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佬高考史马云 刘强东 马化腾 雷军 丁磊的高考人生
全国高考将于2023年6月7日正式拉开大幕,1291万名应届考生考生奔赴考场。有人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而中国互联网大佬的高考人生,或顺风顺水保送清华,或是在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之后最终金榜题名。今日,小编就来盘点以下互联网大佬们的高考往事。
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宿迁状元曾梦想当“县长”
1992年,刘强东以680分考取江苏宿迁高考状元,进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当时,刘强东怀揣着乡亲们凑来的500元钱和76个鸡蛋走出了贫困的宿迁农村,前往人大求学。
按照刘强东的分数,报考清华大学物理系并没有问题,但是在老师的感召下,抱着“当县长”当好官的梦想,报考了人大社会学系。不过,社会学与从政无关,刘强东美梦破碎了。值得一提的是,社会学系就业状况在人大排倒数第二,仅次于人口系。于是刘强东选择创业。就这样,京东诞生。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光环的加持
黄峥小时候家境普通,上的很一般的小学,是典型的“寒门”,但好在黄峥具备一些理科方面的天赋,12岁的时候就在奥数比赛中获了奖,后来顺利地考上了杭州外国语学校(杭州最好的中学之一)。1998年,当其他人都在为高考头疼的时候,黄峥直接被保送到了浙江大学主修计算机专业。毕业后,黄峥申请到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就读。相较于马云和俞敏洪的三战高考而言,黄峥是真的很顺。
在此期间,他通过这台电脑认识了网易创始人丁磊,后者成为了他创立拼多多最关键的两个人之一。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马云:三次高考梦圆杭师大
1982年马云18岁,第一次参加高考。马云高考志愿的报考北京大学,但是成绩出来后发现数学只考了1分。但这时候,路遥的《人生》改变了马云的想法,马云开始了艰苦的复读,并在19岁的那一年,再次走进了高考的考场。不过马云的数学成绩只有19分。到了马云20岁那年,他毅然参加了第三次高考,这次数学的成绩及格,考了79分。最终,凭借英语优势,马云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杭州师范学院,也就是现在的杭师大。
此外,1999年,马云开始创业,联合其他17人建立阿里巴巴。2019年教师节,马云宣布辞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职务,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教育等领域。
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高出重点线100多分
马化腾高考考了739分,比重点线多出100多分,然而他却报考了深圳大学,原因很简单,因为离家近。他非常热爱天文,是深圳市第一个发现彗星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理想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成功。
受深圳大学学校风气的影响,马化腾实用主义理念在毕业之前已有了苗头。马化腾在深圳大学计算机系求学期间成绩总是在前五名,他也渐渐地在编写软件和研究计算机网络中体会到了乐趣。马化腾表示自己学习编程的方法其实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领悟”用抄代码来培养感觉。
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数学漏做三道大题仍考上211
1983年,程维出生于江西上饶铅山县河口镇的普通家庭,21岁毕业于北京化工大学,22岁加入阿里做销售,29岁离职创立滴滴,34岁以165亿身家排名胡润80后富豪榜第五,公司市值3300亿人民币。他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母亲则是一名数学老师。
或许是遗传了母亲的天分,读书的时候程维的数学成绩很突出。高考当日,程维也很快做完数学潇洒交卷,直至公布成绩时才发现,自己写得快不是因为比别人厉害,而是没看到试卷最后一页还有三道大题。程维就这样与理想院校失之交臂。不过,程维还是考上了北京化工大学,虽然比不了清北复交,但也是一所211重点院校。
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成绩够得上清华却选择武大
1969年,雷军出生于湖北仙桃。1987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据说他当年的成绩完全可以被清华北大录取,只因为当时他的一个好朋友在中科大学计算机系,所以他报考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由于勤奋,雷军上大二的时候,其在大一时编写的程序被作为大一学生教材使用。他用两年的时间学完了大学四年的课程。更夸张的是,他的汇编语言得了满分。据他的学弟学妹说,他是那20年中两个得满分的其中之一。而且他进武大的时候是全校24名,出来的时候是第6名。
