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高校数量增加 雄安会不会成为高考红利区
近日,雄安新区领导视察了三校一院项目的建设情况,指出教育与医疗水平对于“增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吸引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这两天,新区领导指出,2023年度首批疏解的四大高校将启动建设。
在网上查询资料显示,目前中国城市里面,有4所及以上211高校的只有北京、上海、南京、武汉、西安、成都、广州、哈尔滨、天津、长沙等10个城市,雄安是第11个。
现在很多传言都把第二批的名单传出来了,即北京邮电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本来以前公众号复兴碑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没有公开这张图片,后来看到满网都是了,也就在昨天把照片贴出来了。
就是下面这张照片。
虽然第一批高校名单已经水落石出并马上开工建设,但是谁也不能保证照片中的第二批不会发生变化。***息显示,北京体育大学将启动雄安校区规划筹建工作。
北京体育大学并没有出现在上面的图片中,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雄安新区又会增加3所以上的高校校区,远远超过一些省会城市和历史名城。
全国人民都知道,在北京、天津参加高考,其录取率远远超过了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因为北京天津重点高校多,招生时根据户籍政策可以享受到比较大的优势。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向雄安疏解,北京高校开始向雄安迁移,有不少人都期待,雄安会不会成为下一个高考红利区?雄安考生能不能享受到高考红利?
这一点,无疑是很多雄安本地家长所期待的。同时,这也是很多雄安疏解人员和外来人员所关注的。
有评论说,如果雄安的高考依然还沿用河北省的政策,就无法解决非首都功能疏解到雄安人员子女入学需求,也无法实现吸引更多人才来到雄安发展。
当然,也有些人担心这些高校如果向雄安扩招,会不会影响到北京?
其实,搬迁来到雄安的高校,全部都是部委所属高校建设的新校区,并不属于北京市管辖范围。北京市属高校即使外迁,也只会迁到京郊而不是来到雄安。
向雄安疏解的高校,也并不是完全的“疏解”,对于北京来说是减量,对于雄安来说则是增量。以网上流传图片来看,首批高校疏解人员数量为6.185万存量,另外还会有6.185万的增量。也就是说,这四所率先在雄安建设新校区的高校,都会增加招生规模。
雄安一直在强调雄安户籍的优势,如果在招生就业方面没有实实在在的红利,也无法吸纳和留下更多人才。基于以上判断,未来雄安考生将会有一定优势。
从全国来看,所有落地的学校无论是新校区还是分校区,都会对本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来到雄安的疏解重点高校不仅仅要关注数量还要关注质量。相信这些高校对于雄安的帮助不仅仅是招生,在其他方面也会发挥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文中数据与图片均来自网络,仅为聊资不做参考)
雄安新区高考政策2022
雄安新区高考政策2022如下:
(一)请考生密切关注“容城教育”微信公众号最新信息,提前知晓并严格遵守相关防疫规定,以免影响正常考试。
(二)疫情防控严格执行属地化管理。考生须按容城县防疫要求做好健康监测,应于考前7天返回容城县域内,提前向社区或村委会报备。
对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中风险区外溢人员,***取7天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如不具备居家隔离医学观察条件,***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低风险区外溢人员,三天两检,健康监测。管理期限自离开风险区域算起。
(三)所有考生须提前申请“河北健康码”(含通信大数据行程卡),保持健康码、行程卡为绿码,并将“河北健康码”(含通信大数据行程卡)截图彩色打印。
(四)考生须立即登录“保定市教育考试院”网站,查看保定市2022年成人高考考前公告,下载《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流行病学史筛查表》《每日健康监测记录表》,并如实填写,A4纸打印。
(五)考生须持纸质版考前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考前24小时一次,且两次间隔须超过24小时)参加考试。考生每次进入考点时,均须进行体温检测,出示本人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河北健康码”(含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流行病学史筛查表》《每日健康监测记录表》。
(六)每科目入场时,考生须将本人72小时内两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河北健康码”(含通信大数据行程卡)、《考生健康情况自我承诺书》《流行病学史筛查表》《每日健康监测记录表》交监考教师。以上纸质材料请至少准备一式三份。
(七)考试期间,所有考生须全程佩戴口罩参加考试,但在监考人员进行身份核查时须取下口罩主动配合检查。如在参加考试过程中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应及时向考务工作人员报告。经现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评估后,综合研判是否具备参加考试条件,并按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进行处置。
雄安高考政策
法律分析:在2020年1月出台的《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规划》中,把雄安新区高达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全部用来安置“北京八大非首都功能”的转移。科学园片区”重点承载北京转移过来的“国家级科学院所及国家实验室”。“大学园片区”重点承载北京转移过来的部委高校。总部区片区”重点承接央企总部及国有大型企业总部。
“金融岛片区”重点承载央行分部及各大金融机构总部。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第二条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业。 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 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施。
雄安大学正在建设,有望超过清华北大吗?
