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去世88岁费孝通殷切拜访杨绛不料杨绛“楼梯太高
钱钟书去世后,88岁的费孝通,心又活了起来,殷切地去拜访杨绛。谁料,却吃了闭门羹:“楼梯太高,下次莫再知难而上了。”门关上的那一刻,费孝通潸然泪下。
费孝通,《乡土中国》的作者,也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他与杨绛相识于年少,却始终未能走进杨绛心中。1920年,费孝通就读振华女校,成了全校唯一男生。原来,他从小体弱,长得个头矮小,母亲怕他被男生欺负,就想尽办法,把儿子弄到了女校。然而,事与愿违。在女校里,费孝通几乎没有玩伴。下课后,女生们喜欢挤在一起,叽叽喳喳聊个不停。而他,常常被当作异类,被孤立、被嘲笑。可巧,杨绛也不喜欢和女生说闲话,常独自跑到操场去玩。结果,两个与众不同的人,成了玩伴。一年后,费孝通转学去了东吴附中,两人也就断了联系。后来,两人竟不约而同,考到了东吴大学,并且是同班同学。此时,杨绛已经长成窈窕淑女,班上有很多男生,起了追求杨绛的心思。当然,也包括费孝通。比起其他同学,费孝通有天然的优势,他在振华女校,就与杨绛相识。当面对那些追求者时,他不无得意地说:“我早与季康相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众人恍然,自然而然把他俩看作一对儿。然而,杨绛却并不知情。后来得知后,有些恼火道:“我从13岁到17岁4年间,没见过他一面半面,我已从一个小鬼长成大人,他认识我什么呀?!”后来,一条红线牵住了,杨绛与钱钟书的脚,两人邂逅于清华大学,缘定此生。
费孝通听说后,急匆匆赶去找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杨绛回道:“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拒绝的干净彻底,很欣赏杨绛先生,处理感情的方式,言简意赅,绝不拖泥带水。至此,费孝通才收起了爱慕之心,将一腔热情投入到学业之上。先后创作了《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皇权和绅权》等名篇。1935年,为杨绛和钱钟书,送上新婚祝福后,他也遇到了自己的良人,与校友王同惠结为了夫妻。两人有共同爱好,都喜欢研究社会学,可以说也是一段美满姻缘。然而世事难料,就在他们结婚,刚满103天的时候,两人去瑶山做调研,结果误中当地人的“虎阱”。费孝通腿当场被压断,妻子王同惠跑出树林去求救。没想到,竟不慎掉入河中溺亡。费孝通伤心欲绝,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之中。年岁渐大,大哥费振东操心弟弟婚事,牵线搭桥为他迎来,第2任妻子孟吟。从此,两人过上幸福的生活。1***9年,69岁的费孝通,恰巧与钱钟书,同赴美国。在《听杨绛谈往事》中曾记载,一下飞机,钱钟书的鞋跟就掉了,人杵在那里,很是尴尬。费孝通人脉广,即便是在美国,也难不住他,他连忙找人借钱去修补。后来,两人同吃同住结伴而行,渐渐成了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钱钟书有给杨绛写信的习惯,费孝通早已放下心结,主动送邮票让他寄信。做不了恋人,做遥遥相望的朋友,也是此生的缘分。后来,费孝通的妻子孟吟,于1994年过世。杨绛的丈夫钱钟书,于1998年过世。他已是88岁的老人,而杨绛也已经87岁,他放心不下幼年时的玩伴。此后,常常登门拜访。
但是,杨绛是个喜欢清静的人,年轻如此,年老后也如此。她能体会老友的关心,却不想被人误会。这一天,当送别老友费孝通时,她叮嘱了一句:“楼梯太高了,以后莫要再知难而上了。”费孝通心中了然,他谨守自己的本分。一生的守护,不惊不扰,即便是爱恋,也有分寸可言。爱,并不意味着据为己有,即便远远观望,默默守护,能在此生遇见,也是一种幸福。素材来源:《听杨绛谈往事》《杨绛传》
直接拒绝才是最大的温柔
直接拒绝才是最大的温柔?
