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北大昆明小伙从中考555分→高考678分
7月21日晚,喜讯传来:昆一中西山学校高2022届理(1)班学生洪德安,以678分的优异成绩被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专业录取。从西山区海口镇通过小升初摇号进入昆一中西山学校,从中考555分到高考678分,洪德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帮助,即将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初到昆一中西山学校
他被校园环境所吸引
6年前,在西山区海口镇建磷中心小学海磷分校就读的洪德安,在宣传片里了解到了昆一中西山学校。***的是,通过摇号他进入到了昆一中西山学校,在这里开启了他的中学生活。
“我的小学规模比较小,一个学校只有100多人。当时小学老师放昆一中西山学校的宣传片,我一下子被校园环境吸引了。没想到我通过摇号进入了这里,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洪德安笑着说。
洪德安说,其实自己小学、初中成绩并不拔尖。“初中一个年级800多人,我一般只能考两三百名,能考进年级前100名就很高兴了。本来中考希望考入昆一中本部,但没发挥好只考了555分,被昆一中西山学校录取。也是那个***期,我开始努力,到了高中才有了很大进步。”
洪德安回忆,中考完的***期,他在海口镇找了一家培训机构,一直在补课。“当时对自己的中考成绩不满意,所以那个暑***一直是家和补习机构两点一线,通过努力学习寻求平静状态。由于***期的努力,高中开学时候成绩比其他同学都好,开始保持在年级前列。高一下学期,才调整进入到***老师的班级。”
从中考555到高考678
他最感谢老师的关心
从中考555分到高考678分,洪德安说,高中三年他最感谢的,就是昆一中西山学校老师们的关心。
班主任***,是云南省首批正高级教师、云南省数学特级教师。洪德安说,***表面很严厉,但其实很仁慈。“朱老师会关注到每一个学生,每次考完试有同学考得不好,他就会轮流找大家谈话。每个星期,朱老师也都会找我聊聊天,关心我的复习方向和考试状态。”
除了班主任,各个学科老师和学校领导也给了洪德安很多帮助。高二上学期期中考,洪德安的成绩是年级第一,但英语只考了103分。昆一中西山学校副校长汤丹,路过他们教室时,看到了张贴在门口的喜报,立马把他叫了出去。“汤老师要求我每天抄教辅里的英语作文,还要摘出里面的生词,一边背单词一边练习句型和表达,每周四大课间还要到他办公室进行汇报。英语老师王文芳会挑英语薄弱的同学回答问题,那段时间上课经常点我名。经过三四个月的强化练习,我的英语成绩稳定在了140分左右。”
洪德安说:“在昆一中西山学校遇到的这些老师,都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有了老师们的关心,我有压力,但在他们的激励下也会更努力,而且觉得很开心。”7月21日晚,查询到自己被北京大学医学部录取,洪德安分别给汤丹、***、王文芳和初中班主任刘文武发去了微信,表达他对老师们的感谢。
谈起自己的学习方法,洪德安说,最重要是思考独立性。“我最好的科目是数学和物理。数学不要急于刷题,要通过看例题看懂定义;物理要多想象、多思考。另外我觉得有质疑精神很重要,‘质疑’也是昆一西的校训之一,课上没搞懂的问题,下了课我会拉着老师一直问。”
从高中到北大
他希望以后从事科研工作
能在昆一中西山学校度过中学生涯,让洪德安觉得非常***。除了优美的校园环境,还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影响着他。“每天早上,我都能看到高富英校长在教学楼走廊上顺着看每间教室,看到她会让我们更安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洪德安说。
洪德安表示,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很好,小伙伴们经常一起讨论题目。洪德安向记者展示了他平时爱读的书,多与数学和物理相关,他最喜欢的是《对话最伟大的头脑系列》。他说阅读这些书籍,能让他调整学习状态,也能跳出高中学习思考问题。
