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如何科学选择规避坑点
高考之后,紧接着的就是高考志愿填报。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是他们高中生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涉及到未来长达几年的大学学习和职业生涯。因此,本文将会为大家详解高考志愿填报,告诉你如何科学选择,并规避可能存在的坑点。
一、了解高校的专业和就业情况众所周知,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大家很容易迷信街坊邻居的选择,或是听从老师的建议,但这并不一定能够帮助你选到最合适的专业和学校。因此,在选择志愿之前,一定要仔细了解高校的专业设置和就业情况,确保自己选择的专业能够符合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市场需求。
二、学校排名不是唯一的标准很多学生会根据学校排名来填报志愿,其实这种想法是有一定误区的。首先,学校排名并不是选校的唯一标准,毕竟自己的兴趣和背景能否适应某所学校的环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其次,学校排名的真实性也存在争议,在不同的排名机构和规则下,高校的排名也会出现巨大差异。因此,在填报志愿时,应该通过多种途径综合考虑,而不是盲目追求排名。
三、多方面了解选校数据在我们选择学校的时候,招生数据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填报志愿之前,可以通过查看学校的招生简章,了解招生人数、录取分数线、就业率等招生数据,从而有所依据地进行志愿的选择。
四、科学地进行冲刺与保底的分配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最好***取分层次的策略,可以在最后两个志愿当中分别填报一所有一定保障的学校和一所有一定冲刺可能的学校。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规避风险,同时也可以尽可能地争取更好的录取机会。
五、谨防各种陷阱和误区除了以上几点,还有一些坑点和误区需要我们警惕,首先是一些专业热度的影响,比如今年最热门的人工智能专业,不少人会因别人的选择而追逐热门,但这很可能并不与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符。其次,填报时也要注意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追求高校的奖学金、优待政策等,避免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六、总结高考志愿填报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慎重选择和科学的分配,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避免一些常见的误区和陷阱,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专业,进而开创自己未来的职业之路。
版权声明
高考志愿填报都有哪些“坑”?怎样才能合理避坑?
有些人说,高考分数占7分,填报志愿占3分,这个说法很有道理的,要是填不太好志愿填报就相当于深陷误境。高考招生从录取分数线到填报志愿各省市市区都不一样,我在安徽省的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安徽省填报志愿***用的一本平行志愿包括ABCDEF共6所学校(第一批次),二本平行志愿包括ABCDEFGHIJ共10所学校(第二批次)。
首先要开启《高考填报指南》,找到你所需挑选的高校所在城市段,这一挑选,要严苛依据你现阶段的分数,减掉当初省控线,获得一个分差,再换这一分差再加上上一年的省控线,就相当于你现阶段要找的高校所属范畴。随后能够“一冲、二稳、三保、四垫“来选择自己心仪的大学。可是记牢,“冲”不可以冲的太高,要有点儿很有可能,不然毫无价值;“保””也不能保的太低,太低了就不值,这一“度”难以掌握,谁都不能赢面。我个人认为维持在10分范围之内,向上冲,不高于5分,往下保,不少于5分,对于还不行,那仅有造化弄人了。
若学习培训成绩优良、在国家级初中班级排名靠前的学生,优选以理工科、文史类为主导的知名品牌综合类大学,选择自己相对性喜欢的技术专业,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塑造。若学习培训成绩中等的学员,挑选学校时要兼具技术专业,若不考虑到区域的挑选一些所在位置相对性"不太好"的名牌学校,那样可选择的空间多一点,竞争力也小,也有助于学员以后的进步。若学业成绩相对性较弱的学生,或是挑选学校摆在首位,特别是在是在大学本科或大专高考录取批次控线上下浮动的学员,可挑选一所所在位置“不太好”,技术专业又不"热"的学校,录用的概率便会扩大,有很有可能还可以提升一个高考录取批次。
***如选中了—个专业性的方向,并不是优选学校,在成绩容许的情况下,可参照"重点发展学科"和"重点学科",挑选一些有课程优点的学校,如"国家重点学科"意味着了一所学校一个地区课程建设的最大水准,是最有认可度的判断标准。除开国家重点学科也有省部级重点发展学科、学校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发展学科、重点学科等详细内容可登录阳国家教育部光高考信息平台查看。每一年你许多学生父母在学校挑选上担心疑惑,到底是挑选985高校或是专业好的211高校。担心啊!在批号并没有合拼的省区,每一年许多父母选一本或是挑选二本很纠结,总是以为一本比二本好,不正确!成绩强的***数低的高校好!大学分数多少不仅依靠成绩,还和地区,学校种类有较大关联。
过了本科线不一定能上本科!志愿填报你要规避这些坑
志愿填报对每个高考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每年都会发生志愿填报遗憾发生,有些时候,即使分数达到投档线,也可能出现被退档,由于志愿填报时思路不清晰,造成分数的浪费,甚至浪费掉宝贵的填报的机会,进入征集志愿或下一批次,导致遗憾。那么高考怎样填报志愿合理?才会避免高分被退档或达线退档的情况?
针对这一情况,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出现高分落榜或达线退档?