《听杨绛谈往事》一书里,提到了社会学家费孝通。
?费孝通年轻的时候,特别特别爱慕杨绛,可杨绛却不爱慕他。
他俩年轻的时候,都就读于振华女中。
后来,费孝通转学燕京前,专门跑去问杨绛:“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
杨绛知道费孝通的心思,但她不想拖着费孝通,于是就果断地拒绝了:
“做朋友,可以。但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
多年后,钱锺书去世,费孝通去看望杨绛时,隐约透露出再续前缘的意思。
但杨绛又果断地拒绝了:“楼梯不好走,今后你也不要‘知难而上’了。”
?如果不爱,就不要给对方任何希望和暗示。
避免你一时暧昧,别人却动了真情!
成年人的世界,就应该像杨绛一样,简单明了,果断干脆。
不耽误别人,不消耗别人,不浪费别人,才是一种真正的善良。
?“对不起,我没空。”
“对不起,不可以。”
“对不起,我做不到。”
?“对不起,我不想去。”
?“对不起,我也很累。”
?“对不起,你虽然喜欢我,可我不喜欢你。”
对于不想做不愿做的事情,直接拒绝才是最大的温柔。
尊重对方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才是真正地为对方负责。
直接拒绝相比看到消息不回复,直接拒绝相比拐弯抹角耽误事,要善良一万倍。
“我们都是成年人了,你不用对我撒谎、婉转,顾左右言其他,
我并不生气你的拒绝,我只是生气你在浪费我的时间。”
在很多事情上,直接拒绝都比婉转拒绝更善良,直接拒绝都比不表态更善良。
知友“呐嘟赛”讲过他堂弟的故事:
“我堂弟喜欢上了一个学妹。
所有男生为女生准备的小惊喜,他几乎每一样都做到了,
早上给女生送早餐,儿童节给女生送小黄人,女生生日他送八音盒,圣诞节给女生送围巾,……
可女生却从来没表态,不说喜欢也不说不喜欢,但送她的礼物都照单全收。
?就这样一过就是好几年。
没想到后来我堂弟向她求婚时,她竟然说了一句:
‘我已经有男朋友了,没跟你说,就是怕你伤心。’
她怕我堂弟伤心,结果让我堂弟伤了好长时间的心。”
所以,“呐嘟赛”最后总结说:
“最可怕的不是你直接拒绝,被你直接拒绝了的人,他的确会难过会伤心,
但你越早拒绝,他就会越早放弃。
他越早放弃,受的伤害就会越浅。
最可怕的不是直接拒绝,而是你给了他对前途的期盼,却又让他迟迟看不到未来。
不喜欢就直接说不喜欢,不喜欢就不要耽误别人寻找对的人,我觉得这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
《杨绛》:从初遇到别离,一生只够爱一人,美满的婚姻是如此模样
钱钟书在朋友眼中就是移动的图书馆,只要问他与书相关的问题,他没有不知道的。
但是,有一次在朋友家中,有人问他uxorious是什么意思,他却说不知道。钱钟书不仅会英语,还会法语、意大利语,他怎么会不知道?
原来uxorious是疼爱老婆的意思,钱钟书只是不好意思回答,只好说自己不知道。
钱钟书年轻时是清华大学“三大才子”之首,曾狂言,整个清华大学没有一个教授有资格当自己导师。
不过,这样一个狂傲的才子,却有“誉妻癖”,夸妻子杨绛是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不过,杨绛的贤惠和才华,并不是钱钟书夸出来的,而是钱钟书亲身感受出来的。
在《杨绛传:淡定从容便是优雅》这本书中,作者刘颖用优美的笔调,将杨绛的故事娓娓道来。让我们了解到,杨绛作为一个作家、翻译家、戏剧家的人生经历,了解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在各种磨难面前展现出的人生智慧。
杨绛出生在书香世家,从小受到父母的教导,养成了淡泊名利、坚韧乐观的性格,在人生的各种磨难中都能从容、淡定、优雅面对。
她与钱钟书的婚姻也是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从结婚到离去,他们一直恩爱如初,共同度过了63年的时光。
民国时期的才女,比如张爱玲、丁玲、萧红,在感情上都不顺利。而杨绛却能获得美满的婚姻,她对待爱情、婚姻的态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一、学会拒绝,内心有原则才不被外界动摇
杨绛在东吴大学读书时,年纪小、模样好、成绩好、家世好,是大学里许多男生的追求对象,想要追求杨绛的男生排起了长队。
不过,有一个男生费孝通替杨绛回绝了,他说:“我跟杨继康是老同学了,早就跟他认识,你们追她,得走我的门路。”
费孝通的确早就认识杨绛,他们苏州振华女中的同班同学,费孝通是女校唯一的一个男生,不过后来转走了。
本就对杨绛有好感的费孝通,在大学里有了危机感,所以挡下了众多爱慕者,自己亲自向杨绛表白:“我们做个朋友,可以吗?”
