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报考名校看看备受争议的高分复读生的二战高考选择
“纵使高分也无用”,在高考高分复读生圈,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邓琳在天津大学读了两周后,选择退学复读。这决定让身边人意外,毕竟这是所985院校,综合条件良好,有必要退学吗?
第一次查高考分数那晚,邓琳独自坐在电脑前等着放成绩。***12点,系统显示拥挤,但她很快看到了自己的分数:671分。此后,对成绩的遗憾伴随了她整个暑***。邓琳就读于衡水一所中学的理科实验班,平时,她的成绩一直不稳定,而这次算是分数波动的低谷。
2016年,邓琳被天津大学录取。建筑一直是她的梦想,但阴差阳错,她进入了自己完全不了解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入学两周后,邓琳获悉无望转入建筑系。一番思索后,她向院系递交了退学申请,重新回到衡水、再战高三。次年,她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
在旁人眼中,像邓琳这样的高分复读生本可以踏实就读一本、甚至是211、985名校,但他们依旧选择放弃大学的入场券,走回原点,再争取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二战高考给这些考生带来了非常现实的挑战。高分让他们的进步空间十分有限。在投入时间、精力、经济成本复习一年后,由于学习状态、考题难度、政策变化等因素,他们的高考成绩、排名可能不进反退。
高分复读有风险,但更有深层次的社会背景。2021年,天津、北京、上海的985录取率位列全国前三甲,分别为6.19%、6.08%、5.04%,高考大省河北、河南的985录取率更低,只有1.21%和0.84%。考上大学容易,但考进好大学依然很难。
根据中国薪酬指数研究机构发布的《2022全国高校毕业生薪酬指数排行榜》,2021年的毕业生目前平均月薪排名前十的学校,全部都是211,其中有6所是985,平均月薪均达到1万元以上。
稀缺的高学历与利益相伴,加剧了学历、专业内卷,让部分考生更加倾向放弃高分,再战一年。早在2009年发布的《我国高考复读群体的现状分析与发展趋势》一文就指出,为进名校而选择复读的考生,将成为复读生主力。
今年,一则“广东某考生连续三次高考考上北大、累计获得200万奖金”的新闻引起了广泛争论。有人认为,高分复读被利益化,甚至出现“高考雇佣兵”的说法,违背了教育的本质;也有人认为,高分复读生增多,会对教育***造成浪费、加剧教育不公。
争议之下,二战高考的个中滋味,也只有这些“战士”自己知道。
不甘
“我这人很执拗,还有点小叛逆”,邓琳这样评价当时想选择建筑系的自己。
当时邓琳可以选择排名更靠前的大学,但她还是去了天津大学,因为她看重了天大建筑系过硬的实力。她第一志愿选了建筑,第二志愿选了城乡规划,都与建筑相关。
没被理想的专业录取,邓琳怀着一丝侥幸入学。她希望能进入天大的求是学部,这里的学生,学习一到两年后才会确定专业;或者在本系读一年,大二再转到建筑系。
然而,在入学两周后,邓琳发现这两条路行不通。求是学部针对一些方向设置了相应的创新班,这些方向中,只有“建筑工程类”,而她想学的“建筑设计”并不在这个大类中。如果想等大二再转到建筑系,学生需考比较专业的素描,而她无法在照顾自己专业课的前提下学习绘画技能。
退学是她反复思想斗争的结果。“虽然没有考得特别好,但是也不错。”但想到成绩和理想,她心里的某个角落就会发痒,还是不甘。
离开天大48小时,邓琳就火速奔向衡水,开始了复读生活。
高分复读生中,有邓琳这种进入大学反复权衡型,也有滑档型。
和邓琳一样,来自天津的门源也有自己的梦想,她想成为一名律师。今年高考,她考了640分、在天津排在5700名左右,可进入一所211院校。
门源的目标是中国政法大学或西南政法大学,但她的成绩达不到这两所学校的分数线。她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大连海事大学这所211院校的法律专业。想着上不了就复读,她的志愿列表里只有这一所学校。
门源没有被录取。对于这一结果,她坦然接受。差10分可以选择心仪的大学,门源和父母都感到遗憾,但考虑到分数并不低,所以迟迟无法下定复读的决心。滑档后,她决定再度向自己心仪的院校发起冲锋。
由于疫情,门源高三只上了两个月线下课、其余时间都在上网课。晚自习时,她经常不想上课,但看见其他同学坐在摄像头前学习,她又感到着急。她会“痛苦地躺着”,等到实在要学习时,在心里默念几个数、然后挣扎下床。
