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生联考出分了绕过高考一条直通名校捷径
6月20日开始,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入学考试成绩开放查询!
根据广东省教育考试院的最新通知,考生可通过以下2种方式查询考试成绩:
官微查询
考生关注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官方微信(ID:gdsksy),底部选择“小程序”栏,点击进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小程序,即可查询考试成绩。
网上报名系统查询
考生可登录全国联招管理系统考生端查询本人考试成绩,网址为:***://***.eeagd.edu.cn/lzks/。
今年华侨生联考的填报志愿时间在6月27日9:00至6月30日17:00,录取结果将在7月公布。通过华侨生联考,又一批提前规划身份的学子,早早锁定了国内名校。
和同样在焦急等待出分的普通高考学子们相比,华侨生在试题难度、录取分数线等方面,可谓是得天独厚。
华侨生联考
VS
普通高考
01
据教育部公布信息,2022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达1193万人,比去年增加115万。按照去年本科录取率41%计算,今年可能近600万人无缘本科。
相比之下,今年华侨生联考总计有5048名考生通过报考资格审核。目前全国接收华侨生的高等院校多达超300所,每年能够提供15000~20000个华侨生的录取名额,本科录取率基本高达80%。
02
2022年参加高考的学子,被称为“网课一代”,又赶上“双减”之后的第一次高考……更残酷的是,今年高考难度创新高!
全国甲卷的作文引用了《红楼梦》中的片段,新高考1卷中出现了围棋的专业术语,作文命题的难度、宽度、广度和新颖度并行。文综理综、物理、历史的难度据考生反映也不小,但让考生“崩溃”的还属数学,堪称能把学霸“难哭”!
虽然华侨生与普通高考考生所学的课程一样-除政治可不学外-,但其试卷的难度远远低于普通高考,基础知识占70%,综合提高占30%,文不考政治,理不考生物。
简单到什么程度呢?以今年的华侨生历史考卷为例:
主要的问答题是
1、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有哪些?
2、辛亥革命有哪些历史功绩和局限性?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措施,新经济政策取得了什么成效?
可以看出侧重的都是基础知识,而华侨生数学考试难度仅与课本例题相当!
03
根据往年经验,普通高考竞争大,分数线高,像河北、河南、山东等“高考大省”,每年高分考生扎堆,700分上不了清华北大、拿着高分与名校遗憾错过的消息时有所闻。
特别在三年网课和双减大背景之下,普通高考难度有提升趋势,华侨生联考低难度低分数线直通国内名校的优势更加突显!
怎样才能成为“华侨生”
享受低分录读名校的***
较为快捷的方式便是取得外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根据华侨生联考的报名资格要求和***的申请周期,希腊购房***项目的适配度很高!
希腊投资***政策只需非欧盟国成员投资25万欧元价格及以上的房产(永久产权)即能全家一步到位拿欧盟“绿卡”。
根据规定,在全家获得希腊永久居留卡之后,父母一方在华侨生考试截止报名结束日前有连续2年累计18个月的在希腊居留时间,且孩子在希腊上2年学,即可满足华侨生的条件,有资格参加华侨生联招考试!
根据最新华侨生资格要求,家长至少需要在孩子参加考试前三年,开始准备希腊购房***事宜!
小编专家特别提示:一个海外身份,轻松实现教育“内外兼顾”,在国内从本科到研究生,都能享受华侨生专有的招生录取优惠政策;出国留学还可以享受和当地人一样的教育***和社会***,与欧美教育接轨,更高机率进入世界名校!
免责声明
部分图片***及内容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账号内容著作权和署名权归原作者所有,其中可能会包含第三方观点,与本平台立场无关,本平台对此不负任何责任及法律责任。如原作者或涉及人员对版权或内容有异议,请与本账号联系,我们将核实并妥善处理。本平台秉承严谨细致的态度,然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对于任何使用本文信息或由信息疏漏、错误带来的损失,本账号不承担任何责任。
便宜那么好占也能轮得到咱,华侨生联考真的可行吗?
在《脑洞大开的教育***,只为孩子的明天更美好!》这篇帖子里,茗禾君无意提到了华侨生,海外高考***这些词,没想到有很多家长询问它的操作及可行性。
说实话,我们家孩子刚就读初二,离高三还有几年,我对有关高考的信息关注的并不多。但是海外高考***,华侨生联考还是很有诱惑性的,我也很想知道它的可操作性能有几何?究竟是朝阳还是夕阳?