一是政策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主要表现有三种情况:
一是考生总分高于院校录取线而没有达到专业线并且不服从调剂。
二是高考总分达到相应批次录取线,但相关科目较差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专业要求而予以退档。
三是因各院校投档线的人数都比实际录取的新生多20%,因而投档线上的“边缘生”,很可能遭遇进档后退档的风险。
那么针对这三种类型,我整理了13种退档类型和预防对策,帮助大家规避退档风险。
1、 政策性落榜
投档比例暗藏风险:
高校招生实行按比例投档的办法,全省批次省控线是按1:1.2比例划出,各个招生院校在录取中实行1:1.05—1:1.2投档比例。
这种录取政策就意味着考生达线未必被录取,也就是说上线考生存在5%到20%的虚额。一般在省控线20分以内的“边缘生”报考时需要格外谨慎。
预防对策:
①“边缘生”尽量选择哪些往年首轮投档不满额的院校。
②专业上不要过分挑拣并尽可能服从调剂。
③所报考的院校要保留出一定的分数余量。
④不能用录取院校的最低分来判断是否能达线。
2、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或所选专业的标准
进档后遭遇退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一个因素是考生对所报院校的《招生简章》中要求的报考资格、学校情况及专业要求等相关内容不了解,盲目填报引起的,志愿填报一定要看清专业报考的条件。
预防对策:
熟悉体检标准和特殊院校招生录取条件,如身高、听力、色弱、色盲、肢体、口吃、性别,男女录取比例等,避免误闯“红灯”。
3、所报专业相关科目成绩偏低,达不到该专业录取要求
许多高校招生不仅要求总分达到录取分数线,并且对所报专业相关科目的成绩也有一定的要求。
如外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成绩要达到100分;录取汉语言文学专业要求语文成绩达到90分;录取到经济类专业数学成绩至少要达到100分等。
一般来说,文史类专业、外语类专业、中医学类专业对语文、文综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理工类专业对数学、理综科目的成绩要求高一些。
医学类专业、对化学、生物科目的成绩要求较高;外语、处贸专业,对外语笔试成绩和口试成绩都有一定要求。
预防对策:
报考时一定要看清楚所报院校的要求。
4、参考院校往年录取最低录取线
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如天津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录取专业实行“分数优先”的原则,这种完全凭分数定胜负的办法,就是淘汰低分数的学生。
***如你参考最低分,很可能被落选。最低录取分往往就是最后一被录取考生的分数,有时同一所院校的最低(冷门)专业与最高(热门)专业间的分数相差在30分到70分之间。
预防对策:
参考高校往年的平均录取位次或分数。
5、没有正确理解高招录取关键环节而退档
预防对策:
平行志愿录取过程的两个关键环节是:
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校志愿投档,第二个环节是根据专业志愿录取。
第一个环节是第二个环节的前提,只有当你的档案顺利投入志愿学校后,学校才会根据你的专业志愿进行录取。
平行志愿可给考生增加选择机会只在第一个环节起作用,与第二个环节没有关系。
如山西一位家长给孩子报志愿,理想专业是金融专业,为了保证专业并增加录取机会,他在平行志愿的前四个学校都选择经济类专业,
这类专业招生数不足的学校宁肯空着也不填,而且专业均不服从调剂,而在第五个学校也就是最后一个院校填报了服从调剂。
这位家长的想法是,第一个院校进档后如不能被金融专业录取,不服从调剂就会进入第二个院校,如第二个院校还不能录到金融专业就会落到第三个院校,直到第五个院校别无选择时再服从调剂。
事实上,这位家长没有把平行志愿投档程序搞清楚,如果该考生符合进档条件被前面任何一个院校投档,经济类专业录取不到又不服从调剂,根本不能进入下面的学校,只能作退档处理。
6、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院校数量大,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专业,其毕业就业情况好于某些第一批次的院校,特别是一些新兴的专业应予以关注。
预防对策:
重视填报好第二批次院校,为考生增加选择的机会。
7、对目标院校“大小年”趋势分析不准确
招生“大小年”就是某个学校报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较大,导致录取分数忽高忽低,走势无常。
形成“大小年”原因主要是考生迷信上一年各高校录取分数线所造成的。
一般来说,“大年”、“小年”是相隔一年或两年交替出现的,但并不绝对,只能作为填报志愿的参考。
导致“大小年”现象的因素有:
①受上年该校录取分数线的影响;
②该校当年招生***投放量;
③宣传力度;
④几十万考生志愿填报情况。考生要避免“志愿扎堆”,仅靠简单寻找“大小年”规律作为志愿填报的依据是根本不够的,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纵横分析,全面考量。
预防对策:
①参考该校连续三年录取比例的变化趋势,录取分数高说明是“大年”,录取分数低说明是“小年”。“大小年”现象是一种人为因素造成的现象,要全面分析,灵活运用。
②对上一年新开设的专业,如果录取比率小于1,来年报考人数可能大幅度提高。当年新开设的专业,可能因报考人数不多而遇到“小年”。
8、过分重视专业,不服从调剂
考生专业要求较高或不服从调剂(或不填写),造成进档后被退档的风险。
预防对策:
①专业志愿要考虑“服从调剂”。因平行志愿的院校最多可填报6个专业,考生专业填报机会增多,相对每个专业填报的考生就会增加,专业容易形成“扎堆”情况。
如果考生在填报专业中分数不算高,专业又不服从调剂,就会造成进档后被退档。
在“冲一冲、稳一稳、保一保”的志愿组合中,即要敢于填报理想院校,又要填报稳妥又中意的学校,还要有“保底”院校,防止进档后被退档。
如果考生的“是否同意调剂”一栏不填写的话,将被视为“不同意”处理。
②专业志愿冷热搭配要适度。即使是同一院校不同的专业取分高低,不能全报热门或高分专业,要保持专业志愿间要有3-5分的差距。
如对专业没有什么特殊要求,最好填上“同意调剂”。
9、过高估计自身实力,只选“三热”(地区、院校和专业)
不少考生在填报时只重视对热门地区的重点院校与热门专业的选择,而忽视或放弃对一般院校的填报,造成重点院校一旦失利,全盘皆输。
预防对策:
注重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选好保底院校。
10、不重视提前单独招生院校
单独招生分为单独招生录取院校和自主招生两大类。
单独招生院校比较特殊,对考生特长及能力有不同的要求,尽管招生数量少,但也有不少较好的特色专业。自主招生类院校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对优生群体来说,增加了录取的机率。
预防对策:建议填报此类院校,扩大院校与专业的选择范围。
11、吃不透院校《招生简章》形成死档
有的院校对加分政策只在投档时承认,录取专业时以实考分为准;
有的学校规定了专业级差,非第一志愿专业录取时,要减掉一定分差后才能与第一志愿的考生排序;
有的专业对身体条件、单科成绩有要求外,还规定了男女生录取的比例等,这些问题不注意就会形成“死档”。
预防对策:
一是了解院校信息,特别是招生章程、近几年招生录取分数情况;
二是量力而行,选报志愿留有余地,参考各校专业录取的平均分、位次;
三是严格对照《高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相关条款,选报志愿要避开不予录取的专业;
四是选择专业面要宽,尽量服从专业调剂。
12、考生定位不准,所报院校总体“扁平”,造成滑档
预防对策:
平行志愿所报的几所院校切忌“扁平”,院校之间要有梯度。
每个志愿顺序所填报的几所学校,在选择时一定要拉开院校之间的志愿梯度。
如果将分数差不多的几所学校分别列为第一、第二、第三志愿顺序,结果会使这几个志愿变为一个志愿,第一个院校落榜,其后的志愿也不会被录取,浪费了录取机会,导致所填志愿都成为无效志愿,造成整体滑档或志愿全部被***空的问题。
也的有的考生甚至将分数更高的分数列为后续志愿,形成志愿倒挂(即无效志愿)。
一般来说,院校志愿梯度可以按照冲、稳、保进行排序,使用【新生涯中学生生涯规划云平台】选学校或录取风险评估,可以了解目标院校的风险。
13、坚守本地院校,不去外省高校
每年由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他们的理由是本地高校招生数量多,录取的机率就会大些,但实际的情况是本地院校录取人数多,报考本地的考生更多。
预防对策:立足长远,扩大录取机率。省外院校录取人数少相对报考的人数也较少。
在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坑。退档滑档作为最为普遍的失误,如果你能提前了解做好规避,就可能会如愿以偿的实现你的大学理想。如果大家在高考志愿填报中有任何的疑问,可以留言或者私信,我会一一给大家进行解答。
2022年高考分数线陆续发布,填报志愿该如何避坑?
各省的高考成绩已经陆续公布了,学生们的志愿报考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比如江西省,安徽省,云南省的高考成绩已经公布了。他们这些省份的学生都在积极地查找资料,准备报考志愿,但是每年关于志愿填报总有学生会踩坑,那么今年的志愿填报该如何避坑呢?下面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吧。
首先,就要了解自己的分数段究竟处于全省的哪一个位置。是属于第一批次报考还是第二批次报考,也就是人们口中的一本和二本。再者一个非常重要的点就是要准确掌握志愿填报时间,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志愿填报,千万不要超时,一旦超时很可能就无法进行填报了。其次,就是报考志愿中选择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分数段和全省名次有效筛选学校。报考志愿要呈阶梯式下降,要有能够冲一冲的学校,也要有能够保底的学校。同时在报考学校的时候也要注意该学校专业的录取分数,思考一下自己是否得考上心仪专业,另外要进行具体的数据分析,不能仅仅只调查一年该学校的分数,要综合对比近几年内该学校录取分数,这样才会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
其次,在学校以及专业选择完毕之后,一定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是否调剂问题。一般避免学生滑档,大多数学生选的都是允许调剂。如果自己的成绩确保可以就读该学校的某个专业,那么也可以选择不允许调剂。调剂问题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最后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准确地了解该学校,避免该学校是野鸡大学,那样就得不偿失了。
高考志愿报考是关乎自己一生的大事,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小编也是希望大家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