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难还是现代高考难
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即将来临,很多家长已经开始紧张了,给孩子准备考试用的东西,比如准考证、***、笔等东西,用一个小袋子先装好,怕考试那天忘了。
虽然说,有些家长做得面面俱到,什么都为孩子准备好,可是每年到了开考那天,还是有考生忘带准考证、***,导致不能进考场,这离得近的还好说,家长火速送来,对孩子考试影响不大,离得远的可就麻烦了,万一开考时间过半程,孩子才能进考场,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发挥。
不过,大部分孩子不会因为紧张而忘东忘西,该拿的都会记得带上。大部分家长也都比较细心,凌晨5点就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把孩子送到考场,给孩子加油打气,他们有的还在考场外等孩子考试,烈日下打把伞,或树荫下挡荫,再热再累也等孩子考完试出来。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父母都会想尽办法,把好的都给孩子。孩子努力读书,父母欣慰,孩子考上好学校,父母脸上有光,高考不只是孩子的事,也是父母的事。如今年代不一样了,高考成了一个家庭中,除买房买车之外一个家庭的又一大事。
十年寒窗苦读,所有的努力汇聚在3天高考,可谓成败在此一举。其实,现在的高考制度和形式,已经比古代高考简化多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高考吧。
古代的“高考”
古代还没有高考之说,古代的“高考”称作科举。
科举是中国历史上,通过科目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是中国人才选拔中上的一个创举,与造纸术、印刷术、H药、指南针等四***明一样,具有世界意义。
科举制度的特点,是否定以门第和出身作为选拔标准的“特权制度,也就是说,不只是书香门弟可以参加,普通家庭的学子、平民百姓的子弟也可以参加科举,为有知识的人,搭建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平台。
科举制度开创于隋唐时期,在此之前做官的途径,都被门阀家族垄断。普通人是没有途径做官的,再苦读群书别人也不一定知道你的厉害,而皇帝想找点自己的人也没有途径。所以隋炀帝杨广为了打破这种现象,就创立了科举制度。
但是当时还不成熟完善,科举制度是到了唐朝慢慢完善起来的。经过唐朝的积累沉淀,到了宋朝,科举制度盛行,到明清又得到一步步完善。
但到了明清,科举制度日趋腐朽,而教育也日渐式微,明朝八股文的出现,严重地束缚知识分子的思想,制约了科技文化的发展。八股文也称时文,制艺,八比文,四书文,在明清时期相当流行。
到了清末,西方文化进入中国,许多有识之士,观照西方的文化教育、科学的进步,发出了“科举制度非改不可”的呐喊,终于在1905年,科举制度被清***正式宣布废除了。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科举制度为隋唐历代政Q,贡献了一大批受过教育的官僚和Y秀人才,而且促进了中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为中华民族带来了重视教育、崇尚文化、崇尚学习的风气。
那么古代科举是***都能考的吗?答案是否定的,那有什么规定呢?
古代科举有什么规定?
在古代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任意选择地方来参加科举的,而且还有一些具体的规定作为防火墙,目的是为了管理严格、取法公正。
地域限制
非本地人不准冒籍参加考试。也就是说,本省人只能参加本省的考试,本府县的参加本府县的考试,如果别省府县的人来考试,就是“冒籍”。
身份限制
四种人不允许参加科举。就是“娼、优、隶、卒”这四种人的子弟。娼是指身为***,及曾开过妓馆的。优是指唱戏的,即使你是一个名伶,誉满全国,你们的儿子也不许考试。隶是指贵zu人家的家奴、老仆、书童,及官长的长随、青衣、长班等一切服役人等(女佣除外),都不许应试。卒就是譬如像差役、捕快、地保、甲头、更夫、亲丁之类,都不许考试。
性别限制
古代的女性是不能参与科举考试的。这一方面和“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思想有关,另一方面也和女性的社会地位有关系。
身体限制
古代,身体不健康不健全的,也不能参加科举。比如身体有风疾,缺胳膊少腿的,听力或视力有障碍的,也是不允许参加的。当然,如果家里太穷、读不起书、赶不起考,那就另当别论了!
