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 | 猜猜高考试卷是在哪里印刷的揭秘
导读
一年一度的高考于6月7日拉开帷幕。当考生坐在考场上,接过监考老师递来的试卷时,他们是否好奇过,这样一份至关重要的试卷,究竟经历了怎样的非凡“旅程”才最终被送到自己手上?
本文字数:1778字
阅读时间:6分钟
命题、印刷、运输、保管……每个环节背后都凝结着参与者的心血,也蕴含着特殊的科技力量,才让一份份高考试卷能够万无一失地送到考生手中。
6月7日,北京某高考考点外,老师依次与即将进入考场的学生击掌祝考试顺利。科技日报记者周维海摄
“神秘”的命题人
在高考前2个月左右,高考命题人便会开始进行遴选,通常由高校教师和中学教师组成,这个过程被称为“入闱”。相关部门会对入选的命题人进行全面审查、加强保密教育、签署保密协议。
在高考命题期间,命题人不允许使用任何通讯设备,只能通过固定电话对外联络,且通话内容会受到全程监听。即使命题人侥幸将通讯设备带入了命题场所,场所内各处安装的信号屏蔽设备,也会让手机等无***常使用。
高考试卷初步形成后,还要经过专家的反复试验、检查,直到全体意见统一,不再有分歧,高考试卷才算最终完成。在这个过程中,命题人不仅要在命题过程中绞尽脑汁,出完的题目还要与市面上练习册中的习题进行比对,防止出现重复题目。
在命题工作结束后,命题人仍然不能离开命题场所,而是要一直等到高考结束,当所有考生走出考场后,他们才能离开。即使离开,根据规定,参加命题的工作人员在一定时间内未经考试主管部门准许也不得参与编写、出版高考相关辅导用书和资料。
印刷单位垃圾、下水道都被严控
每到高考季,高考试卷在监狱印刷的相关新闻总会引起大家的好奇,这也并非空穴来风。能进行高考试卷印制的单位,都必须拥有由教育部和国家保密局共同颁发甲级国家秘密载体印制资质,监狱确实位列其中。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密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说明,“对经审查符合考试试卷印制保密条件的监狱印刷厂,可发给其限定许可范围的《国家秘密载体***许可证》,许可范围一栏应注明‘仅限考试试卷类印制’字样。”因此,只要符合一定条件,监狱可以成为高考试卷的印刷单位。
除了监狱外,承担高考试卷印刷任务的单位一般在高考前一个月进行全封闭式管理,各个车间均设有完善的门禁、监控、防盗系统,不仅24小时有安保人员轮班值守,就连下水道都会安装防护网。
直接接触试卷的工人同样要进行封闭管理。管理严格程度与命题人相差无几。为了防止漏题,他们产生的所有垃圾都要经过粉碎后才能被运送出印制单位。同样,他们也要在高考结束后才能重获“自由”。
运输过程实时监控
高考试卷印刷完毕后便要被运送至各个地区考点,作为唯一的流动环节,运输过程是高考试卷安全保障工作的重点。
如果按保密级别划分,高考试卷属于最高级别的“绝密”。因此,打包好的高考试卷通常会由特勤车队进行押运,特勤车队中既包含来自考试中心的工作人员,也有当地公安及武警官兵。
特勤车队的行程在出发前便已规划完毕,所有车辆都安装有卫星定位装置,车辆一旦偏离既定路线,远程监控人员可以立即作出反应。同时,每辆车的内外角落都安装有摄像设备,对车内外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所有数据都会被实时传送至指挥中心,有专门人员通过***远程监控运输过程。同时,整个过程完整的监控***也将被存档,以便出现问题时进行回看,寻找可能的疏漏。
“守卷人”与试卷“同吃同住”
高考试卷在运抵各考点后会被存放在专门的试卷保密室,保密室的建设同样有着严格要求。根据相关规定,试卷保密室必须设在楼房的第二层以上,房间必须是钢混或者砖混结构的套间,具备防盗、防火、防潮、防鼠功能,配备铁门、铁窗、铁柜,铁柜的数量需能够满足分科存放全部试卷的要求。套间的外屋供值班人员生活起居,内屋则用于存放试卷,内外屋之间须安装防盗门。
在试卷保密室内,有一批“守卷人”和高考试卷“同吃同住”。不同“守卷人”间会进行轮班换岗,无论吃饭、洗漱还是上厕所,考卷24小时不能离开人员看守。除了“守卷人”贴身看守,保密室内外还安装有电子监控以及红外报警装置,红外报警装置与110系统联网,一旦触发警报,相关人员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现场。
要进入试卷保密室,通常至少要经过三道门。不同门之间使用不同钥匙,且分别存放在不同人手中。也就是说,要进入试卷保密室,至少要三个人同时在场。正是每个环节滴水不漏的安全保障措施,才最终保障了高考的公平进行。
本文来源:科技日报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趣话|古代高考有多难?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高考志愿填报季|2023年度城乡规划专业评估通过院校一览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城乡规划学科相关课程60余门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名单公示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我国湖泊都有哪些趣话?