门源决心改变这种学习状态。上高三时,她就听说不少天津的同学选择去衡水读高三。选择复读后,她也动了去衡水的念头。
很快,她与衡水两所学校取得了联系,但因师资变动,教学水平可能受影响,她暂时搁置了去衡水读高四的***,先跟着天津的复读学校上课。
高考,可能是绝大多数人与“改变命运”距离最近的一次。像邓琳和门源这样,为了实现人生目标,再战高考的考生并非个例。
纪录片《高十》的主人公唐尚珺从2009年起,前后参加过14次高考。他曾为了实现自己的大学梦,从三本努力到考入名牌大学;也曾为了获得复读奖金给父亲治病,从自己心仪的中国政法大学退学、再次复读。今年,34岁的唐尚珺在微博晒出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2022.8.8,无所谓值与不值,这只是一种选择,对应着的一个结果。”唐尚珺在微博写道。
不想在985当“炮灰”
旁人容易通过名气、光环和数据去判断一所学校的价值,但只有身处于其中的学生,才能体会到学校环境带来的优势和压力,重新开始。
来自安徽六安的茜茜,就探索过更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在当地,复习去“高考工厂”毛坦厂中学,是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茜茜也不例外。
2021年6月10日,天津一考点,高考结束了,“恋爱哪有复读好浩哥600没烦恼”大学一年级好友迎接走出考场的复读考生好友。(ICphoto 图)
2020年,茜茜第一次高考,分数还没出来时,她自己估分,觉得不满意就开始准备复习,根本没有填报志愿。其实她的分数高一本线60分,已很不错,但她还是不满。在家乡县城高中三年,她始终觉得自己的能力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她所在的复读班容量高达100多人。报到当天处理好一切后,她回到出租屋。孤身一人,她开始疯狂想家,还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已经后悔了。
整个高四,茜茜不止一次由于想家而哭泣。但身体上,她已经适应了在毛坦厂的生活:早上6点半到晚上11点、一周只放半天***的学习时长,严厉的老师,不接触任何课外活动的复读生活……毕竟,从决定复读的那一刻起,茜茜就打算只为提分这唯一的目标奋斗。
和茜茜一样,来自天津的卜雅诗也曾对自己的学习环境感到不适。2020年,卜雅诗第一次高考,取得了640分的好成绩。由于提前参加过招生***,她被一所985的数学系破格录取。
从小到大,卜雅诗的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在成长过程中,老师也都鼓励她日后在数学专业深造。卜雅诗曾对自己的数学能力很有信心,“我当时浅薄地认为,数学专业只是外界觉得偏难,而不是说它就真的难到让人什么也不会的地步。”她没想到,日后自己会“被985大学伤透了心”。
进入大学不久,卜雅诗就感受到了来自同辈的压力。“我觉得大家很神奇,要么有竞赛奖项,要么就是真的对数学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愿意为之钻研。而我,就是去当‘炮灰’的。”
学习上的吃力,让卜雅诗成绩很差,院系老师曾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指出卜雅诗成绩不佳。
被提到名字的那一刻,卜雅诗非常难堪。渐渐,她觉得自己被院系盯上了,这让她神经紧绷。学习上的无力,让她痛苦,她一度疯狂翘课,但当夜幕降临,她又会对这样荒废一整天感到后悔,焦虑到无法入眠,直到第二天凌晨四五点才能缓缓睡去。
在一次成绩降到冰点后,卜雅诗动了退学的念头。
她先是去和辅导员沟通,对方给了她当兵、退学等选项。之后,她请了一周***,回家与父母面谈。她诉说了自己的学习困境和糟糕的精神状态,最终,父母同意她退学。
同为天津考生,门源和卜雅诗都选择去私立复习机构复读,因为在天津很难找到招收复读生的公立高中。复读生的求学之路也是个问题。
四川省教育厅发布的《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规定,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不得举办复读班,举办复读班的学校要严格登记学生信息情况。贵州省教育厅宣布,2020年秋季开始禁止公办普通高中招收复读生。云南省教育厅出台的《云南省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也提到,公办普通高中不得招收复读 生。