杨绛回答也很直白:“朋友可以,但是朋友是目的,不是过渡。换句话说,你并不是我的男朋友,我也不是你的女朋友。若要照你现在的说法,我们不妨绝交。”
你看,杨绛的态度,对于明确的要求,***取明确的拒绝,这是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如果不喜欢对方,不明确拒绝,甚至收对方礼物,将对方当做备胎,这种没有边界感的关系,最后是害人害己。
杨绛和费孝通的关系一直都有边界感,没有一丝暧昧,一直到老。即使钱钟书去世以后,作为朋友的费孝通上门拜访,杨绛说话也是一语双关,她送费孝通下楼时说:“楼梯不好走,你以后也不要‘知难而上’了。”
可以说费孝通是重情重义,杨绛也是有礼有节。
杨绛在感情上是一个非常慎重的人,内心有自己的原则,不会被外界迷惑,在没有遇到理想的“他”之前,绝不随意交往,她要守着自己的心,等一个对的人出现。
二、学会包容,爱就是爱他的才华也爱他的笨拙
1932年春天,清华大学的古月堂,杨绛第一次遇见一生挚爱钱钟书,在第二次见面时,钱钟书就表明态度:我没有订婚。杨绛也如实相告:我也没有男朋友。
当时的钱钟书书生模样,带着黑框眼镜,穿着青布大褂,脚踩厚底布鞋,留给杨绛的印象是“蔚然而深秀”。
杨绛留给钱钟书的印象是:缬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靧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只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因为相遇而美好,因为相爱而难忘。
1935年,钱钟书以史上最高分考取了牛津大学,获得了英国庚子赔款奖学金。钱钟书不忍与杨绛分离,想让杨绛陪自己同去。
当时,杨绛在清华大学的研究生还差一年毕业,她所读的外语系没有出国留学的名额。为了爱情,杨绛选择休学,和钱钟书结婚,一起去牛津大学,自修西方文学。
1937年,杨绛生下女儿钱瑗住院期间,钱钟书尽做笨事,一会打翻了墨水瓶,将桌布弄脏了,一会台灯坏了,一会门轴坏了。
这种事情如果放在现在,钱钟书一定会被骂惨,妻子生孩子住院,自己做了笨事不自己处理,还要等妻子出院回家解决,不是“巨婴”,就是“妈宝男”。
但是,杨绛没有,她反而安慰钱钟书:“不要紧,我会洗”“不要紧,我会修。”钱钟书听后也就放心了,杨绛出院以后果真全部弄好了。
钱钟书满腹才华,却不擅长家务,60多岁才学会划火柴。与这样的人一起生活,也许很多人会抱怨,可是杨绛为什么没有一丝抱怨?
因为她懂钱钟书,也懂得如何去爱。她崇拜钱钟书的才华,懂得如何去呵护他的“痴气”,因为懂得,所以包容。
婚姻中最容易犯的错,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对方,让对方变成自己理想中的样子。而杨绛明白,爱他就是爱他的才华,也爱他的笨拙。
两个人一起生活总有观点相左的时候, 他们一生中只吵过一次架,是因为一个法语的发音,后来再也没有吵过。
因为爱就是不争论输赢,不管谁赢了,都不会开心,吵架没有任何意义。爱情不是***,是琐碎生活中的包容和陪伴,是平凡岁月中的尊重和理解。
三、学会守护,在岁月中见证真情
1938年秋天,杨绛和钱钟书回国,她当过中学校长和老师。1943年,32岁的杨绛利用业余时间写了一部剧本《称心如意》,此后一夜成名,名震上海滩,接着又写了《弄***成真》等戏剧。
看见妻子成名,钱钟书也不甘落后,有了写***的想法,杨绛知道后全力支持,包揽了全部家务,业余时间继续写作。
1947年,《围城》出版,杨绛的《风絮》也出版。夫妻二人比翼齐飞。《围城》版一出版就轰动了海内外华人圈,不断再版。
可以说杨绛成就了《围城》,《围城》成就了杨绛。杨绛给了钱钟书关心、尊重和理解,也给了钱钟书一个最好的自己。就像舒婷的《致橡树》中所说: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1946年,钱钟书的短篇***《人·兽·鬼》出版后,在自己留下的样书上写下一段话:赠季康;绝无仅有地结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
这是一个丈夫对妻子最高级的评价,也是钱钟书对杨绛最贴切的评语。两个人在生活中相濡以沫,在事业上携手共进。
在动荡的岁月中,他们也不离不弃,互相鼓励,互相搀扶。
他们喜欢在一起看书,钱钟书专注地写《管锥篇》,杨绛在旁边认真地翻译《堂吉诃德》,即使不说话,也能在静谧的时光中感受美好。