作为互联网“劳模”,1992年,雷军加盟金山公司,先后担任总经理、董事长。直到2010年4月才创办小米科技。
网易创始人丁磊:高出重点线1分报考电子科大
丁磊1989年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在奉化中学,丁磊成绩一直是中等偏上,受父亲影响,他喜欢无线电,中学就自己组装了六管收音机。那年夏天,他考上了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这有点像他后来在网易的作风,专注于自己的兴趣。
丁磊的高考分数超过了重点线1分,大学四年,他挂了一门课电子实验。据说,那门考试有个题目叫“74LS163”,网易后来的域名正是由此而来。
百度创始人李彦宏: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1987年,在山西省读重点高中的李彦宏参加高考了,当时的李彦宏在校模拟考试期间,成绩好时能拿年级第一,差的时候也能拿到前10名左右。那年,他以阳泉市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学,就读于图书情报系。
李彦宏本来没想过要考大学,而是梦想成为一名戏曲演员。在他小时候,父亲常常带他去看戏曲,他也深深迷恋其中。山西阳泉晋剧团招收学员时,剧院老师觉得他很有灵气,还想要录取他。后来,李彦宏的大姐在刚恢复高考时考上了大学。“榜样”的引领之下,李彦宏改变了自己的选择。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三战高考”建议去大城市读大学
1***8年,俞敏洪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有33分,那时的录取分数线是38分。为了提高他的英语能力,母亲给他找了一家学校,让他一边工作赚钱,一边复习英语。
俞敏洪二战高考,英语考了55分,仍是和录取分数线相差5分。两次落榜,俞敏洪几近放弃。好在母亲托人找关系,让他参加了一个专门针对外语提高的高考补习班。
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高考,只用了40分钟就交了英语答卷。考试结束后老师大怒,觉得这次肯定又砸了。没想到,俞敏洪这次英语考了95分,总分387分,超过北大录取线7分,如愿进入了北京大学,就读西方语言文学系。
巨人网络集团董事长史玉柱:全县第一数学差1分满分
1980年,史玉柱以全县总分第一,数学119分-120分满分-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数学系。但在浙江大学数学系刚过了一学期,史玉柱就放弃了成为陈景润的理想。“从图书馆借到《数论》,看了之后,我才了解到数学是那么的难。”和周围同学比聪明也让史玉柱压力很大。“尤其是长江以南的,成绩好的并不想上清华、北大,都去上了浙大,所以,我们那个班里聪明人太多,学习好的也太多了。
美团创始人王兴:有钱还努力保送清华
王兴出生那年,他的父亲王苗在当地是个小有名气的包工头。做了两年工程之后,王苗当上了当时备受眼红的万元户」。随后几年,王苗趁着风潮办起了企业。1992年,他拿出了自己十多年的积蓄,总计300多万与朋友一起办起了水泥厂。十一年后,王苗事业升级,与朋友合伙投资年产量达200万吨的现代化水泥厂时,投资额高达6亿元。
不过,富裕的家庭并没有让王兴停下脚步,由于成绩优异,19***年王兴被报送至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无线电专业学习。
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碾压高考的红衣教主
360创始人周鸿祎,被江湖人称为湖北第三聪明人,他是第一个敢与腾讯正面刚的狠人,虽然输了,但勇气可嘉。
据说在中学时,周鸿祎学习成绩只能算是中等偏上,想要考上心仪的大学有一定的难度。虽然不至于像马云那样,但未来的求学之路也必然会比较坎坷。而跟马云有点类似的是,他也是一个偏科生。在中学时,也许是出于爱好和天分,他的物理成绩非常优秀,于是便不停地参加各种物理竞赛,不停地得奖,靠着这些奖杯,周鸿祎成功的躲过高考一劫,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学。
谈及高考,周鸿祎感慨:“能参加高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轻描淡写的凡尔赛语言,深藏功与名。
尾声
纵观互联网互联网大佬学霸云集,名校扎堆。其中刘强东的寒门逆袭的故事励志了一代***生,马云、俞敏洪一波三折参加三次高考才被录取更是告知大家不要轻言放弃。在创业过程,互联网大佬们依靠独特的眼光与不懈努力,在互联网出行领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天地。他们的故事启示着我们,成功需要坚定的信念、持续努力和积累以及面对挫折和失败不服输的精神。预祝广大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三位商界大佬高考经历的励志故事
三位商界大佬高考经历的励志故事
其实,成功并不在于一次机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中国企业家网6月9日消息,高考在即,很多考生在给自己鼓劲,父母也告诉他们绝不能输。其实,成功并不在于这一次机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马云第一次高考时的数学成绩是1分,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的英语成绩是33分。他们都来自教育条件并不好的地区,他们都历经人生的坎坷,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高考只是人生中一个小小的门槛,迈过去之前,不妨让心灵先休息一下,放下压力,也许会考得更好。
