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高考成绩仅262分试卷只做选择题却被特招进985大学为啥
他叫谢炎廷,是一个脑瘫儿,从小不能正常走路、说话、写字。
甚至因为身体原因,连一天学校都没去过。
2011年,他却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了高考,最终分数只有262分。
谢炎廷
然而这样的低分,却被兰州大学录取为旁听生。
他凭什么能进985大学?最终他的学业又怎么样了?
1992年9月29日,一名五斤多的早产儿,在兰州人民医院呱呱坠地。
医生说:“孩子一切正常,非常健康!”
孩子转危为安,母亲刘小凤喜极而泣。出院以后,她给孩子取名叫谢炎廷,悉心照料着他的一切。
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别人家孩子七八个月就会撒欢了,而谢炎廷却软趴趴的,不会翻身,也不会抬头。母亲想着兴许孩子还小,再大点就好了。
可一直等到十一个月,孩子依旧跟没骨头一样,站不能站,坐不能坐。刘小凤再也不能淡定了。
“该不会孩子有啥问题吧?”
夫妻俩忐忑不安地把孩子带去医院,一拿到结果,晴天霹雳!“脑瘫!”
资料图
“孩子是脑瘫,后的康复非常艰难,你们要有心理准备”!医生说。
听到这话,刘小凤差点没晕厥过去,她想不通,好好的孩子,怎么就脑瘫了。
那段时间,因为儿子的事,她患上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睡不着觉,吃不下饭,短短一个月就瘦了30斤。
有人劝她再生一个,但刘小凤怕生了二胎,全家人的爱,都转移到健康的孩子身上。
这对谢炎廷很不公平。所以她决定,这辈子,只要谢炎廷一个孩子。
生活还要继续,调整一段时间以后,刘小凤四处求医,开始帮儿子走上康复之路。
可一直到谢炎廷到六岁,还是要搀着大人才能走路。刘小凤很着急,她一咬牙,把谢炎廷扔到学校操场上,让他独立走路。摔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跌跌撞撞走着。
谢炎廷与母亲
有些人看到谢炎廷,吓得跑开,刘小凤也不在在乎,打趣说:
“你还是躲远点,他走路不利索,砸到你就不好了”!
虽然谢炎廷很努力配合,可到了上学的年纪,他依旧说话不利索,连笔都握不住,几乎所有的学校不接收他。
怎么办?
只有一条路,自己教他!
刘小凤和丈夫都是大学生,既然孩子进不了校园,那自己就当孩子的老师。
网络图
他们把卧室改成了谢炎廷的教室,课程表是借的,教科书是买的。
妈妈和爸爸共同担任他语文数学英语老师。
别人上课他也上课,别人放寒暑***,他也放寒暑***。
就这样,雷打不动地坚持到了四年级。也就是2002年,在大多数人还不知道网络为何物时,刘小凤又装上了宽带,让谢炎廷上起了网课。
可麻绳专挑细处断!
2008年,谢炎廷的父亲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了,母亲刘小凤一下子没了精气神。
谢炎廷的高中课程,她也没心思教,不会的题目,就让他找爷爷探讨。
令人欣慰的是,谢炎廷智力水平很高,而且接受能力也强,偏爱理科。稍微一点拨,他就能弄懂其中的逻辑。
2011年,谢炎廷学完了小学,初中、高中所有课程。
当时同龄人都紧锣密鼓地准备着高考,而谢炎廷也摁耐不住了。
“妈,我也想参加高考!”谢炎廷说。
“你字都写不好,怎么答卷?就是写出来了,考官也看不懂啊!”
谢炎廷虽然智力超常,但是双臂弯曲,几根手指不能粘在一起。
谢炎廷
这样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完成答卷,就算完成了,字体也是畸形的,没人看得懂。
谢炎廷很颓丧,十年寒窗苦读,为什么连个证明自己的机会都没有?