杨绛先生86岁时,女儿钱瑗病逝,87岁时,钱钟书病逝,但痛苦没有摧垮她,她将思念化作行动,整理出钱钟书的手稿。
晚年的杨绛先生,用文字诉说着对亲人的思念,对人生的思考。杨绛先生92岁时,完成了《我们仨》,96岁时,出版了《走在人生边上》,103岁时,出版了最后一部书《洗澡之后》。
杨绛先生用心守护着三里屯的家,过着简朴、充盈的生活。磨光的水泥地板,罩着布套的旧沙发,安静中发出的翻书声,这就是她的日常生活,数十年如一日。
在钱钟书去世后,杨绛先生将自己和钱钟书的所有稿酬,全部捐给母校清华大学,成立“好读书”基金,完成了钱钟书生前的遗愿。
当清华大学几次提出给她装修房屋时,她都拒绝了。外面的世界精彩纷呈,她的家依然是当初搬来时的模样。
在杨绛先生看来,再豪华的家具,再名贵的珠宝,都是身外之物,人最重要的是不虚度此生。就像她自己所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
在《杨绛传:淡定从容便是优雅》中,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坚韧的、从容的、优雅的杨绛先生,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磨难面前不屈服,在名利面前不争抢。她的一生都在做学问,一生也只爱一个人。
杨绛先生这位跨越世纪的百岁老人,世人对她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她不仅是钱钟书眼中最贤的妻,最才的女,也是世人眼中的杨绛先生。
------------end--------------
女人一生的知己
女人一生的知己
女人一生的知己,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说知己难求,可以说明拥有一个知己对于我们而言也是一种幸事,每个人对知己的看法都不太一样,下面为大家分享女人一生的知己。
女人一生的知己1 蓝颜知己
女人一生,最大的***莫过于,遇见一位心有灵犀的蓝颜知己。他懂你,和你心心相惜,无关爱恋,无关岁月,彼此是生命里最好的相伴和相知。
正如周迅和陈坤。
在陈坤眼里,一直都认为周迅是自己心里十分优秀的女人,而且演技也非常精湛。两个人从最初的合作,到如今二十年的历程,一直都是相互陪伴彼此,是圈内最有名的佳话。
无论是戏里,还是戏外,周迅和陈坤都有着心有灵犀的默契。尽管,很多人都认为他们会有什么发展和故事,但却没有,他们一直都是最好最单纯的好朋友。
女人有一位蓝颜知己,是人生幸事,他不是丈夫,不是情人,而是住在你精神领域里最契合灵魂的人。
在他面前,你可以无拘无束,可以哭可以闹,他懂得为你着想,会怜惜你,会给你最好的安慰和开导。你开心时,他陪你一起笑,你悲伤时,他给你最温暖的拥抱。
他可以和你笑语连声,也可以耐心倾听你的没完没了的烦恼,他会关心你,爱护你,是除你的另一半之外最了解你的那个人。很多心事,有时你不会对另一半说,但一定愿意跟蓝颜知己倾述。
他就是你另一个自己,是你人生路上的温馨相伴,也是心灵里最可靠的眷属。你不曾为他做过什么,但他会一直希望你过得很好,彼此都当对方的幸福是自己的幸福。
蓝颜知己,就是女人生命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无关风月,纯洁而简单,温暖而幸福。
闺蜜
闺蜜,就是那个曾经与你一起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明知你不好也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人。
有人欺负你,她会马上站出来为你打抱不平,无论开心与否,她都愿意陪你。
闺蜜之间,没有那么多的弯弯绕绕,坦诚相待,简简单单。就是那种,深深的话我们浅浅说,长长的路我们慢慢走,是的在最美的年华里遇见的最珍贵的友谊。
亦舒的《流金岁月》里,蒋南孙和朱锁锁就是闺蜜最好的典型。
两个人从初中开始,到后来各自成家立业,一直都不离不弃。彼此互相扶持,互相关爱,从始至终,都活成了对方永远的亲人和依靠。
两个人的经历不同,遭遇不同,却从来没有因此而影响友谊。她们从小到大,从未发生过矛盾口角,没有别的闺蜜出现的腹黑和挖墙角这种事,一直保持着深深的友情,长久如此,真的难能可贵。
现实里,像这样的好闺蜜也数不胜数,是历经风雨之后,仍然成为彼此最温情暖意的朋友。
