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次高考13年复读 今年考上海交大仍不去 34岁唐尚珺值不值
我身边有二战三战高考的,甚至有复读5年乃至8年的学生,但广西的唐尚珺惊到了我,他竟然14次高考13年复读,今年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学仍然未去报到。
这位唐尚珺对高考简直有“堂吉诃德式”的执着。
他2009年首次参加高考,初战失利,分数还没达到本科线,放弃专科复读二战是自然的。
但是,从2009年到2021年,整整13年的时间,唐尚珺没有工作,一直复读,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考上了放弃,然后再继续考,然后继续放弃。
是没有考上好学校吗?
他曾经考上过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重庆大学、广西大学等,这些大学看上去可以了,但是总是有种种原因不入唐尚珺的法眼。
唐尚珺的父母对这个儿子还是比较娇宠的,虽然也劝过让他上大学,毕业后找份工作,娶妻生子,但是儿子坚决要复读,父母仍然支持,虽然家庭经济很困难,父母仍然给他拿复读学费。
有一次,唐尚珺拿着父母给的学费出门了,家人都以为他去上大学了,哪知道他去了高中偷偷复读。
是因为他非清华北大不上吗?
也不是,唐尚珺没有说自己不考上清北不罢休的话,每次复读的原因都是因为专业不理想。
唐尚珺的高中同学都已经大学毕业了,工作了,结婚了,生孩子了,可是他仍然在高考复读班上。
2016年是唐尚珺的第7次高考,考了625的高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是软件专业,唐尚珺不喜欢,但是经过父母亲朋的劝说,他同意去上大学。家人非常高兴。
可是,突然父亲被检查出患了肺癌晚期,医生嘱咐不适宜手术,回去想吃啥吃啥,想去哪里就去哪里,意思是没有多少天了。
父亲想去北京看天安门,于是唐尚珺带着父亲来到了天安门,吃了北京烤鸭。
父亲很快就去世了。
这一年唐尚珺获得高中复读生奖金2万元,全部给父亲花光了,他决定不上中国政法了,仍然去复读。
此后,唐尚珺像是“魔障”了,复读成了他整个生活,他成了名副其实的“复读机”,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时候停下来,就像堂吉诃德大战风车。
这时,有人感觉唐尚珺的行为很励志,就跟踪拍摄他的生活,还创作了纪录片《高十》,意思是十次高考不辍,于是唐尚珺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将他推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
2022年夏天,唐尚珺完成了他的第14次高考,后来被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还获得了高中8万元的奖金。
人们关心的是唐尚珺还要不要继续复读?
唐尚珺当时未置可否,只是说,学校可以,专业鸡肋。他更想读金融学或者农学。
在前几天的8月21日,高考14次,复读13年的唐尚珺在个人微博上发了一条消息,并配以一段乘火车的***,网友纷纷猜测他是否要去上海交通大学就读。
但据悉,8月23日、24日是上海交大2022级本科新生报到注册时间,唐尚珺未在这两天前往学校报到。
难道唐尚珺还要继续复读吗?目前还不得而知。
唐尚珺今年已是34岁了,没有娶妻生子,也没有工作事业,他的行为在普通人看来极为不正常,甚至有人怀疑他精神上有毛病。
有句话叫作“人上一百,各样各色”,唐尚珺就是一个另类,连续十余年复读,无所谓值不值,他享受这种生活。
有人说这种行为不道德,考上大学不去报到,挤占了别人的录取指标,这种复读生应该限制。
高考政策没有说不让复读,也没有说高考报名限制年龄,唐尚珺的行为只是另类,虽不提倡,但不违法。
这就是一种不一样的风景吧
你认为唐尚珺值得复读吗?
复读13年的广西考生唐尚珺被上海交大录取,他曾经为上清华考14次拒多所名校,这种选择也许让人感到遗憾,但既然是对方的选择,那么就尊重他的决定,因为别人的人生,我们不能够改变。
不过,复读十多年,这种成本太高了,而且青春的时间非常有限,与其纠结名校,还不如利用自己的青春寻找其他更有价值的事情。
34岁考上大学,读完大学之后,也是38岁了。到了那个时候,也许会有读硕读博的需求,真正出来社会就业,已经是40多岁了,这种代价确实很大。
不过,可以考上上海交大已经是很不错的结果,看看自己年迈的父母,不要让他们担心了,早做决定,毕业后好好孝顺一下自己的父母吧。所以,复不复读、要不要多次复读,当遇到这样的问题后,不妨换个角度:当我参加高考,我究竟想要什么?当我执着于某所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
我相信,那个最终的答案,一定不是大学,更不是某个具体的大学,而是通过一所大学、一个专业,学会一定的本领,然后利用这份本领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大学只是实现梦想的一个渠道、一个工具,而不是最终目的。明白了这一点,或许就不会陷入思维的死胡同里,始终无法走出来。
有些执着,可能只是一场误会
很多时候,我们人生当中的一些执着,也是有着些许盲目成分在里面的。
有些人之所以执着于高考,可能还有一个不易察觉的因素:千百年来形成的科举信仰。我国有一千多年的科举文化,通过考试证明自己的人生理念,早已融入了很多“读书人”的思想深处。
高考“高考***”唐尚郡值得吗?
广西高考考生,人称“高考***”的唐尚郡今年34岁,考大学14次,复读13年。大家问,为考上名校,这样值不值得?
