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新高考怎么分班新高一怎么选擅长科目学校都给开班吗
“312”新高考怎么解决分班问题,2022新高一怎么选擅长科目学校都给开班吗?
众所周知,2022级新高一在三年之后,将面对“312”新高考模式。这三年间的学习规划,必须根据自己所选科目进行,否则高考时将吃大亏。对于学生来说,高一上学期必须探明自己擅长的科目有哪些,至关重要。
但自己擅长的科目组合就一定能选吗?未必!选择考科目理论上有12种组合,具体如下:
但因为各所高中规模不同,师资力量不同,部分学校无法开启全部12种科目组合。那么,新高考模式下的高中是如何解决选科不同的学生上课问题的呢?
走班制
传统的上课方式大家都明白,每个班的学生固定占用一间教室,无论上什么课都在一起。
但正式选科之后,学校会***用“走班制”。
"走班制"是不把学生固定在一个教室,而是根据学科的不同,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室中流动上课。
也就是在走班制当中,学科、教室和老师,这三者是固定的,但学生则是不固定的。
新高考下的几种“走班制”
不走班
部分学校在***有限的情况下,从12种组合中挑出一部分固定选科搭配,即有限组合,让学生进行选择。这种模式虽然方便了教学和管理,但无法很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科要求。目前***用这种模式的学校较少,多是一些教师***、场地有限的学校。
小走班
即部分学生或者科目走班,将三门或者两门选科相同的学生优先组成班级,其它科目和学生走班教学。选择这种方案的学校比较多,算是主流的选择。
大走班
即语数外三门必考的科目可以保持原有高一固定班级不变,三门选考科目所有学生均通过走班完成教学。
全走班
即6门高考科目全部通过走班完成教学。实行这种方案的学校实际上并不多,一般是学校师资充足,场地较多,***丰富下的选择。这种模式也非常考验学校的管理能力。
走班制的优势与注意事项
对于“不走班”和“小走班”来说,由于学生流动性很小,所以跟传统班上课没有多大区别,但如果学校实行的是“大走班”或者“全走班”,就有很大不同了。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增强学习主动性
自主性比较强的学生,能够主动配合科任老师,根据自身的特点确定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并将取得好的成绩;而一些学习主动性比较差的学生,学习成绩就会出现滑坡。
班级管理中,对学生自主意识的教育,提高学生学习自觉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也要积极配合老师,以免出现问题。
有利于培养学生比较强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个学生的任课教师可能三年都没有变化,他们习惯于一个教师,一种模式的教学。
走班制教学中,不同的班级学生走到一起,任课教师也发生了变化,这时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比较强的适应能力,教师必须帮助他们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尽快适应新的任课教师。
教学班构成复杂,有利于学生的交流、合作
在传统的行政班中,学生之间的交流、竞争面比较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走班制教学中,同学之间的交流面扩大,增强学生间的互相合作。
具体实施情况
以哈四中为例,去年他们是这样解决学生选科问题的。
选科组合
哈四中在正确看待学生差异的原则,充分尊重学生选择的原则的前提下,***用了“行政班与教学班相结合的模式,教学班与选课走班相结合的模式”的“双结合”模式。在多次调查之后,最终开设了11种选课组合:
其中“历化生”组合没有开设的原因是,根本没人选。其实这也是理所应当的,这个组合的缺点是“几乎什么好专业都报不了,能报的专业没一个好的”。而最受欢迎的两个组合,则是“物化生”(234人选)和“物化地”(213人选),一个是传统理科组合,另一个是则用难度较低的地理来平衡难度高物化两科的组合。
走班安排
哈四中坚持每个学生最多只走一科的原则,教师、学生、教室都相对固定,教师、学生更有归属感,方便教师系统性教学。保证选择物化生、物化地两种组合的学生分别在同一楼层,选课走班的学生在一楼层,方便学生学习和学年管理。
课表安排
在走班上课的情况下,不光学生需要一张课表,连教室也“需要”,于是他们高一的课表是酱婶的,又分班级又分选课又分教室,看着还挺复杂的:
当然了,对于高一的孩子们来说,因为只要看自己的那张就行,感官上要好得多。
新高考3+1+2是什么意思 该怎么选科
新高考政策3+1+2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为所有考生必考科目;“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一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以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中选择两科。
新高考3+1+2什么意思 根据实施方案“3+1+2”模式,“3”为全国统考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含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由全国统一命题;“1”为首选科目,即物理、历史中的1科;“2”为再选科目,即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科中的2科。
大学各专业对考生的物理或历史科目提出要求,“仅物理”表示首选科目只是物理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物理类别下安排招生***;“仅历史”表示首选科目为历史的考生才可报考,且相关专业只在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物理或历史均可”表示首选科目为物理或历史的考生都可以报考,且高校要统筹相关专业在物理、历史类别下安排招生***。
大学各专业根据实际从再选科目中选择1科、2科或“不提科目要求”。选择2科的,再选科目要求分为“考生均须选考方可报考”以及“考生选考其中1门即可报考”。选择“不提科目要求”的,考生选考科目符合高校提出的首选科目要求即可报考。
新高考3+1+2怎么选科 1、需了解各大学同一专业选考科目的不同
根据“职业——专业——选科”这条主线选择科目。如果不想读工学专业,物理可以不选;选考历史、地理、政治三门,是绝对不能读医学专业的。
不同高校的不同专业的考试科目要求不一样,学生根据要报考的院系和专业所要求的必考科目选择自己的选考科目。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各个学校同一个专业其选考科目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2、排除自己不擅长的科目,选择优势科目
高考改革之后,最终成绩是按等级赋分来确定,比如卷面成绩为80分,若在全省的排名比例是1%,那么最终成绩就是100分。所以,选择考生比较擅长的科目,对最终成绩会更有优势。
在学科成绩相差不大的前提下,至少保证物理、化学二选一。否则选择专业的余地会非常小。同时历史、地理、政治相对选科范围较小,原则上不建议学生全部选择这3科。
高中3+1+2怎么分班 什么时候分班
日自从新高考取消了文理,高中二年级当然不会分为文科班和理科班。 文理之后如何分班文理不分学科后,实行轮班制。
文理不分科之后怎么分班上课 文理不分科之后将实行走班制“走班制”包括三层含义:
首先,“走班”的学科和教室固定,即根据专业学科和教学内容的层次不同固定教室和教师,部分学科教师挂牌上课,学生流动听课。
其次,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即讲座式的短线课程实行大班制,研究型的课程实行小班制。通过不同班级、年级学生的组合教学,增强学生的互助合作。
第三,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课内容,不固定教师与教室。主要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阔学生的思维。
新高考分班时间 原则上新高考选科是在高二下学期,但是各地在实际选科分班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在高一下学期及高二上学期就已经开始分班。选科有两种模式,一种是3+1+2,一种是3+3,同学们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科。
选课的时候应该充分考虑自己读大学时选择的专业志愿,因此考生需要充分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优势,从"6选3"或者"7选3"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许多大学的专业对于学生的选课有一定要求,有3门要求(三选一),2门要求(二选一)和1门要求(规定必考)三种,其中1门要求最为严格,因为规定的这门你必须学必须考,否则就不能进这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