每天晚自习三节课后,班主任***还会带领所有学生一起到操场跑步,一起在教学楼下面踢足球,运动完再继续学习。洪德安说:“每天晚自习朱老师都会守到最后。高考之前,朱老师还带我们在操场上跳沙坑,那种感受就像是跳起来腾飞一样。我们和朱老师特别有感情,全班同学一起把朱老师的口头禅、名言和班级故事等编成了一本书,还有同学配了插画,这也是我们全班同学的纪念册。”2022年高考,昆一中西山学校文理一本率达86%,***所带的理(1)班90%同学上了600分,全班均分626.79。
即将到北京大学学习,洪德安非常开心,他希望今后能够从事科研工作。“***老师的偶像是钟南山。高中三年,朱老师会经常和我们讲钟南山、屠呦呦,这对我也造成了一定影响。这个***期,我会提前了解药学相关的专业知识、规划大学生活,也想和同学一起去旅游,并学学自己一直喜欢的吉他。我将带着昆一西‘宽容、质疑、勤学、尚美’的校训,接续未来的学业。”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记者李思家摄影报道
责编易科彦
校对朱丽
审核严云
终审王云
9年前,那位高考660分,从北大转学到技校的小伙,结局如何?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学习,是每个人生来必须要面临的事情,咿呀学语,或为博闻古今,或为升学应试。许多人以大学为标准,认为上个好大学就是成功,普通大学只是浪费时间和金钱。为上大学每个人几乎都用上十几年为之准备,一朝冲刺,得到上大学的机会,无论学校好坏,都是自己努力的结果。内心也会在乎外界的声音,但已经路已经走到这里,很少有人愿意冒险再去尝试改专业甚至换学校。
但少数人里总有那么一两个代表性的人物,周浩就是其中一个。12年前,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是普通人口中的“高材生”,是父母心中优秀的“好孩子”。但他却做出一个让大家震惊的举动,选择退学,原因是他想去另一个学习。如今他过的怎么样呢?
一、660分的高分学霸
2008年,来自青海省的周浩凭借660分的高分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这个省内排名第八的少年,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结束12年的“战场厮杀”。他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好奇与期待,父母也为他感到十分地骄傲。
然而这北大的通知书并不是他内心最想收到的结果,而是在父母和亲朋好友的共同期待下,周浩为不让父母失望填报的志愿。在父母为他宴请亲戚庆祝他取得660分的高分时,大家纷纷展示出对北大的赞叹和羡慕,所有人都一本正经的告诉他北大是“高学历、高门槛、高身份”的代表。
但他内心最想填报的学校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这所学校承载着周浩最初的梦想。作为一个男孩子,他打小就喜欢这些机械内的东西,并且尤其喜欢动手实践。一直以来,他都想让自己未来能够到北航去攻读,而不是只学习一些理论。
但是,年少的他,在家人的多方劝说下,还是填报的是父母期望的北京大学的志愿,以他的分数,被录取是预料之中的事,只是这专业可不是他喜欢的专业。成功进入生命科学学院,他却提不起任何学习的兴趣,大量的理论知识,让这个本就喜欢实操的少年烦躁不安,度日如年。自己预想的大学生活也没有实现,小伙日渐颓废。
二、冷静下来仔细想想
刚进入大学的周浩,以接受新鲜事物为由劝导自己,慢慢学习之后某一天就会喜欢上这个专业。为此,他强迫自己在北大“好好学习”。但当他到大二时,他发现自己还是不喜欢这门学科。理智告诉他自己,辍学、放弃是懦夫的行为,他又继续坚持一段时间,但兴趣始终培养不起来。
长期的纠结使得周浩变得十分不快乐,他再也不能忍受在这里学习一门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每日碌碌无为。于是他选择用休学这种方式来逃避这囚徒般的日子。休学期间周浩也没有闲着,本就注重实践的他希望出去打工能够帮助自己想通。于是她便只身到达深圳,但现在的他只能算是高中学历,自身又没有技能,即使自己曾经取得660分的高考成绩,他也无法凭借这一纸分数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即使这样,周浩也没有丝毫的退缩,决心在社会底层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若是能有支持他继续回到北大学习生命科学的动力,那他此行的目的便达到。为此,他做过工人,打过电话,受尽社会的白眼。没有人为他曾经的辉煌买单,也不会因此对他搞特殊待遇。好在他还有后悔的余地,继续回到校园,尚有改变的机会。
