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品读】见书如面
太湖诗刊第3054期
刊名题字:蒲秉义
美文欣赏
见书如面
作者|许铁军
6月18日中午,好友王海发来一条信息:“铁军好!老丈人易乾于6月12日7点45分医治无效病逝。特此告知。”
“走的这么突然。节哀顺变。本想倒好时差去看易老师的。”
翌日,我从资料夹里找出了易老师三年前春节为我第二本散文集作序的手迹稿,我分别传给了王海老师与陈嘉栋老师。
“易老师为我新书写的序,这是手迹版。见字如面。为失去易老师这位尊敬的师长、忘年交,这两天心里一直一阵阵心痛。”
“易乾先生一生耿直谦和,旷达洒脱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4月初他还打我手机的,没想到这么快。易老是师长,生前交往持续多年,也经常说起你,留下忆念。”
今年3月2日向王海老师转发了美友周建国“我的父亲我的山”的美篇中,无意间看到了一张“蘇南新專第一期畢業同學錄”,我仔细看了其中的名单,果然发现易乾老师就在其中。通讯地址为“無錫光復門外光復國民學校”。
我与易老师结识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当时在房地局测绘队工作,兼任无锡日报通讯员。有一天,在女友家巧遇看望“患难之交”未来泰山的易老师。经引见,从名片上获知他时任无锡日报总编办副主任。
“欢迎通讯员提供基层鲜活有传播价值的消息”。这是我第一次遇见易老师时听到一位党报资深编辑和谒可亲中倍感激励的话语。
就是这一句勉励的话,让我在笔耕的路上坚定前行,新闻写作水平的提高与积累,离不开他耐心细致的指导与帮助,是他手把手的点拨与润色,让我一篇篇的手写稿变成了充满油墨香的铅字。连续多年被无锡日报评为优秀通讯员。
后来他调任无锡日报副刊部任主任期间,我成了编辑部的常客。
兴趣的调动与激发让我生活变得更有乐趣更有追求。并从豆腐干的新闻到副刊的杂谈。再到新闻发布会的策划与实施以及新闻危机的公关与化解。再后来爱上了文学。
后来慢慢获知,易老师是我国培养出来的第一代新闻工作者,笔名谦益、陶丁,江苏无锡人。主任编辑,离休干部。早年毕业于苏南新闻专科学校,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曾服务于江苏数家报社,1986年获中华新闻工作者协会颁发的“老新闻工作者”荣誉证书和奖章。
一生笃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虽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除在各级报刊发表数百篇散文、随笔外,出版著作:历史散文《苏锡雅话》《三晋遐想》《飘摇的船》《恒星的梦》;吴越风流丛书《太湖草木深》及连载***《笔墨春秋》等。
2014、2019年还自费结集《族踪心迹》《旧笺新录》与我分享。
乙亥年秋易老师在《旧笺新录》“野叟曝言”代序中:也许是机缘,我一生与书本笔墨为伴。我出身寒儒之家,受家庭影响,自幼爱书。虽忍受过因家贫读不起书的苦涩,也一度经历了读书带来厄运的畸形岁月,但“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过后,我更加爱书。读书,博观约取,厚积薄发,需花“滴水石穿”的功夫。
由于职业习惯,我早年常将***访所闻、读书所思、旅途所见,信手记于笔记本、书籍空间或触手可及的纸页上,有时记下几节,有时摘录数句,随意、潦草、琐碎而零散。年复一年,聚沙成堆。重捡昔日碎片,如历旧境,如逢故人,它使我想起引领我敲开生活大门的老师,想起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伙伴,想起帮助跨越沟坎、鼓励我继续前行的“知音”……当年寒窗共读灯下夜话、结伴畅游壮丽山川等情景,再现眼前。
旧笺新录,老话重提,是秋虫夜巢的絮语,是倦鸟归林的低吟。我比喻为“野叟曝言”,村野老人,冬日晒太阳,聊天,说的是“闲话”,但乐在其中。是为序。
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是易老师一生的写照。在我人生整个职场中,有这么一位学识渊博、和谒可亲的忘年交,正是我的***。
他曾为我出版的二本散文集《哭笑之间》《期而遇的灵魂》作序。
曾记得2020年春节前,我与爱人到家去看望他时,他从书房里取出了一块荣获***中央***院中央***颁发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2019年)纪念章。
今天重读易老师的数本书籍,“见书如面”。亲切里透着一丝忧伤的怀念。
“事如芳草春长在,人似浮云影不留。”一个个亲人挚友旧识新友从身边走过,件件往事却永镌心头,细微、缠绵,从充满人情味的雪泥鸿爪中,去细嚼慢咽天地至情,人间真爱。
图文来源:许铁军
作者简介
许铁军,无锡市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先后出版散文集《哭笑之间》《不期而遇的灵魂》。立志成为一名业余写***好者中最好的家庭厨师,家庭厨师中最好的业余写***好者。
本期编辑:dodolas
太湖诗刊
顾问:
周解清、浦学坤、叶延滨、金山、安娟英
艺术顾问:
蒲秉义、山奇
特约主播:
翁恬敏、邹君燕、马岚、月下泛舟、傅羽、李恩忠、建林、王义淮
总编:杨红,音乐诗人、词曲作者、独立音乐制作人。《太湖诗刊》创刊人。
主编:山林,制片人、编导、诗人。
主编:葛瑞文,策划、广告设计、摄影。
执行主编:兔漂,图文设计、艺术设计、***编。
副主编:YOYO,国际资讯***编、新闻***编、摄影。
