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部发布高考预警信息
教育部:提醒广大考生诚信考试谨防受骗
2023年高考临近,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结合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典型案例,郑重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务必提高警惕,谨防上当受骗,做到诚信考试。
一、组织高考***,逃不过法网恢恢
【案例】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共同出资付“***”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罪,判处***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
【提醒】近年来,各地公安机关会同教育部门,对各类涉考违法犯罪活动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提醒广大考生,一定要增强法律意识,知法守法,不要一时糊涂,抱憾终生。
二、“李鬼”终难变“李逵”,以身试法不可行
【案例】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者分别被判处***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大学生犯代***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
【提醒】近年来,一些新技术手段逐步被用于国家教育考试管理,严防***等舞弊行为。不要相信不法分子的蛊惑,以免上当受骗,更不要心存侥幸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考试,以身试法终将“自食恶果”。
三、避开安检带手机,***毁前程
【案例】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
【提醒】近年来,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高考手机***专项治理。高考期间,全国各地莘莘学子将在标准化考场、全程***监控下为梦想拼搏,在考试结束后,考场***录像也会进行集中回放审看,确定每一名考生有无违规***行为。考生应自觉遵守考场规则各项要求,服从考务人员管理,遵守考试纪律,拒绝携带手机等违规违禁物品。
四、虚***宣传不可信,没有“馅饼”有“陷阱”
考试命题专家授课、强化包过、某某同学被录取到某名校……这样的宣传文案和招生广告经常出现在各种考试培训机构的招生宣传中,让不少家长信以为真。从公开的教育培训机构虚***宣传、广告违法行为典型案例看,均不同程度存在着虚***宣传多样化、普遍化和价格欺诈行为问题。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极其严格的管理措施。各类培训机构根本不可能保证考生“包过”,也不可能提供“真题”,更不能花钱买文凭。考生切勿听信虚***宣传,上当受骗,造成财产损失,贻误宝贵的复习时间。
五、“占坑帖”当噱头博眼球,涉考“恶作剧”不可碰
【案例】2022年高考数学科目考试结束后,有网民发布部分试卷图片,被疑泄露试题。经公安机关侦查,查明系恶意编辑“占坑帖”。其考前在有关平台发布无关帖子占位,考后再用试卷内容替换原有内容,帖子时间仍显示为开考前,造成疑似考前泄题的***象。另有个别考生在网上发帖自称“考前押中试题”,同样属于考后恶意编辑的“占坑帖”。
【提醒】律师和专家提醒,如果考生恶意发布此类信息,除违反了考试纪律之外,还涉嫌违法,情节严重的还会构成犯罪。如果培训机构或其他人员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发布“占坑帖”的方式,虚构考前能获得试题或者“押中真题”的信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则涉嫌构成***罪。
来源:新华社
编辑:李宏莹
主编:陈友海
编审:张建光
新闻热线:0315-4026555
教育部再次发布高考提醒,其中都有哪些内容需要考生注意?