三、终于做出转校的决定
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按照与学校的休学约定,周浩必须停止打工,回到学校完成自己的学业。但外面辛苦的打工生活并没有带给他实际的影响,他甚至更加不愿意学习。每日依旧在抗拒中斗争,据他自己所言:这一年的休学时间,没有给他指明任何目标,浪费了一年时间。他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便能看到终点,不会再有转机,但有个技校突然出现在他的世界里,一切都悄然改变。
北京工业技术学校,里面的数控专业为周浩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从网上了解到这些后,周浩觉得自己马上就可以重获新生。他说:数控专业非常吻合我对学习规划的要求。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他打定主意要转学。但这可不是一次小儿科的转学操作,从北大到北京工业技术学院,一个是别人梦寐以求的高等学府,一个是不知名的技术学校,根本没有可比性。从转学动机上看,哪一方面都说不通,大家都认为他脑子有病。
但这并不影响周浩为自己的未来下一次赌注,当他告诉父母自己的真实想法之后,意料之中,没有一个人同意。但是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不同意的是父母,父母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自己的梦想还是要靠自己才能实现。这一次他坚持自己的想法,再一次的选择他倍感珍惜。周浩没有和父母吵闹,坐下来告诉母亲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这几年的状态。看着儿子也不是一时冲动做下的决定,父母最终还是不能理解,但是他们选择支持他的想法,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开心快乐,他们怎样都无所谓。那一年的11月,周浩从北大退学,成功进入北京工业技术学院,开启他的新生活。
四、转学后的才叫人生
终于重启的周浩,在自己喜欢的学校,学着自己喜欢的专业,如鱼得水,飞鸟击空。即使外界对此议论纷纷,但自己决定还是专业比较重要。他在北大的经历告诉他,空有光环也敌不过不喜欢、没兴趣。
他在技术学院也得到极高的重视,曾在“凤尾”不得意,今在“鸡头”踌躇满志,在老师的培养和自己的兴趣加持下,周浩一改理论专业闲鱼姿态成为屡创佳绩的创造型人才。
2014年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他轻松夺得全国数控技能的冠军。事实证明他在实践的道路上充满天分,他向当初反对他、不看好他的人证明,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六年之后有人对这个从北大转学到技术学院的青海小伙进行***访,已经毕业工作的周浩总是乐呵呵的说:“无悔于当时的选择。”
大多数人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都会受到父母或者外界的影响,还有人受到成绩的限制,最终在自己不喜欢的专业虚度光阴。但勇于像周浩一样做出抉择的人却占少数。
结语:
像周浩一样最后勇于面对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人,最后的结局不尽相同。有人选择重新回到起点,获取新的人生,有人顺受安排,各自认命。无论怎样做出选择,自己就得为结果负责,兴趣固然重要,专一于一个兴趣更为重要。“汝惟多学而识之,望道而未见也。不一于汝,而二于物,故一鼠之啮而为之变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如周浩般,既做出最终决定就只管奋力向前,证明自己,定要付出代价。
12年前,那名高考660分的学霸,从北大退学转技校,后来人生如何?
今天所说的这个小伙便是其中一个,12年前,他曾是北大生命科学学院的高材生,后来,却在入学三年后退学,转向了一个技术学校。这个做法曾一度轰动社会,令很多人疑惑不解:难道在北大遭遇了不公待遇,才愤而转学?还是另有他因?