副主编:dodolas
投稿邮箱
1226431780@qq***
taihushikan@163***
非原创首发、非独家勿投
投稿时请附配图,并保证图文原创性
感谢您的支持
冰火文化传媒承接
词曲创作、个性音乐定制、编曲
***、动漫、电子等各类音乐制作
企业宣传片、广告片、各类***、MV拍摄
进口工艺品各类礼品定制
电话:0510-82038668
拍摄案例
青山之春
【散文】「见字如面·书世界」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见字如面·书世界」征文
若菱--《遇见未知的自己》
亲爱的若菱:
我是在看到老人给你写的那封信时,想要给你写信的。一路陪着你走过,像是一段难得的心路旅程,有很多话想要对你说。
还记得第一次见老人时,老人问你,你是谁?你说:“我是个苦命的人,从小父母离婚,只见过父亲几面,十岁以前都由外祖父母抚养。继父对我一向不好,冷酷疏离。为了脱离家庭,我早早地就结了婚,却久婚不孕,饱受婆婆的白眼和小姑的嘲讽,连老公也不表示同情。工作上老遇到小人,知心的朋友也没几个……”
听到你的回答,我不由得心痛。你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认知,已经偏激和负面到了多么严重的地步啊!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年少时的自己,那个自傲、自卑又偏激的女孩,在生活的阴暗角落里瑟瑟发抖。
老人问,人们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我在想,我到底想要什么呢?终是没想到答案,因为想要的东西太多,但一项项排除掉之后,又发现都不是想要的。看到老人给出的答案:爱、喜悦、和平。心里有太多的困惑,却不知从何说起。无私的爱、由内而外的喜悦,内心深处的和平。好像,又都是对的。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得不到呢?
想了很久才了悟,原来是因为迷失了最真的自己。找寻自我的过程,漫长而遥远。因为我们早已经习惯了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并沉迷于中,用以证明我们是多么成功、多么优秀。小我的满足感达到最大,而真我被一层又一层的小我裹挟着团团包住,再也看不到。
无法与真我联结,便失去了能量的来源,所以才会不停地向外索取。但其实,真正的自我一直都在。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一切都是你自己的投射。包括你周边的人、事、物,这就是所谓的吸引力法则。生命中的一切,都是你自己吸引来的。
你潜意识中,寻求被背叛和被欺骗的痛苦。这种人生模式,让你的工作和生活都陷入困境。朋友的背叛、丈夫的背叛,都像是匕首,一刀一刀划在你的心上。
亲爱的若菱,不要批判,不要抗拒,试着去接受它。那些负面黑暗的能量,唯有带着爱的觉知之光,才能消融它们。要学会,臣服在当下。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去抗争,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
老人说世界上只有三种事:老天的事、别人的事、自己的事。老天的事和别人的事,我们都无能为力,只有自己的事,才是可以改变的。已经发生的事,就是老天的事。我们无法改变,就臣服于当下,接受已经发生的既定现实,然后再去想如何改变。一味反抗或是负面应对,都对事情于事无补,反而可能会更糟。就像你接受了职场中的不公正,接受了丈夫的出轨,反而事情就向着你想要的方向去发展。
正如老人说的那样:“很多时候,我们感觉很不好的时候,像你现在的悲伤、低落,我们会一直想要从这个泥沼中挣扎着逃出来。所以我们借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对它,压抑它、否定它、排斥它。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负面的情绪就像黑暗一样,是无法驱散的。你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带光进来。小时候的我,一直把自己关在自我的小世界里,不去跟别人交流和沟通。内向、固执、自卑、自傲,差点走不出来。直到很多很多年以后,我才学会重新看待自己。发现自己原来也并没有那么差劲,发现自己其实也很好,只是一直不曾知道。也终于学会拥有由内而外的喜悦,从而拥有了幸福的能力。
若菱,很开心看到你,学会了放下和臣服、学会了接受潜意识中既定的人生模式。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身的不完美,然后得以改变,拥有心想事成的能力。
很喜欢老人信中给你写的那段话: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
人生中的种种都是上帝送的礼物,学会坦然接纳、学会用心感受、学会在其中成长,终会遇见更好的自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晓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17.11.30
「见字如面·书世界」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
《见字如面 书世界》征文
《平凡的世界》——路遥
? ? ? ? ? ? ? ? ? ? ?
