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第一天“双减”与这样难的高考卷子不矛盾吗
今天是上海高考的第一天。
经历了几个月的封闭之后,上海比其他城市晚了一个月高考,上海的考生也有了多一个月的时间备考,但是上海卷的难度并未因此降低。
众所周知,上海实行独立命题,从2017年开始一年两次高考,选择高分的一次计入最终高考成绩。上海英语高考的难度在全国来说首屈一指,英语试卷内容大部分来源于《***》、《卫报》、《金融时报》、美剧的原文,难度直逼雅思考试。
△2019年上海高考听力原题
除了上海,近几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题目,有些难得让考生无法“消化”,那些平时经常练习,被老师点名要求背下来的知识点,可能在高考卷面上,就是找不到,尽管自己已经觉得胸有成竹,但面对高考,也是有些“心惊肉跳”。
比如山东省的2021年高考,学生普遍反映生物比化学难,化学比物理难,物理比以前难,反正考完每一科,学生的感觉都是:我太难了!
2022年全国各地的数学卷子也普遍偏难,
新高考之后卷子越来越难,国家又在“双减”,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其实,这只是表面现象。本质上它强调了高考是“选拔性、进行淘汰、进行筛选”的考试。
△2022年高考数学全国卷I选择题
01
LANHAISHUOCHENGZHANG
高考题为什么越来越难?
高考题,是由大学教授命制或者把关。
一个残酷的事实:任何一科的命题专家,都不会考虑其他学科的难度,都是从本学科选拔人才的角度出发。也不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就想选拔出他们想要的人。
如果高中生对于本学科的学科素养理解不透彻,与大学的要求就会越来越远。
选拔出什么样的人才,又是与国家发展战略息息相关的。比如在科技领域,有35种技术被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卡脖子”,中国怎么从这种境况下走出来?是需要创新人才的。
创新人才有很多界定的标准,但是数学肯定是其中之一。
因此给数学以适当的难度,把一批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挑选出来,是可以理解的。这也正说明了高考依旧是相对公平的上升通道,依旧是选拔人才的必要途径。
除了数学,其他学科也在不断革新,题型越来越灵活,那到底是什么因素影响了高考的趋势呢?
高考是为高校选拔学生服务的。
高考是干吗用的?
升学吗?错了,高考的功能定位是“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
我们来拆一下这三句话,第一个要求是宏观要求,第二个说“服务选才”,而不是服务教学,那就说明了高考不是为高中老师教学服务的,不是为了检查你高中三年学得扎不扎实。而是为了把那些学得不扎实的人刷掉。
第三句说“引导教学”,那就没有义务去适应高中教学,也就是说高考根本不需要考虑高中老师教什么内容,也不管你是怎么教的,只要在课标范围内,人家命题专家从选拔人才的要求出发去命题,学生不会怎么办?那就积极适应,学生跟老师都得积极适应,因为高考是引导教学的,老师就应该按照高考的要求来组织教学。
国家发展战略需要高考选拔什么人?
与其问高校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如问国家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国家在发展什么产业、国家未来10到20年要攻克什么难关。
虽然2014年公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只是泛泛地写道,高考选拔的是“能够独立思考,能够发现问题,能够分析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学生,但是结合当今的中国实际,每一位家长都非常清楚,好的大学要的是那些能够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学生。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们现在的高等教育即将进入普及化阶段,上大学已经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了,只要你愿意接受高等教育,哪怕你就考150分也有大学可以上。
上大学不是问题,问题是对大学生进行明确的分层,适合哪个层次去哪个层次。您家的孩子,未来会在哪个层次呢?
题目难,是为那些考“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设计的。
高考赋分制度,也决定了高考题的难度。
新高考有多种组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科,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有可能会报考同一大学、同一专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平衡学科试题难度大小带来的不公平,所以新高考实行赋分模式。
这种赋分模式下,题目越难,越有利于选拔,而且还可以减少很多其他问题,尤其是理科,选***就应该是理性思维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学生,而这类学生高考能考多少分,自己都是很有数的。
如果题目变简单了,赋分变少了,这对于他们公平吗?所以,提升难度,降低原始分,这是更好的解决方案。
赋分制具体换算过程,家长们可以在【兰海说成长】公众号回复换算了解。
02
LANHAISHUOCHENGZHANG
哪些孩子会在新高考中受益?