一、高考660分的学霸:周浩
他叫周浩,和很多孩子一样,学习刻苦努力,对大学生活充满了憧憬向往。功夫不负苦心,2008年,周浩以高考660分的成绩在全省位列前八,分数一出,周浩的父母倍感欣慰,亲朋好友在为周浩庆祝的时候,都希望他能够去往北大攻读学位。
众人心中,北大是国内的知名学府,去北大意味着“高学历、高门槛、高身份”。父母满心的期望,让不谙世事的周浩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压了下去。
其实,当周浩得知成绩时,他想报考的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航天大学是周浩自幼的梦想,他从小就喜欢摆弄机械、实际操作,相对于理论知识,他更希望能够在北航有新的发展和突破。
可惜,他终究是向家人妥协,周浩在父母的期望中报考了北京大学,最后被生命科学学院录取。
当然了,任何一种兴趣,都包含着天性中有倾向性的呼声,也许还包含着一种处在原始状态中的天才的闪光,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当一个人经常面对自己毫无兴趣的事情时,更多的只是索然无味和懈怠不前。
进入大学后,周浩积极融入北大生活,报考专业和周浩的爱好截然不同,所学的知识大多是理论,系统的理论学习让周浩愈发烦躁,大学的学习生活与周浩预期的生活截然不同。
大一时,周浩选择了“顺受”,他努力说服自己:要勇于接受新鲜事物、要敢于接受不同事物。
大二时,周浩已然努力了一年,他对生命科学学院依然毫无兴趣,他想过辍学、想过放弃,尚有理智的他努力让自己爱上这门学科,可惜于事无补,有些兴趣是硬加不来的。
那么,后来的他放弃了吗?
二、进退两难,选择外出打工
后来,长期的压抑让周浩萌生了逃避念头,在极为矛盾的心态中,周浩选择申请休学一年,他希望能够在休学的一年内重新正视自己所学的专业。
休学这一年,周浩选择了去往深圳打工,打工生涯道阻且长,虽然他有着优秀的高考成绩、带着北大的头衔,但尚未毕业的他没有学历、没有一技之长,在深圳几乎是举步维艰。身陷囹圄,周浩会就此放弃了吗?
当然没有,就是想要体验社会的残酷,才会做出休学决定,周浩以为巨大的底层考验更能激发自己的求知欲,这样或许可以让自己安心在北大的生命科学园学习。
再后来,他曾经做过底层的流水线生产工人、在数个白天中迷惘难捱;做过电话接线员,在对方的辱骂中忍气吞声。
因此,这些经历让周浩在短短一年内就体验到了社会的心酸一面,他看到了世间百态、经历了人间冷暖,好在一年对他来说只是个体验,周浩的一年打工生涯结束后,周浩回归校园,将会何去何从?
三、从北大退学转技校
休学期满以后,周浩如约回到校园,颠沛流离的打工生涯并没有让周浩珍惜安稳的校园生活,他内心的抗拒心理愈发严重,每次上生命科学理论课时,周浩就极为抗拒。他曾经表示:“一年的休学经验并没有给他指明方向,这一年他在迷惘中度过,浪费了一年时间。”本以为这样的纠结会持续到毕业,直到他看到了一个技校。
有一天,周浩在网站上无意间浏览到了北京工业技术学校,了解到了该校的数控专业后,沉寂已久的心再次被燃烧起来。周浩觉得:数控专业非常符合他对理科知识的想象、非常吻合他对学习规划的要求。
此后,一个大胆的想法油然而生:他想从北京大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术学校。这个做法确实会引得众多不知情人士质疑:“这人是不是脑子有病?”有多少人拼了命、挤破脑袋都想要往北京大学进,他竟然还想往一个技术学院转学?
果不其然,周浩把他的这个想法和他的父母说后,得到了他父母异口同声地反对。他的家人都觉得周浩这个想法极不明智,看着众人的一致反对,周浩这次没有退缩,他想为自己再重新选择一次,不然一直颓废下去,耽误的将会是自己的人生、辜负的将会是未来的梦想。
那么,他的父母会同意吗?
