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知识小学考试中常见的语文句式变换训练
反问句改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陈述句改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例如:
妈妈对小明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我要带你去学钢琴。”
改成转述句是:妈妈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妈妈要带他去学钢琴。
注意点:
一是改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
二是改人称,把“你”“我”改成“他”“妈妈”,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
三是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微调整。
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把”字句和“被”字句
“把”字句:
将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例如: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改为把字句:蚂蚁把一条大虫吃了。
“被”字句:
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例如:蚂蚁吃了一条大虫。
改为被字句:一条大虫被蚂蚁吃了。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例如: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
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
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句子合并
例如:
1.年轻的妈妈请大夫。2.大夫给孩子看病。
合并后为:年轻的妈妈请大夫给孩子看病。
注意点:第一句中动词“请”的后面是“大夫”,第二句句首也是“大夫”,所以去掉一个“大夫”。
写有两个以上连续动作的句子
例如:战士们摸进山坳潜伏下来。
注意点:这一句中有“摸”“潜伏”,是“战士们”的两个连续动作,这一类句子中间不加逗号。注意与这一句相区别:她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这是同时进行的动作,无先后之分,因而不是表示连续动作。
变换提示语的位置
1.我说:“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前)
2.“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中间)
3.“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我说。(提示语在句末)
注意点:提示语位置
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一句话
注意点:要学会运用联想、想像,使句子生动形象。
以写下雨为例:
写法一:(比喻句)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写法二:(拟人句)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小学语文:5类“句式转换”题型_提分必备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常考的5类“句式转换”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
反问句与陈述句
一 、反问句变陈述句
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 句子 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练习:(反问改陈述)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
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忘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
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
你去上体育课。
二、 陈述句变反问句
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变“?” 。
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
2
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
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3. 李老师兴奋地说:“我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李老师兴奋地说,他们班战胜了四(1)班,获得了冠军。)
4. 王老师对小华说:“我把你的书包缝好了。”
(王老师对小华说,他把小华的书包缝好了。)
5.爸爸说:“我明天要去昆明,你自己做饭吃。”
(爸爸说,他明天要去昆明,让我自己做饭吃。)
6.爸爸说:“你明天别去玩了,我带你有事去。
(”爸爸说,让我明天别去玩了,他带我有事去。)
3
缩 句
1. 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 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
练习:
1. 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蕴含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话蕴含着哲理。)
2. 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
( 红四团取得胜利)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
(工人师傅把钻安装好。)
4. 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 故事 。
(老师讲了故事。)
4
修改病句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春天来了,天气越来越来暖和了。)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月光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 教育 。
( 学了《爱迪生》这一课我受到了教育。)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 事迹 。
(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修复我们学习。)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联欢会上,他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
我经常阅读科幻***。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树上。
三、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李红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2、***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不到爸爸妈妈她心里很着急。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第一种主张。
4、 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
全班同学除了张刚以外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今天联欢会上的杂技和舞蹈真好看。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我很喜欢参观自然博物馆。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踩着泥泞的小路前进。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战斗正在激烈地进行着。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学校全体师生去参观科技馆。
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一支优美的歌。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我对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很感兴趣。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李华被一定同学们评为“三好学生”。
5、 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学校已经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公布出来了。
5
“把”字句和“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把”字句: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把我迷住了。
“被”字句:我被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
(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把”字句:大风卷起的尘土把我的视线遮住了。
“被”字句:我的视线被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把”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把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找到了。
“被”字句: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适合做灯丝的材料,终于被爱迪生找到了。
6
小学语文句子句型转换练习题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把“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它们被疲劳和干渴,折磨得有气无力。
2、把“被”字句改成“把”字句。
我的错误马上被朋友们纠正了。
朋友们马上把我的错误纠正了。
3、改变词序,意思保持不变。
出金华城大约5公里到罗甸。
出金华城到罗甸大约5公里。
雨从早到晚哗哗哗哗地下个不停。
雨哗哗哗哗地从早到晚下个不停。
4、改变词序,改变句意。
那些来南京的客人都很热情。
那些南京来的客人都很热情。
这几道题你全没有做对。
这几道题你没有全做对。
5、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
我们没有近道,还和你们是一条道。
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毒刑拷打不算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
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
6、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难道猫的性格没有些古怪吗?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难道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没有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吗?