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的那句老话否极泰来。
由于连续两次高考失利,马云无法说服父母让他继续复读,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就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马云说了一句话:马云,你的数学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在高考数学的那天早上,马云一直在背10个基本的数学公式。考试时,马云就用这10个公式一个一个套。从考场出来,马云和同学对数学题的答案后,很自信地说:这次肯定能及格了!成绩单出来后,他的数学考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120分)。
我考大学时的理想是上北大,但最后只上了杭州师范大学外语系,离本科差5分,但本科没招满人,就***地上了本科。而且考了3年。第一年高考数学考了1分,第二年19分。所以我觉得每个人只要不放弃终归可以成功。
还有中国人干什么事情,总是抱太大的希望,我想对参加高考的学生说,我们不要对大学抱太大期望,我们要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别人能够给我什么。不要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期待上,实现不了这个期待就抱怨它。
俞敏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不好,高考考了三年,他从来没着急过,因为急也没有用,只能慢慢来,最后他考上了北京大学。俞敏洪一直强调要过有意义的人生。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大学为你奠定了基础,但不能决定你的一生。
6月5日,俞敏洪在杭州进行公益演讲,他说,成就感不是从上学到高考十八年,就为这一件事。
人一辈子的幸福来自什么?来自成就感!家长为孩子找了工作买了房子,选了媳妇,给了金钱,但为什么孩子还是不幸福?因为你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奋斗获得成就感的权利!成就感来自日常每天!来自读一本好书为家人做一顿好饭。乐观和成就感来自每天。
未来我们95%孩子都会成为与社会相处的人,所以靠情商成功的人远远高于靠智商成功的人。靠智商成功的人,就是在一个领域达到了顶级状态的人。当年他从北大辞职的原因之一,就是他知道自己成不了这种人,他是第二种:靠情商成功的人。
中学时,周鸿t学习还行,但真要高考,也犯嘀咕。他靠着参加各种物理竞赛得奖,躲过高考一劫,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学。
我从小惧怕考试,高考前获得一个机会一不小心就混到大学了,后来上研究生也没有参加考试(只加试了英语就差点累吐了)。不过,我还是非常遗憾没有参加过高考,毕竟,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在我的记忆里,总也找不到高中和大学的分水岭,这样挺不好的,似乎人如果不参加高考,就可能谈不上成熟。所以,我想对那些对高考感到紧张的人说,高考是人生的一个非常好的经历,这是人一生中回忆的资本,能参加高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
盘点商界大佬高考分数:马化腾739分、雷军700分,那马云多少分呢?
2020年的大学入学考试去年结束了。虽然还有很多人对高中生活很留恋,但是乘客到了车站就必须下车。否则会错过更多的风景。高考对于很多人来说,改变一生的命运,成就一生的事业。总之,只要尽全力就可以了。今天说商界的高考分数吧!
马化腾、腾讯公司的创始人于1989年参加了大学入学考试。大学入学考试的分数是惊人的。以750分为满分,马化腾下降了11分。这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分数不管是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清华大学的佼佼者。
但是,马化腾的选择也让很多人不知道,竟然选择了知名度不如清华北大的深圳大学,不过他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电脑,真是升天育才!如果没有马化腾,估计中国的网络技术没有大的变化,马化腾的选择使他逐步成长。还有雷军高考分数线700分钟,最后选择的是武汉大学的李。李彦宏山西状元后来选择了纽约大学。商业界的观众们都是凭借真正的才能和实学而成为现在的名人。
最后一位是我们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到马云,大家都会拍手叫。你觉得马云、微信、支付宝还没有出生吗?虽然马云现在有这么大的成就,但说出他的高考分数就尴尬了。为什么?第一年高考数学只考了一分。第二年离本科线还有5个。马云的英语成绩很好,所以被杭州大学录取了。和之前的高考分数相比,马云显得特别强,换言之,天被任命为这个人。正因为如此,不甘在人后的马云励志才成,最后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大家特别崇拜马云吗?
我天生的材料肯定有用。我觉得这个词最适合马云。你怎么看呢?欢迎留言
关于高考的名人故事?