当时,周浩语重心长地和母亲说了自己在这个专业的处境以及心态,父母最终的目的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虽然他们不能理解周浩的选择,但看到孩子热切的期望,周浩的父母最终妥协。同年11月,周浩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到了北京工业技术学院,最终如愿以偿。
四、转学后的人生
这个消息在当时一度引发了众人热议:学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为追求自己喜欢的专业可以不管学校,只为有一技之长;有的人看重门槛,只要能够被名校录取,专业也无所谓。周浩最终是为了专业放弃了学校,于他而言,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
转到了技术学院后,周浩成为了校园的“红人”,顶着北大的光环做着技院的实操,周浩不顾别人的议论,犹如鸟见天空、鱼遇海水般欢喜,一心投入到学习中。
当然了,技术学院的领导也非常重视对这个学生的培养,来到了数控专业,周浩发展的风生水起,在这个学校不断创造佳绩。
2014年11月4日,他在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中获得了全国数控技能的冠军,向所有人证明了他当初无悔的选择。
时隔六年,周浩已经顺利毕业,成功踏上工作岗位,当他接受***访时,他总是会说:无悔于当时的选择。
其实像周浩这样的案例并不在少数,一些成绩优异、名列前茅的学生在报考时,或多或少都会受父母的影响,所选专业和实际兴趣不符。
比如曾被中国科技大学录取的李一峰,他在第一年高考时就考出了648分优异成绩,相对于周浩的挣扎,李一峰比较胆大心细、雷厉风行。进入大学觉得专业不对时,便毅然退学重新高考。
2018年,李一峰以712分的高分成绩取得全省第八,再创辉煌,此时的李一峰拒绝了北京大学的邀请,选择了四川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这个做法在当时也引起了大家热议,无论对错,李一峰都未曾后悔。
小结
“在原则产问题上,要坚定如磐石;在兴趣问题上,则要顺应潮流。”
人生没有多走的弯路,每一步路都值得,不经历挫折怎么能够弯道超车?找到自己真正喜爱的事业方可不断进步,职业多种多样、并非每个人都有能力寻到自己喜欢的,大多数人为了生计,终究是忍受着不喜工作苦苦支撑。
像周浩、李一峰这样的人少之又少,毕竟高考对一个人来说:消耗得不止有时间精力,还有高考形势未知的变化。谁都不敢确保再次高考面临的是金榜题名还是名落中山。
17年前,高考900分摘状元,考上北大的广东小伙,近况怎样?
天才出于勤奋。——高尔基
学问从来都不是与生俱得的,人生来可以拥有天赋,但绝对不能拥有学问,学问只能从书本当中,从老师口中一字一句的学来。
学问同样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只有在有限的时间当中尽量的积累更多的知识,才能在某一个点上进行适当的发挥。
我国每年都会有非常多的高考状元,这些高考状元在平时不断的积累,又在高考的那两天全部都释放出来。成为高考状元,进入一所好的高校,成就自己的人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2003年,我国有一个高考状元,他在高考当中拿到了900分的成绩,他是谁呢?
一、出生寒微的高考状元
谭志佳,是广东省佛山市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他的父母都是农民,老老实实在家务农,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整个家庭。
广东省在改革开放之后发展一直很好,可惜的是谭志佳的父母,由于没有什么文化,因此在发展方面比较受到限制,看着周围人都富了起来,他的父母也逐渐明白了过来,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
谭志佳从小的时候学习并非常的好,他既肯努力,也肯动脑。老师经常会夸耀他的成绩,这让谭志佳的父母感到开心。他们觉得谭志佳将来一定能够通过读书出人头地。
中考之后,谭志佳进入了佛山市一所普通中学学习。虽然这是一所普通中学,但是这里每年还是会有一些比较优秀的人才走出去。谭志佳望着这些前辈们的身影,同样想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高中时,谭志佳每天都是最先一个到教室,最晚一个出教学楼,他的努力被所有人看在眼里,他的勤奋就连老师都感到惊讶。
三年时光弹指一挥间,谭志佳早已不知道用掉了多少笔,写完了多少本本子,学习资料试卷堆的比人都高,但是谭志佳却说这只是正常水平。在他的心里,他一直以那些走出去的前辈们为榜样,希望自己能够追随他们的步伐。
三年的高中生活一晃而过,2003年高考的时候,谭志佳拿到了900分的高分,一举拿到了广东省的高考状元。
当然,由于他就读的是一所普通高中,因此他也无可避免拿到了其所在高中甚至其所在地区首个高考状元的桂冠。这些虚名虽然看起来有些可笑,但是人活一世不正为了这些吗?
