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的等级赋分不少人感到一头雾水别慌高中老师告诉你
>这几天,实行新高考省份的高一学生正在忙着一件事,那就是高考选科,这是高中生涯中面临的第一次选择。
很多学生和家长对选科感到很茫然,无从下手。特别是对那些各科比较均匀的,没有明显偏科,而成绩都是平平的学生,更是不好选择。关于选科的知识,我之前写过不少文章了,在这里就不再重复了,感兴趣的网友可以搜索我之前写的那些文章,了解选科的一些方法与注意事项。今天我想重点谈谈新高考等级赋分的问题。
关于新高考等级赋分,我在课堂上也给学生们科普过。俺是山东的,山东实行的是“33”新高考模式,是从2017年开始实施新高考的,至今已经走过6个年头,对于高中老师来说,对等级赋分自然是熟悉的,但是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有必要科普一下。
有网友搞不清楚一个问题:为啥要实行等级赋分?
不少网友不了解等级赋分的原因,甚至对等级赋分产生误解,以为是瞎胡闹。其实,等级赋分是一种科学合理的赋分方式,完全能够反映出考生的真实水平的。
为啥不用试卷分,而***用等级分呢?
语文、数学、外语,这3门学科,***用的就是试卷分,考生的试卷得了多少分,高考分数就是多少。
“33”新高考模式下,理化生政史地这6门学科的高考分是等级分,而不是试卷的卷面分;“312”新高考模式下,历史和物理的高考成绩是试卷卷面分,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的高考成绩则是等级分。
这是什么原因呢?
答案很简单。对一个省来说,所有的考生都要参加语文、数学、外语的考试,都有试卷的卷面成绩,全省的考生之间是能够比较的。
对“312”新高考模式下的省份,考生被分成了“物理”和“历史”两大类,招生***、报考志愿也被分成了两大类“物理类”和“历史类”,两大阵营之间井水不犯河水,所以物理和历史就成了考生的必考科目,要么必考物理,要么必考历史,二选一。因此,在这种模式下,物理和历史的高考分数就是试卷原始分。
而对于选考科目来说,选考人数不一样多,选考的科目类型也不一样。我们都知道,不同的学科,内容不一样,难易程度也不一样,试卷原始分的高低受难易程度的影响很大。
举个例子吧。
***如,某个省有张三和李四两名考生。在2023年选科当中,张三选择了物理化学地理,李四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两人都选了物理和化学,但是一个选了地理,一个选了生物。***如在2025年的高考中,生物试卷的难度很小,选考生物的学生的生物卷面平均成绩是80分;而地理的难度很大,选考地理的学生的卷面平均成绩是60分。
问题就来了,***如使用试卷原始分的话,选考生物的学生岂不赚***了?选考地理的学生岂不吃了大亏?
因此,鉴于选考科目的试卷难易程度不一样,选考的人数也不一样,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只能***用等级赋分。
等级赋分是个什么东东呢?