总的来说,古代大多数读书人都能参加科举,不能考的是一些特殊规定或特殊的少数群体。
古代科举考什么内容?
前面我们说了,科举是在唐代才完善起来的。唐朝科举主要考常科和制科两大科。其中常科是指每年常规举行的考试,而制科是指皇帝偶尔临时举行的考试。
所以常科每年都考,制科则时间不定。常科具体考的科目是固定的,跟我们现在的高考一样时间是固定的,具体考的科目也是固定的,下面还细分了很多科。起初只考策问一科,也就是问答的形式。由皇帝选定问题当面提问,考生当场作答,然后皇帝根据满意程度定分。
到了唐朝,参加科举的人越来越多,就增加了考试科目,有等等加起来五十多科。不过大部分都只是走个过场,决定最终名次的只有关键的两科,分别是:明经和进士。
明经,考的就是背书。考官打开四书五经任意一本,任意翻开一页,盖上其他字只漏出一行,然后让考生补全这一行后边的几个字。然后随意挑一句话,让考生解释其中的意思。
进士,考的是作诗,还有对时政的点评,是zui重要的一科。这一科能考察出一个人的文化水平,和能力到底如何,是非常重要的科目。进士评分分为三等,如果得到一等,那就很可能是科举状元了,如果拿到二等很可能就是榜眼,三等就是探花。进士是考生考取功名最重要的一个参考科目。
到了宋朝科举制度改了,取消明经,只考进士。要求考生提出对时政的想法,并给出解决办法,然后再让考生从四书五经中,挑一句话来写一篇作文。
到了明朝,科举制度的鼎盛时期,制度更严密,难度也更高。这个时候八股文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了zui重要的考试手段。
八股文是指文章的八个部分,文体有固定格式: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
要求就四书五经取题,内容用孔子、孟子的口气说话,不允许考者自行发挥,而句子的长短、字的繁简、声调高低等也都要相对成文,字数也有要求。
以上说完了常科,那制科呢?制科是不固定的,时间上也不固定,具体考什么是由皇帝根据需要具体定,每次都不一样。
古代科举难,还是现代高考难?
其实不用多说,古代科举比现代高考难多了。难在哪里呢?
考试系统不同
古代科举考试有系统,考试要按顺序来,先童试到乡试、再到会试,蕞后是殿试,总共四个层级,只有出类拔萃的人,才有可能参加蕞后的殿试。
而现代高考只需要考一次,就一个层级,简单许多。
考试时长不同
现代高考考试时长2.5小时,时间一到就得交卷。古代科举考试时长十几个小时,凌晨进考场,上午10点开始考试,直到下午6点才结束答卷。考生没个好体格,怕是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考试科目不同
考试题目不同
现代高考主要分为文、理两个大类别,文科生和理科生拿到的考试卷是不一样的。古代科举分为文试和武试,文试的考试要求主要侧重于Z治上的才能,和考生的文学水平,而武试考察的排兵布阵的军事才能。两科都优异,就是文武双全的人。
阅卷标准不同
现代高考的评判标准,主要看的是考生答题的正确率。而古代科举的评判标准,还有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考生的书写字体,是否工整美观,如果考生写不出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是无法通过考试的。所以古代,很多有条件的子弟,从很小的时候就练习毛笔字了。
结语:
古代的读书人,一旦获得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考上秀才或者进士的话,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中举者的家乡,会修建进土牌坊让进士的名字流传千古,进士的家族还会修“进士第”让这种荣耀一直保持下去,激励自己的子孙不断奋斗。
现代高考,虽然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但如果考生考上北大清华等知名学府,或者985、211等高等院校,有些家庭也会摆席庆祝的,让亲戚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孩子有出息。不管走到哪里,做家长的都很有面子,孩子将来从知名学府毕业,也将获得更好的工作机会。
不管是古代科举,还是现代高考,都是学子位一生中重要的时刻。2023高考还有几天就要来了,希望家长们给孩子多一些空间,让孩子多放松,从容面对这一次重要时刻,祝愿每位学子高中状元,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
高考季又到来,古***试的难度比现在高考更严重吗?