就像三毛在《说朋道友》中曾写:
“我总以为,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
对于闺蜜来说,彼此间的关系,是真正的知心而为,没有利益和情感纠葛,永远都是存在于心中的最纯净的友情。
无论时事如何,在闺蜜身上,都会用各自的闪光点,去永远照亮对方,此生相伴,久处不厌。
女人一生,能有一位好闺蜜作伴同行,真的是既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
爱人
泰戈尔曾说:“友谊和爱情之间的区别在于:友谊意味着两个人和世界,然而爱情意味着两个人就是世界。在友谊中一加一等于二;在爱情中一加一还是一。”
女人这一生,遇见知己不容易,遇见一个能陪你走完余生的爱人更不容易。
真正的爱人,一定是能将你看成比生命还重要的人,他呵护你,珍惜你,不会让你受委屈,和你共同撑起一个家,努力给你最好的幸福。
一个男人最好的聘礼,不是财富,而是给你一生的迁就和疼爱。
最令人称道的爱情,莫过于钱钟书与杨绛。
有一种爱情,遇见便是***,选择了,就是一生。杨绛与钱钟书相识于清华,一见钟情。他们的'爱情,真的是那种岁月静好,细水流长,日久愈纯的样子。
从相识,相知,相恋到相守,如诗般静美,不管经历多少动荡的岁月,他们始终都能做到相敬如宾,甜蜜相守。
最理想的爱情,是彼此成为对方真正的灵魂伴侣,无论生活是波澜起伏,还是沿途一马平川,当两个人相伴依恋,便是人间最美。
钱钟书曾写给杨绛一段文字:“没遇到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结婚这事我没想过和别人。”
而杨绛在钱钟书去世后也写到:“我们仨失散了,留下我独自打扫现场,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面对追求者费孝通,哪怕钱钟书去世后,费去拜访,杨绛也是以楼高婉拒。
这样的爱情便是千古绝唱。
所以,女人一生,若是遇见一位真正的爱人,此生无憾。
每个女人都需要被呵护,有一个疼爱自己的爱人,是此生最大的福气。
他一定会在余生的日子里,与你相爱相守,细水长流,护你一生安稳。
女人一生的知己2 女人一生中拥有这三个朋友才算完美
志趣相投的朋友。
志趣相投的朋友,就是一个知己,就像一面镜子,能够照见自己最优美的部分,也能照见自己最糟糕的一面。
不论说什么,总能说到一块去,想到一块去,三观的契合,总能在自己迟疑和迷茫的时候,找到最有力的支持和依靠。
志趣相投的朋友,也许是求学路途上的同学,在校学的是同一个专业,毕业之后,从事的同一个职业,不管过去多少年,彼此都在这个领域奋力打拼,有收获,有挫折,为彼此的成长和进步由衷地点赞和鼓励,也为对方遇到的难题而寝食难安。
志趣相投的朋友,也许是在工作中遇到的客户或竞争对手,因为一次合作,甚至一次不愉快地经历,而成为朋友。从此,不被他人理解的话,就有了可以畅所欲言的对象。
正如清代作家蒲松龄说得那样:“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在随心所欲的交谈中,我们终会找到自己的初心,会坚定走下去的决心。
人品过硬的朋友。
人们常说,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好人缘,并不是在人生最得意的时候,能够认识多少人,而是在最落魄的时候,有多少人会伸出援手。
身为女人,在结交朋友的时候,相较于看家世背景,看相貌和打扮,更要看谈吐和人品。一个人品过硬的人,不会说大话,很少说玩笑话,更不会说粗鄙话,他们说的话,一句是一句,字字句句都算数。
都说人心经不起检验,尤其是在金钱的面前,朋友往往会因此反目。但对于人品过硬的人来说,借钱还钱更能体现真正的友情。
就拿我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朋友阿成幼年丧父,大学毕业之后,他外出闯荡,赚了不少钱,却都花在了初恋身上,最后,女友另嫁他人,他伤心之下,去往另一座城市,从头开始。
在最艰难的时候,我把存了好久才得来的三万元钱都转给了他,作为启动资金。靠着扎实的摄影技术,阿成很快又开起了一家工作室。当他有了收入,便开始还钱,有时是五百,有时是一千,每个月都不拉下。
我让他不必着急,他却说,不还的话,心里不踏实。后来,随着他每个月赚得越来越多,每个月还的数目也多了起来,很快就还完了。为了表示感谢,还提出要给利息,我一再拒绝之后,他就给我买了一辆山地自行车,一来作为感谢,二来作为提醒,要我抽空锻炼身体。