7、把直接引语改成间接引语。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不如诸葛亮。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我会永远照顾你的。”
山姆握着珊迪的手说,他会永远照顾珊迪的。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我们就不去看电影。”
张林告诉我,要是星期日下雨,就不去看电影了。
8、把间接引语改成直接引语。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我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她对我的一片期望。
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老师和我对你的一片期望。”
二、照样子写句子
1、例:李老师推开门走进教室。
小明走进食堂拿起碗走向窗口。(连动句)
2、例:夜空的繁星,仿佛碧波上撒满的宝石。
海面上的波光,仿佛地上闪闪发光的金子。(比喻句)
3、例: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
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比喻句)
4、例:敌人使用了***,邱少云的周围成了一片火海。
阳光之下,湖面成了金色的镜子。
5、例:天空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窃窃私语 。(拟人句)
6、这些信件和报纸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希望、欢乐和温暖。
那些星星和月亮给千家万户送去了光明,送去了希冀,送去了慰藉。(排比句)
三、按要求写句
1、欣欣向荣
①用来形容花草树木的什么:
春天来了,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②用来比喻事业的 改革开放后,
教育战线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新局面。
2、骄傲
①用来表示褒义的:
身为中国人我感到无比骄傲!五星红旗在奥运会场高高飘扬,中国人都很骄傲。
②用来表示贬义的(指不谦虚):
成绩好也不能骄傲,应该保持下去。
他是个很有能力的年轻人,但是有点骄傲。
3、“成了” 写成比喻句:
夜幕下,树影摇来摇去,成了幽灵。
4.“天空中的小星星” 写成拟人句:
夜空中的小星星眨着眼睛,似乎对你微笑。
5、好像 写成比喻句:
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好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
写成不是比喻句的:
李芳好像她的妈妈。
6.妈妈对我说:“我上班去了,你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改成转述句)
妈妈对我说,她上班去了,让我中午在家自己温习功课。
7.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
①(改成反问句)这块地里的菜秧是我种下的吗?
②(改成否定句) 这块地里的菜秧不是我种下的。
8.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改成陈述句)
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9.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改成反问句)
这活泼的小孩难道不是我的好朋友吗?
10.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
改成“把”字句: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把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填没了。
改成“被”字句:这只船和那只船之间的空隙被齐这船舷的菜叶和垃圾填没了。
11.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包住了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
改成“把”字句:一大滴松脂滴下来,正好把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包住了。
改成“被”字句:一大滴松脂滴下来,一个苍蝇可一个蜘蛛正好被包住了。
12.我们祖国的崇山峻岭蕴藏着丰富的煤和石油。(缩句)
崇山峻岭蕴藏着煤和石油。
13.我不小心把陈明的飞机模型摔坏了。(改成“被”字句)
陈明的飞机模型被我不小心摔坏了。
14.曹操被周瑜的军队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改成“把”字句)
周瑜的军队把曹操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15.这些北京来的客人水平非常高。(改变词序,改变意思)
这些来北京的客人水平非常高。
16.我家在市图书管附近住。(改变词序,意思不变)
我家住在市图书管附近。
四、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大家都能办到的事,难道我就不能办到吗?
大家都能办到的事,我就一定能办到 。
2、雷锋精神怎么会过时呢?
雷锋精神不会过时。
3、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没有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
4、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冬天来了,春天不会远了。
五、把下面的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1、这个真实的故事使我深受感动。
这个真实的故事怎么不使我深受感动呢?
2、我们不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
我们怎么能辜负老师对我们的殷切希望呢?
3、春风吹绿了田野。
难道春风没有吹绿了田野吗?
4、是春风吹绿了田野。
难道不是春风吹绿了田野吗?
5、我们不能做损人利己的事。
我们怎么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呢?
六、以文明用语的要求,将下列话换个说法。
1、喂,妈,今天开学了,快给钱。
你好,妈妈,今天开学了,能给钱吗?
2、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快给我五元钱。
奶奶,学校号召我们捐款救灾,请给我五元钱吧。
3、喂,老头,把锄头借我用一下。
你好,老爷爷,请把锄头借我用一下好吗!
4、小红,把窗关一下。
小红,请把窗关一下。
七、将下列句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1、贝多芬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2、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我必须参加。”
小红说,今天下午学校组织到野外活动,她必须参加。
3、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我指给您看。”
蔺相如说,这块璧有点儿小问题,让他指给您看。
4、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我就把璧交给他:“
蔺相如说,秦王若有诚意换璧,他就把璧交给秦王。
语文句型转换技巧与方法
小学语文常见句式变换方法与技巧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
(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
(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的方法:
其实,缩句就是去掉修饰的部分,只要留下句子的主干。哪些是修饰部分呢?
1、去掉“的”字前面的词语
例:深红的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这个例句只要去掉“深红的”和“夺目的”就行了。
可是,有些句子中的?的?字不出现隐含在句中,我们可以先不起来,然后再缩句。
例:船夫而驾驶技术特别好。此句只要变成“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的好”,缩句就容易多了
2、去掉‘地’字前面的词语
例:古老的***沉沉地入睡了。此句在去掉“古老的”同时,还要去掉‘地’字前的“沉沉地”。
同样有些“地”字也会隐含起来,方法同上。
例:清澈的小河缓缓流向远方。我们同样得在“缓缓”后补“地”,然后将它去掉。
3、去掉‘得’字后面的词语
例:调皮的小姑娘高兴得跳起来。“得”字后面的“跳起来”要去掉。
4、去掉表示数量的词语
例:月台两头的杏树引来一群蜜蜂。“一群的”要去掉,当然,“月台两头的”也要去掉。
5、去掉表示介绍时间、处所、方向、方式、目的等词语
这些词语往往有固定格式,如“在”、“上”、“从”、“到 ”、“用”等等,很容易将他们找出来。
例:胜利的红旗在陆堑小学上空迎风飘扬。“在陆堑小学上空”介绍了红旗所在的位臵,所了以我们应将它去掉。
6、“着、了、过”不能删除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除的。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二、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
三、“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
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改为具体人称。
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
3、适当的调整词语,使语句通顺。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四、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
1、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
2、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吗?)