虽然部分地区明确了公办高中不收复读生,但这并不代表取消复读。想要复读的考生可在私立高中或校外培训机构复读,也可用“社会考生”的身份报名下一年高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高分复读背后的观念已不合时宜》一文中揭示了类似政策出现的原因:“教育主管部门之所以禁止公办高中招收复读生,主要还是考虑到利用国家***向复读生收费,有违教育公平。”
“不少学校动员高分学生复读,甚至为此设立高额奖学金,目的无他,还是为了升学业绩。在一些地方甚至流行起‘3N’的高考模式,高中3年是基础,再用‘N’年复读提升,以进入更好的大学,避免‘第一学历歧视’。这些做法无疑都会***高考竞争。”
熊丙奇也指出,从维护每个学生平等的考试权,尊重考生的选择权以及高考人性化看,复读生参加高考不应被禁止。
他认为,在制度框架内,高分考生有重新选择的权利。真正需要加以限制的,不是高分复习生本身,而是过于强调高分的社会倾向。
“‘高分复读’可以说是学历社会‘唯学历’问题的监测指标,‘高分复读’现象日益严重,表明我国社会的‘学历社会’问题更严重。需要治理是‘学历社会’问题,而不是限制学生的选择。”
“心魔”
邓琳明显感受到,自己高四时的心态更成熟稳定了。
第一年高三时,邓琳紧跟衡水紧张的学习节奏、完全不敢请***。每每想到自己必须考一个好成绩,一种紧迫感就起来了。
但第二年,邓琳开始有意识地寻找自己的学习节奏。有时,遇到学校安排的周测,她会选择请***回家。“我觉得,即使不做那套卷子,对我来说也没有那么大的损失。”
2016年6月3日,长沙达材中学复读楼,高四学生正在做高考前最后的冲刺。学生围着老师解答。(@视觉中国图)
邓琳两年高三的班主任是同一人,“他(班主任)本身就觉得我高分回去复读这件事挺不容易。他自己压力也很大,他会想如果这一年没把我带好,他该怎么办。”
为帮邓琳调整心态,班主任会时不时和她聊天,不只聊学习,生活、之前的同学、大学时光,什么都聊。有时,班主任还会把自己的手机借给邓琳,让她和之前的朋友打个电话、谈谈心。
“可能我做所有事情都必须慢悠悠完成。第一年的时候,我觉得我的心智还没有成熟到能够完全控制自己的心态。但经历过一次高考,我反而没那么害怕、更加放松了。”
卜雅诗也能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首先是学习方法。第一年高三学习时,卜雅诗有很强的畏难情绪。“我觉得物理很难,我会逃避,我既不做难题、也不总结错题。”
高四时,她会认真总结所有的错题,做题时,也会一道一道做,不会再因为难而轻易跳过任何一道题。
其次是心态。卜雅诗用“跌宕起伏”形容自己的高四生活。开始入学时,她觉得摆脱了没有着力点的大学生活,每天都很充实、有收获。但在“一周一测”变成常态后,她开始频繁担心自己成绩,每次分数变化都会***她的神经。当她意识到高四不会留时间让自己调整情绪时,她反而变得平和。
在天津某复读学校有7年工作经验的田老师向本刊表示:“高分复读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成熟,他们的主要问题是心态不稳定。由于复读的风险更大,他们会普遍焦虑,很多人会有强迫行为,思想容易钻死胡同,需要随时关注。”
卜雅诗就有自己的“心魔”。在感到巨大压力时,她总是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她会向亲近的人发脾气、然后开始哭泣。但事后,她会感到后悔,这给她带来不小的困扰。
她“不想让别人看热闹”。一些卜雅诗连名字都不知道的高中同学,都知道了她退学复读的事,有些家长在自己单位知道了这些事,还会专门向孩子求证。在卜雅诗看来,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有看热闹的成分,她憋着一股劲,不想让这些人“看成这个热闹”.这种心态,是动力、也给她带来了一些压力。
压力是每位复读生都要面对的问题。
茜茜不止一次对自己的进步感到欣喜,“考到全班前十的时候,整个人都感觉不一样了。”
与曾经县中的老师不同,毛坦厂的老师能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会和不同的学生谈话,这让茜茜感到自己也被注意到了,“终于迎来了闪闪发光的自己”。
距离高考还有2个月时,茜茜得了感冒,不得不回家休养一个星期。回校后,她的成绩退步到了班级40多名。
茜茜就读的是毛坦厂一本班,但整个班能上211的也不过二三十人。茜茜觉得很危险,如果高考是这个成绩,“复读一年都没有进步,因为是从一本考到一本。”
她很着急。一个月后,她回到了20多名。高考前最后一次考试,她来到了十几名。她并不满意,还是想回到前十名的位置。
复读后,一切都变好了吗?