人品过硬的朋友,其实是女人一生中难得的底牌,会真心地挺你,也会真心地帮你,也是那个会为你托底的人。
博学多识的朋友。
人们常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个女人,能有一位博学多识的朋友,真的是既惊艳了时光,也温柔了岁月。
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莫不向往着诗和远方。有人急匆匆赶路,在沉重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之下,渐渐不再抱有希望,被困在当下。
如果有一个博学多识的朋友,他总会看到你努力和挣扎,并被这种向上、向善的言行所感动,利用他的所学引领你拨云见日,鼓励你勇敢地坚持下去,在你想要放弃的时候为你加油鼓劲。
这样的朋友,或许,就是你的老师,就是的工作中的“前辈”,也有可能是身边的爱人。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自己所热爱的事业,并为之坚持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总能把握住当下最流行的趋势,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不断攀上更高的顶峰。
只要和他们交谈,生活就如同有了“源头活水”,看似不起眼的生活,也蕴藏着无限的生机。由此,激励自己,不断挑战难题,变得更加优秀,不知不觉,就靠近了自己想要的目标。
女人如花,每个年龄阶段,都有不一样的美。这份美好,不仅仅是孤芳自赏,也不单单是靠一个人的“战斗”。我们总要在人际交往中,打开心门,去邂逅值得交往的人。
当我们拥有了真挚的爱情和友情,无论生活是波澜起伏,还是沿途一马平川,都是人间最美的模样。
女人一生的知己3 懂你知你撑你的人
曹公在《红楼梦》中说:“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知心朋友,千金难求,这一生能遇见一个便是万幸。
正如王霏霏和孟佳,相知相依,彼此扶持走过了十三年,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最初,她们一起在韩国以女团的身份出道,一起练舞,一起唱歌,一起在舞台上发光发热,共同品尝过失意落寞的滋味,也并肩享受过红极一时的辉煌。
开心和难过,汗水与泪水,是她们共同的回忆,铭刻进生命里。
她们见证了彼此的努力和成长,更清楚对方对梦想的渴望。
所以,十三年后,当她们重逢在《乘风破浪的姐姐》,一起为女团梦而再拼一把的时候,两个人又并肩作战了起来。互相鼓励,一起探讨,浑身都散发着光芒。
在《姐姐》的舞台上,她们当过队友,也做过对手,会在没有一点商量的情况下,默契地编排出几乎一样的舞蹈动作,心有灵犀得令人惊讶。
孟佳不幸被淘汰的时候,面对好友的离去,王霏霏泣不成声,话都说不完整。
而在成团夜时,复活归来的孟佳成功成团,王霏霏却惨遭淘汰,孟佳哭得不成样子,而王霏霏却笑着鼓励她:“去走花路吧。”
这一生,我们会遇见许多人,结交很多朋友,但不是每一个都能懂你知你,挺你到底。
如果能够有那么一个人:
在你流泪的时候,不会说“别哭”,而是默默地给你递纸巾;
在你需要人陪的时候,只要一个电话,多远都会跑去找你;
在你委屈的时候,只要一个眼神,就可以读懂你的满腹心事……
那真的是人间一大幸事。
正如三毛在《说朋道友》中所写:“我总以为,朋友的相交,最可贵在于知心。”
可以聊天的朋友,未必知心;懂你的知己,得一足矣。
肯对你说真话的人
人生走到越后面越会发现,身边敢对你说真话的人越来越少。
毕竟真话难听,好话易说,大家都忙着自己的生活,对于别人的事情,很多时候发表意见都是怎么省事怎么来。
说真话容易得罪人,不如敷衍几句来得轻松。
但是,总有那么一个人,愿意对你掏心窝子说句真话,对你时时提点,让你醍醐灌顶。
知名话剧作家曹禺,曾经有段时间陷于名利和夸赞当中,逐渐迷失了创作的本心,作品变得大不如前。
然而,周围人依旧对他赞不绝口,他自己也是志得意满。
正当此时,一直对他欣赏有加的知名画家黄永玉给他写了一封信,严词指出了他的问题。
黄永玉在信中写到:
“你是我极尊重的前辈,所以我对你要严!我不喜欢你解放后写的剧本,一个也不喜欢。因为你的心不在戏里,你失去伟大的灵通宝玉,你被势位所误!”