3、改变标点符号
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
五、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肯定句与双重否定句都是表示肯定语气的句子,后者更加强烈的表示肯定。(双重否定句是指一句中有两个否定词语的句子)
方法:一般改在后半句,找能构成否定词的字(有、能、是、可能……),如果没有可以再加否定词,最后看句子是否通顺,可进行适当的增减。
四年级语文句式变换详解
(一)“把”字句和“被”字句的互换
“把”字句:用“把”字将动作和对象提到动作前面,并在动作前面加上“把”字的句型。
“被”字句:将接受动作的对象提到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并在动作发生者的前面加上一个“被”字的表被动的句子类型。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二)把直接说的话改变为第三者的转述。
例如:妈妈对小明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我要带你去学钢琴。”
改成转述句是:妈妈对小明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明天,妈妈要带他去学钢琴。
注意点:一是改变标点,不用冒号和引号,改用逗号;二是改变人称,把“你”“我”改成“他”“妈妈”即与引号前的人称一致起来;三是需要时可作少量的文字改动。
(三)改变说法,做到语言美。
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位老太太上车,一个小学生连忙让座,应怎么说呢?
应说:“老奶奶,请您坐这儿!”
注意点:如说“喂,老太婆,坐这儿来!”就很没有礼貌。我们在与人交往时,要学会使用“请”“打扰”“对不起”“谢谢”“没关系”,接电话时,要用“您好!请问……”等。
(四)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例如:他是三好生。
改成:他难道不是三好生吗?
又如: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激动,感到自豪。
改成:想想过去,看看今天,我怎能不感动,怎能不感到自豪呢?
注意点: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把句中表示肯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的词,句末的句号改成问号,并加上“吗”、“呢”等。也可以在句子开头加上“难道”等。反之,把句子中表示否定的词和句末的“吗”、“呢”等去掉,把问号改为句号。
(五)句子合并
例如:1、年轻的妈妈请大夫。2、大夫给孩子看病。
合并后为:年轻的妈妈请大夫给孩子看病。
注意点:第一句中动词“请”的后面是“大夫”,第二句句首也是“大夫”,所以去掉一个“大夫”。
(六)写有两个以上连续动作的句子。
例如:战士们摸进山坳潜伏下来。
注意点:这一句中有“摸”,“潜伏”,是“战士们”的两个连续动作,这一类句子中间不加逗号。注意与这一句相区别:她一边看书,一边听音乐。这是同时进行的动作,无先后之分,因而不是表示连续动作。
(七)变换提示语的位置。
1、我说:“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前)
2、“爸爸!”我说,“也许它不会死……”(提示语在中间)
3、“爸爸,也许它不会死……”我说。(提示语在句末)
注意点:提示语位置
(八)分别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1、校园是美丽的,这里,,。
2、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3、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答案提示:1、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教室明亮。
2、学习刻苦,天真活泼,尊敬师长。
3、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教学严谨。
(九)、用“闪电、雷、雨或水”写一段话。
注意点:要学会运用联想、想像,使句子生动形象。
写法一:(比喻句)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一阵阵沉闷的雷声如同战鼓轰鸣,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
写法二:(拟人句)一道闪电,一声清脆的雷鸣,天神犹如接到命令,立刻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华沙倾注到人间。
(十)在自己的书房中挂上一副对联。
注意点:要多读题目,平时多观察周围,才能用得自然贴切。
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各种句型的转换方法(语文)
句式变换就是保持句子内bai容基本不变,根du据表达和理解的需要把某种句式变成另zhi外一种句式。小学dao生学习和考试中常见句式变换主要有以下几种:1、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把只有基本意思、表达简单的句子进行扩充,给其添加一些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具体、更生动、更形象。 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2)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缩句是把一个表达具体、生动的句子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保持句子最基本的成分。 缩句时要注意:(1)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句子要完整,句型不变。(2)去掉修饰和限制的词语时要一次去完。2、陈述句、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这三种句式的变换只要根据各种句式的结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变换后语句通顺,符合要求即可。3、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的互换直接引用与间接转述 做好以下几点:(1)改换人称。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或第一人称),如果有第二人称,该为具体人称。(2)改换标点符号。冒号与逗号互换,去掉或加上双引号。(3)如果是问句,该为表示商量的祈使句。(4)增删个别词语,保持句子的流畅通顺。4、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方法:(1)判断有无否定句,有的去掉,无的加上。(2)加上或去掉反问句、句末的语气词。(3)改变标点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