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为了完成谢炎廷的心愿,她想了个主意,只答选择题。
可选择特要涂答题卡,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对于谢炎廷来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网络图
他的手腕和手臂近乎弯曲成90度,五个手指只能用拇指和食指夹住笔杆,涂出来答题卡的形状也是歪歪斜斜。
为了涂得更规范,谢炎廷足足练习了一周。
看到儿子的坚持,母亲跑去招生办咨询,他们最终同意谢炎廷,以“社会青年”的身份参加高考。
等到成绩出来的那刻,母子两又喜又忧,喜得是,所有科目选择题科目总分280分,谢炎廷考了262分。
如果他是个正常人,把后面的题目答完,考国内一流大学,绝对没问题。
但忧的是,262这么低的分数,根本不会有任何一家大学会录取他。
母亲不想放弃,也不想让谢炎廷失望。别人不要咱,那咱就毛遂自荐。
2011年,母亲走进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找到了张和平院长,她把谢炎廷自学考大学的故事转述给了张院长。
兰州大学
最后,她恳求道:“张院长,我....我想让我的孩子到贵校来当旁听生,您看可以吗?他真的很想上大学,希望您能给他一个机会....”
张院长很受触动,也很惜才,他笑着说:
“只要孩子愿意学,随时欢迎!”
2011年9月,谢炎廷顺利进入大学旁听,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伯乐。
谢炎廷与母亲
那天,是谢炎廷上的第一堂解析几何课,他非常紧张,又因为没占到坐位,只能坐在最后面。
这堂课的主讲老师叫徐守军,41岁,是学院的数学教授。
他上了几分钟以后,发现谢炎廷很奇怪,他不做笔记,只知道盯着黑板看。
徐守军与谢炎廷
数学有很多逻辑推理,光听不做笔记,一堂课下来,根本消化不了。
这个学生能听懂自己的课?徐守军为了打破疑虑,找到了张和平院长,了解情况之后,他才知道谢炎廷是一名脑瘫旁听生。
他想着,对自己而言,多一个旁听生,无非就是多把凳子的事。
而对谢炎廷却要承受残疾和旁听带来的诸多压力。
他暗下决心:“我要把他当正式学生,给他和其他学生同等的爱!”
徐守军与谢炎廷
从此,在课上,一节课50分钟,师生两边形成眼神交流,要是听懂了,谢炎廷眉头舒展,要是没听懂,紧皱眉头,证明还有疑惑。
课下的时候,徐守军会给他开小灶答疑解惑。
有时,徐守军会拉着谢炎廷去图书馆,在纸上推导公式,慢慢地师生两越来越有默契。
就这样,一直到2015年6月,四年间,谢炎廷风雨无阻,从不缺课。
他靠着坚强的毅力,学完数学专业30门专业课以及其他所有的课程。
学完本科以后,他又继续攻读硕士课程。
可学了一段时间以后,他突然迷惘了,自己只是个旁听生,没有文凭,读下去的意义又在哪里。
他找到徐守军,支支吾吾半天才鼓起勇气说:“老师,我....不想继续读下去了!”
徐守军知道了他的顾虑之后,就拿谢炎廷的偶像霍金鼓励他,
说:“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想想霍金,你的身体比他好,他能做科研,你一定也能有出路。”“你再想想你妈,她为你付出了那么多,你要是退出,得多让她寒心,而且你是喜欢数学的,我不希望你放弃!”
想到母亲,谢炎廷打消了放弃的念头,母亲为了陪她,卖了家里的房子,在学校附近买了小房子,几年如一日地陪着他,她都没放弃,自己更没资格放弃。
徐守军
他重新打起精神,投入到数学研究中,又用了三年时间,完成了硕士阶段学习的论文答辩。因为口齿不清,很难表达细致。徐守军就让他把论***成细致的PPT.
谢炎廷在台上讲解,徐守军在台下做补充。
最终,答辩委员会一致认为,谢炎廷的硕士论文,属于中上水平。
也就意味着,虽然没有毕业证,学位证,但是通过了答辩,就证明他硕士毕业了。
更可喜的是,谢炎廷研究的两个课题,竟然先后发表在《澳大利亚组合学》,和国际SCI《应用数学与计算》学术期刊上。
众所周知,SCI国际期刊认可的,可都是国际顶尖论文。这是一种荣耀,更是对谢炎廷旁听多年的检验。
徐守军与谢炎廷
知道论文被发表时,谢炎廷百感交集,一个又一个成绩,让他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谢炎廷能硕士毕业,功劳最高的还是他的老师徐守军。
谢炎廷是个旁听生,又是残疾人,徐守军不是没有担心过,跟他走的太近,万一孩子磕着碰着哪,总归要担责任。
谢炎廷
但是他后来也想通了,为了孩子,就算出了事,那就算在自己头上吧。
有时,为了放松心情,徐守军还会组织爬皋兰山,每次都会把谢炎廷带上。
虽然有受伤的风险,但是徐守军却用数学的逻辑说:
“爬山带来快乐的概率比他受伤的概率要大!”
