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北京高考政治卷综合评价学生的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水平
6月9日中午,政治科目考试结束后,考生陆续走出人大附中考点。澎湃新闻记者程婷图
2023年北京高考于6月7日至10日进行,其中6月9-10日为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时间。6月9日中午,思想政治科目考试结束后,不少北京考生表示,“政治试题涉及法律的题比较多,不是很好做”。
当天下午,澎湃新闻从北京市教委获得了北京基础教育教研专家们对2023年北京市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的评析。
专家们表示,2023年北京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注重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结合,实现“五育”并举。试卷平和,稳中求进,落实教育评价改革要求,加强教考衔接,优化考试内容和考查方式,突出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科思维品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另外,澎湃新闻注意到,专家们在点评中提到,思想政治试题注重学用结合,创设多样化真实情境,恰当设计学科任务,聚焦关键能力,深入探索核心素养考查路径,综合评价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发展水平。
以下为专家对北京思想政治卷试题的具体评析:
聚焦培根铸魂,涵养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
试题有机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理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第20题以党的二十大报告多次强调的“战略”为背景,考查“战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的重大作用,引导学生理解“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感悟中国***人独有的战略价值观。
第19题呈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相关要求,考查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理解,感悟***经济思想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第2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三次座谈会”为主线,引导学生理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气象一新,不断谱写出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试题深耕红色文化,用好红色***,第1题以“进京赶考路(北京段)”的革命文化遗迹为情境,引导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感受党的初心使命,赓续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责任担当意识。
“根之茂者其实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试题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育人活水,展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人文底蕴,第5题引用清代画家王鉴的名言、第17题以古诗词和北京扎燕风筝传统技艺为载体、第18题以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为话题,引导学生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价值。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使命所在。试题坚持“五育”融合,不仅注重引导学生热爱和拥护中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还注重引导学生丰富学识,培养学科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引导学生享受体育乐趣、增强体质,以美育人、以文化人,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第4题以天坛公园的热门跑步路线为情境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第5题引导学生从哲学角度体会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审美体验,第17题以在劳动课上学习制作风筝引导学生体验劳动的乐趣。
关注社会发展,展现时代气象和首都风范
试题呈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成就,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展现新时代首都风范,让学生品读北京发展新韵味,引导学生热爱家乡、心系祖国、胸怀天下,以主人翁姿态参与新时代首都建设和发展。
试题紧扣时代脉搏,展现首都发展新成就。第19题立足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聚焦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引导学生把握首都发展脉动,关心国家发展,拓宽国际视野,担当时代使命和责任。第2题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背景,引导学生感悟京津冀协同发展新篇章,激励学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试题凸显北京特色,展现千年古都新风貌。第18题以北京中轴线申遗为情境,引导学生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法治观念和科学思维能力。
试题贴近身边生活,传递宜居之都和谐之音。第4题以“打卡”热门跑步线路为情境,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为健康成长和投身现代化建设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第3题以发布森林体验指数服务于居民出行为情境,第9题以提供更便捷的户政业务办理为情境,第13题聚焦公共数据的提供与使用,引导学生感受北京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带来的生活幸福感和获得感,提升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和主人翁意识。
坚持素养立意,落实课标要求,促进教考衔接
试题坚持素养立意,注重学用结合,创设多样化真实情境,恰当设计学科任务,聚焦关键能力,深入探索核心素养考查路径,综合评价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积极导引作用。
试题突出学科主干内容,注重考查知识的综合运用。试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多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注重发展学生关键能力。第20题引导学生思考我国诸多战略性有利条件如何发挥作用,综合运用党的领导、我国的制度优势、民族精神等学科知识解决问题。
试题注重对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的考查。试题增强开放性、创新性和探究性,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多路探索,引导学生遵循逻辑思维规律,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第5题通过对山水、丹青审美体验的分析,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第7题引导学生把握形式逻辑的基本要求,遵循逻辑思维的规律,提升思维品质,培育科学精神。第10、11题通过对法律案例、法律救济途径等不同层面法律问题的分析,考查学生的法治思维以及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认识,培育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第18题通过北京市人大在中轴线申遗过程中开展的系列工作,引导学生感悟全过程人民民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认同。
试题彰显新课标、新教材的理念和内容,聚焦培育学生核心素养,实现教考良性互动。第18题既注重引导学生从学科体系把握学科内容,融会贯通运用不同模块知识分析问题,又基于同一情境考查学生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等核心素养,突出了学科的综合性。第20题为学生提供开放的问题空间,凸显创新性、开放性和探究性,考查学生思维的思辨性和深刻性。
什么是高中政治核心素养
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1、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要培养学生对中国***和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和理性认同,使学生拥护中国***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其它素养的内在灵魂和共同标识。
2、科学精神不仅指自然科学学习中应体现的求真务实思想,也指坚持真理、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等。使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对个人成长、社会进步、国家发展和人类文明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
3、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学科培养法治意识,就是要使学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自觉参加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其他素养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