名人高考故事大全_中国名人高考经历合集
马云:三次高考改变“国民爸爸”人生命运
现今被无数人奉为偶像的马云爸爸,在高考中并不一帆顺风,事实上他也没上过一流大学,经历了两次高考落榜,第三次高考才被杭州师范学院录取。
在高考这件事情上,马云也算创造了个小奇迹——他的第一次高考数学成绩是1分,第二次高考数学成绩是19分。但是马云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一边打工一边复习。直到第三次高考,马云的数学才及格,考了79分,可他总分还是比本科线还是差5分。
但是,当年杭州师范英语系由于刚升到本科,以至于报考的学生竟然不够招生数。校领导做了一个令马云感觉是天上掉馅饼的决定,那就是让几个英语成绩好的专科生直升本科。于是,英语成绩很牛的马云机缘巧合地以本科生的身份踏进了杭州师范。
马化腾:放弃天文梦选择计算机
马化腾在家人的翼护下读完了初中和高中,高考之后,他仍然没有离开深圳,就近上了深圳大学。
进入大学后,马化腾的天文梦并未实现,在得知学习天文的出路大多是做地理老师后,他在大学的申请表上改填了计算机专业,并因此获得了更大的快乐。
马化腾回忆道:“考大学的时候,我问老师天文系毕业后的职业,当时只有南京大学有天文系。我了解到,基本上那时候去天文台的少,很多都是去当地理老师。当时就觉得,别搞不好变成去当地理老师。后来又刚好开始接触到计算机,就觉得对这个也挺有兴趣,那时候就考到了深圳大学计算机系。”
丁磊:第十名现象
教育界现在正热衷探讨“第10名现象”,说的是在一个班级里,学习成绩排在第10位上下的那几个,有望成为日后班级里最出人头地的同学。
这个典型非丁磊莫属了!
高中时代的丁磊学业平平,最好也只在第10至20位之间徘徊,从来没有杀进班级前10名。
高考时他的成绩同样不出彩:他以高出重点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录取。只不过这是丁磊喜欢的大学,他很早就被西部这所藏着大量电子类书籍的高等学府迷住了。
李彦宏:从戏曲少年到高考状元
你可曾想过,百度的创始人李彦宏曾一度迷上戏曲,还被山西阳泉晋剧团录取过。
但李彦宏对戏曲的兴趣很快就淡了,相比于学戏,上学因为“正统”而更具有吸引力。对于李彦宏学戏曲,还可以做一种解读,他其实真正喜欢的不是戏曲,而是那个舞台。只有在舞台上,才能一招一式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感染更多的人。
19岁的李彦宏在填报高考志愿时第一志愿不是北大计算机系,而是信息管理系,那时候的他就已经考虑到:将来,计算机肯定应用广泛,单纯地学计算机恐怕不如把计算机和某项应用结合起来有前途。在这一年的高考中,李彦宏轻松地成为了山西阳泉市高考状元,进入了北大。
在面临毕业的1991年,决定“走出去看世界”的李彦宏如期接到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的入学通知。留学读研期间,导师偶然的一句话,“搜索引擎技术是互联网一项最基本的功能,应当有未来”。这时候,1992年,互联网在美国还没开始普及,但李彦宏已经开始行动——从专攻计算机转回来,开始钻研信息检索技术。并从此,认准了搜索,后来也就有了百度。
同学们你还记得你的高考吗?
马云、王健林、刘强东等知名企业家分别是什么学历?
马云、王健林、刘强东等知名企业家分别是什么学历?
又一年高考结束了,很多人又开始说高考无用论,填鸭式教育害人,争议颇多,虽然说理论上讲中国现行教育体系存在严重的问题,但是不可否认高考确实能够把很多优秀人才筛选出来,单纯从效用论的角度考虑无论是八股取士还是高考都有其巨大的现实价值。
今天把一部分科技业、制造业、金融业的知名企业家都列出来,看看他们的毕业大学和学历,以下内容包括了历任首富,还有行业曝光率最多的牛人,比如老干妈和褚时健。为了确保公平公正,只计算第一学历。
虽然说英雄不问出处,高学历并非是成功的唯一道路。就像没有上过大学的李嘉诚和霍英东等中国最著名的企业家,他们照样能摘得首富的桂冠,赢得世界的尊重。但尽管如此,还是有一批知名企业家,他们不仅是资产千万的社会精英,还是毕业于名校的学霸。妥妥的人生赢家啊!
