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年比一年难今后的高考数学主打一个“反套路”
高考数学结束后,相关话题再次冲上热搜。相比五花八门的语文作文题目,对于数学的讨论几乎都围绕着“难不难”展开。
有的考生认为较往年而言,题目不算难,但新颖;有的考生已经被数列、导数、函数联手“创飞”。
一直以来,数学学习都是学生甚至家长的“大难题”。新课标改革后,对于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也越来也高,不仅仅是会做题,还要会阅读、懂创新、能解决实际问题等等。
在全新的数学学习要求下,未来的高考会有哪些趋势?电子科技大学数学博士赵武从事了20多年数学教育,他将从高考数学说起,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趋势,学生在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阶段应该如何学数学,又该注重哪些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运用一些“小套路”来解决社交、工作中的问题。同样,在数学中也存在着看似能走捷径的“套路”。例如通过大量刷题,总结出通用的解题方法,让学生在看见考题时便能立刻对应上是哪一“套路”。
如果说“老套路”是刷题、套公式,“反套路”则要求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理解世界,用数学的方法建模世界。今年的高考数学题在赵武老师看来,尽管难与易因人而异,但题目更加灵活、更加“反套路”是一大趋势。
“这是一种强烈的要靠拢新高考、新课标的信号,也是近年高考考察的一大特点”,赵武老师说道。早些年学生或许可以依靠刷题、背题型、记“套路”获得高分,但如今的高考越来越注重考察学生的基础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以今年全国甲卷最后一道压轴题为例:“它并非大家想象中的压轴题一定‘偏难怪’,反而是平时基础知识扎实、数学素养较好的学生能够避开‘套路式’的陷阱。”
“反套路”不仅是今年高考的特点,也将是未来的一大趋势。
赵武老师解释道:“高考对学生的考察趋势一定是符合社会、国家的发展导向——科技强国。因此,高考作为一项选拔人才的考试,一定会将具备核心素养与创新能力,能解决技术难题的优秀人才选***。”
高考题目越来越灵活,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建模能力越来越重视,机械式的刷题已经无法适应当下数学学习要求。今后的数学该怎么学?
●那,题还要刷吗?
题还是要做的,但要求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理解方法,打开思路。而非埋头刷题,并借此找到某种“套路”。
例如,提到数学应用题,我们或许会想到鸡兔同笼、泳池蓄水、火车过桥等问题,但在赵武老师看来,这些早已不是新时代的数学应用题:“这次课标的改革其中有一条,叫注重建模和实践,从这个角度上说,从前鸡兔同笼类的应用题,在未来的考试中会越来越少。但是这类问题中涉及的***设法依然很重要,学生要做的是理解、掌握并且灵活运用这样的基础方法。”
做题,就要“有效做题”。赵武老师依旧会鼓励学生们多看题多做题,但做完题后要对题目进行总结,并且主动去思考探索,建立全新学习方法和学习理念。
●初中、小学有哪些需要注意?
首先是兴趣与好奇心的培养。我们常常在老家长的口中听过这样的故事:谁家孩子的数学成绩一直上不去,到了某个时间点突然就“开窍”了。在赵武看来,如果一个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没有被打压,好的学习习惯一直在保持,那“开窍”是一件必然发生的事情。
其次,才是不同阶段的能力培养。“从最初数与形的培养,到小学阶段数和形的运算,再到初中阶段式的运算,实际上是同一套底层思维不断地抽象出来的知识。”因此,赵武老师希望家长们用一线串通的思维去关注孩子数学学习的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赵武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的时间点供家长们参考。
在小学五、六年级阶段,要学习自主将应用题分类。以往的应用题都是按照例如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经济问题等板块来分类。实际上,更好的分类则是轻板块重方法、重思想。在学习时,将应用题按照列举法、分析法、综合法、***设法、思维导图法来分类,让题目不再有清晰的边界,学生便可以用已掌握的方法进行“升维打击”,解决一些看似很难的问题。
到了初中,要在数学经典的基础上去看整个初中的数学。例如以《几何原本》出发,纵观整个初中的数学几何证明;从中世纪的代数出发,去看初中的代数问题。学生不仅能在其中发现很多很美的、很经典的解决方式,还能在过程中感悟这些解决方式本身的精彩。
●初中到高中的衔接很重要!
面对未来的高考大趋势,衔接阶段对于学生尤为重要。
到了高中阶段,学生可能会发现初中许多知识突然就没了,或是明明初中学了函数,到了高中又学习了函数,但两个函数的概念却常常混淆。这就衔接出了问题。赵武老师说道:“中考完后,许多家长并不重视初高中的知识衔接。实际上,在***期完全可以用来做有效的知识衔接。这样,到了高中阶段才能把已有的知识体系往高中的知识延展,就像一支长蒿向青草更深处漫溯。”
但是,衔接绝非超前学习,也不是提前记一些高中常用的公式或结论。
家长们常常进入一个误区,认为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下一阶段的课程。但实际上,有效衔接是指在初中知识基础上将思维拓展开来——从具体到抽象,从有限到无限,从偶然到必然,从低维到高维。通过样的拓展,完成数学思维的飞跃。在衔接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索能力也将得到加强。
●用数学经典把零散的知识串起来
近年,高考数学对与文本阅读越来越重视,这要求了学生们在平日里要阅读经典。
目前不少高考数学题已经出现“大阅读”的趋势,有些题目甚至是一篇小论文,然后让学生在这个论文的基础上答题。
面对这样的趋势,老师、家长一定要在数学课堂之外,激发学生阅读更多的数学经典。“比如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到的立体几何知识点是零散的,但如果他能够将《几何原本》的11卷到12卷系统地读一下,便能在脑海中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这对他将来学习数学大有裨益。”
每年高考第一天结束后,互联网上的讨论似乎都有一个规律——对于语文,不管是不是考生、无论什么年龄都都能聊上几句,甚至不少人会自己写几段作文;但关于数学,大多都是近几年参加了高考的学生在讨论“难不难”。
如果我们所学的数学知识无法运用到生活中,学习它的意义在何处?换句话说,在“实用”这一层面外,数学能带来什么呢?