晓霞:
? ? ? ? 我最亲爱的人,你还好吗?我知道你一定很好,而且正要履行我们的约定,朝着双水村的方向飞过来。我知道你一定正要赶来,请原谅我不能生出翅膀与你汇合,但我会在这里等你,在这张灯结彩的日子里、在这弥漫着欢腾的山仡佬里,等着你回来与我们团聚。
兰香带着男朋友来家里了,还说过了年就要结婚,虽然爸嘴上没说什么,但心里高兴的很嘞。我哥也去县城医院把嫂子接回来了,嫂子的病不见有什么好转,但也不想在医院里过这个年,我哥就叫上他那个同学刘根民,拉着车子把嫂子从医院偷出来了。我那个二流子姐夫不知道吃了什么老鼠药,再也不出去瞎逛日子了,前几天带着我姐还有猫蛋狗蛋从罐子村过来,这几天一直在家里帮着忙活。加上二爸一家子,在我的印象里好像从来没有哪次过年这么热闹过。过去穷苦的光景把人折磨的没有一点生气,虽然如今这光景比不上眼前这烟花绚烂,但起码几乎家家也都有吃有穿,这片被冰冻多年的山村好像一下子活过来了。
我并不想也不舍得破坏这来之不易的欢愉,我也试着和他们一起沉浸在这团聚节日里,可我无论怎样还是做不到。虽然他们都是我最亲近的人,可他们越是喧闹,我就越发的想念你。这想念让我的心痛难以自已,只能提笔倾诉与你。
晓霞,我最亲爱的人。
我们约定好的要一起回来,而且不是以田福军女儿的名义,也不是以田福堂侄女儿的名义,而是以我孙少平的未婚妻身份,带着我们坚定不移的真挚情意,以拜见家长的名义回到这里。你的那个世界到底在哪里,应该快到了吧。现在我真的好想生出翅膀来,去迎迎你。或许我不该这样着急,天这么冷,你也千万不能着急。慢慢的飞回来吧,在我们一起去过的地方歇一歇吧,或者先去家里看看吧,福军叔一定也在等你。
我有很多话想跟你说,却不知道该把信寄到哪里,不过我坚信我们一定要相见的,我知道你也会像我一样坚信不疑。既然这样我们都不要着急,到那时我会亲手交给你,你留着在以后的以后慢慢读。或许你根本就没有打开这封信的机会,因为我会在见到你的第一刻马上抱住你,紧紧的把你拥在怀里永远都不放手,我会看着你晶莹的眸子,从那里听到你想诉说的一切,然后贴在你的耳边把我对你的想念一字一句的说给你听。虽然我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但结尾那句,一定是我们再也不要分离。
我一度就这样日日活在与你再相见的幻影里,夜晚又总会梦到第一次和你相遇。
还记得第一次见你,是润叶姐把我叫到你家里,那时候一口气吃了五个馒头,喝了两瓶汽水。我承认那是我高中时代口腹之欲得到最大满足的一次,因为是从润叶姐那里得来的,我孱弱的自尊才不会因此而觉得悲戚。但匮乏的物质生活对我来说已经是一种习惯,这样的接济对我来说就像是饥饿寒冷的漫漫黑夜里偶然的一个美梦,我只能抱着无限感激的心情暗自窃喜,然后在睁开眼睛之后用力回忆。相比于那转瞬即逝得以饱腹的***,与你的相遇更像是醒来之后那第一缕射过来阳光,先是刺的我睁不开眼睛,而后我的人生就这样开始被你照亮。我当时在想一个姑娘怎么可以是这样:扎着两个放任不羁的辫子,军装也像是随意披在身上的,双手插在腰间出现在我的面前。即使没有我们短暂的交谈,你的样子也足以让我确定我们必然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却不曾想我现在正在写信给你,以你未婚夫的名义。
晓霞,我最亲爱的人。