关于华侨生联考的信息,百度一下,还是可以搜到一些的,对华侨生的始末也有一些了解。但我发现,百度出来占一定比例的都是一些***中介的信息,可见,华侨生联考已经被商家做成一个产业链了。
不用怀疑,华侨生联考这个制度由来已久,绝对是真实存在的,制度本身绝不是***。
【华侨生联考】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华侨生联考,高等院校联合招收华侨及港澳台地区学生考试》。是中国教育部单独针对海外华侨和港澳台学生,为满足这些学生回祖国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提供其入读内地大学的机会而设立的专门考试。
只要是符合国家对华侨生身份界定的学子都是可以参加的。
【报考资格】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截止报名结束日),2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出国留学和因公出国工作不能视为定居)。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的,也可以参加报名。
【考试事宜】考试科目,分文史类和理工农医类,各科满分均为150分,各科目类别满分均为750分?。 文史类(共5科):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 ; 理工农医类(共5科):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考试时间:每年五月份的第3个周末,两天? ? ? ? ? ? ? ? ? ?
考试地点:北京、上海、福州、广州、香港、澳门,由报名点的各高校招生办公室安排
【学校录取】每年七月初开始录取工作,由联招办组织实行网上录取。
录取批次按照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第一批预科,第二批预科的顺序进行。招生学校在最低录取控制线之上,根据考生志愿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以上信息都是公开的,在***上都可以查询到。
既然华侨生制度是真实存在的,那是否就适合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走这条路呢?先看一下它的优势和弊端,再做判断。
华侨生联考的优势:
一是考试科目少题目简单。 华侨生联考考试科目比较少。不考政治和生物。文史类和理工类各考5门。
二是录取分数线低。 一本录取线400分,二本录取线300分,艺术类专业200分。750分的总分,这样的录取分数线确实不高。***设考试分数低了,还可以读预科。
三是报考人数少,几乎没什么竞争。 近几年华侨港澳台联考报考人数在5000人左右,不占用国内高考招生指标。
四是招生院校多。 全国招生华侨港澳台高校有300多所,包括985,211高校。
优势这么多,是不是就非常好,其实仔细分析下它还是有一些弊端:
一是国内名校依旧分数线比较高,国内名校也不是那么好考。 尽管400分就可以读一本,但是具体学校具体分析。2017年国内名校录取分数线,北京大学文科630分,理科665分;清华大学理科661分;复旦大学文科601分,理科620分;浙江大学文理都是600分。上海交大2017年没有招生,之前分数线也都不低于600分。不过400分,也依然可以就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之类的一本院校。
二是2018年最新政策,华侨生资格的取得不能捡漏了。 新鲜出台的华侨生资格界定,从2019年开始实施,都要求在外国居住满几年以上的。并且 特别强调了不接受菲律宾特别退休居住签证和马来西亚第二家园***的学生报考。 最容易取得身份的漏给堵上了。
虽然资格界定和往年略有不同,但孩子还是要到国外读书才能符合资格认证条件。而国外身份的办理周期最快也得半年到1年,孩子在初二之前就必须搞定这件事,才有可能通过审核。也就是说,孩子还是需要到国外读高中的。
孩子一旦选择了这条路,就没有回头路好走,万一孩子没通过华侨生联考,这种投机的路径可能会导致孩子比国内高考生的竞争力弱很多。 选择这条路,其实就是孤注一掷了。
三是选择华联生联考,必须有足够的财力作为支撑。 这个足够的财力包括***或取得国外长期居留权的费用,以及孩子在国外读高中的费用。到国外获得长期居住权大概需要50万人民币,孩子在国外读高中,大概需要学费40万元人民币,生活费20万人民币,这样总费用肯定不会低于100万人民币,这还是最低测算,还不包括***中介费等。所以要有足够的财力支撑才能选择这个路径。
四是最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华侨生联考政策变动的风险。 随着制度的越来越完善,可以钻政策空子的空间越来越小。比如说之前并没有要求要在国外生活几年,但随着报考考生的增多,这些漏洞逐渐完善。政策自身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华侨生联考这个政策受益的群体本身就不多,政策随时有可能会被调整。到头来孩子不但没报上华侨生联考,连普通高考也错过了,真正是影响了孩子的未来。
说了这么多,抛开政策风险不谈,对土豪家庭来说,华侨生联考真的是给孩子指明了一条通向国内名校的捷径,尽管北清复交这样的名校录取分数线很高,但是400分的一本录取线也还是可以考到很多985、211院校的,那也是国内孩子挤破头都想要去的学校。关键是家长是否敢承担政策变动的风险。
华侨生资格取得的路径主要有***或获得国外的长期居住权。之前,最容易取得长期居留权的马来西亚和菲律宾已经被取消了。但是,真的想要取得这个身份的,在网上搜搜,还是可以搜到一些途径,主要是和我们国家没有建交的一些小国,但是风险比较大,关键是要狠下心舍得让孩子到那些国家读高中。
说来说去,华侨生联考的受益人,还是那些真正在国外出生或长期在国外生活和学习的华侨生,不是自己的它终归会水土不服。
有足够财力,想要搏一下这个政策的家长,我认为只要认清风险,愿意承担风险,也是可行的。但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市面上吹得天花乱坠的***中介给忽悠了。了解清楚,自己判断,酸甜苦辣,自己买单。 即便给孩子找到一条捷径,路还是得孩子自己走出来。
说到底,孩子自己争气,自己努力最重要。父母创造再好的条件,也需要孩子自己去争取。
华侨生高考政策