基础扎实的孩子
一份有效的试卷,难度应该遵循3:5:2的比例:
30%的简单题,50%的中档题,20%的难题。
其中,简单题跟中档题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这也就意味着高考80%考察的都是基础,如果能把高考当中的基础题都拿下(即750分×0.8=600)高考就***了。所以高中三年的学习,打牢基础是最重要的。
但是高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甚至是应对挫折的心理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高中才有的。需要孩子们从初中、甚至小学就开始习得、锻炼。
相对于高中学习学科知识,小学、初中阶段倒更像是一个“必备能力”的蓄力阶段。如果父母可以对孩子身上的各项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补足短板、发挥长处,在高中三年学习就会变成相对轻松的一件事。
△适合6~15岁青少年,由从业8年以上的上濒资深家庭教育咨询师一对一全程跟进。
思维灵活的孩子
大家会发现,近年来高考的选择题,不论哪个学科,干扰项都极具迷惑性——语文的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大体一致,老一辈说“三短一长/三长一短”在新高考中完全没用。数学的各选项也很难用排除法。
新高考要求学生有比较广的阅读和知识面,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境,从情境里提取信息,然后去解决问题,这种题目不只是语文、政治、历史题,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
情境试题对学生能力和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它要求学生由“解答试题”转向“解决问题”。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处于刷题学习的阶段,遇到新的题目时,往往就傻了眼。喜欢刷题,不喜欢看书,这就导致遇到新颖的题目时,表现的手足无措。所以一个高考赢家,一定是博览群书的。
心态好的孩子
一个优秀的人肯定是一个会吃苦的人,肯定是一个能扛累的人,肯定是经得起忙的一个人。如果一个孩子吃不了苦,扛不住累,经不起忙,这个孩子是优秀不起来的。
所以,吃了苦、受了累以后,还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就赢了大半了!高考考场一定要有“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的心理准备,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坚定信心,从容应对,结果都不会太差。
最后,用上海延安中学老教师李德元的一首小诗,勉励所有今天高考、未来即将高考、迎接人生每一场考试的孩子:
甘苦周遭十二载,蒙童今日成小知。
百卷读破胸有竹,万里之行化真识。
登堂非只改运命,求学不单锦衣食。
考场闲庭平常心,人生处处有考试。
-END-
2022年高考出题,和往年比有哪些变化?
2022年高考出题,和往年比有哪些变化?语文数学出的题难度的明显提高,随着双减政策的全面实施,难度不可能会有所降低,试卷内容只会有往纵深发展,会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对能力的理解。
2022年高考时双减后的第一年高考,今年的高考题体现出的“新变化”:就以全国甲卷的考试为例吧,学生们一般的反映真是太难了,很多学生看了作文题目,直接就蒙稿了,根本不理解作文材料的意思,红楼梦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到底什么意思嘛?有专家称,要想写好这篇作文,一定要对《红楼梦》有基础的理解,也要有一定的古汉文综合理解的能力。总之,以后的考试,只会往纵深发展的趋势,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能力的理解。
双减顾名思义,就是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不让学生有过重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但并不意味着考试的难度的降低,高考面临同学们的机会是均等的,国家选拔人才,需要掌握不同层次知识水平,有了双减政策而降低考试的难度,那是不可能的,考试有一定的难度,才能把不同水平的成绩拉开距离,这样才有利于选拔人才。因此,在平时的学习阶段,需要把握好侧重点。
以前,做题刷题简单的模拟拼凑,已经不再适应新的高考发展需求,应该重视的是高三学生应有的知识结构,拓展学生的思路,之前,大大小小的考试,多为题海战术,就是尽量的多地做各种各样的题目,但是随着双减政策的来临,新的高考已经发生了变化。大量的刷题已经不能够适应新高考模式,随着今年的数学1试卷问世,多数学生表示,题型都没有见过,平时的模拟考试,根本就没有。事实上,高考这样的考卷,都是原创题,刷再多的题也不可能刷到原题,必需要拓展学生的思维。思路才可以。
试卷难度的增加,即使是学霸级尖子生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对偏中下水平的学生而言,难度就增加了很多,偏难的题目对学生而言,真正的面临选拔,更能考查出真正水平,直接拉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数距离。试题的难度当然也有中等偏上,为了大局,不可能机会只留给尖子生的。
总之,2022年高考出题,和往年比有的变化就是;运用能力、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查,将培育核心素养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将双减政策落实到实处。小伙伴们,你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吗?请在下方的评论区进行评论,我们共同探讨,期待你的参与!
高考试题那么难,小学初中却在双减不留作业,孩子考大学还有希望吗?
高考试题那么难,小学初中却在双减不留作业,孩子考大学还有希望吗?教育部要求“推进课后服务,减轻学生过重作业”。小学初中的作业减少,但是现阶段高考却还是根据学生文化课成绩为标准进行大学录取。孩子作业减少了,学生练习题做得少,对成绩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学生考大学并不是没有希望的。双减政策后,学生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而且国家实施“双减”政策之后也会进行相应的评价制度改革,会有配套措施的跟进,未来或将会有更加综合的评价,而不只是“唯分数论”。
加强学校的教学管理和学生学习,学校在减轻作业负担的同时,不会降低教学质量;新学期“课后服务5+2”在辅导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增加了美育和劳动教育等内容,更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至于兴趣培养对学生升学方面的帮助,减轻负担但不降低教学质量,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不管从事什么行业,未来的趋势对工作者的要求一定更多在于创造力,其中也包括一个人学习、阅读、交流沟通等等基础性的能力,甚至是审美。所以基础教育、通识教育甚至审美教育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未来的发展,这也就是当下家长们在拼命争取的东西。
如今对考生们的语文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高考的语文命题要增加难度,增加题量,增加卷面的汉字,增加古诗词,增加课外阅读。而“双减”政策的实施,不光解决了早前学生“没时间读”的问题,为阅读提供了时间保障,更通过开展深层次的阅读活动,通过课后服务的课堂,听老师讲解更多的文学作品,深层次的理解,走进阅读。这样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文学、提高了审美情趣、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而且是有利于高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