七十年代初高考停止,个人其实是推荐入学的,比如任正非,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于贵州省镇宁县,祖籍浙江省浦江县,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1963年就读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已并入重庆大学),毕业后就业于建筑工程单位。
马云,男,1964年9月10日生于浙江省杭州市,祖籍浙江省嵊州市(原嵊县)谷来镇,阿里巴巴集团主要创始人,现担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日本软银董事、大自然保护协会全球董事会成员、华谊兄弟董事、生命科学突破奖基金会董事。1988年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同年担任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英文及国际贸易教师,1995年创办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信息发布网站“中国黄页”,1998年出任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1999年创办阿里巴巴,并担任阿里集团CEO。
刘强东,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1***4年2月14日出生于江苏省宿迁市,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1998年6月18日,在中关村创办京东公司,代理销售光磁产品,并担任总经理。2004年,初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创办“京东多媒体网”(京东商城的前身),并出任CEO。
周鸿?,1***0年10月4日生于湖北省黄冈市蕲春县,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奇酷CEO和知名天使投资人。1992年,大学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计算机系,获学士学位,因成绩优异被保送西安交通大学读管理学院系统工程系研究生,并于1995年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李彦宏,百度创始人,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1991年,李彦宏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前往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先后担任道。琼斯公司高级顾问、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实时金融信息系统设计者,以及国际知名互联网企业――Infoseek公司资深工程师。李彦宏所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是奠定整个现代搜索引擎发展趋势和方向的基础发明之一。2000年1月,李彦宏创建了百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百度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第二大独立搜索引擎和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张朝阳,搜狐网创始人美国麻省理工博士。张朝阳198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同年以全国第39名成绩,考取CUSPEA项目奖学金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93年底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继续在MIT从事博士后研究。1996年张朝阳在MIT媒体实验室主任尼葛洛庞帝教授和MIT斯隆商学院爱德华罗伯特教授的风险投资支持下创建了爱特信公司,成为中国第一家以风险投资资金建立的互联网公司。1998年2月25日,爱特信正式推出“搜狐”产品,并将公司名称更名为“搜狐”。搜狐于2000年7月12日,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挂牌上市。
马化腾,男,1***1年10月29日生于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腾讯公司主要创办人之一,现担任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曾在深圳大学主修计算机及应用,于1993年取得深大理科学士学位。在创办腾讯之前,马化腾曾在中国电信服务和产品供应商深圳润迅通讯发展有限公司主管互联网传呼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在电信及互联网行业拥有10多年经验。
田溯宁,中国宽带资本基金董事长,中科院研究生院硕士、美国得克萨斯科技大学博士。田溯宁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辽宁大学生物系;1985年,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7年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毕业并获***管理学硕士学位;1987年赴美留学,就读于美国德州理工大学***管理专业;1992年获美国得州理工大学***管理专业博士学位;1994年参与创办亚信股份公司,任总裁。2006年5月,田溯宁专注于“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管理和运营。
丁磊,男,1***1年10月1日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网易公司创始人,现担任网易公司首席执行官。1993年本科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19***年5月创立网易公司,与张朝阳、王志东并称为网络三剑客。2000年6月,网易在纳斯达克正式挂牌上市。2009年,宣布网易养猪***。2015年2月11日,入选“2014中国互联网年度人物”。
马明哲,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中南财经大学博士。马明哲1987年毕业于中国经济管理刊授联合大学经济管理专业,1991年获得中南财经大学并获货币银行学专业硕士学位;1995年就读于中南财经大学并获货币银行学博士学位。作为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自公司于1988年成立开始,马明哲带领中国平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用20年时间,从仅有13名员工的单一财产险公司到中国三大综合金融集团之一,业务范围覆盖产险、寿险、养老金、健康险、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基金等全金融领域,进入世界500强。该集团在中国近千个城市设有营业机构,拥有5600多万个人客户、400万企业客户,员工和代理人队伍逾56万人。中国平安在香港、上海两地上市,市值位居全球金融企业前20位、全球保险集团第3位,是中国迄今为止唯一一家跻身《福布斯》世界500强的非国有金融机构,名列第147位。
