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苏艳一路升级打怪是真优秀高考仅进二本硕士却能出顶级论文
不少现在看到苏艳在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不太跟暨南大学的专家李丹据理力争,就以为苏艳肚子里面没干货,所以才会沉默。但是其实梳理苏艳从高考,到硕士,到博士,会发现人家是真的一路升级打怪走过来的,而不是一路***过来的。
以下带着大家看一下苏艳在各个阶段的成就,或许你们也会发现就算不是遇到顾成,苏艳的人生其实也算是蛮优秀的,或者也是步步往上走的。
第一,苏艳高考仅进二本,但是从不放弃提升学历
很多人觉得高考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水平,所以一个人的本科阶段就读的学校很重要。但是你们要知道大部分学生,在本科阶段,就是熬日子,或者说很多人的本科4年,就是玩,学不到什么东西,能够学进去,或者毕业的原因,还是高中的时候努力学习的结果。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考仅仅反映一个人高中的学习状态,很多人家境差,或者高中以前没有开窍,所以高考的成绩一般般。但是人家进了大学,看到更大的世界,学到更多的东西,所以发奋图强,立志读硕士,读博士,这都是别人在高中以后努力的证明。
从苏艳的人生来看,她高中学习可能不太好,也可能是发挥失常,所以仅进了湖南工学院这个二本院校。但是苏艳没有就此自怨自艾,而是努力学习,在本科阶段结束以后,读硕士,读完硕士以后,读博士,一路提升自己的学历。
如果说很多高考成绩好的人,是在高中以前努力,那么苏艳属于在高中以后的十年都在努力,她取得好成绩,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第二,苏艳考研进重庆理工大学,硕士就能出顶级论文
大部分人臆测苏艳博士阶段的成果,或者发nature的文章,是剽窃别人的成果,说她的老公是抢来的。但是目前来看,没有任何人出来实名举报,都是网友的网暴,人云亦云。
而现实是苏艳在硕士阶段,就读重庆理工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出优秀论文了。而且苏艳的硕士是自己考上的,在重庆理工大学的时候,还不认识顾成,苏艳就已经因为学习成绩好,出的成果好,成为优秀硕士了。
能够进华南理工大学读博,也不是顾成安排的,而是苏艳自己靠实力进去的,这么优秀的人,大家看不到她一路升级打怪的路径,只觉得人家在博士期间才变厉害,就很奇怪。
第三,苏艳读博才遇到顾成,之后依然可以在nature上发表文章
苏艳在没认识顾成以前,就能考上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证明她有学识有能力,所以就算是在博士期间,有顾成教授的帮衬,才能发布nature,这也是很正常的。
反而是苏艳在硕士阶段已经很优秀了,在很多厉害的杂志发表过文章,到了博士阶段,还是不放松自己,不是混日子混文凭,依然做实验争取发nature,这样子的学习劲头自身就很值得表扬。
综上,很多人过于高估高考阶段人的优秀程度,觉得在上大学以前的努力才算数。但你们要知道高中以前的人生不过18,19年,大部分人开窍的人生是20-40岁期间,苏艳高考以后没考好,上大学,读硕士,读博士,努力让自己成为更好的人,明显就是一步步走过来的,不喜欢她的人,大概率就是以为人在高考以后就停止了进步。
遗憾的是,高考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但不决定一切。
【小义了不休】会持续分享全国高校信息,中考,高考,考研以及民办和公办学校等教育信息,欢迎跟着我,一起了解全国教育!
工作以后你还想考研的原因是什么?
原因是想要提升自己的人生厚度(噗,给我自己说乐了,但我是认真的)。
我是本科国内985新闻传播专业毕业,做报社记者两年后,到香港读的新媒体专业研究生,至于目前嘛,在互联网行业,和媒体没太大关系。可以确定的结论是,毕业后在读研,对我的职业发展几乎没有增益。
我属于从初中就想当记者,怀揣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理想主义,高考虽然失利但还是***的选中了一个还可以的大学的新闻专业,走上了自己的梦想之路。所以,做报社记者两年后,选择读研对我来说不是因为专业不喜欢想转行,也不是起点低离梦想不够近。事实上,我从香港研究生毕业回来后,第一份工作还是去了媒体,只不过换成了电视台,也没有一下子鲤鱼跃龙门的感觉,反而会因为中断了两年的职业生涯,而在职场进阶方面与本科同学相比显得暂时落后了。
那我当初决定读研的原因以及现在回头看真正的收获是什么呢?
对媒体行业的理解更有发展性。
这是我从小向往的行业,但是从业两年时间作为一个都市报的社会新闻小记者,我也经历了从热情充沛到迷茫绝望。想通过新闻实现“正义”,确实是比较单纯的象牙塔里的想法。但这个我喜欢的行业就没有价值了吗?随着互联网兴起,这个行业会如何变化?这都是我当时从实践中暂时无法得出的结论,我大量信息输入,这不就是大学的意义么。
在香港读传媒,是一个特别适合中国大陆学生的选择,这里仿佛站在东西方世界之间,既不会脱离中国文化又能增加世界视角。我的研究生老师来自世界各个国家,不乏顶尖传媒学者,上他们的课我仿佛站在了半空能俯瞰这个行业,相应的对自己的择业观和职业发展的困惑变迎刃而解。
2.看问题的视角更开放。
本科的时候我不喜欢去泡图书馆,总觉得自己要学的在实践中,读研的时候我是带着实践的困惑来的,泡在图书馆里慢慢探寻自己内心的答案,一次次的豁然开朗,可太爽了好嘛。
我终于学会了向内寻求答案,对各种问题有独立的探索研究,思考判断。这样做的结果是,我的视角反而更开阔了,遇到问题可以集纳各方各时代的观点,找到自己的结论。
说简单点,遇事不容易慌了。
3.认可人生厚度的价值,不仅仅追求成效。
我是从读研的这一年半开始,活成人生体验派的。
因为这一年半的经历,我认识到这个世界有多么丰富多样且浩大。哪怕是大学一直被灌输的“新闻无学”的我的专业,其实也与许许多多的社会学历史学问题纵横交错,有着无尽的延伸。更别说那段生活给我展开的世界。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的本科同学都是同龄人,几乎一样的高考经历。但我的研究生同学经历更多样化更丰富,再加上在香港这个本身充满融合和矛盾的社会生活,给我机会见识到不同的人生。
当然还有各种奇特经历和自己的思考的加持。总之在这得到了自己的结论:我所追求的人生价值在于厚度,而不是长度和效率。
说完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还有很多工作和行业需要一个学历门槛,但读研给我的收益从来不是学历。以我的经历来判断的话,如果没有大跨度转行或学历门槛卡点这样的特殊需求,读研不能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什么增益,说不定还让你比同龄人落后2-3年,因而工作后想考研的话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盲目刷学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