谢炎廷是不幸的,但也是***的。
他有一个好母亲,后来又有了徐守军这样的好恩师。
更有幸有一个像兰州大学这样的好母校。
2019年9月17日,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在110年的校庆典礼上。
为谢炎廷颁发“荣誉研究生”证书,并激动地说:
谢炎廷荣誉证书
“从今天开始,他不再是旁听生,而是像其他兰州大学学子一样,都是我们的孩子!”
站在颁奖台上,谢炎廷激动不已,他有太多想感恩的人。
但是他更想感恩自己,如果不是自己坚持,就不会与兰州大学和徐守军教授,有这么一段奇妙的缘分。
如今谢炎廷依旧在徐守军门下,攻读博士学位,关于未来,谢炎廷没有过多的野心,他希望自己能做数学研究,能自食其力,这就是对母亲最大的报答!
如果数学是无限的星空,那么谢炎廷就是星空下的追光者,他看到的是最漂亮的星光。祝他能得偿所愿!
只做高考选择题的“特殊考生”,262分被名校特招,是什么原因?
高考是非常公平的一个平台,每年都有无数学子渴望用高考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参加高考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却是十分艰难的事,尤其是一些有身体缺陷的孩子,参加高考要付出的努力比正常孩子要多得多。
谢炎廷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高考生,谢炎廷从小就和别人不一样,在一次感冒发烧中,他被医院诊断为脑瘫,这对这个家庭也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是让家人感到庆幸的是,这个孩子智力上并没有问题,所以家人对这个孩子一直都是尽心照顾,多年来,也总是不忘带着孩子去各个医院去诊治。
虽然多年来治疗效果并不好,但是家人一直坚持每天给孩子做康复训练,一家人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一些效果,孩子能够艰难的站起来,甚至可以短暂地走路,但是没有办法自主进食,眼看着孩子到了上学的年纪。
谢母心急如焚,最后下了决心,决定让孩子在家里自学,这样不仅方便自己照顾孩子,也能减少一些外界对孩子带来的不好的影响,就这样在家人的坚持下,谢炎廷最终花费了10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初,高的教育。
最后以一个特殊的身份参加了高考,即社会考生,因为谢炎廷没有正常在学校就读,所以他不能像其他孩子一样用统招高中生的身份参加高考,不过这对谢炎廷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即使是参加高考,谢炎廷也没有办***常作答。
因为身体原因,谢炎廷不能正常握笔,所以没有办法完成大题,填空题等题型。所以他成为了当时考场上,只答高考选择题的考生,最后理科选择题取得了262分的好成绩,满分280,数学选择题更是满分,这样的孩子其实是非常有学习天赋的,但是262分的成绩,让其无法进入心仪的学校就读。
这个时候985名校兰州大学,向其抛来了橄榄枝,特招谢炎廷进入兰大旁听,兰州大学的老师非常喜欢这个努力上进的孩子。
尤其是徐守军教授,对谢炎廷更是倾囊相授,每当有研讨会,便自费带着他出席,而谢炎廷在恩师的帮助下,用8年时间完成了自己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深造,甚至还在SCI上发表了自己的文章。
谢炎廷的今日的成就,离不开对他关爱有加的恩师的帮助,更离不开自身坚强不息的好学精神。谢炎廷的经历感人又励志,给了不少残疾考生力量。
分析:
其实很多人都对谢炎廷被特招这件事有异议,很多人都认为即使谢炎廷是残疾人也不能违背高考的原则,为其开绿色通道,但其实谢炎廷就读的时候,并没有学籍,没有占用录取名额,所以对每一个想考兰大的孩子来说,都非常公平。
而后续谢炎廷也做出了自己的成就,实现了自己的价值,打破了大家对他实力的质疑。高考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公平的,都是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途径之一。
今日话题讨论:
在座的宝妈,你又是如何看待谢炎廷的经历?欢迎屏幕下方留言讨论,说出你的看法。
他高考只做选择题,262分却被名校特招成为数学博士。这是为什么?
