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读13年高三只为上清华今年参加高考时已34岁
他是当地有名的“高考***”,瞒着家人参加了7次高考,高三一读就是十年,而支撑他这么做的竟然只有两个字:梦想。
家人不理解、朋友的冷嘲热讽都没有让他退缩。
他叫做唐尚珺,他的人生中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他对高考这么执着呢?
唐尚珺是最大的一位高三学生,而他在高中“荒废”这么多年的青春,只因为他有一个想考的大学:清华。
这个梦想从初中就在他的心里扎根,一直到了高中,他心中更加坚定了这个理想。
不过最开始时,他心中的理想大学是中科大。
2009年,唐尚珺参加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次高考,成绩出来很不理想,只有372分,这个分数连三本线都不能上,只能读专科。
这让他非常难受,只因为他明白,作为一个农村人,读一个好大学才是他唯一的出头之路。
唐尚珺的家在广西防城港市的一个农村,农村的孩子不读书就只能选择在家种地、或者外出打工,父亲就将他送到南宁一个技工学校里学手艺。
在家里人看来,与其勉强去读个专科,还不如学个手艺傍身,唐尚珺就这样被送到了学校,父母则每月按时给他转生活费。
不过唐尚珺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惊掉下巴的决定:
他竟然瞒着家人偷偷退学,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去补习了,他不甘心,想要重新再高考一次!
在这之后他就开始***装上学、毕业、工作,实则一直在偷偷复读,每年寒暑***的时候还会带“年货”回家。
每次回家之前他的心情都非常复杂,想要多回家看看,却又害怕回家面对已经年老的父母。
父母靠着种甘蔗将他养育成人、供他读书,如今父母已经两鬓斑白,看着还在为自己操劳的父母,他心酸不已。
为了哄母亲高兴,他将自己的生活费拿了500元给母亲,母亲喜笑颜开,觉得儿子终于长大了,她很快就不用再操劳了。
然而唐尚珺心里却非常不是滋味,一边是梦想一边是孝道,他不能两边都成全,只能尽可能地自己承担痛苦,让母亲能高兴一些。
也就是这一年,唐尚珺的父亲还给家里翻修了房子,家里铺了水泥地,这在以前父亲说什么也舍不得花这个钱。
不过现在唐尚珺的两个姐姐、一个哥哥早已成家立业,自己现在也已经“工作”了,父母没有了压力,这才肯拿点钱出来收拾一下房子。
这一年除夕,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看春晚,母亲的心中始终还有一件事放不下,那就是儿子还没有娶到媳妇。
唐尚珺安慰着母亲什么都不用担心,然而自己却已经泪流满面……
与家人度过春节后,唐尚珺对家人说回去上班,其实他偷偷坐上了去高中复读的车。
好在他回校复读学校还有一部分补贴,只要超过一本线每月就能得到300块的补贴,超出的分数则一分2.5元。
他在高中校园里只吃食堂,平时也花不了多少钱,而根据他上一年的成绩,他每个月能拿到400块的生活费。
第二次高考他的分数已经有了一些提高,比三本线还高了几十分,第三次高考他的分数已经超过了二本线。
不过他依旧觉得不满足,这距离他的目标还很遥远。
这一年已经是他复读的第五年了,而他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了,只因为高考人数还在持续增多。
他像往年那样参加了高考,不过等到暑***后他不敢回家,只能去同学的家里去住,等到成绩出来后再去做个暑***工。
这样就能缓解自己在经济上的压力,也能再存点余钱给母亲,唐尚珺自己的心里也会好受很多。
等到出成绩的那天,唐尚珺怀着忐忑的心情输入了自己的***号,最后查询到的总成绩是573分。
这个成绩已经比他第一次的高考成绩足足高了200分,按照这个成绩他能稳稳地读个一本,不过他并没有就此接受现实。
唐尚珺很自责自己考砸了,不过人生还是要继续,他这些天打工已经攒下了2千多块钱,这些仅仅够他一年的学费,他接下来还要去努力打工赚生活费。
唐尚珺为了能给自己鼓劲,他就时常去查找一些曾经多次参加高考的的人,有些人已经成为了状元,有些人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学校。
他心里想着,自己迟早也要等到见到光明的这一天。
这一年已经是他第五次参加高考了,年纪也不小了,在学校里自然就引来了很多的风言风言,不过他很看得开。
他表示:无论是做什么决定,人们总会有很多正面或负面的评价,不用管别人怎么说,只要忠于自己的内心就好了。
就这样,唐尚珺决定再次回到学校去复读,他会再进行第六次高考。
2015年,唐尚珺再一次参加了高考,高考后他还是像往年那样去打工,这一年他接到了吉林大学的录取通知。
虽然这个结果在很多人眼里已经是非常好了,但是唐尚珺依旧觉得人生不能止步于此,他不愿意接受调剂的专业,所以决定再次复读。
而唐尚珺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是他的第七次高考。
2016年,唐尚珺考出了复读这些年来最高的成绩——625分,他收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这顿时让他喜笑颜开。
他认认真真读完了自己的录取通知书,就连他的班主任也对他一个劲的夸赞,然而此时的唐尚珺内心却十分复杂。
这是他这些年来考得最好的一次,虽然距离清华大学还是有一段距离,但是中国政法大学已经是很多人的理想学校了。
如果再复读一年,万一成绩不如这一次理想,那么他就错过了一次非常珍贵的机会。
面对未知的前路,唐尚珺该何去何从呢?