下决心复读时,这些学生都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好的学校、更好的专业、实现理想、弥补遗憾,他们愿为此重来一年。
但二度高考后,他们面对的仍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2017年6月3日下午,安徽六安,复读的几个考生在教室里留下合影。(@视觉中国图)
邓琳将自己对建筑的情感比作谈恋爱。“曾经,我对建筑这件事的想法很崇高,但现在肯定不是。只是像恋爱一样,一些我无法言说的很细微的事情,让我不希望用一些很世俗的东西来毁灭它。”
邓琳喜欢用“理想主义”来形容自己,她仍在思索日后在建筑从业的可行性:设计必须受制于甲方要求、金钱等现实条件,做出百分百满意的东西,太难太难。“(像恋爱一样)喜欢对方,也不一定非要在一起。”
复读一年后,茜茜考了627分,目前在南京理工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这是一所211大学。
报志愿时,她本来想学金融,“很多女生,都会率先考虑法律和金融”。但自己的成绩只能上偏远地区的985,“我觉得金融不读985,日后会很难,但城市也很重要。我希望我的第一学历很好,这也是我复读的原因。”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向媒体表示:“高分复读对学生、家庭、学校各方来说,都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在只看分数来录取学生的考试招生制度下,又是一个被迫的选择”。
只有高分才能选择更好的学校和心仪的专业,而学校和专业又是未来工作的重要基石。最终,茜茜将大学目标锁定在理工211。本着“不浪费一分、选最好最火专业”的原则,她选择了计算机。
茜茜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些失望。她本以为大学生活是解放自我、丰富多彩的,但繁忙的课业让她着实有些疲惫。
她想起大一时学校的时间安排:7:10要去打早操卡,自己6:50就要起床;上午8:00上课、12:15下课;下午2:00经常有课、一直上到晚上6:15;甚至还有从晚上7:00到9:25的晚自习。计算机系会留很多作业,不要说想培养一个兴趣爱好、参加课外活动,她连在宿舍休息的时间都很少有。
卜雅诗今年考了685分。按照成绩,应该稳入985,但她却选择了东北师范大学这所211院校的英语专业,成为了一名公费师范生。本科毕业后,她将直接入编,成为一名老师。
这很满足卜雅诗对未来的期待:地区稳定、收入稳定、工作时间稳定。总之,“稳”字当头。
为更好适应大学生活,她早早就开始背六级单词、看ted演讲练习听力。
“对未知的东西越熟悉,心理压力会越小。好好准备,可以缓解压力,还可以更平稳地过渡到大学生活。”
按照规定,毕业任教一学期后,卜雅诗可以向本科院校提出读研申请,这也是她想走的路。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邓琳、门源、卜雅诗、茜茜均为化名
撰文|郭然《看天下》杂志原创出品
选择复读二战高考是失去的更多,还是得到的更多?