高考262分是什么水平?按照正常来讲,这样的分数连个专科也走不了,但是在2011年的高考考场上,却出现了一个特殊的考生,他每一科都只做选择题。当年理科试卷选择题总分280分,他考了262分,其中数学科目的选择题全对,被兰州大学特招入校,并最后成为一个数学博士,这个特殊的考生名叫谢炎廷,今天我们来说说他的励志故事。
谢炎廷1992年9月出生于甘肃兰州,由于早产50天,生下时体重只有5斤二两,孩子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欢乐和笑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慢慢发现有点不太对劲,差不多大的孩子慢慢学会翻身,站立甚至挪步的时候,谢延廷却还是?软软的?,到了11个月大的时候,谢炎廷因为一场感冒发烧被送到医院,医生确诊其为脑瘫,但是智力并没有问题。
这个晴天霹雳谢延廷的父母陷入了痛苦之中,因为脑瘫,谢炎廷不能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正常走路,但母亲刘小凤并未放弃,带着儿子走上了漫长的求医问药之路,钱没少花,效果却不明显,后来家人们决定还是自己在家里坚持帮孩子进行康复治疗。
毕竟家人不是医学专业的,也不太清楚如何进行康复治疗,就从?走路?开始,谢炎廷开始走得非常艰难,没走几步就会双腿跪地,膝盖经常是鲜血淋漓,但是他们都没有放弃,康复治疗持之以恒得地进行着。
苦心人,天不负,在谢炎廷六岁那年,他终于可以蹒跚前行,虽然走得很不稳,但是总算能够自主行走,手部动作比较细,所以康复得也比较慢,一碗饭经常要吃40分钟,还搞得满地满身都是。
这些困难都还好克服,最让刘小凤担心的是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这样的状态显然是不适合到学校去的,怎么办呢?好在家里人都是知识分子,去不了学校就在自己家里学习,在母亲的帮助下,谢炎廷用了十年的时间,完成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
2011年,完成了高中课程的谢炎廷以社会考生的身份参加了高考,由于无法握笔写字,高考试题他只能答选择题部分。理科试卷选择题总分280分,他考了262分,其中数学科目的选择题全对。这样的分数,按照正常的录取程序当然不能被大学录取,但是兰州大学在得知谢炎廷的特殊情况之后,破例给了他一个旁听的资格。就这样,谢炎廷成为一名兰州大学2011级数学与统计学院的?本科生?
在这里,谢炎廷遇到了他人生的?伯乐???兰州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徐守军教授。由于谢炎廷行动不便,所以上课的时候不能记笔记,只能用耳朵听,用眼睛看,所以在课堂上,徐守军常常有意识地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谢炎廷,除了搞明白他对所讲知识的理解得如何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眼神传递信心和鼓励给他。课间休息,徐守军也会走到谢炎廷身旁蹲下尝试着与他交流。起初,他说话很费劲,徐守军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于是就写在纸上让他确认。
谢炎廷是个旁听生,没有学籍,所以徐守军教授带他病没有任何经费,而且一些研讨会出去的住宿,车费都是徐教授出的。教授工作很忙,但是每次上完课,徐守军教授都要把谢炎廷送回小区,要么开车,要么步行。刘小凤为了方便儿子学习,把家从段家滩搬到了兰大城关校区东南门附近,只要穿过小区门口的斑马线就能到兰大城关校区东南门,天气好的时候谢炎廷都是自己独自上下学。
2014年,徐守军在组合数学课上提出一个研究课题,谢炎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只一年时间,就用了近500页打印纸,三年后,谢炎廷完成这一课题,论文发表在《澳大利亚组合学》学术期刊上。
2019年4月,另一篇论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应用数学与计算》上。
2019年6月,在老师徐守军以及母亲刘小凤的帮助下,用8年时间顺利完成了本科、硕士论文答辩;9月,谢炎廷在兰州大学旁听博士课程;数字是枯燥的,但是在这枯燥的数字后面,是徐守军教授和谢炎廷多少的付出和汗水。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谢炎廷虽然肢体不如常人,但是他却通过自身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绩,有这份恒心毅力,有徐守军这个?伯乐?,相信他的路会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