2022年高考之际,全国各地的学生们已经开始了焦虑的复习,2022年因为疫情缘故,许多高三班级学生都进行了不一样时间段的线上教学,这致使许多学生的学习状态遭受危害。
因为疫情的缘故,2022年许多地方的高三班级学生都遭受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一部分学生无法融入网上与实体的持续变化,造成一直无法进到学习状态,老师和父母要尽量的协助学生,调节好学生的心理状态。
高考的重要程度显而易见,一点也不浮夸的的说高考的考试成绩,将同时危害学生的将来,尤其是在如今这样的情况下,文凭已经愈来愈关键,可以在高考中获得满意的考试成绩,进到到各种名牌大学当中,针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尤为重要。2022年因为全国各地都遭受疫情的危害,学生们的高考步骤也有一定的转变,学生们要铭记全部高考的工作流程及其必须筹备的各类原材料,避免出现因为标准不清楚的缘故,造成学生没缘高考的状况发生。
近日教育部再度公布提示,全部考生须在14天内到达高考注册地址,依照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的防治工作中相关规定,针对现阶段依然停留在外地的考生,要立即向考点所在地***属实汇报本身的身体状况、有关回程分配等信息内容。
全部参与高考的考生,都必须在测试前14天回到考点所在地,全方位认识并严格执行考点所属的考试的防治规定,并搞好临考持续14天的当地健康监测,降低没必要的集聚和跨地区流动性。伴随着时间的推动,2022年已经迈入了5月中旬,全国各地的考生们间距2022年的高考仅剩余十多天的时长,在在今年的特殊情况下,学生们除开勤奋复习以外,还必须认真落实测试的各种规定和分配,便捷考生能够更好地开展高考测试。
伴随着测试的持续靠近,大部分的学生也是已经做到的高考的各种准备工作,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因为独特缘故,没法彻底的贯彻落实防治规定,这一部分学生要及早的向报名考点所在地的***上报,避免没缘高考的状况发生。
2022年针对学生们来讲是尤其独特的一年,尤其是高三班级的学生,高中三年疫情三年,本届的学生可以说尤其艰辛,但是如今已经到了获得取得成功果子的时长,寒窗苦读十二载,如今便是学生们获得收益的时长。
学生们在高考前,除开勤奋复习以外,要留意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而且时时刻刻贯彻落实健康状况,保证身心健康,让自身可以更好的开展高考测试,如今尽管仅剩余最终的十多天,可是这末尾的时长就是最重要的,在这期间,学生们要特别注意避免意外状况。最终:愿每一位勤奋努力的莘莘学子,都能在历尽千帆下,最后如愿以偿,造就能够更好地自身。
教育部发布2022年高考预警,你认为高考生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我相信在高考临近之前所有的高考考生肯定会非常的紧张,担心自己考不好??但是,如果太过于紧张焦虑,真的会影响到自己的发挥,会出现发挥失常的情况。所以,在高考之前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用最好的心态去迎接高考。
高考生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现在距离高考只有一天的时间了,我相信氛围开始紧张起来了。但是,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过于紧张焦虑。考前不要想太多,比如:不要总是想自己,如果考不上怎么办等之类的问题,应该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一定会考上自己喜欢的大学。自信很重要,自信能够帮助你更好的迎接高考。还有,高考越来越近,就不要总是去刷题了,不要太疲倦。应该要保证正常的作息,每天都要保证充足的睡眠,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高考。所以,我认为每天最好在11:30之前就上床睡觉,早睡早起,这样能够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也可以按照高考时间来安排复习,这样有利于进入高考状态。另外,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紧,除了学习还应该要适当的运动。运动能够缓解高考之前的紧张焦虑,能够放松自我,能够拥有一个好的身体,这样就不容易焦虑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一旦垮掉,就会影响高考的发挥。所以,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要注意劳逸结合,调节情绪,以最饱满的***面对高考。最后,如果感觉到很紧张焦虑的话也不要憋在心里。可以找人倾诉,比如:可以找你的好朋友,或者你的父母,或者你的老师等,说出来就会有利于调整心态。总而言之,不要太紧张,焦虑,否则真的会影响高考发挥。
教育部发布志愿填报预警,填报志愿需要注意什么?
——虚***宣传拥有所谓“内部信息”。某网站自称掌握内部大数据,能够“精准定位院校”等等。事实上,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各省级招生***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和近年来各高校录取分数情况,并不存在市面上的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冒所谓志愿填报专家身份。某咨询机构打出广告,称团队的专家“获得高考志愿规划师认证”“来自著名高校”等。事实上,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该机构一些所谓“志愿规划师”都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总部提供的“台词”给考生和家长辅导。家长购买这些机构的服务不仅花了冤枉钱,而且可能报错志愿。
——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障。有的机构声称“百分百保上”“一分不浪费”,但实际上为提高所谓的志愿填报成功率,鼓动考生填报较低分数即可录取的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正当权益。
——***借咨询服务名义进行***。有的“志愿填报辅导”***和网站***借为考生“一对一”服务的名义,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有的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交学费;还有的机构要求考生填写许多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者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造成个人隐私信息外泄。
教育部发布志愿填报预警,其中哪些信息值得关注?