在黄永玉的心中,曹禺是那个时代的剧作巅峰,他不忍看着一代名家就此沉沦,才做出了这个有点伤人的决定。
所幸,收到信后的曹禺并没有恼怒,而是认真反思了自己,并给黄永玉回信表示感谢。
曹禺还将黄永玉写给自己的这封信裱了起来,挂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用以时刻警醒自己。
***话好听,夸赞追捧的话谁都能说;真话难得,愿对你说真话的才是真朋友。
诚如郑渊洁所言:
“敢于和你说真话、指出你的缺点的朋友,不愿意看到你不断重复着错误而不自知,不愿看到你蹉跎了岁月,不愿看到你无比后悔之时却发现已经来不及改变。”
如果不是真的把对方放在心上,谁会愿意做那个说真话的恶人。
所以,珍惜那个敢对你说真话的人,感谢那个时时提点你的人,把他当做身边的一面明镜,照清得失,看清人心。
愿意和你患难与共的人
电视剧《重启之极海听雷》,作为《盗墓笔记》的后传,激起了很多“稻米”的情怀。
十年前,很多人都曾感动于“铁三角”的兄弟情义;
十年后,“铁三角”重聚,热血依旧,义气依旧。
这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看似最不靠谱的王胖子。
他特别会逗贫,有点小贪财,还有些暴脾气,总给人一种很不靠谱的感觉。
但是,自从认识了吴邪,他就是吴邪身边最坚定的拥护者,陪着他去各种危险之地闯荡,赴汤蹈火,从未有过二话。
十年之后,吴邪患上重病,命不久矣,想要在死之前找到自己失踪多年的三叔,不留遗憾地离开,王胖子就二话不说地陪他继续探秘,继续冒险。
即使人到中年,身体早已大不如前,背个人都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
即使人到中年,想要安定下来,过过自己的小日子,但王胖子依旧无论如何都要陪吴邪走完最后这段路。
哪怕明明知道,自己可能会面对无尽的危险。
罗曼·罗兰说:“朋友看朋友是透明的,他们彼此交换生命。”
一声兄弟,一辈子肝胆相照,这或许就是最让人感动的所在。
武侠世界里,生死相托的江湖义气令人神往;现实社会中,也不乏愿意与你患难与共的朋友。
当年我爸做生意亏损,厂里的老员工几乎都走了,只有李叔没有走,说不忍心看着我爸就这么完了。
很长一段时间里,他没有工资,甚至还自己往里贴了不少钱,和我爸两个人一起咬着牙重新把厂子开了起来。
我爸常跟我说:“像李叔这样讲义气的人,现在真的不多了。”
锦上添花是易事,雪中送炭见人心。
当你遭逢劫难,一朝落败的时候,向你伸出的那双手;
当你失意落寞,无人问津的时候,对你亮起的那盏灯,最令人感动。
看一人是否值得相交,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要看他做了什么。
愿意和你患难与共的知己,请一定要珍惜。
《增广贤文》里写:“酒逢知己少,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
人到中年,要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抛开那些不切实际的愿望,抛开那些无法回头的过往,抛开那些不必在乎的人,只留下几个真正的知己,就足矣。
正如汪国真在《能够认识你,真好》一诗中所写:
“有一天,我们真的相遇了,万千欣喜,竟什么也说不出,只用微笑说了一句,能够认识你,真好。”
人生路漫漫,莫怕孤身行。总有一天,你会遇见那么几个人,用最真挚的灵魂,和你交换最炙热的真心,陪伴彼此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