史玉柱,1962年9月15日生于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商人、企业家。1984年从浙江大学数学系本科毕业,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工作。1989年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系(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后,随即下海创业。1992年在广东省珠海市创办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
孟晓苏,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总裁,北大经济学博士。从一名普通的汽车工人到北京大学博士,从官员到企业家,成为220多个城市中430多家房地产企业的领军人物,孟晓苏的事业达到成功的顶峰。
王石,男,1951年1月生,原籍安徽金寨,生于广西柳州,兰州交通大学(原兰州铁道学院)给排水专业毕业,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任中国房地产协会常务理事、深圳市房地产协会副会长、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等职。
王健林,男,1954年10月24日生于四川省广元市苍溪县,1989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1***0年入伍,1986年从部队转业,毕业于辽宁大学,7月进入大连市西岗区任办公室主任,1989年起担任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至今。兼任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
潘石屹,男,1963年11月14日出生于甘肃天水,著名地产商,SOHO中国的董事长,公司掌管着在中国的商业地产领域的开发业务。大学毕业后到国家石油部工作,1987年起开始在深圳和海南开创自己的房地产开发生涯。1992年,潘石屹与合作人共同创建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发房地产。1995年,潘石屹与妻子张欣共同创立了SOHO中国有限公司。
冯仑,1959年出生于陕西西安,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毕业,是现代第二届正式大学生。法学硕士、中国社科院法学博士学位。1991年开始领导并参与了万通集团的全过程创建及发展工作。1993年,领导创立了北京万通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之后,参与创建了中国民生银行并出任该行的创业董事,策划并领导了对陕西省证券公司、武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东北一间上市公司等企业的收购及重组。
董明珠,出生于江苏南京,企业家,先后毕业于安徽芜湖职业技术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2008级、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系研究生班、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1990年进入格力做业务经理。1994年开始相继任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经营部部长、副总经理、副董事长。并在2012年5月,被任命为格力集团董事长。
雷军,1969年出生于湖北仙桃。1987年,毕业于原沔阳中学(现湖北省仙桃中学),同年,雷军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
秦致,汽车之家总裁,依阿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
张旭豪,饿了么网上订餐平台创始人,上海交通大学硕士。2008年与其同学创办了饿了么餐厅。
张亚勤,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总裁,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张亚勤博士1966年出生于山西太原,12岁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23岁获得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
关于成功没有捷径的案例
人生的成长路是十分漫长的,但是在这漫长的成长路上是否会有捷径呢?我个人认为是没有的,因为成长路是需要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地?踩?出来的!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功没有捷径的案例,欢迎阅读!
关于成功没有捷径的案例1:
古今中外,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都必须具有一种品质--坚持,要知道成功不是简简单单就能达到的。
和张朝阳、李彦宏、史玉柱、丁磊、马化腾这些打小学习成绩就非常优异的当今互联网领袖级人物相比,马云真的不是一个好学生。他的成绩很差,尤其是数学。
1982年,18岁的马云第一次参加高考。他填报的是北京大学。但是他的数学,只考了1分。
第一次高考落榜后,马云很是灰心丧气,他认为自己根本不是考大学那块料,于是他开始四处打零工谋生计。他每天踩着一辆笨重的装满货物的三轮车,在崎岖不平的路上吃力地行驶。18岁的马云常常望着前方,茫然不知所措,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只能当这样一个踩三轮车的?骆驼祥子??他不甘心,他当然不甘心!
有一次,马云踩着三轮车去给一家文化单位运书。在金华火车站的候车室里,他捡到了一本书??作家路遥的中篇***《人生》。《人生》里高加林的故事深深地感染了他。他从此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之路,不仅是漫长的,更是充满坎坷和曲折的,若要有所成就,必将经历一番磨炼。
在经过一番深思之后,他决定再次参加高考。他开始勤奋地学习。1983年,19岁的马云第二次参加了高考。这一次,他满怀信心。但是老天偏偏喜欢跟他开玩笑,他再次惨败,数学只考了19分。
成绩出来之后,父母对他都不再抱什么希望,认为这孩子注定不是考大学的料。父母劝他安安心心学点手艺,当个临时工,混口饭吃。
但是马云仍不甘心,他不甘心一辈子只当个临时工。他要考大学,他明白只有考大学才能改变他的命运。由于父母不再支持他考大学,所以他只有边打工边复习。他那时常常跑到浙江大学图书馆去学习。在浙江大学,他认识了5个落榜生,他们经常聚在一起谈着他们的抱负和理想。他们对着天空一遍遍肆无忌惮地振臂高呼:我们一定要考上大学,我们一定会出人头地!