依靠着自己优异的成绩,谭志佳进入了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习。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奇怪,为什么以谭志佳的成绩最终却进入到了生命科学学院这样一个丝毫都不接地气的学院。
实际上,这是谭志佳自己的选择,虽然以他的成绩选择金融,工程,建设乃至医学都是完全可以的。
可是,谭志佳心中有着更为远大的理想与抱负,他不想一生都为了金钱与名誉而奋斗,他想要的是踏踏实实的为人类做贡献。
生命科学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应用并不是很广,但是其中的专业却有着非常远大的潜力,探索生命,研究生命,还能有什么比这更加吸引人的吗?宇宙的奥妙无穷无尽,所有的专业都是围绕着探索生命这一主题而开展的。
谭志佳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选择了这个专业,他觉得依靠自己的努力,将来一定能够在这个专业内有所建树,而北京大学内聚集了非常多生命科学方面的专家,在强***资力量的***之下,谭志佳有信心为人类发展增添一种可能。
怀揣着远大理想,谭志佳进入大学之后,发展又如何呢?
二、一路向前的才子
从高考进入大学并不是终点,只是开启了另外一个征途。上了大学之后,谭志佳更加的努力。要知道能够进入北京大学的,可从来都没有什么泛泛之辈,从来都只有更努力,稍微不留心,小小的偷懒,便会被同龄人甩下一大截。
就是在这样激烈的竞争环境当中,谭志佳依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他每年都可以拿到北京大学的奖学金,他的努力被同学们看在眼里,他的优秀受到了老师同学们一贯的承认。
在他学习之余,他还经常参加一些会议并在会上发表报告,他也经常跟着自己的老师参加一些讲座。除了这些学术活动之外,谭志佳也开始了自力更生的步伐。
依靠***家教,谭志佳利用自己的劳动支撑起了自己的学习,加上他的奖学金,谭志佳在大学里几乎没有问家庭要过一分钱。
学习和生活都很优秀,谭志佳在情商上面也非常的高,他性格随和,待人非常热情,做事也很认真,在同学们的支持之下,他做了整整四届的班长,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一致欢迎。
毕业之后,谭志佳得到了德国留学的机会,可是由于他的父母不想让他走得太远,怕他到了德国之后,便会与清华北大那些外国留学的学子一样,再不回到中国。于是谭志佳便更改了自己的志愿,前往香港大学留学。
他在香港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硕博连读学位,香港大学的硕博连读可是需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的。这里可不像内地,香港大学的视野更为开阔,接触的也更多的是国际上的学术大佬。要想在这里做出一番成绩,需要一定的勇气与信心。
在港大读书的期间,谭志佳依然保持着一种昂扬向上的态度,成绩优异的他拿到了每月1.5万元奖学金。这可是一笔巨款,能够让谭志佳生活非常的滋润。
不过谭志佳可没有心里只想着自己,他将这1.5万块钱的奖学金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当成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这是他从本科之后一直保持的习惯,不让自己的父母再为自己操心。
另外一部分则是寄给了自己的父母来改善自己父母的生活,硕博连读的他年纪已经比较大,老家像他那么大的孩子早就已经成家立业,可以反哺家庭了,谭志佳同样不甘落后。
最后一部分则是拿给了自己读华南农大的弟弟。这也算是对这位弟弟的一点激励,希望他能够奋发向上,做出更加优秀的成绩。
顺利拿到博士学位之后,谭志佳并没有立即回到大陆,他在香港大学医学院成为了一名博士后研究生,他的主要研究是骨骼畸形遗传病理,试图解开这样一个奥秘,缓解很多人生来便带有的残疾。
当然,他也早就已经在香港娶妻生子,目前的他生活比较稳定,妻子儿子其乐融融。在有空闲的时候,他会免费帮助一些在香港的广东人子女补习功课,这也算是对家乡的一种回馈。
总结
读书可以改变命运,这并不是一句玩笑。现在很多人都已经将这句话当成了是一种调侃,尤其是那些研究生博士生,读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如果他们不读书早就已经出去工作,而他们选择了读书就只能研究生3年,博士生3~6年的熬下去。
这是一段艰苦的旅途,恐怕也就只有这些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有这样的闲工夫调侃自己吧。调侃归调侃,其实这些高素质人才还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的工作,认认真真的学习,不敢有丝毫的马虎。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