他用了八年的光阴,换来了人生中的一次转折,却也等来了一个让他无法接受的噩耗。
这一年母亲的头发已经花白了,28岁的唐尚珺决定将这些年撒谎的事全部坦白。
原本以为母亲会对他痛骂、失望、难过,不过结果却让他很意外,母亲竟然非常开怀,并且表示不怪他,就连家人也说,将来毕业后前途无量。
可怜天下父母心,得知了儿子这么有出息,父母愿意支持他,还让他只管安心念书,不要操心家里的事,这瞬间让唐尚珺内心酸涩无比。
原以为他这一次终于苦尽甘来,不过生命还是给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却得到了老父亲查出癌症的消息。
父亲原先得了肿瘤,但是因为不舍得花钱医治,转移后就发展成了癌症,看着此时被病痛折磨的父亲,这一刻唐尚珺大彻大悟。
在亲情面前什么都不重要了,父母的爱与恩情他一辈子都还不起,比起自己考什么大学,他更希望父母这一辈子健康平安。
父亲不识字,却告诉他希望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这一年唐尚珺放下一切,他带着父亲跟母亲来到了北京,这是他从小到大的心愿,他想要考清华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希望能带着父母来看看北京这个大都市。
一家人去了北京天门,爬了长城,还去了一辈子都没舍得进过的高档餐厅,他们一起来到了中国政法大学的门口,看着儿子将来念书的地方,老两口内心感慨万千。
也许这就是父母的心愿,只要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他们劳苦一辈子都无怨无悔。
9月份,唐尚珺终于成为了一名新生,他办理了助学***,一边读书一边在学校的餐厅勤工俭学。
他希望自己早日毕业去赚钱,然后治好父亲的病,不过子欲养而亲不待,仅仅过了一个月,父亲就被迫开始进行全身化疗。
为了能够陪伴父亲,也为了能够减轻家里的负担,最终唐尚珺决定退学!
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理解,不过唐尚珺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这一年他再次回到高中复读了,只因为当时有个高中开出的条件很诱人:
600分以上的复读生奖励10万,每个月还有2000块的生活补贴,如果能考上清华大学,还会额外奖励60万。
父亲看病需要很多很多的钱,唐尚珺这一次毫不犹豫地做出了选择。
然而在这之后,他一次次参加高考,2019年时曾经考出了645的高分,不过他没有去上学,依旧选择了复读。
直到今年他再次参加高考,但是仅仅考出了591分的成绩,这是他第14次参加高考了,14年的青春、14年的拼搏,仍旧没有完成他的梦想。
现在的唐尚珺依旧在复读的路上,34岁的他虽然遭受了外界的很多质疑,但是他仍旧有坚定的想法:家中世代为农,读书是唯一的出路。
唐尚珺的行为虽然被很多人不理解,但是他的精神跟魄力是让人们敬佩的,希望他将来能够得偿所愿,成功考进清华!