所谓的等级赋分,简单说就是把全省选考某个科目的考生进行一个排序。按照什么排序呢?既不是按照姓氏笔画排序,也不是按照姓氏拼音排序,而是按照考生选考的这门学科的卷面分高低进行排序的。全省最高分排在第一位,全省最低分排在最后一位,就是这么简单。
顺序排好了以后,接下来就进入等级赋分的环节了。各个省市***用的等级赋分计算方法不完全一样,但是原理是一样的。
在这里以山东省的等级赋分规则为例进行分析:
第一步:将全省考生等级考试的科目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称8个等级:A、B、B、C、C、D、D、E。
第二步:参照正态分布的原则,确定出各个等级的人数比例。从A到E的8个等级的人数占***别是3%、7%、16%、24%、24%、16%、7%、3%。从这里可看出,高分区的人数比例和低分区的人数比例是最少的,中间部分的人数比例最大。按照我的理解,这符合高智商和低智商的人是少数,多数是中间状态的现象。
第三步:将考生的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8个分数区间内,分别是91-100、81-90、71-80、61-70、51-60、41-50、31-40、21-30。
第四步:按照等级分计算公式,得到所有考生选考科目的等级成绩。
看到这里,有些网友可能会产生疑问:这么复杂的计算过程,会不会出现失误,影响考生的等级分呢?呵呵,这个是绝对不会的,因为这些复杂的运算过程,不是人工拿着计算器计算的,而是由运算能力极强的计算机系统完成的,错误率是零,比人工计算要准确的多。
为了帮助网友们更好的了解等级赋分的原理,在这里举个例子。
***如在2025年高考的时候,王晓明选考的物理卷面分是78分,划分到了B区间,区间分数是81-90分之间。同时计算机系统查询到该区间选考物理的考生,试卷的卷面分最高分是85分,最低分是70分。我们知道了这些信息之后,就可以用人工方法计算出王晓明的物理等级分。
计算公式是这样的:
(该区间高考试卷最高分-原始分)÷(原始分-该区间高考试卷最低分)=(等级赋分区间最高分-考生的等级分)÷(考生的等级分-等级赋分区间最低分)
接下来,我们将上面的数据代入公式内:
(85-78)÷(78-70)=(90-考生的等级分)÷(考生的等级分-81)
7÷8=(90-考生的等级分)÷(考生的等级分-81)
最后,通过数***算,就得出考生的等级分是85.8分。在等级赋分当中存在这么一个规律,考生的排名越靠前,等级赋分就会越高。等级分与试卷原始分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等级分有可能高于试卷分,也有可能低于试卷分,最关键的是看全省的排名位次。
总有网友评论我的文章是“裹脚布”,但是为了把一个问题分析得更加透彻,三言两语也说不明白的,我相信通过这2200多字的文章,多数网友会把等级赋分这个问题搞清楚的。
您对等级赋分还有什么疑问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评论。
#我要上头条#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是怎么计算的
固定的比例及对应的等级、赋分区间。
以实际参加该科选考人数的成绩为基数,将各考生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
以上的5个等级及各等级对应的比例及赋分区间是事先设定的固定规则,转换后赋分成绩满分为100分,赋分起点为30分。
扩展资料
大家首先注意两点:
1、等级赋分制不是按照考生的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遵循“原始分数——百分比例——等级——转化分数”的等级赋分路径。
2、等级赋分由相关主管部门自动完成,大家在查询到自己的高考成绩时,看到的已经是赋分后的分数,不需要大家自行换算。
专业老师在线权威答疑 zy.offercoming***
湖南娄底:2021新高考“等级赋分”详细解读
关于新高考,大家有一个比较集中的问题——再选科目的“等级赋分”。这是一个在湖南高考中首次出现的词,什么是“等级赋分”?为什么要这样操作?具体会怎样转换?能确保公平吗?日前,记者***访了省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借助权威人士对“等级赋分”的解读,我们***定了考生小湘和小星的故事,看看再选科目成绩是怎样通过“等级赋分”呈现出来的。
【释疑】为什么要对再选科目实行等级赋分?
将“绝对分”转换为“位次分”,保证成绩的公平性
按照新高考规定,首选科目为历史或物理(任选一门);再选科目由学生在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中选择2门。
考生进行选科时,考虑的角度各不相同。有人按照自己的兴趣来选,有人按照自己想报的专业来选,还有人选择了自认为更容易学并且能拿高分的科目。当考生再选科目各不相同时,等级赋分的方式可以保证成绩呈现的可比性和公平性。
【示例】
小湘喜欢医学,也对时事政治很感兴趣。因此在选科时,他的首选科目是物理,再选科目为政治和生物。而另一名小星,首选科目也选了物理,再选科目选了化学和生物。***设在高考中,小湘的政治科目和小星的化学科目都考了80分。但是小湘排在所有选考政治科目考生的第100位,小星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小湘、小星这两门不同的再选科目,如果都用原始成绩来计入总分计算排名,小湘显然更“吃亏”——虽然他政治科目的考分低,但是排名远比小星的化学科目要高。
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直接计入总成绩并进行比较,既不公平也不科学。因此必须按照一定规则,对两人的选考科目成绩转换成等级分,相当于将不同科目的“绝对分”转换为“位次分”来进行比较,保证转换后两人选考科目成绩的排序维持不变,由此解决不同再选科目之间成绩的可比性和可加性问题。
【操作】
等级赋分具体怎么操作?如何转换?