赵武老师坦然道:“我们在高中、大学阶段所学的大量数学知识,如果一年不接触肯定会忘掉许多。所以,每年的高考数学没有像高考语文那样热闹的讨论环境。但是,无论是新课标改革还是未来的数学考察趋势,都会不断地改进这一块——因为我们更注重数学场景化的应用、数学建模能力,把数学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但在赵武老师看来,数学的价值远远高于建模或解决实际问题:“无论是获得数学的纯粹之美,还是坚持不懈为了一个答案努力的过程,或是在学习时所获得的信心,其价值远远超过解答几道题目本身。”
高考数学最有套路的蒙题技巧
对于高考的数学选择和填空题来说,如何才能又准确又快地找到解题的答案呢?其实,数学的蒙题也是有一定的技巧性的,下面我为大家整理数学蒙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蒙题技巧 数学第一题一般不会是A 最后一题不会是A 选择题的答案分布均匀 填空题不会就填0或1 答案有根号的,不选 答案有1的,选三个答案是正的时候,在正的中选。
最后两道选择不是C就是A 适用题型:问题求解题 数量原则
有一个是正X,一个是负X的时候,在这两个中选 题目看起来数字简单,那么答案选复杂的,反之亦然
上一题选什么,这一题选什么,连续有三个相同的则不适合本条 以上都不实用的时候选B 在计算题中,要首先写一答字
如果选项是4个数,一般是第二大的是正确选项。 单看选项,一般BD稍多,A较少。
还有一点,选了之后就不要改了,除非你有90以上的把握。 和图形有关的选择填空可以取特值。
高考数学最全蒙题套路 经验法:在排序或者有规律的题目也使用。首先比如求三角形面积。你看答案里a:12,b,13,c:6,d:11.第一,12,13,11明显是拼凑的错误答案。第二肯定有陷阱是三角形面积忘记除以2,所以c的答案正确率高。还有一些答案,前几个是重复的,就像下面的图一样,不会就选重复答案多的那几个!1,2重复答案为两个,c,d最可能。
特值法:没有比这个再经济实用,范围广阔,超级无敌宇宙无敌的招了,太厉害了,基本上数学数据选择题普适,说白了,就是带入简单的数值来与选项进行对比,排除,某些填空也适用,当然主要用于数学,不过本方法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恩,下面给出几道例题,希望大家从中领悟到一些“蒙”的真谛!
如果,实在找不到任何方法,那就看答案,有共同公约数的一般是有正确答案。一般那些和其他三项不会有任何相似的答案,一般就是错的。可以直接排除,找答案其实就是找不同。看参透作者的想法,考虑题目想设置什么陷阱,去排除一些无关的答案。
如何评价 2021 高考全国乙卷数学?今年题目难度如何?有哪些变化?
新高考卷体现了反套路、反刷题,侧重考查数学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特点。这让不少考生觉得有难度。
比如选择题第8题,借助古典概型考查学生对***独立性的理解。由于***不能通过简单的观察判断是否相互独立,所以只能依靠计算判断,这就回归到了独立性的原始定义。而学生恰恰容易忽略基本概念的理解。
再比如多选题的第12题,考查了几何极值问题。极值问题必然涉及到动态过程,这又是很多考生掌握不好的一个知识点。此外这道题目还与向量结合,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增加了难度。
试卷特点:
试题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并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应用之美。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题,体现现代科技发展和现代社会生产等方面的特点,有机渗透数学建模、数据分析、逻辑推理等数学核心素养与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对选拔与育人具有积极的意义。
聚焦核心素养,突出关键能力考查,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功能和育人导向作用。试题突出数学本质,重视理性思维,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倡导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设计真实问题情境。
2022年高考数学卷据说史上最难,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难度都不一样?
高考的难度是有所波动的,但也不是一年难一年简单那么玄乎啦。难度之所以有波动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每年出题人不一样,对难易的把握也不一样。可能这次出难了,成绩普遍不理想,明年就想压一压难度,结果又偏简单了。其实,难易并不重要,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不是标准性考试,所以只要学得好,名次就靠前,难易也就不是问题了。还有的同学题越难考得越好呢。不过,如果考卷过难或者过于简单,就会影响了考试的选拔性,用专业术语就是考试的区分度不够。过于简单,学得好和学的差的都会做;过于难,大家都不会做。这样就不能区分出优秀者,失去了选拔的作用。
为什么每年的高考难度都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高考“大小年”。高考试题的理论难度是0.55--0.6,也就是试卷平均得分为55%--60%,太难或太易都不利于选拔考生。但实际上要达到这个难度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所以命题组每年要根据上一年得分情况调整试卷难度,就会出现“一年简单一年难”的情况。其实无论是哪套卷子都是会遵循这个比例的。每一年的考试也不会偏离到哪里去,把握住基础题,适当拿到中等题的分数,难题根据自己的情况看是否舍弃。就能拿到还不错的分数。而且考试难度也跟出考题目的老师风格有关。这样就出现高考试题一年难一年简单的规律了。
高考出题老师就是那些人,爱出刁钻古怪难题的老师并不多,大部分出题老师出的题目是难易适中的,这次考题恰好使用了爱出难题老师的题,下次再继续使用这几个老师的难题的概率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