“高考***”唐尚珺:复读13年只为上清华,34岁的他还要再战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无法忘却高三吃的苦,一般人要是考不上大学,复读一个高三就已经挺不容易了。
但是唐尚珺却复读了13年的高三,34岁的他已经参加了14次高考,他是复读班年龄最大的学生,也是大家眼里的“高考***”。
他给自己的目标就是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为此他放弃了曾经可以上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这样的985院校的机会,选择了再次复读。
这个已经34岁的大男孩,一次又一次高考,却一直没有如愿。他曾经特地一个人跑去北京就只是为了看一眼清华大学,他想给自己一个信念,一定要考上这所大学。
为此这个贫穷的男孩儿,买了站票坐到北京。身上没有钱,舍不得花钱,晚上只能睡在公园。
他在清华大学外面一坐就是一整天,被清华大学的那种氛围给深深感染,他发誓自己一定要考上清华大学。
但是命运似乎一直在跟他开玩笑,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却并没有让他如愿。
2014年唐尚珺考了573分。他这一次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西南政法大学是一所211的高校,西南政法大学其实是很不错的。这一次唐尚珺也有些动摇了。
毕竟从2009年第1次参加高考到2014年,唐尚珺已经考了6次,连着读了5个高三。唐尚珺读的很辛苦,读的挺累的。
这一次考上了西南政法大学,有老师就建议唐尚珺可以去读大学了。
唐尚珺心里正有些动摇的时候,钦州出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曾经坚持参加过9次高考的吴善柳被清华大学录取。
很显然吴善柳的成绩一直都挺不错的
无疑,吴善柳考上清华大学,对唐尚珺的心里的冲击挺大的。
唐尚珺心里的摇摆,再次偏向的复读。唐尚珺觉得既然吴善柳连续参加9次高考,就能考上清华大学。自己现在已经考了6次,并且每一次成绩都是有所提升的。
所以唐尚珺觉得自己,只要再复读,一定会考得越来越好。
唐尚珺有一次跟人讲:
唐尚珺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上面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做小学老师的父亲因为超生丢了教师的饭碗,最后只能在地里种甘蔗养活一大家子的人。
贫穷的生活,让唐尚珺更加坚信了一定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
唐尚珺也是家里读书读得最久,学历最高的人。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唐尚珺的三个姐姐和哥哥,早早地就辍学回了家。
但是尽管这样家里的条件也是捉襟见肘,家里根本就拿不出钱来供唐尚珺继续复读高三。
其实在2010年唐尚珺参加第2次高考的时候,当时考了405分,只够上大专的。
唐尚珺报了一所南宁的大专。
因为家里的条件不好,父亲就觉得上个大专也挺不错的。于是就东拼西凑为唐尚珺准备了上大专的学费。
家里本想着让唐尚珺去上大专这样可以早点儿毕业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
但是家里人,哪里能想到唐尚珺并没有去南宁上大专,而是继续回到了钦州二中,复读高三
2011年唐尚珺以475分。比上一年都考了70分;
唐尚珺继续选择了复读,2012年的高考唐尚珺又多考了30分。这次唐尚珺考了505分。
这一次唐尚珺填报了志愿,可惜并没有被自己理想的大学录取。无可奈何之下,唐尚珺只能继续复读。
2013年,25岁的唐尚珺第5次参加高考,考了537分。 刚过来一本线。虽然复读高三挺累的,挺苦的,但是想到自己每一次高考都在进步。
从2009第1次高考的372分,到2013年第5次高考537分。 进步了165分。唐尚珺觉得自己只要继续这样坚持下去一定可以考到理想中的大学。
一路走来,唐尚珺没有放弃,毅然地坚持着。
家里人都以为唐尚珺在念大专,压根就不知道唐尚珺一直在复读。到2013年,家里还会给学费和生活费。但是到了2014年家里就不再给钱了,因为家里认为他已经大专毕业了。
所以从2014年开始家里就已经不再给唐尚珺生活费了,学费、生活费都得唐上君自己解决。
一个高中生他又怎么来解决自己学费和吃饭的问题呢!可以想象唐尚珺2014年高三复读的日子过得有多惨,没钱也不敢找父母要,只能在暑期出去打工赚钱。没有学历,只能做最辛苦最累的活。
但是即使如此唐山军没有放弃,一直瞒着家里人,一直在坚持着自己的梦想。
2014年的高考,唐尚珺考了573分,这一次的成绩要说考得已经挺不错了,
被西南政法大学录取。
这时候的唐尚珺也已经准备不再复读了。但看到吴善柳9次高考终于考上清华大学。唐尚珺仿佛看到了希望,毅然决定不去上大学,继续复读高三。