1.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太湖和西湖
苏州以其古朴幽静的园林和风月无边的太湖著称,杭州则以仙女般美丽的西湖而闻名。杭州西湖,曾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由于长期泥沙的淤塞而演变成湖,再承受山泉和溪流的补给,加之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市,湖光山色相映,景色美不胜收。苏东坡赞美道:“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潆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汝淡抹总相宜。”
2.母系社会的活标本——泸沽湖
泸沽湖古称鲁窟海子,欲称亮海,为川滇两省的界湖。纳西族摩梭语“泸”为山沟,“沽”为里,意即山沟里的湖。沪沽湖是受岩溶作用而形成的高原断陷湖泊。整个湖泊状若马蹄,湖心簇拥着诸多岛屿,湖泊四周群峰环抱,湖光山色相互交辉。泸沽湖不仅以其自然生态美而使人流连忘返,而且以其特有的风俗民情引***胜。泸沽湖畔居住着古老的纳西族,他们服饰华丽、歌声优雅。纳西族的象形文字是古老的东巴文化的代表。居住在这里的摩梭人,至今仍延续着独特的婚姻方式和以母系传统组建的家庭。
3.载入史册的古战场——鄱阳湖
鄱阳湖以其博大而著称,面积为2425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又以其“新”而诱人,是我国最年轻的湖泊之一。鄱阳湖以其“变”而神秘:每年洪水季节,烟波鄱阳湖以其“变”而神秘:每年洪水季节,烟波浩渺,秋冬之季,洪水退尽,只见水面如带。因此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夏天一大片,冬天一条线”。鄱阳湖还以古战场载入史册,元未农民大起义,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于鄱阳湖康山岛水域,结果陈友谅兵败身亡,朱元璋大获全胜,为其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4.葡萄美酒夜光杯——月牙泉
从甘肃省敦煌县城往南约5千米处,就是被称之为“沙岭清鸣”的鸣沙山。登鸣沙山俯视,在四周沙山的环抱之中,静静地流淌着一股翡翠般的清泉,其水面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这就是著名的月牙泉。月牙泉本是党河的一段,由于党河改道,残留的河湾形成一个单独的湖泊水体。月牙泉所在地的敦煌、酒泉一带盛产夜光杯,这是一种名贵的饮酒器皿,倾酒入杯,对月映照,雪白有光,香味倍增。唐朝边塞诗人王翰的《凉州曲》:”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就是一首夜光杯的赞美诗。
5.郑板桥“难得糊涂”——扬州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西北郊,是古老河道经人工改造而成。这里坡岸起伏,两岸垂柳,清流映带,亭榭溪塘,令人留连忘返。瘦西湖拥有虹桥、长堤、徐园、小金山、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触景生情。创作出流传百世的兰竹石钟和“难得糊涂”的千古名句。
6.中俄界湖——兴凯湖
兴凯湖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湖,位于黑龙江省东南的两国边境线上,北部属于中国,南部属俄罗斯。
兴凯湖浩如大海,水天一色,景色迷人。
7.海拔最高的天湖——纳木错
纳木错曾名腾格里海,藏语为“天湖”之意。它是世界上海拔较高的大型湖泊,素以海拔高、湖面大、景色瑰丽著称。纳木错周围不仅水草丰美,牧场优良,而且历史上庙宇林立、香火旺盛,每年藏历五六月,都有不少藏传佛徒前来转经朝佛。