不得不说你之后给予我的物质上帮助让我的内心里更加的不平衡了,我接受来自一个同乡的好意,但你的方式可以说十分的愚蠢,甚至让我更加坚信我永远不会与你这种人为伍。现在想来却没有丝毫的憎恶,反而会觉得你可爱至极。谁会傻到用丢钱包这样的方式,而且还在同一个地方丢了两次。但当时面对这种自尊心的打击,我并没有丝毫反抗的力气,生活的贫困加上没有任何精神的支撑,使我无数次的想要结束我的念书生涯。我只能逃避,我也确实处处都在逃避。从排队打饭到班级活动再到偷偷看书,我都尽量避开同学和时势冰冷的目光。直到那晚在福堂叔家里看到那本婶子用来夹鞋样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脆弱的内心才第一次感受到一种莫名的力量。我躺在双水村后山的草垛上一直看到天亮,从那时起钢铁意志似乎就开始在我的身体里萌芽。与此同时,同样燃起还有我青春岁月里对爱情的渴望。如果说保尔柯察金和冬妮娅的故事让我看到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而你就是那个给予我最肯定的鼓励,让我在无数次的选择与放弃的矛盾中毅然扒上火车,从而挣脱那个最熟悉却又笃定不属于我的旧世界的人。
晓霞,我最亲爱的人。
你告诉我我是不属于那个世界的人,你告诉我想和我一起去西安、去北京、去更大的世界看看,你告诉我孙少平你不平凡。你还告诉我一定要记得我们约定见面的日子,你告诉我无论那是我们多忙都要放下手上的一切准时赶到那棵杜梨树下相会,你告诉我你会和我一起回到双水村。这几年你告诉我的这一切我都记得,可你……
晓霞,我最亲爱的人。我的心里曾装着满满的责怪,也曾装着满满的怨恨,但现在只装着满满的不舍与爱意。我知道我再也等不到你了,过完这个年我还是要离去。我知道我已经不属于这个世界了,可属于我们的世界到底在哪里。
零点了,外面的鞭炮声又响了起来。我望着窗外的这片黄土地,此刻的我突然想要留在这里,为我们箍上几口新窑,就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留下所有的回忆,哪里也不去,我们再也不要分离。
晓霞,我最亲爱的人。你还告诉我一定要记得那首诗:
我们原是自由飞翔的鸟/飞去吧/飞到那乌云背后明媚的山峦/飞到那里/到那蓝色的海角/只有风在欢舞/还有我相伴
而如今,却只有风在飞舞。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你的少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于除夕
《与仲弟书》---见字如面,惜时如金
原文:汝兄在山中,若不能谢遣世缘,澄彻此心。或止游玩山水,笑傲度日,是以有限日期,作无益之费。即与在家何异?汝在家亦能忍,节嗜欲,痛割俗情,振起数十年懒散气习,将精神归并一路,使读书务为心得,则与在山中何异。
此文大意为兄在山中,若不能辞谢遣散人世间的俗事,真正地静下心来。或只是游玩山水,笑傲度日,那就是以生命中有限的时间去作无益于身心成长的事情。这与兄在家有何区别?
您在家时也能克制自己,节制不良的嗜好,忍痛割舍世俗的情感,振奋精神把数十年的散漫习气悉皆袪除,将精神归并在一起,使读书出实效,则与兄在山中有何不同呢。
都说环境能塑造人,但若不能持之以恒地朝着设定的目标迈进,无论在哪里结果都是一样的,关键在于自己是否能安下心来。
“欲为诸佛龙象,先为众生牛马。”在有限的生命里去做让自己成长的事情,不仅有益于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加有益于社会。作者以简明之言道出了时间的宝贵和梦想的珍贵,以有限的生命去完善自己短暂的一生,本身就很有意义。
我是挹洗俏月,这是今天的阅读分享,祝您周末愉快......