直到2016年,28岁的唐尚珺第8次参加高考,这一次唐尚珺的高考成绩考得更好了,考了625分。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这一次唐尚珺没有继续隐瞒父母,而是将自己复读的事儿和盘托出,父母原谅了儿子的隐瞒,心疼儿子偷偷地付出。父母为自己的儿子感到骄傲的,要说中国政法大学就挺不错了。这一次,老师们的建议可以去上了。
中国政法大学还是不错的,可以去读了。
也是这一年,不幸的事再次光顾了这个家庭,这一年唐尚珺的父亲被查出了肺癌晚期。家里早就没钱,压根看不起病。
一家人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一则消息,再次让唐尚珺看到了希望。
南宁苹果三中贴出复读招生广告:
600分以上的考生复读学校奖励2万块钱,并且承担复读期间的生活费,每月提供2000元生活补助,若高考考上清华北大,学校会对考生奖励60万块钱。
唐尚珺仿佛看到了希望,想到父亲癌症晚期没钱看病,唐尚珺放弃了中国政法大学的入学机会。
再次到苹果三中复读,这一次,唐尚珺觉得挺***,既赚到了钱,又可以冲击理想的高校,或许还能拿到60万奖金。毕竟按照学校的承诺,若能考上清华北大学校会奖励60万块钱。
对唐尚珺来说,既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又能解决了家里的危机。
但是清华北大又哪是那么好考的呢!一个省又能考多少,何况一个县,几乎是凤毛麟角。
这一年,唐尚珺考得并不理想,只考了570分。(2017年)
这一年。唐尚珺的父亲去世。
此后,唐尚珺又再次打起了精神,振作了起来,再次选择了复读。
2018年唐尚珺第10次走进了高考考场这一次他考了619分。这一次依然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
从2010到2022年坚持了13年的高三复读,唐尚珺没有放弃,他坚持了下来,唐尚珺也成了当地出了名的高考“***”
我们都知道复读生的生活是特别枯燥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刷题、再刷题。几乎不会有其他的***活动。
唐尚珺坚持了14年,14年的青春年华,都留给了高三。
2022年,已经34岁的唐尚珺,第14次走进了高考考场,这一次他会考上理想的大学吗?
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从他6月21日发的微博来看,
可能结果并不理想。
就像他曾经做梦,清华在向他招手一样,可能清华永远都只是一个梦。
但不可否认的是,唐尚珺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
从始至终唐尚珺就有自己的信念,就是一定要考上清华。
在我们很多人看来,唐尚珺似乎太偏执了。
有人说;他参加了14次高考,复读了13个高三,做的都是重复的题,对人生而言,其实一点提升都没有,他的眼界、他的格局一直停留在高三的水平。
与其把最好的年华都浪费在刷题上,还不如选一个更好的路。
还有人说;或许他该换一个思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或许他可以考虑曲线救国,先上个985高校,然后再考清华大学的研究生或者博士一样可以达到目的。
但是唐尚珺却坚持了13年,最终或许并不能如愿。
对于唐尚珺今年的高考成绩,网上有多个版本,但是不管是从他的微博,还是当地媒体,似乎都验证了,2014的高考可能依旧不理想。
已经34岁的唐尚珺,你觉得他该继续坚持吗?
如何看待考大学14次的唐尚郡?
广西高考考生,人称“高考***”的唐尚郡今年34岁,考大学14次,复读13年。大家问,为考上名校,这样值不值得?
我想从心理角度,看看唐尚郡的行为。
我们先来看唐尚郡今年高考被录取之后的行为。
今年唐尚郡被上海交大录取了。可是,录取之后,他本人回应说“无所谓值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一个结果”。
从回应中,听不出他的情绪,只是他说自己的选择。我感受到他那种一年又一年的习惯性的漠然的情绪。
他的选择,听说截止记者发稿时,唐尚郡其实仍然未决定,到底这次去不去上海交大读书。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他一味的在坚持复读,很多人称赞他为心中梦想,真真觉得他在为心中梦想吗?
那么请问他的梦想是上名校吗,“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上海交大”……还不够名校吗?
他的行为不是名校的梦想,而是一种心理健康有问题的偏执,一种考试成瘾的状态。一种追求***,冒险,冲动行为的状态。
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他本人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很多人指责他“自私”“不懂事”“不负责任”“自我中心”……我说他本人根本意识不到,他不知道他的心理有什么问题。
为什么我说他的心理不健康呢?