我国的湖泊千姿百态。有趣的是,从湖泊的名称上还能看出不同民族与语言的地域特征。汉族称之为湖,藏族称之为错与茶卡,蒙古族称之为诺尔,满族称之为泡子,白族称之为海。汉族因地区的方言不同,对湖泊也有不同的称谓:江苏、浙江和上海人称之为荡、漾,山东人称之为泊,河北人称之为淀,四川人称之为海子。
桂东民间对联趣话
相传,清代桂东县普乐有个少年叫齐云,齐云才思敏捷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一年春天,岸柳青青桃花灼灼和风阵阵翠鸟声声……齐云来到私墪先生家,意约先生一同野外春游。推门一看恰巧先生正在吃饭。
齐云问先生吃什么菜,先生说:“不过冬笋炒猪脚,”先生似乎在炫他的早餐的下饭菜好。齐云一想,不对,先生分明是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有意在试试他的学业如何?齐云觉得要对此联有些难度,又想将同去春游的意思嵌进联去,这难度就更大了。怎么对下联呢?齐云犯愁了。
这时,一阵春风把先生屋里的窗子吹开了。齐云徒然来了灵感。立刻吟道“何如春风送马蹄?”先生一听,鼻子眼睛笑成一堆,觉得齐云下联对得那么机智,大妙了!立刻将碗中饭三下五除二地解决掉。“备马!”先生与齐云二人飞身上马兴致勃勃地一同在野郊驰奔起来。
村子里的人非常喜欢齐云,时时用俗话俚语来逗他,要齐云对对联。一天,一群人在村子里的凉桥上乘凉,天南地北地聊得正欢。远远地看到齐云来了,大家围过一起商量,每人出一联或多联让齐云对对联,大家必须以桂东土话出联,看他怎么对法?对不出就不准他过此桥。
当齐云走近,大家说要与齐云对对联,齐云有事急想过桥。马上应允,一人出上联:“打禾火(光喊不做)”,齐云对下联:“吹牛皮。”大家大笑。此人出下联:“信天经(无中生有的事)”。“打刁术(恢谐生趣的话)”,齐云即回联。大家兴致勃勃。
一***出上联:“清官难断家怀事”,齐云应下联:“好汉不吃眼前亏”。***想起她老公天天与吃酒打牌不管正事的人混在一起,有意离婚。即随口出联“酒肉兄弟”。齐云想了想对出下联:“柴米夫妻”,齐云联语意思是尽管你老公这样,那么你就多劝劝你老公不能与这些酒肉朋友交往,再静心思考一下你们是多年走过来的患难夫妻啊。一老叟听了有道理,即出联:“只有今生夫妇”让其珍惜家庭。齐云也会意应联:“冒得来世姻缘”。
这时来了一条大黄狗,把人群中的几只鸡惊吓飞走。一青年便以此情形出联:“鸡飞狗走”,齐云毫不思索地对道:“骡响马鸣”。青年道:“狗瘦毛长”。齐云对“人穷志短”。“狗吠雷公”!“猫叫(哭)老鼠”。“ 养猪饲狗,砻米打碓”。“ 锄园种土,蒸酒练缸”。这些联均带狗字,齐云也能快节奏地回联。
又有一老叟出联:“好崽唔争爹娘地”,齐云即对:“乖女不闹嫁时衣”。老叟挺高兴,连说三个好字。
有一男子出下联:“水涨船高”,齐云对:“人多势众”。男子又说“床上狗蚤”, 齐云应联“席下孤捭(一种虫子)”。一粗鲁男子接出联:“搅屎棍”,齐云也不管是不是在骂人即回应了:“烂肚鬼”。 粗鲁男子又说:“信口开河”,“空天拐地(没影子的事)”大家一阵狂笑。一少女出联:“小人凭靠有财有势”,齐云对道:“***岂能无法无天”。这联真让人叫绝。一书生似乎有点学问出联:“普乐渡头,船小如梭,横织江中锦绣”。齐云略微思考了一下:“桂东城邑,塔尖似笔,倒写天上文章”。这联对得既工整又有气概,不是一般人可想得出的。
有人叹道:“只好如此”。要给齐云放行了。齐云觉得是他们的“无可奈何”? 最后一人看到大家没能难倒齐云,真有点心中不甘。便想出奇联难难他,“依哆依呀嘻咚咵”。他以乐官的唢呐等几种乐器声音出的下联。这一下也确实难住了齐云,半响不知如何回联。这时远外传来后铁铺中的打铁声,齐云为之一怔,灵感上来了答联:“叮当叮嘟嘿嗒节”。大家又一阵狂笑,直到把肚皮都笑痛了。齐云就在大家的欢笑中走过了凉桥。