我想从心理角度,看看唐尚郡的行为。
我们先来看唐尚郡今年高考被录取之后的行为。
今年唐尚郡被上海交大录取了。可是,录取之后,他本人回应说“无所谓值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一个结果”。
从回应中,听不出他的情绪,只是他说自己的选择。我感受到他那种一年又一年的习惯性的漠然的情绪。
他的选择,听说截止记者发稿时,唐尚郡其实仍然未决定,到底这次去不去上海交大读书。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他一味的在坚持复读,很多人称赞他为心中梦想,真真觉得他在为心中梦想吗?
那么请问他的梦想是上名校吗,“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大”……还不够名校吗?
他的行为不是名校的梦想,而是一种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偏执,一种考试成瘾的状态。一种追求***,冒险,冲动行为的状态。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他本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很多人指责他“自私”“不懂事”“不负责任”“自我中心”……我说他本人根本意识不到,他不知道他的心理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我说他的心理不健康呢?
我们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做出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状态相适应的行为,适应是最重要的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再来看看唐尚郡的适应问题。
他出生在一个广西很偏僻的小山村里,他的父母是靠以卖甘蔗为生的农民。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富裕,其实无法支撑他一年又一年复读的学习状态。
再看看他这个行为。
他在复读的第8年,他的父亲生病,他才开始有点醒悟去北京读了中国政法大学。可是为了高中学校的复读奖学金2万块钱,为了给父亲治病筹钱,他又放弃了在大学的学习,回到高中学校复读。
问题是他每一年的复读并不是没有考上大学,而是在一个又一个名校之后,他说他坚持要去中国科技大学上学。
我们从他的出生家庭,他生活的家庭,他考试的行为以及他为父亲看病的行为,再看他一年又一年的放弃考上的大学不去读……
我们看到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自己的偏执里,沉浸在自己考学的成瘾状态里,沉浸在自己冲动的行为里,沉浸在一次次冒险,追求***的过程里。
最重要的他沉浸在自己的,和周遭的不适应的状态里,这就是我所说的,他的心理不健康的,重复性的强迫状态的表现,而他却不自知。
我以为他首要该做的,应该先去心理咨询。
我对他的问题看到的不是他复读的值还是不值得。而是为他这么久的行为,感到深深的遗憾,并为之难过。
高考复读13年值得吗?
我认为不值得,我宁愿用这些年的时间来经历很多不同的事情,也不愿一年又一年重复高考的生活,人有时过于执拗不见得是好事。
高考14次,复读13年的广西考生唐尚珺,2022年终于被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在学校的高考表彰大会上得到了8万元的奖励。他曾经被西南政法大学、吉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和广西大学等知名高校录取,因为家庭和各方面原因,只想考清华,所以没有去这些学校就读,而今年考上的上海交大也依然在犹豫,没有做好决定,而他今年也已经34岁了。
要是说为了心仪的学校复读一两年,我认为还是值得的,因为这次的高考可能是没有发挥好,那么复读一年提高成绩的机会还是很大的,可为了名校复读多年,我认为不值得,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很多时间,在此期间也可能错失了很多机会,这些时间是无法弥补的,也不可能重来,这些年当初跟你一个班的人都有了不同的经历和见识,而你比人家晚这么多年,这个差距其实拉得挺大的,而校园生活和社会的生活差距也很大,不是说你大学毕业之后就能一飞冲天了,你还是得适应和融入职场里面去,而这么多年来都是把心思专用在学习上,等你大学毕业都将近40岁了,真的能接受职场生活吗?我觉得未必,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不认可复读多年还有以下的原因:
一、心理压力大
高考的压力有多大就不用说了,高三那年几乎都是在啃书,不然就是做题、做题、做题!备战一次就已经让人心力交瘁了,有的同学甚至在考试前一个月就开始紧张、失眠,看着黑板上倒计时的数字谁没有压力呢,而过于焦虑的后果可能就是考试失利,再复读一年可能会顺利考个好成绩,但这个压力比应届生更大,因为之前已经失利过一次,所以会特别看重这次的考试,无形之中又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的压力,而复读多年参加多次高考,一般人真的吃不消,这也是在变形地折磨自己。
当初跟我关系比较要好的一个初中同学,高考失利后就复读了一年,但是她跟我说她后悔复读了,第二次高考倒计时60天开始就特别的紧张,脑子里总是想着一定要考好,明显比第一次紧张多了,好在基础够扎实,比第一次的成绩提高了20多分,成功上岸。
二、结果难预料
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下一次考试就一定能考好,考到理想的成绩,高考亦如此,不是说你参加过一次就代表你对高考胜券在握了,高考每年出的题是不一样的,可能难度会增加,可能出的题会比较灵活,在开卷前的一分钟谁也不知道考的是什么题,所以说你付出了努力也未必就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而复读多次万一考得更差了,那真的是浪费时间和金钱。
三、和同学难相处
就算复读了多年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但年龄就摆在那了,你比同一届的同学大那么多,或许人家觉得你很另类,不愿意跟你有过多的接触,那些不认识你的同校同学也会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你,甚至从你眼前走过,还会回头看着你,跟身边的同学私下讨论你的事情。
四、错失发展机会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可能一年时间就会让你错失很多机会了,而复读多年,也许当初跟你同窗的同学,有的自己创业当老板了,有的当成经理或副总了,这些机会你根本就看不到也抓不住,等毕业后再踏入这个社会,人家可能都站在半山腰了,你还在起点,再怎么说阅历方面是比你丰富很多的。
综上所述的种种,我是认为不值得花费多年时间去复读的,但是每个人的追求不一样,很多时候人都要自己做决定,就希望在多年以后,不要后悔现在自己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