【本文释义】
一路:1、一条道路, 2、一起、一块儿。
归并:1.把这个并到那个里头;并入:撤销第三组,把人~到第一组和第二组。 2.合在一起;归拢:把三笔账~起来,一共是五千五百元。
精神:1. 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面貌。~错乱。~上的负担。2.宗旨;主要的意义:领会文件的~。3.表现出来的活力:~焕发。振作~。4 .活跃;有生气:越干越~。这孩子大大的眼睛,挺~的。5.英俊;相貌、身材好。
懒散,指懒惰散漫;形容人精神松懈,行动散漫,不振作。
振起:兴起;奋起。
痛割:痛如刀割。形容悲痛之至。
俗情:1. 世俗的情感;不高尚或不高雅的情态。2. 尘世的情思,与脱悟的情思相对。
亦:1. 也(表示同样);也是 反之~然。人云~云。2. 姓。
笑傲:1. 见“ 笑敖 ”。2. 嬉笑游玩。
汝:1. 人称代词。你 ~曹。~辈。~亦知射乎?2. 姓。
止:1. 停止 ~步。~境。不~。2. 拦阻;使停止 禁~。制~。~血。~痛。~得住。~不住。3. (到、至…)截止 展览从10月1日起至10月14日~。4. 仅;只 这话你说过不~一次了。5. 姓。
澄彻:水清见底。即清澈。后也指思念清明。
世缘:俗缘。谓人世间事。
谢遣:辞谢遣散。
见字如面写信开头语怎么写?
见字如面写信开头语写法如下:
1、开头语:顷奉惠函,谨悉一切。 顷接手示,如见故人。 得书甚慰,千里面目。
2、钦佩语:久钦鸿才,时怀渴想。 德宏才羡,屡屡怀慕。 蒙惠书并赐大著,拜服之至。
3、问候语:当此春风送暖之际,料想身心均健。 春日融融,可曾乘兴驾逰?
4、祝贺语:欣闻,谨寄数语,聊表祝贺。 谨以至诚,恭贺你们。
5、结束语:诸不具陈。谨申微意。?请长纸短,不尽依依。 言不尽思,再祈珍重。
用见字如面写作文
1. 作文:见字如面,字如其人 见字如面。
这是那个没有网络的年代里,通常写在信纸第二行的话。第一行是称呼,某某。
这个词从笔友那里学来。笔友,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称呼吧。01年我收到的第一封读者来信,干净的信纸,清秀的字迹,细腻的文笔,同样的年纪,同样的爱好,而且,这也是她给陌生人写出的第一封信。一种很奇妙的缘分,就这样结识了这个江苏女孩。此后一直书信往来,渐渐的,我们在信封里互相附上自己的近作,互相评头论足。为了不输给对方,在写作上可谓煞费苦心,挑出自己最完美的文字,认真的誊写,装进信封,然后数着日子翘首以盼,期待着对方的回音。有时好久等不来消息,干脆再写一封,没待几日,收到来信,一看落款日期,竟写自同一天。
所谓字如其人,见字如面。所以,当笔友寄来照片,丝毫不觉陌生,仿佛早就相识一般。照片上,一位清秀的女孩子,笑靥如花,婉约而不失大气,如同她的文字一般。
前几日翻出了高中毕业前留下的同学录,看着大家一页页或恢谐或煽情的文字,仿佛又见到了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室友过来看,我给她讲,这个女孩的字很帅气,这个男生的字很清秀,这位同学字迹很霸道,这位同学签名很帅,不过他只有签自己的名字才帅。这本同学录自我上大学起就一直在我的宿舍,把大家的字放在一起,总有暖暖的感动,就好像我们不曾分别。
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我仍然喜爱用笔写字。虽然知道以后会写病历写到手抽筋,现在还是愿意在能手写的时候尽量手写。从前做的课堂笔记,厚厚的一本一本,我自己做了封面把它们保留好,视若珍宝。有时上课走神,在纸上随便写写画画,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恋的欣赏着自己的字,小陶醉。
2. 微信能取代"见字如面"的书信吗作文 微信作为一种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平台,如今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由微信朋友圈交织而成的各种各样的“圈”,就像是一张无处不在的大网,几乎将我们每个人都“网罗”其中。
同学圈、好友圈、家长圈、班级圈、学校圈、家人圈、亲戚圈、发小圈……随着微信铺天盖地般袭来,有着悠久历史的书信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微信开启了一个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崭新时代,但也有不少人慨叹:每天一早醒来都会不由自主地去刷微博、刷朋友圈,从一个链接点击到下一个链接,然而时间也在不知不觉中流逝了。
世界四通八达,微信让很多人“成为朋友”,可是我们能真正抵达朋友的心灵深处吗?期待更多同学畅所欲言,并写来独到的真知灼见…。
3. 见字如面应该写在书信的什么地方 写在书信开头的问候语之后。
见字如面的意思是:见到字就当是见到本人。看到这个字的内容,就像我当面跟你说话一样。因此,这是写信人对收信人表达不能见面而以书信代替的说辞。