30分作为赋分起点,分为五个等级
按照我省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成绩计入高考录取总成绩办法》,等级赋分以30分作为赋分起点,满分为100分。将考生每门再选科目考试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定为A、B、C、D、E五等,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为15%、35%、35%、13%和2%。转换基数为实际参加该再选科目考试并取得有效成绩的人数。转换时,将A至E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转换到100~86分、85~71分、70~56分、55~41分、40~30分五个等级分数区间(具体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见附件),根据等级赋分转换公式计算,四舍五入得到考生的等级成绩。转换后的等级成绩一分一档,考生排序不变。
等级赋分转换公式:
其中,Y1、Y2分别表示某等级原始分数区间的下限和上限;T1、T2分别表示相应等级的赋分区间的下限和上限;Y表示考生的原始成绩,X表示考生转换后的等级成绩。考生原始成绩正好为原始分数区间上限或下,不需要按转换公式计算,相应的赋分区间的上限或下限分数即为该考生的等级成绩。
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再选科目考试成绩计入高考总成绩的等级比例和赋分区间:
【示例】
***设在今年高考中,小湘的政治原始成绩为84分,在所有选政治的考生中排在前3%。根据上面的等级赋分表格,该成绩位于A等,赋分区间为100-86分。根据考生原始分数的分布,A等级的分数区间为98-82分(实际以当年成绩分布为准),按公式经过转换以后,小湘的等级成绩为88分,最后就以这个成绩计入他的高考总成绩。
提醒考生注意的是,赋分转换由省招生办组织专家,依据转换规则进行转换,考生不参与转换过程。原始分、赋分过程等过程***息,根据相关规定不予公布。所有考生拿到的成绩是转换后的分数,考生可以根据分数判断出自己的成绩位于哪个等级。
新高考是如何赋分的
其他信息:
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 考生各科成绩按等级赋分,起点赋分40分,满分100分,共分21个等级,每个等级分差为3分。以各科卷面得分为依据,按最接近的累计比例划定等级,其中第21等级比例不超过1%。 1.选科,有哪些重要参考指标 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选择; 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最喜欢、最适合自己的学科。 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覆盖面积,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2.选科与未来选专业 选科前必然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选科其实就是把高三的高考志愿选择提前到高一来考虑了。因为高校录取专业将与选考科目密切相关,现在选科就需要考虑未来就读的专业。 选科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因为高校在录取不同的专业时,是有专业必选的科目要求的。选择科目要注意目标大学的目标专业类对高中所选科目的具体要求,这种要求大概分为下面几种:有3 门科目要求、有2 门科目要求、有1 门科目要求、不限制选考科目。
高考赋分怎么理解
新高考下实行等级赋分,让选择同一科的同学进行对比,然后赋分,这样有利于解决因试题难度不同而导致的不公平。
新高考实行的赋分制,简单来说就是根据试卷的难度来考查学生水平的一种制度,由于影响分数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题目的难易程度等等,为了弥补这个缺陷,所以新高考就***取来赋分制度。
新高考的等级赋分制是将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这几门学科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赋分制。这里的赋分制是根据每科分数排名的百分比来进行分数计算,而非卷面分数计算总成绩。赋分制只针对被选择的副科科目,主科科目(语数外)分数不按这种方式计算。
赋分制缺点:
1、没有考虑不同选科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别。
举个例子,选物理的有50位同学,这50位都是学霸。选生物的也有50位同学,但这50位同学成绩都只是中等或靠后。那么,选物理的较后一名同学的能力也比选生物同学的能力要强。但是赋分制之后,选物理的较后一名同学的成绩是40分,选生物的的同学成绩是100分,这显然不公平。
2、没有考虑选科人数对赋分制的影响。
如果某一科目的选科人数比较少,那么这一门学科的学生在赋分上就会比较吃亏。举个例子,由于物理是高中阶段公认的难学科目,所以在新高考下选物理的学生明显减少。***设选考物理的就十人(例子有点极端,为了好解释),那么第十名同学哪怕考了90分,较终也只被赋为40分。这显然也有失公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