在我看来,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与高考难度是旗鼓相当的。在考试制度方面,科举考试要比高考难;在考试内容方面,高考要比科举考试难。
1、在考试制度方面古代科举制度是通过一级级的考试来选拔人才的。先需要考取秀才,成了秀才后要继续考试成为举人,成了举人后再参加会试成为进士,当你成了进士后才有资格参加最高级的殿试,即由皇帝亲自挑选,选出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因此,状元即为全国第一。
且科举考试为三年一次,而并不是一年一次,如果落选,就需要再等三年。所以,经常有文献中会讲到古人寒窗苦读很多年,才可以有所成就,因为它的过程十分艰难。现在的高考不需要经过层层考试的选拔,并且是一年一次。而且,高考状元并不是所谓的全国第一,全国的试卷都没有统一,因而也就没有可比性。因此在制度方面,古代科举制度相对于高考来说是更加难的。
2、在考试内容方面众所周知,古***试内容就只有一门,即文学,古人十年寒窗苦读也只为让考官通过自己的文章让其看见自己的政治文化水平。而如今的高考有六门科目要考,各种各样的知识都需要我们去学习。如果只有一门课优秀,也无法考到大学。
偏科足以使你在高考中失利,所以对于现在的高考而言,一定要科科优秀,门门精通,才可以取得好的成绩。且内容的难度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知识需要被人们所掌握。所以,在考试内容方面,高考的难度比古代的考试要难很多。
综上所述,我个人对此问题的观点是科举考试和高考一样难。
古代高考难,还是现代高考难?对比一下你就知道
古代高考和现代高考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因此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下面就古代高考和现代高考进行比较,探讨哪一个更加困难。
一、时间
古代高考——科举制度,从唐朝开始,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科举制度每三年一次,每次只招收少量的人,参加科举考试需要多年的备考时间,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经典和诗词。整个科举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考试难度和压力极大。
现代高考——高考制度,从1***7年开始实行,每年6月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高考考试时间仅为两到三天,考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相对较少,但考试内容涉及的科目和难度较大。
结论:古代高考时间跨度长,准备时间长,压力大;现代高考时间短,准备时间相对较短。
二、内容
古代高考——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主要包括经史子集、诗文和策论三个方面。考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古代经典和诗词,需要具备精湛的文学功底和政治素养。
现代高考——高考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科目,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较大。
结论:古代高考考试内容主要是文学、政治和经典方面,难度大,但知识面相对较窄;现代高考科目众多,考试内容涉及的知识面广,难度相对较大。
三、形式
古代高考——科举制度,考试形式为笔试,考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试卷。考试内容主要以策论和诗文为主,考试形式相对较为固定。
现代高考——高考考试形式为笔试和口试相结合,其中语文、外语、历史、政治等科目需要进行口试。考试形式相对灵活,但考生需要具备更为全面的能力。
结论:古代高考考试形式相对固定,主要为笔试;现代高考考试形式相对灵活,同时需要进行口试,更为全面。
综上所述,古代高考和现代高考在时间、内容、形式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难易程度也有所不同。古代高考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和政治方面,考试时间长,压力大;现代高考考试内容涉及的科目较多,考试难度大,但考试时间相对较短。总的来说,古代高考和现代高考各有所长,难度大小因人而异,无法一概而论。
十年寒穿苦读,古代科举制度和现代的高考那个更难考?
