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牛专科生实际上是毒鸡汤女子高考落榜读专科逆袭买千万别墅
这段时间,多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几家欢喜几家愁。四川女子曹晓洁,高考落榜两次,敲开了三家跨国公司的大门,近日这名号称“专科生天花板”讲述了她从“学渣”逆袭成千万富翁的经历。她鼓励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大学又是新的起跑线,只要全力以赴,终将逆袭,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
对于这个事情,网友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有的人认为,只能说高考确实只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但行前路,无问东西。也有人认为,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还有人觉得,专科不代表失败,能够买下千万的别墅不代表成功。
有一说一,是“金子总会发光”在任何时刻都适用,更不能凭借“一是成败论英雄”,高考只是人生阶段的一场考试,而不是整个人生的考试;在走出社会后,还有很多场考试在等着你,还有很多事情等着你去做。***如你在高考中金榜题名,你做好准备去好好上大学;***如你在高考中名落孙山,你可以通过加倍的努力去改变现在不如意的结果。
但是最反感这些打着什么“最强专科生完成逆袭”、“初中毕业生成为千万大富翁”等毒鸡汤;社会需要底层维持运转,所以有时候会宣扬一些莫名其妙的观点。平台决定眼界,不要相信幸存者偏差。
如果说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那么这样的成功例子完全就是千万之一,甚至是亿万之一的“狗屎运”。先富起来的人好多都是能折腾的,甚至连高中都没考上的,所以有意外,但不一定是你。此外,有的人成功是因为机遇和能力,不是因为上了专科。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大部分孩子的出路。因此,奉劝所有孩子,踏实地好好读书才是最好的出路。
总而言之,“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人要有自信,相信自己能成功。有志向的人,做事都会成功。苦励心志的人,上天不会辜负他,这一句话送给正在奋斗的你、我、他。
女子高考落榜读专科逆袭买千万的别墅,你是否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金钱?
教育的目的是让人对于未来的发展更加的明确,不单单是为了金钱。这个女孩在高考落榜之后读了专科,然后逆袭成功了,以1,000万元的价格购买了一套别墅,从中可以看出女孩是非常努力的,千万元并不是平白无故得来的。学生需要明白,大学只是一个起跑线,上了大学就代表未来的人生之路可能比较的好走,并不表示一定会获取成功,而不上大学也不代表没有出息。至于毕业之后能不能挣到很多的钱,还要看自己的能力,不要将教育给世俗化。
从古至今中国的教育发展一直是非常不错的,古代的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观点,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实行了9年义务教育,让更多贫困家庭的孩子有学上。这可能就是教育的一大意义,不再局限于富豪阶层,或者把受教育的权利垄断在一部分的人手中。虽然社会上一直在鼓吹学习无用论,但是真正成功的人在有钱之后也是要学习的,比如说去上成人大学或者去某些好的学校读MBA,根本不可能让自己的学历过低。只能说那些没有学习天分或者没有上进心的人,才会拿学习没有用来安慰自己。
高考成绩的出炉让一些人欢喜让人忧虑,而这名女孩在落榜之后又购买了千万元别墅的新闻,就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这可能就是一个个例,大部分成功的人肯定是受过教育的,或者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历练过。比如说证明女孩读了专科之后,每年都是全班第一,拿下了很多种奖学金,在出社会之后也在不停的奋斗,刚开始的时候是端盘子或者发***,最终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份事业,购买下了心中的一处房屋。努力的人从来不会在他人面前鼓吹自己所受的辛苦,而是默默无闻的奋斗。
上学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上完学之后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需要让教育点亮人生之路上的启明灯。
女子高考落榜读专科逆袭买千万别墅,你还知道哪些高考落榜后的逆袭故事?
作为当今世界影坛华人导演的翘楚,谁能想到,在高考面前,李安也曾是个“失意少年”呢?
从高一起,李安便梦想成为一名导演。
不过,他的求学路并不顺利。第一年考大学,李安以六分之差落榜;第二年再度以一分之差落榜。
据李安回忆,二度落榜时,整个家庭犹如遇到了世界末日。
直到第三年,李安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艺专影剧科。据他形容,这是自己“灵魂第一次获得解放”,那时他才发现,原来人生可以不是千篇一律的读书与升学。
在舞台上,李安找到真正的自己,并最终在电影领域里大放异彩。
时至今日,李安在电影史上做出的贡献已经无需多言:1995年,凭借《理智与情感》,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七项提名;1999年,因执导《卧虎藏龙》首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2020和2021年,凭借《断背山》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为首位两度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导演奖的亚洲导演。
复习了10个月左右,俞敏洪参加了1***8年的高考。当时的录取分数很低,他报考的常熟市地区师专外语录取分数线是38分。
然而,俞敏洪的英语却只考了33分。
1***9年,俞敏洪再次参加高考,他的总分过了录取分数线,但英语只考了55分,而常熟师专的录取分数线变成了60分,再度落榜。
1980年高考,俞敏洪的英语是95分,总分387分。在老师的鼓励下,他再次报了北大。
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8月底,俞敏洪的同学们几乎都拿到了录取通知书,他却什么也没收到。终于有一天,县教育局长在电话中对俞敏洪说:“你的录取通知下来了。”
那个曾经英语只考了33分的落榜生,在后来创办了中国教育培训领域的领头羊: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结语:人生不是100米赛跑,而是一场马拉松。高考,或为加速器,或为刹车阀,一快一慢都是经历。等到回头看时,才发现,它只是长跑路上云淡风轻的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