4、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思想政治学科培养公共参与,就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为人民服务,积极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履行义务,是其它素养的行为表现。
扩展资料:
高中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要通过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倡导综合性的教学形式、广泛开展系列化社会活动等途径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实际上对于学科素养的关注并非起始于新课标改革。在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已经有所体现。北京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已逐步向新高考靠拢,主要是为了避免突然改变会给考生带来许多不适应。
以生物学科举例,从近年来高考的出题方向看,试题的创新度非常高,特别关注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综合考查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摒弃机械记忆的题目。这也是未来在教学上的改进方向。
参考资料来源: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 - 2017年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强调学科综合素养 题海战术不可行
高中政治必修四联系学科素养怎么写
1、首先高中政治学科四个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2、其次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学科最根本的任务。
3、最后科学精神是达成其它素养的基本条件、法治意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以上就是高中政治必修四联系学科素养的书写的方式。
政治学科的四个核心素养分初高中吗
不分初高中,四个核心素养分别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
政治认同: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它与人们的心理活动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生活,总要在一定的社会联系中确定自己的身份。
科学精神:是指科学实现其社会文化职能的重要形式。科学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包括自然科学发展所形成的优良传统、认知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
法治意识: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公众参与:是公民在代议制政治中参与投票选举活动,即由公众参与选出代议制机构及人员的过程,这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重要责任。
以下是政治学科研究对象的相关介绍:
政治学界对政治学研究对象的看法还不尽一致,提出了许多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类:
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政治现象或政治关系。认为政治学是研究社会中各种政治关系的科学,是研究关于社会政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或者是研究社会各种政治势力关系发展规律的科学。另一类主张,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或以国家为中心的各种政治现象和政治关系。
以上资料参考百度百科——政治学科
学生在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表现
学生在政治认同核心素养的表现是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1、政治认同,关乎学生的成长方向和理想信念的确立。
2、理性精神,关乎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应有的能力和态度。
3、法治意识,体现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捍卫尊严的必备品质。
4、公共参与,展示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
首先,要基于课程的学科本质,以提炼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中思想政治课历史沿革的经验告诉我们,把握本课程的学科本质,有三个视角: 从核心价值来看,这是一门进行马克思主义基 本观点教育的课程; 从基本功能来看,这是一门提高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能力的课程; 从培养目标 来看,这是一门培养公民思想政治素养的课程。辨识这门课程的本质特征,有这样几个视点: 作为中国特色的德育课程,它具有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相关课程的核心价值; 作为一门学科课程,它具有不同于 一般德育活动的学科特点; 作为学科课程体系中的科目,它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目的整合方式; 作为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它具有不同于一般学科教育的德育功能。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课的学科内容具有综合性,却有别于通常所称的综合课,同域外相关课程亦无从类比。应该说,这种课程设置,有着中华历史文化的渊源和革命传统文化的基因,是我国课程体系的重要“标识”。因此,从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来看,课程这种独特的“综合意义”,要求由思想政治素养的提炼统摄相关学科内容,由相关学科内容支撑思想政治素养的培育。而这种以提炼 思想政治素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思路,正是思想政治学科课程的育人本质所决定的。
其次,要关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课程具体内容,体现“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
所谓“上不空挂”,就是强调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确定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根据,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成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条件。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息息相关, 实际上就是要凸显学科育人价值的注入。所谓“下不失联”,一是要立足学科本质的把握,明确本学科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素养,而不是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哲学等学科素养的组装; 二是要着眼课程内容的整合,依循“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体”的路径,先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提炼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然后依据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确定课程内容。
因此,如同思想政治素养整体上与相关学科内容的关系,每个核心素养要素所涉及的学科内容与课 程整合的内容,也分属不同的“***”,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贯彻“上不空挂”与“下不失联”的原则,如何清晰、精准地刻画各“***”之间的关系,无疑是不能回避、不可忽视的挑战。
第三,命名与统整,是提炼学科核心素养要素必须面对的两个基本问题。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炼要立足于学科本质及其育人价值,但素养要素的命名不能不考虑课程内容。这是因为,依据核心素养选择与整合的课程内容,毕竟源于不同的学科分类。命名核心素养,此学科之所以不同于彼学科,仍然取决于学科内容的差异,否则难以避免雷同,如“综合思维”“独立思考”“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等,适用范围 过于宽泛,此其一。其二,考虑到不同学段课程内容的差异,即便同属一类学科,高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亦可能不同于初中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命名。但是,纵然命名不同,有关基本教育元素的融入却一脉相承。
比如,不能认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没用道德范畴命名,就是不重视道德教育。其实,道德教育的意义作为每个要素的“题中应有之义”,存在于所有要素之中,贯穿于学校德育课程实施的始终。既然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不是相关学科素养的组合,那么有关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提炼,同样源于各相关学科的内容,又不一一对应各相关学科内容。它们既涉及所有相关学科的内容,又有所侧重。因此,统整学科核心素养要素,也需要制定相应规范。包括: 每个学科核心素养要素有什么主要表现; 不同要素在层次上应力求相同,在涵盖范围上不宜差异过大; 不同要素在内涵和外延上具有独立性,但相互之间应存在合理的联系,在逻辑上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过反复论证、多次调整,目前拟定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仍在接受各方研判,包括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等四个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