我觉得古代的科举更难考,原因有两个,第一古代科举考试考的内容比较单一,很多人读一辈子书也考不上,第二,古代科举考试录取人数少,据记载每次考试,进士以上的不超过三百人。
古代科举考试,只要考中进士才算是真正的考上了,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大学生,而现代高考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可以取长补短,很多人偏科的情况下可以用自己擅长的弥补。
古代科举考试不限年龄,虽然和现在的高考有点像,但是也不可能出现大量的二十到五十岁的人在一块考试吧,这样一来很多古***生压力都非常大,很多人苦读了一辈子都考不上。
古代科举考试内容较为单一,基本都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科,而这些四书五经类的书籍基本上所有人都看过,毫不夸张的说当时能参加科举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当地比较出名的,所以他们所有人都对考试内容掌握的大同小异,唯一的区别就是个人见解,可以说古代的考试就是在讲解自己的见解。
所以这样一来考试就没有正确答案,很多考中的都是因为自己的见解深受考官的认同。不像现代的高考,基本上都是有答案的,既然答案很多情况都是唯一的就有了很高的目的性,而每年教育部都会给出一个考试大纲,也就有了复习的方向性,这比古代科举考试简单多了。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录取人数,古代科举考试基本上三年一次,但是每次考试能考上的却很少。
据记载,古代很多家庭想出一个进士都需要三代人的努力,要先在地方上有一定的地位,才能有实力和资格让自己的后代去读书考取功名,因为在古代不是什么家庭都有能力让孩子去读书的。而现代不一样,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都有一个公平的高考。但是古代是不同的,哪怕你是个天才,你家庭负担太重,连生计都成问题的话,何谈读书呢。
古代的科举和我们现在的高考究竟哪一个难度更大一些?
非要从古代的科举和现在的高考来比较的话,我觉得还是古代的科举制度难度更加的大。下面我从古代的科举制度和现在的高考两个方面来分析一下。
首先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也是一个重要的革新,是一个人才选举的重要方式。但是古代的科举制度,它并不是像高考这样,每一年都有而是三年才考一次。虽然古代科举制度对于很多人来说可以翻身,做一个朝廷的一个重要官职。但是很多人是有心而力不足,在古代,像现在我们这样的青年,是需要做很多很多事情的,也需要承担非常多的压力的。所以你要顶住这些压力去考试去参加科举是非常难的。
而且另从科举的考试范围和考试的难度来说。也相比于现在的高考,更加的考究一个人的思想领悟和对于四书五经等方面的掌握。而且像我们在所了解的那样,据科举是去京城统一的考试,而不像现在高考那样,每一个省份都可以去考试。还要跋山涉水,去参加一次考试,是很难的。而且古代的状元只有那么几个,除了状元之后就是榜眼,探花了。也并不是像现在这样,考了多少分之后就有很多的学校供你挑选。
另外高考来说,刚好也是,在人生中非常重要而且公平公正的一次考试。能够改变你的人生命运和方向。但是你的小学4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都会为你的高考做出准备和垫下基础。而且现在很多学生都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并没有考虑到除了学习以外要担心的事情,有那么就是不务正业。
古代高考比现在难得多,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从众多方面考虑的话,古代科举考试的难度确实要比现在的高考要难很多。古代的科举考试选***的人才都是要去做官的,而现在的高考目的就是不是做官而是?深造?,从目的上看科举的要求肯定是要比高考难很多的。而且古代的学习条件根本就比不上现在,所以很多人都是没有没有条件学习的,也有很多人是没有钱财去请老师辅导的。
看到这也许会有人反驳说古代的学习内容并不如现在复杂,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虽然古代只有一门考试,但是这门考试包含的内容实在是太多太多了,就比如说明清科举考试时候的八股文,除此之外还要要求文笔好、书法好,而且一定要学会诗词歌赋。先抛开八股文的内容不说,单单是后三项就已经可以刷掉现在很多的学生了。
而且学科单一并不一定是优势啊,学科单一虽然学习的内容不多,但是选择却少了很多。就比如说现在的文理分科,有些人天生思维敏捷所以适合理科,而有些人就是文笔比较好这就适合文科,有更多的选择就可以更好的发挥人的主观性,但是这对于古代的人来说就是一种奢望。以上都是一些客观因素,真正增加古***试难度的是教育条件。
古代的教育条件和现在的教育条件根本就没有办法相比,虽然科举考试打破了士族阶级的垄断,但是科举考试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参加的。首先就是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条件,有人家庭困难自然没有条件读书,而且读书的时候也有很多人都是靠自学而不是上学堂,毕竟学堂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上的。这样的教育条件就注定了学生的平均水平不会太高,所以真正能够通过科举逆天改命的是很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