故事中所涉及的对联多数是用桂东土话相对。这是民间人的智慧火花,又是本土的一种良好的传统文化。如今在桂东民间也还流传着很多先人留下的优秀对联。如;江湖联“当路莫栽荆棘草,他年免挂子孙衣”。旧时衙门联“伸手接冤枉钱,何以为民之父母;蒙面做亏心事,也须念我有儿孙。” 沙田戏台联“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新社会建设灿烂光明。”,普乐五云仙联“翠竹黄花皆佛性,清池皓月照禅心”。学堂联“凤岭在右,愿读书人登峰造极;沤江当前,看后起者破浪乘风。”等等。
有人贴对联,左右不分上下颠倒,成了大笑话。诚然,对对联一般说来有一定的规矩。字数要相等,结构要相称,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合,节奏要相应,内容要相关。只要内容好,“浅深皆成趣,雅俗均可赏。”即使乡土对联在平仄上有点差异,那些恢谐有味,寓意深刻的对联亦可作宽对相待,社会群众也还是可以接受和认同的,并且可以成为千古趣话。
李调元对联趣话
众所周知,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思敏捷,幽默风趣,曾留下不少经典诗歌与妙趣横生的联话。
史载其七岁即能属对吟诗,所作《疏雨滴梧桐》云:“浮云来万里,窗外雨霖霖。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其父曾指着屋檐上织网的蜘蛛出对:“蜘蛛有网难罗雀”,李调元信口对曰:“蚯蚓无鳞欲变龙”,其才思之敏捷可见一斑。
然而,其妻乃裙钗中之娇凤,巾帼不让须眉,时常与之以联对话,并留下不少佳话,恐怕就鲜为人知了。
相传一日政务之余,李调元偕夫人庙里上香,路上见两小孩扭在一起,难解难分,旁边站着十来个孩子看热闹,不仅不拉拉架,还不断地起哄。
李调元叫随从过去看看,把他们拉开算了。谁知道,这随从过去后,不仅没有将其拉开,还跟着孩子们在那里“加油,加油!”地喊。
李调元有点生气,也有点好奇,便道:“夫人,咱们也过去看看!”到了跟前,才知道是两亲兄弟在那里比试摔跤,而不是打架。李调元捋了捋胡须道:“夫人,我这里有一联,请夫人赐教。”夫人心知其兴致来了,道:“愿闻其详。”
“手足相残,捉乎?”
此乃一拆字联,提手旁加一足字为捉。意思是问这两兄弟打架,咱们要不要把他们抓起来呀?夫人本书香人家出身,才气也然了得。但见她微微一笑,曰:
“心血来潮,恤之!”
竖心旁加一血字便是恤。意思是人家两兄弟在那里闹起好玩,你管人家干嘛,算了吧!
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妙地回答了李调元的问题,还不失幽默。李调元不由得连连点头:“妙哉,妙哉!”
李调元有一女儿,嫁与本城王员外之子。这丫头自恃翰林之女,有些不把王家人放在眼里,时不时与婆婆顶嘴,一天还差点将婆婆推倒。王员外气不过,便跑来找李调元评理。李调元一听就晓得是自家女儿不对,心想一定要找个机会好好教训教训这丫头。但见亲家气头之上,声音有点大,生怕夫人听到后护短,有失体统,便以手示意:“内人在内,不可大意。”谁知夫人在内听得一清二楚,王员外一走,便步出堂前,故作不白,问:“什么不可大意啊?”李调元连忙掩饰:“我正在思考一副对联呢。”“哦?是何对联,不知可否道来?”夫人也跟着装。“只恐你对不上来呢。”“是么?只要相公出得出来,奴家便能对得上来。”“嗬嗬,如此高调,那我就出喽:
‘内人在内,不可大意。’”
此联一语双关,字面上是说内字有一个人字在里面,实质上是对夫人有所顾忌。夫人何等冰雪聪明,岂有不解?但见她稍作沉吟,答曰:
“汝女由汝,何须小心!”
字面上不用说了,潜台词是:你的女儿你该咋管就咋管,有啥好顾虑的!此语一出,李调元一方面佩服夫人才思之敏捷,另一方面更佩服其心胸之豁达,一颗悬着的心才落到了实处。于是,急忙备轿前往王员外家,将女儿***教训了一番,并叫女儿当面向公婆赔了罪。从此,女儿在王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再也没有干出让李调元不省心的事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