选择复读二战高考是失去的更多,还是得到的更多?选择复读二战高考是失去的更多,还是得到的更多?不建议。以一个毕业多年的末流211毕业生身份告诉你以下原因:
1、再不好的211也是重点大学,国家政策在那里呢,各种待遇***都不赖 差别在于地域、知名度和学术能力,将来就业时知名度更高的学校会有顶尖的机会,但普通的也不赖,除非你有100%把握考取985大学,因为好一点的211基本上都是985了,否则,没意义,985档次你要是够不到这一年不是白费了?你可能会说,还有20所非985的211好大学呢,可万一你考的没那么精准呢?哈哈哈,这个逻辑有点绕
2、上了211如果你不满意,那么请你努力学习,保研、考研对于更好的学校来说很有优势,如果是联盟校就更省心了;
3、工作了之后你就会发现,年龄多么重要,晚毕业一年都难过一年,年龄越小在职场越吃香,且有更多试错空间,我曾经有个学长,考了四年高考,死心眼非要考复旦新闻系,可是第四次还是没考上,最终读了个浙大新闻系,又怎样呢?他上学的时候同龄都毕业了,四年记者生涯,比他四年复读生涯有意义多了。
4、再说个最残忍的理由,能一次性考上985大学的人智商真的都很高,将来你在工作中就会知道985毕业的同事们真的举一反三、理解能力、反应速度特别快,但,只要你能跟他们进到同一家公司,站到同一个平台上,你的速度虽然会比他们慢,但一定会越来越好。所以,将来就业时,眼光要往上看,不要往下瞧。选择复读二战高考是失去的更多,还是得到的更多?
2021考研:二战考生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
很多同学都想通过考研来提升自己的学历,那么,二战考生有哪些注意事项需要了解?很多步入社会的工作人士得到的考研信息并不是很灵活,今天,猎考考研小编为大家整理了相关信息“2021考研:二战考生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一定不可以忽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二战考生:你所害怕的,都是纸老虎
周国平在《只有一个人生》中说:“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对于犹豫是否决定二战的考生来说,这两个觉悟是难以瞬间做出选择。
有几种情况:
考研报考Top学校,有一颗名校梦,结果专业课特别难,成绩不尽人意,感觉这么多年的本科学习没有结果,所以决定二战。
认真学习,但是分数“太危险”,犹豫如果选择二战,应该准备什么?
第一年懒懒散散,但是毕业后才意识到学历的重要性,一心决定二战。
那么对于二战,该怎么准备?
当选择二战后,考生们的心理起伏更大,特别是看到同龄人正在开心享受研究生生活,或者工作赚得了自己第一桶金,那种不平衡的心态让二战考生们更感焦虑。特别是想到,就算考上研,未来的研究生同学都比自己小一两岁,那自己的脸感觉更是无处安放。
但与二战考生心态差截然相反的是,很多二战考生是导师们认可的“香饽饽”。在前几年,考研二战似乎是件“丢人”的事,但是现在随着报考人数的水涨船高,考研二战和高考复读一样,没有人会为此感到歧视。有的老师非常喜欢二战高分考生,认为这类考生目标坚定,对科研有理想,会珍惜读研机会。
至于年龄问题,考生们可以先放宽心。人生不是真的会因为差这一两岁而黯淡无光,也不会因为差这一两年被甩开差距。况且读了研究生会发现,研究生的各个年龄层次的都有。
网红Papi酱26岁才决定考研,她在29岁成为网红时硕士毕业论文还没写完,可是年龄并没有影响她现在的发展。每个人都会有自己人生的节奏,无需事事和别人比。
二战考生在学习上有自己的优势。与初战考生相比,二战考生会有更多的复习经验,在知识结构和难度上有更深的理解。为了考上目标专业的研究生,硬着头皮苦学数学,不过第一年考研还是败北。不甘心,第二年从零开始继续复习,与第一年看数学好像看天书似的感觉不同,第二年再看数学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越学越通透,直至高分考入目标院校。
当然,就像硬币有正反面一样,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二战考研成功的概率大,却仍有同学在努力一年之后,没有考入理想学校,甚至分数更低。在决定是否要进行二战一定要深思熟虑,综合好所有的可能性。毕竟,接受从零开始和坦然于未完成,都是人生的觉悟。
不过为了帮助决心想要二战的考生,猎考考研依旧会尽最大努力帮助大家。让你在二战孤独的路上,多一颗启明星,点击周末乐学,让你备战不在焦躁,一路有同甘共苦的师生陪着你,查看详情!
以上是猎考考研小编整理的"2021考研:二战考生需要了解的注意事项"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小伙伴们有所帮助,更多考研备考常识信息尽在猎考考研考研常识频道!