雄安大学作为实施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提出到开建只用了一年多时间。该校着眼于建设世界名校的高起点,看齐剑桥、哈佛大学这样的高定位,由清华、北大、复旦、中科大等35所国内的985、211大学牵头共建,如此之大手笔,让这所规划占地170公顷的大学一诞生就被公众广泛寄予厚望。
那么,未来的雄安大学,真的有望超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这个问题,在网络上还有一定的热度。
话说雄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名校,或者说雄安大学的校园、硬件建设等媲美清华、北大,我不会怀疑它的可能性,不过要说雄安大学的综合实力超过清华、北大,却不敢苟同,至少未来三五十年内难以实现。
大学综合实力要靠时间积淀高校的建设与城市建设不太一样,不是校园面积变大了、建筑设施变靓了、科研设备变强了、在校学生变多了,就是一所综合实力强劲的大学,而是要把功夫下在学科建设上。
王牌学科、学术***、科研成果多不多,学术影响力、社会认可度强不强,等等,这些才是大学综合实力的表现。然而, 要把这些做大做强,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不是花钱就能奏效的问题,需要靠时间去积淀。
北京大学有35个A类学科,其中A+学科多达21个;清华大学有37个A类学科,A+学科同样是21个。A+学科排名紧随北大、清华之后的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A+学科分别是11个、6个、5个、5个。不难看出,北大、清华遥遥领先,其他名校想要追赶上来,绝非十年、二十年可望可及。
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都是百年名校。浙江大学虽然合并成立才二十多年时间,但是浙江大学的前身求是书院,也拥有上百年的历史。它们中没有一所高校,是以速成的方式声名鹊起,无不是通过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建设与发展,才拥有今天的知名度。
国外高校鲜见后来居上者再来看看那些世界一流名校,比如牛津大学、剑桥大学,还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耶鲁大学,历史之悠久,国内大学望尘莫及。这些名校的地位和影响力,很少有大学能看齐和超越。
以英国为例,早期只有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发展到工业革命那阵子,英格兰还是只有2所大学,而苏格兰却有了5所大学,首都伦敦后来也办了很多大学。发展到如今,苏格兰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圣安德鲁斯大学,排进了英国高校的前列,不过仍然没能超过牛津大学、剑桥大学。
上世纪60年代前,相比于哈佛、麻省理工,斯坦福大学的实力仍然有着不小的距离。但是,斯坦福学抓住了时代的发展机遇,凭借宽阔的校园和科技创新,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顶尖名校。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斯坦福大学成立于1885年,到其跻身于世界一流名校时,距离成立之初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了。
换而言之,斯坦福大学成为顶尖名校,并不是短短的三五十年内就实现了,并且还有时代科技浪潮的红利在助推,即内生发展动力与外部发展机遇的完美结合,才造就了今天的斯坦福大学。即使是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学,也很少见到通过短时间的发展就后来居上、成为公认名牌大学的。
深圳大学的创立与发展具有参照性深圳是改革开放设立的经济特区,与如今的雄安新区,除了设立时间有先后,本质上没有什么大的区别。雄安大学的建设,与当初的深圳大学有诸多相似之处,雄安大学将来发展如何,可在深圳大学找到脉络。
1983年批准创办的深圳大学,最初也是***取顶尖高校援建的方式进行。北大负责中文和外语学科的建设,清华大学负责电子和建设学科的建设,中国人民大学负责经济和法律学科的建设。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深圳的经济实力有目共睹、众所周知,在高等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非国内其他城市可比。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二十强,深圳位居第一。
深圳大学也赶上了好时代,乘改革之东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在全国两千多所本科院校中挤进了前七十位。但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综合实力、高校影响力相比,仍然还有着不小的差距。
雄安新区的设立,从规划建设的起点定位看,与当年的深圳特区早已不可同日而语。雄安新区的建设,必将为雄安大学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就像当年的深圳之于深圳大学一样。所以说,深圳大学的创立与发展,仍然很有代表性,能说明一些问题,对雄安大学未来的建设与发展,具有类比和参照的积极作用。
雄安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高校,这是发展的必然,不过要超越北大、清华,几乎不太可能。除非像上世纪50年代那样,由北大、清华或其他知名高校,把自己的王牌学科连师资、设备一并划转给雄安大学。
正在建设的雄安大学,有望超过北大、清华吗?你怎么看?欢迎关注、留言评论。
(图片源于网络,若有不妥,联系即删)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之后,北大清华搬迁到雄安新区的可能性有多大?
雄安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新的窗口,现在雄安新区已经得到大家的关注,甚至很多人开始抢滩登陆雄安新区,因为大家觉得雄安新区已经变成一个遍地黄金的好地方,其实中国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一窝蜂的投资。我觉得雄安新区将来确实很好,但是目前来看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发展,所以根本不需要急于开始盲目的投资。
雄安新区的出现,弄得全国上下到处都是雄安的消息,我今天又一次听到一个令人有些惊异的事情,根据消息说高等院校等可能会疏解到新区,这点我觉得很正常,雄安新区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疏解北京地区的人满为患,学校出现这样的消息很正常,可以看到有网友调侃北大清华先搬迁,我觉得有些言过其实了。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是中国两所一流的大学,全国的排名第一和第二,两个大学的规模可以说是全国之最,而且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都是首都的一个象征,如果这两所大学离开北京的话,会造成北京教育方面的基础动摇,而且甚至会影响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正常教学,所以从这点来看我觉得是不现实的事情。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北京地区拥有极高的声望,是北京人民教育的圣地,如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要去雄安新区的话,我估计北京的老百姓是不会同意的,如果说在哪里办理一个分校区的话,也许是可行的,但是整体搬迁北京老百姓不同意,而且这两所大学的学生估计也不会同意,所以我觉得两个学校去雄安新区几乎不可能。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首都拥有很大的规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很多建筑都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如果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离开北京,那么这样浩大的工程,那真是让人望而却步。更何况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历史上都是北京地区,而且这两所大学和北京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怀,所以根本不可能搬迁到雄安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