考生交5毛,其他的先由国家财政负担!”
指示一出,各地高考的准备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当年冬天,关闭了11年的高考之门重新在泱泱大国上开启,热爱学习的人以及知识分子熬过了寒冬,迎来了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总的来说,1***7年恢复高考,离不开***的支持推动,但最令人敬佩的是那位敢说真话,直言不讳的查全性教授,他带着知识分子心系家国的情怀,成为了我国恢复高考制度的叩门人。
文已读完,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后续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增进读者互动,感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