如果还有更多考研专业、院校、复习规划、知识点汇总等相关的问题在困扰你,可以点击进入考研问答频道,在那里总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研究生考试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免费领取复习资料:***s://***.87dh***/yjs/
复读怎么找学校啊
找复读学校的方法:
1、尝试去原来的学校,这种情况,母校是重点高中的话,很难进去。普通高中,容易一些。退而求其次,去民办高中复读。当然,如果钱到位。那个学校都能进去。
2、专门的全日制复读学校,这类学校是有办学资格的全日制学校,只招生高三复读生。随着大学的普及化,这类学校越来越少了。不过每个城市一般都有一两个。县城里,一般没有。
3、地级市或者省会的辅导机构(辅导班)。这类机构收费高,一般在2-6开课。主要辅导高考冲刺的学生。
复读注意事项:是否复习要根据自己的潜力情况而定。
高考复读好不好?高考复读适合哪些高考学生?麻烦告诉我
到底高考复读好不好呢?其实在决定要不要复读之前,要考虑心理方面的因素,自己是否能承受压力,并且化压力为动力,也要考虑教材的问题。
尽管说“复读”是摆在很多人面前的一个共同的关键词,在很多人意识里,一般落榜生才能选择复读,特别是高分落榜的考生。现实中并非所有的高分落榜生都适合复读。尽管说,失败的例子说少数,可是对复读生来讲,失败的代价会更大。当然,我们评价一个考生高考成功失败与否的标准是——是否考生第一志愿或者提前批次的学校。对于选择复读的考生来讲,或者有复读意愿的考生来讲,首先要分析一下高考失败的原因,无论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都要做一定的分析,特别对于家长来说,很多总是把目光盯着客观原因上,例如说孩子无缘无故被扣分,在过去的一年,孩子遇到的老师不好,等等,其实这样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既然分析得不全面,盲目的选择复读将变得不理智。
1.弄清楚高考失败的具体原因。每个人实际情况不一样,对于高分复读的考生来讲,特别是平时优秀的考生:
(1)平时的优势学科在高考中发挥得不理想。很多时候,特别是平时成绩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失败,一般都失败在自己平时相对优势的学科上。拿到分数之后,一些同学感叹“没有想到、、”,是的既然是优势的学科,平时复习中很多考生往往过于信任自己,放松对该科目考试的准备,在高考中对一些变化的部分常常准备不足,如果对于一个优秀的考生来讲,自己优势学科发挥的不好,直接导致优势减弱,甚至直接影响心态。
(2)志愿选择失误。对于高分的考生来讲,一般都选择名校,这些院校录取线相对较高,本身这些院校竞争性就大,现实中风险高也是正常的。
(3)命题等客观条件的改变,让自己的优势减弱。对于2013年高考来说,由于命题进行调整,区分度减小,对于没有加分的考生来讲,形势更加处于不利的因素。
(4)心理压力造成的影响。对于平时高分的学生来讲,有的学生确实容易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而发挥失常,举个例子说,文科班的学生基本上都是高分学生为主,但在一年,他们多数表示压力大,尽管有的考生在区里排名很考前,一样表示压力大。对于平时优秀的考生,基础知识掌握方面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学习方法上存在不足的地方也很少,或者说对他们来讲,不是能力不强,而是由于压力大不利于能力的发挥。
(5)备考的方向。有的人说,只要一个人能力极强,或者说只要是真正的优秀的考生能考好任何一份试卷,这话虽然没有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变得不现实。既然是开始肯定有其方向,有自身的特点,而北京这些年来,考生平时准备的,与实际考试的,常常不在一个方向上,现实中很难让学生都成为“万能”的考生,对什么题目都适应,这样的考生有多少?教学又要做多少准备?因此说备考方向出现问题,对高考肯定会有影响。
还有其他因素导致的失败等等,例如说身体因素等等。
(1)考生学习习惯和考试没有改变。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是这个更进一步”对很多学生来讲变得很难,主要原因还是归咎于学习习惯和考试习惯形成固定的模式,并且这个模式一直没有被突破。
以上三个方面不足可能直接影响复读生成绩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