我们说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做出与周围的环境,周围的状态相适应的行为,适应是最重要的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再来看看唐尚郡的适应问题。
他出生在一个广西很偏僻的小山村里,他的父母是靠以卖甘蔗为生的农民。他家里的经济条件不富裕,其实无法支撑他一年又一年复读的学习状态。
再看看他这个行为。
他在复读的第8年,他的父亲生病,他才开始有点醒悟去北京读了中国政法大学。可是为了高中学校的复读奖学金2万块钱,为了给父亲治病筹钱,他又放弃了在大学的学习,回到高中学校复读。
问题是他每一年的复读并不是没有考上大学,而是在一个又一个名校之后,他说他坚持要去中国科技大学上学。
我们从他的出生家庭,他生活的家庭,他考试的行为以及他为父亲看病的行为,再看他一年又一年的放弃考上的大学不去读……
我们看到他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沉浸在自己的偏执里,沉浸在自己考学的成瘾状态里,沉浸在自己冲动的行为里,沉浸在一次次冒险,追求***的过程里。
最重要的他沉浸在自己的,和周遭的不适应的状态里,这就是我所说的,他的心理不健康的,重复性的强迫状态的表现,而他却不自知。
我以为他首要该做的,应该先去心理咨询。
我对他的问题看到的不是他复读的值还是不值得。而是为他这么久的行为,感到深深的遗憾,并为之难过。
如何评价“高考***”唐尚珺?
高考14次,复读13年,被网友称为“高考***”的唐尚珺2022年高考情况依然引人关注。8月11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唐尚珺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护理学院录取,而截至发稿前,唐尚珺仍在考虑是否前往录取院校就读。
是否复读、被录取后是否放弃,从个人层面来说,这是考生的自主选择,社会舆论应该给予尊重。但是,从社会层面来说,学校和家庭都应通过加强对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做出合适的选择;而复读机构也不应为了“复读经济”而***非理性的高分复读。
针对近年来出现的“高分复读”,“被录取放弃报到”现象,有舆论提出,应该限制复读。很多人质疑复读加剧高考内卷,被录取放弃报到是不诚信,且挤占其他考生被录取的机会,浪费高校招生名额。这需要理性看待。复读是考生的权利,在当前的高考制度下,复读还具有“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意义。录取不报到,也属于考生的选择权,不能和不诚信混为一谈,考生录取到不满意的学校和专业,应该允许其再次选择。
但是,选择要理性。盲目甚至带有其他功利目的的复读,则是需要警惕的。拿唐尚珺来说,他一再复读的动力,据说是有“清华梦”。可是,他本人真有考清华的实力吗?他想上什么专业,今后从事什么职业?这些都要在进行升学规划时想清楚。从他今年报考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看,他可能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兴趣、职业兴趣,而只是有“名校情结”。
从每年高考录取结果看,护理专业并不热门,综合性院校医学院的护理专业的投档分数,要比综合性院校的普通理工类专业投档分数低很多。如在广西,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的投档分只有569分,就比上海交大普通理工类的投档分677分低108分。近年来,一些学校和复读机构,在指导学生填报志愿时,往往鼓励学生报考北大医学部护理专业,或者上海交大医学院护理学院,被录取后,也算作被北大、上海交大录取。其用意很明显,就是冲着学校去的,并不考虑学生是否对这一专业感兴趣。
广西高考***唐尚_2022高考成绩
2022年,34岁的广西男子唐尚珺第14次参加高考,考上上海交大这样的名牌大学又放弃入学,在网上引发关注和质疑。有网友称他为“高考***”;有人认为他高考动机不纯,是为复读奖金的职业考生;也有人批评他,每年被录取后弃学,浪费了当地一个宝贵的生源名额。
唐尚珺顾不上理会这些,9月,他又联系好了补习学校,准备踏上第15次高考的旅程。“今年应该是最后一年了。”他说。
而回望近十几年来的经历,唐尚珺也有过些一些悔意,这中间,他本有机会走上不一样的人生。
9月16日晚,极目新闻记者在广西南宁一家烧烤店见到了唐尚珺,陪同他的还有纪录片《高十》的导演何汉立。
和同龄人相比,唐尚珺依然保持着少年般清瘦的身材,挎着一个小包,眼神干净。交谈中,他有些羞涩,说话声音很小。每次听完提问后,他习惯思考一会,再简短回答。
决定不去上大学后,唐尚珺从防城港老家前往南宁待了一段时间,做家教,以赚取接下来复读的费用。学生开学后,他的家教停了,又回了一次老家,陪着母亲过中秋节。
2022年是唐尚珺第14次参加高考,这次他被上海交通大学护理专业录取。虽然学校很理想,护理却不是他理想的专业。“以现在的年纪,读四年大学,再去单位上班已经不现实了。”
对于专业,他首选农学,想着毕业后能够回到乡村,从事养殖。“这也是朋友给我建议的。”唐尚珺说。
经历了数个辗转反侧的夜晚,唐尚珺像之前13次一样,选择了“再冲一次”。他将上海交大的录取通知书按原样装好,小心翼翼地锁进了抽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