今年的高考成绩和分数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公布,填报志愿成为考生的首要任务。近年来,各种志愿服务***层出不穷,而且每年都有许多家长考生上当受骗,所以为了避免家长和学生被不良商家欺骗,教育部近日发布警示,提醒学生警惕?高价志愿指导?陷阱。下面我们来看看高考志愿填报期间会有哪些***。
***一:虚***宣传有所谓的?内部信息?,有网站声称掌握内部大数据,可以?准确定位高校?等。其实,每年高考前填报志愿,各省招生***都会公布统计高考成绩和近年来各高校的录取成绩,市场上并没有咨询机构或个人声称的?内部信息?。
***二:***冒所谓志愿者填写专家身份的某咨询机构的广告,称该专家团队?获得了高考志愿者规划师认证??来自知名高校?等。事实上,相关部门从未颁发过?高考志愿策划人?这样的职业资格。一些所谓的?志愿策划者?是临时招募的社会工作者,按照总部提供的?线路?辅导学生和家长。父母们不仅为他们的服务支付了过多的费用,他们还可能为孩子选择了错误的志愿。
***三:咨询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的某些机构声称?百分百保证?和?不浪费一分?,但实际上是为了提高所谓的志愿报考成功率,鼓励考生报考分数较低的可考入高校或专业,损害考生的合法权益。一些?志愿填报辅导?***和网站以?一对一?的名义为考生提供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后溜之大吉;还有的会伪造录取通知书,要求考生提前缴纳学费;甚至一些机构要求考生填写大量不必要的个人信息,或发送带有木马的链接,导致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高考是许多学生敲开社会的一块试金石,但高考过后最重要的是填报志愿,选择适合且喜欢的志愿至关重要,毕竟关系到大学四年的生活还有以后的就业,所以要慎之又慎,擦亮眼睛,不要上了黑心商家的当。
高考倒计时,考生和家长需要注意哪些***?
经历了长时间的在家复习备考以及延期一个月后,史上最特别的一届高考终于要拉开大幕。对于高考生而言,眼下最要紧的不再是盯着书本,而是调整好心态,积极自信地迎接考试。而广大高考生家长,则需要帮孩子做好食宿、交通出行等后勤保障工作。
值得警醒的是,每年高考倒计时的关键期,总会出现各种关于高考的***,也总有想投机取巧的考生和家长?中招?,最终付出惨重代价。接下来,给2020年高考生和家长们分享三条教育部日前发布的重磅提醒,希望能引以为戒,谨防上当受骗!
***之一:高考真题或绝密答案
这种***多出现在网络中,利用的就是家长想让孩子高考分、上好大学的急切心理,但结局无一例外是钱财被骗。要知道,高考试题属于绝密级材料,保管运送均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再者,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之二:走?内部?招生通道
现如今的高考招生录取工作,全部都是在网络中进行,且严格执行各校公布投放的招生***,没有所谓的不看高考成绩、走?内部?招生录取通道。鼓吹有特殊?路子?的不法份子,无非是盯上了家长的钱财,利用了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招生政策的空子。
***之三:?丢准考证?博关注
每年高考前夕,网络中总会出现?高考生丢准考证?的消息,据调查发现,这些消息十有八九都是***的,散步者的意图是寻求关注,甚至达到骗取流量或钱财的目的。作为高考参考的重要凭证之一,敬请广大考生要妥善保管好准考证,最好多打印几份,放在不同的安全位置留存,即便发生意外,也能有备份应对。
总得来说,广大高考生和家长如果不抱有侥幸心理,是不会被上述***?套路?的!当然,以下几点还是多加注意为好:
首先,要妥善保管好准考证、***等个人有效证件,确保能够安全参考。
其次,高考出成绩后,不要在网站或社交平台上晒成绩,以免泄露个人信息,被不发分子利用。
第三,高考志愿填报网站的用户名和登陆密码要牢记,切勿把高考志愿分享给他人,或交由他人来代为填报。
最后,录取通知书要甄别真伪,关键信息要注意保密。
预祝2020年所有高考生能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