“见字如面”一般用在问候语之后,用作启始语。与之意思相近的还如“久未见面,别来无恙。”“近来一切可好?”“久未通信,甚念!”之类。启始语要注意简洁、得体。
问候语最常见的是“您好!”“近好!”依时令节气不同,也常有所变化,如“新年好!”“春节愉快!”问候语写在称呼下一行,前面空两格,常自成一段。
扩展资料:
书信的基本格式:
1、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2、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不过很少。)
3、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4、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在下一行写日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书信
4. 作文见字如见面写给自己的 字如人妈妈总说,字如人。
一个人,只有把字写好了,才能做好人。小小的我总把这句话记在心底,用心地写字。
那个小小的我已经长大,那句话至今还埋藏在我的心中。而我的字……怎么说呢?那是一种很奇怪的字体。
瘦瘦长长,略带潦草。这样的形容,应该会让人想到那种很清秀的字吧!这样形容它,我也会觉得不贴切,但它却就是这个样子。
其实我的字可能还没有定型吧!比如说,有时,我也会偶尔写那种圆圆或是方方的字,可是,好像无论怎么写都逃脱不了那种已定的感觉。我的亲人的字写得都很漂亮,特别是我的外公,他能书善画,写得一手行云流水、潇洒自如的毛笔字。
他给我带来一大摞一大摞的字帖,一页页地临摹,一夜夜地书写,字看起来终于有些起色了,但待到平时写字时,又是那副老样子,没有丝毫的改变。呵呵!这大概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吧!突然想起了那句话:字如人。
不禁慌乱起来。细细回想:王怡君。
她的字,或许也算不上有多漂亮吧!但,总给人一种特殊的美。她的字,瘦瘦小小,略有连接,似怯非怯,一看就知出自一个温文尔雅、知书达理的女孩之手,正如她的人,温婉,文弱。
王欢。她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有棱有角。
她的钢笔字,大概是介于方与圆之间的吧!方中透圆,圆中又带着方,将她的踏实,善良,体现得淋漓尽致。
5. 《见字如面2》第2期观后感 第二期里,由蒋勤勤朗读,林徽因写给徐志摩的诀别信。
这些书信的作者,既有2200多年前的秦扫***军中的大头兵黑夫和惊,又有唐代大家韩愈,民国洛神萧红,当今艺坛宿将黄永玉、曹禺,宝岛歌后邓丽君和蔡琴;而收信人中,甚至还有一条鳄鱼! 在朗读中,观众触摸听觉带来的感性和联想力。 听王小波给李***写:李***,你好哇。
见到你很高兴。 听胡兰成第一次去见张爱玲的时候,向她告白:世界上但凡有一句话、一件事儿,是关于张小姐的,便皆成为好。
我们整夜整夜的说话,才握着手,天就快亮了。 梁实秋在七十岁的时候,与韩菁青一见钟情:亲亲,我的心已经乱了,离愁已经开始威胁我了。
一句一句的情话经过车马的颠簸、日月的摩挲,变得光洁透亮、温润如玉。 原本私密的家书、情书、与友人的通信,兼具个人情感和时代印记,而这两者的结合,恰使书信不但极富个人特色与历史带入感,更打开了人们认知历史、认知名人的另一扇窗。
从前慢,那些写信的日子 从前,写信、寄信、等信、拆信、读信,互诉衷肠一个来回,经常耗时十天半个月。 而现在,改用语音或***,两封信的内容,也许不到半小时就能讲完。
讲完了,留不下来,一切都来得快去得更快。海量数据能轻松拷进硬盘,却难存入记忆。
聊天的工具五花八门,可是知心话却越来越难讲。 《查令十字街84号》里曾写道:“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不被察觉。”
互联网时代,交流极其便捷,距离不再是问题。然而,写、寄、等、拆、读……这些美好浪漫的事,连同书信中蕴含的情感和温度,一同远去。
还有很多观众被节目打动,很多人把自己珍藏的过去的手写书信找出来,重新品读,也有不少人大方地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这些过往的纸质书信图片。过去写过和没写过信的人,看完节目后,萌发出手写一封信念头的,屡见不鲜。
节目中,这些被公开的信件,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节点,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
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情怀。只要用心,就不难从书信中得到思想的启迪和灵魂的共鸣。
不管你是几零后,书信的魅力,就在那里,等你去发现。 你好,见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