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高考文化常识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高考文化常识题范围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全国卷文言文常识题目
这首诗中的三父子的是( ) A.曹操、曹丕、曹植 B.苏洵、苏轼、苏辙 C.班彪、班固、班超 D.杜甫、杜牧、杜荀鹤 答案:B(题干中的一首诗是朱德同志为四川三苏祠而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B项。
全国1卷语文默写 2000和2001的好像没有默写,没找到,下面是2002到2009的2002年: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只选两小题)(4分) (1)我闻琵琶已叹息 ,又闻此语重唧唧。,!(白居易《琵琶行》)(2)千古江山, 。
全国卷高考语文一共有四道大题,第一道大题是现代文阅读,满分35分;第二道大题是古文阅读,满分同样是35分;第三道大题是基础知识部分,满分20分;第四道大题是作文,满分是60分。
历年语文高考全国卷2的文言文翻译题 1994年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19题。 何子平世居会稽,少有志行,见称于乡曲。事母至孝。 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辄货市粟麦。
高考古诗鉴赏中的文化常识
1、绝句:五言或七言,全诗四句,五言绝句首句一般不入韵,七言绝句首句入韵较多;平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五言绝句如:孟浩然《宿建德江》柳宗元《江雪》等。
2、关于诗歌的文化常识 诗歌文化常识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3、要十道跟诗词有关的文学常识选择题,最好是近现代的 急用 谢谢 .《死水》作者是( 闻一多 )。 《致橡树》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4、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篇1:咏物诗情感 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受。古代文人,往往恃才傲物、随心所欲、率性而为,因而在统治者看来是格格不入的,是不能受到重用的。
5、第一,分析诗歌主旨。每一首诗都有作者的情感寄寓其中。所以赏析诗歌第一步要先点出主旨。有的是豪迈的爱国情,有的是幽婉思乡情,有的是郁结于胸的怀才不遇,有的是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6、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道判断题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古代文化常识理解与识记检测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古代男子18岁时举行加冠礼,叫作冠。 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20岁才为成年。
人民日报100文化常识及答案 人民日报100文化常识及答案 新闻文体常识 新闻的定义: 新闻是用概括性的叙述方式,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具有新闻价值的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为: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三国:魏、蜀、吴。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关于高考文化常识题和高考文化常识题范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