1984年,20岁的马云第三次参加高考。马云记得,高考前,一位姓余的数学老师对他说,马云,你的数学真是一塌糊涂,如果你能考及格,我的?余?字倒着写。
马云的表现让余老师大跌眼镜。考数学的时候,靠10个死记硬背的公式,他一个题一个题地去套,结果这一套,居然套出了79分(当时数学满分是120分,72分及格),这个分数在马云的数学考试史上,绝对是破天荒的伟大成就。
马云非常***地考上了杭州师范学院,成为外语系的一名本科生。
马云之所以被当今的无数草根创业者所崇拜,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马云也曾跟我们一样,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没有高大帅气的形象,没有优秀的学习成绩,没有一鸣惊人的天赋。他靠的是不屈服于困境的精神、改变生存现实的决心、一定要成功的坚定执着的信念。所以他高考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如果马云在第二次高考失败后,听从父母的劝告,没有参加第三次高考,而去学门手艺,安安稳稳地过打临时工的生活,那么,还会有今天的马云,还会有今天的阿里巴巴吗?我想,绝对不可能!
多年以后,功成名就的马云来到他当年一手创立的海博翻译社,题下了四个大字:永不放弃。这四个字,如今在海博翻译社的网站首页上赫然在目。它传达着这样一种精神:做任何事情,你可能会碰到很多挫折与失败,但是只要你坚持下去,永不放弃,那么你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
永不放弃,这是阿里巴巴企业文化的核心所在,是马云终生的信仰所在,也同样应该成为我们所有投资者或即将走上投资市场的人共同的大信念。股神巴菲特,也正是靠着这份信念与坚持,经历了数次毁灭性的股灾,依然创造了投资的神话 。
关于成功没有捷径的案例2:
其实很多时候,看上去最短、最方便的路,未必是捷径,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不可能成功;相反的,一条看上去很弯很长的路,虽然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恰恰可以到达成功的顶点。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五角大楼把所有的军用物资购买***列为保密文件,这可急坏了一些投资家。因为许多投资家都想预测备战***对股市的影响,而要正确预测这一影响就必须知道美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特别是铝、铜和钢材的需求量。
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也想知道这些,可是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想知道这些比登天还难。就在美国工业联合会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年轻人自告奋勇地站了出来,说让他试试。这个年轻人就是格林斯潘,当时他只有24岁,还没有从纽约大学毕业,只是为了支付高昂的学费,才来到这个机构做***调查员。老板实在找不到其他合适的人,只好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让他去了。
想知道美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只要翻看美国有关的文件就行了,这是一条最佳路径,但这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在美国国家工业联合会偌大的机构里,虽然人才济济,但没有人愿意调查这些。怎么办呢?格林斯潘想到,1949年朝鲜战争还没有爆发,军事会议在开听证会时召开,所以没有保密。于是,他花了大量精力,研究一年来的新闻报道和***公告,发现1950年和1949年美国空军的规模和装备基本一致。他从1949年的记录中获知了每个营有多少架飞机,新战斗机的型号和后备战斗机的数量,然后再预算损耗量。有了这些,就能基本预测出朝鲜战争期间每种型号战斗机的需求量。
知道了每种战斗机的需求量,格林斯潘又找来各种飞机制造厂的技术报告和工程手册,一头扎进去。这对他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一段时间的研读,他还是弄清了各种型号的战斗机需要多少铝、铜和钢材等原材料,然后再根据每种战斗机的需求量,就轻易地算出了美国***对原材料的需求量。
仔细算出来后,格林斯潘写了《空军经济学》等两篇很长的报告,发表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力的《经济记录》上。由于他计算出的数字非常接近当时美国***保密文件里的数字,给许多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格林斯潘正是凭着这次成功,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也为他以后的人生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7格林斯潘任美联储***,其后四次获得连任,任期之长,在美联储历史上极为罕见。更难能可贵的是,在格林斯潘担任美联储***的18年里,美国经济出现了创纪录的连续10年的持续增长,中间只发生过两次温和的衰退。
格林斯潘的这个故事诠释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其实很多时候,看上去最短、最方便的路,未必是捷径,因为绝大多数时候不可能成功;相反的,一条看上去很弯很长的路,虽然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精力,但恰恰可以到达成功的顶点。捷径有时候就是一条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