是教育部针对中国华侨群体,鼓励全世界海外华侨及香港澳门台湾的子女,回国升读中国高等院校而设置的单独命题、考纲独立、单独考试、提前录取的全国统考。 联考等同于国内普通高考,但考试难度以及录取分数线要求却降低很多。?华侨港澳台联考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是通往国内211、985大学的绿色通道。 华侨生联考的优势我想很多家长都很清楚,独立命题、录取分数线低、报考人数少,招生院校多。
华侨生联考
作为国内高考“曲线救国”的一种途径,华侨生联考一直以来都因其考题范围小、考试难度低、录取分数线低、语言有优势、出路多样化等优势备受不少国内家长的关注,被称为是轻松上国内名牌大学的“直通车”。
以华侨生身份参加华侨生联考,优势十分明显。
2019年起,参加华侨生联考,考生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注:
中国公民出国留学在外学习期间,或因公务出国在外工作期间,均不视为华侨。
对于具有华侨身份但实际一直在国内居住、学习或住在国居留时间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能参加联合招生考试。
华侨生联考是怎么回事?听说可以上国内大学
华侨联考就是中国为海外华侨设置的中国高考,他们通过华侨联考考试可以入读国内的学校,总的来说华侨联考这一政策主要是针对海外华侨,目的在意吸引那批海外华侨回国发展。但是现在很多国内学习成绩不算好的孩子通过这个政策来参加华侨联考从而考上国内的985/211大学,因为华侨联考的录取分数线比高考低了差不多200分而且考题还没有高考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且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为学历教育注1)的人员,可以申请报考全国联招:
(一)港澳地区考生,具有①香港或澳门居民***和②《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
(二)台湾地区考生,具有①在台湾居住的有效***明和②《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
(三)华侨考生,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注2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注3,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即2018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注3。
若考生本人或其父母一方未取得住在国长期或永久居留权,但已取得住在国连续5年以上(含5年)合法居留资格、5年内注4在住在国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注5,且考生本人在报名前5年内(即2015年4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30个月注5的,也可参加报名。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重视与世界各地的海外华校、华文教育机构等的联系合作。与新加坡华夏管理学院联合招收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硕士研究生;在印尼万隆、坤殿、棉兰等地设立函授点培养华文师资学历学生等,积极开拓在海外的华文教育。
港澳台联考和华侨生联考分数一样吗
港澳台联考和华侨生联考分数一样。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港澳台华侨联考录取分数低、录取比例高等优势,以400分的低分就可以就读985、211院校。华侨生联考虽然也要参加考试,但是考试难度却很低,录取分数线也很低,400分左右就能上国内名牌大学。港澳台华侨联考因政策宽松、科目少、考试简单、录取分数低、录取比例高等优势,一直被视为就读清华北大等中国名校的一条捷径。
华侨生联考2022新政策
华侨生联考2022新政策涉及到报名时间、考试科目、报名条件,具体如下:
1、报名时间
2022年华侨生联考的报名时间为3月1日~3月31日,3月1日~3月15日为网上报名时间,3月16日~3月31日为报名确认时间。
2、考试科目
理工类不考生物,只考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史类不考政治,只考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每科满分为150分。每个考试类别满分为750分。
3、报名条件
具有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须在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高级中等学校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非学历教育经历不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可以申请报名普通高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称港澳台联考):
港澳地区考生,具有①《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或《港澳居民居住证》和②香港或澳门居民***。
台湾地区考生,具有①《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或《台湾居民居住证》和②在台湾居住的有效***明。
华侨考生
考生本人及其父母一方均须取得住在国长期或者永久居留权,并已在住在国连续居留2年,两年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其中考生本人须在报名前2年内(即2020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住在国实际累计居留不少于18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