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失败到中途决定转学美国看我如何从普通一本进阶成offer收割机的
Z同学
学子背景
内蒙古财经大学
经济学-数学专业
GPA3.8
托福111(家考)
斩获offer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俄亥俄州立大学
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
初识智友留学,一束光照进了现实
记得当年高考,我满怀憧憬地走进考场,希望自己可以通过考试,为未来铺出一条光明的道路。可是,残酷的现实让我失望了,高考失败了,最终只能到一所自己并不是很满意的大学就读。刚进大学时,我感到很陌生,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办。但是,机缘巧合下听到有同学说他想转学去美国读大学,这让我大吃一惊:这是啥操作?我是不是也可以试试?我便像他打听转学相关的事情,他还给我介绍智友留学Sunny老师。
当时我一边要强,一边又有些自卑,因为我担心自己的本科学校不够好,会不会影响我的本科转学。但是,Sunny老师并没有直接对我的本科背景做出评判,而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你要对自己有信心。”然后,她从专业的角度给我普及了本科转学的基本要求,让我放心了不少:一切都还来得及!想要被美国名校录取,大学会重点考察申请者在高中毕业到申请这个大学之间的经历,也就是说,为了让自己转学去到更好的学校,申请者必须付出努力。只要我按照Sunny老师的指导去做,我就有很大机会进入一个比较好的学校。
今天回想起来,我真是想感谢那个同学和Sunny老师,他们让我知道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让我相信自己的梦想可以实现。虽然有点曲折,但最终我也能够迈向更广阔的舞台,开始展现自己的才华和潜力!
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
在确定了选择智友留学来给我做本科转学服务之后,我就开启了和Sunny老师的逐梦之旅。想要转入比较好的大学,第一步就是要拥有一个相当不错的GPA,让美国大学看到这个申请者在原来的学校是相当优秀的。对于我来说,进入大学后,我一直都在努力保持自己的学业水平,但是在选课方面,我始终与Sunny老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听取他对我的选课建议,以便在保证自己高GPA的基础上,学习一些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
每次上课和考试我都非常认真对待,这样我的GPA一直保持在3.8左右,非常具有竞争力。这里我要特别感谢Sunny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帮助和指导。
但是,仅凭大学GPA和高中活动,是很难获得进入名校的录取的。特别是我在国内的公立高中几乎被课业占满了,几乎没有参加过什么像样的社团和活动。因此,Sunny老师和我深入探讨了我的未来发展规划,并为我量身定制了适合自己的背景提升方案。
我的专业是经济学-数学专业,未来我***继续深造,争取获得硕士学位,并朝商科方向发展。在和Sunny老师的沟通后,我们决定选择围绕经济学或数学相关专业进行本科转学,并在新的大学里可以兑换更多的学分。
一旦确定了专业方向,Sunny老师便建议我一方面要在现有的学校继续进行相关学术研究,参加相关社团活动;另一方面要开展一个个性化的学术科研项目。这让我一下子感到自己好像有些忙不过来了,但是我并不再迷茫,反而充满了目标感。
我找到了经济学专业的教授,开始进行一个关于乡村小微企业研究的项目,深入研究乡村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现状,以及振兴所需要的支持和战略。同时,Sunny老师也向我介绍了一个关于“金融市场分析与企业战略决策”的科研,这个项目涉及商业分析、金融市场、精算和财务管理等相关领域,让我的数学能力得到充分展示。最终,我还在相关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了论文。
看到自己的履历丰富了许多,我顿时感到很有信心,之前的低沉抑郁情绪也消失了。这次的经历让我意识到,只要有目标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万事俱备,只管往前冲
还有一个小插曲,作为一名国际学生转学申请本科,需要提交托福成绩。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我报名的两次线下托福考试都被取消了,这让我情绪有些波动。不过,Sunny老师让我不要着急,建议我改考托福在家考试。我听从了她的建议,并最终获得了111分的好成绩。这让我的申请之路更加顺畅了。
在选校方面,我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希望选择排名相对较高,但费用相对经济实惠的学校。于是,Sunny老师开始带我做schoolresearch。最终,我们一致认为公立大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费用适中,而且我的在校GPA还算不错,这更符合公立大学读于申请者的期待。
在文书方面,Sunny老师指导我着重讲述了自己对学术的探索,以及在研究项目中不断努力的过程,充分展示了我为了梦想不放弃的精神。特别强调了对学术的独到见解,以及对未来的学术规划。感谢Sunny老师给我的文书提出有针对性的修改意见,进行了多次修改和润色。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提升了自己的写作水平,还为日后适应美国的大学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自己充满了动力和信心,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为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断奋斗着。
收获的季节,感谢不放弃的自己和智友留学
最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我成功地收获了4所大学的offer!这些大学都是老牌公立大学,包括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宾州州立大学帕克分校。它们代表了美国公立大学的较高水平,学校资金充足,国际声誉度很高,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大的平台去涉猎相关专业的各种课程。
当我收到这些录取通知的时候,我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豪。
曾经那个不自信、渺小的自己已经消失了,我感到自己又充满了力量。我仿佛看到自己光明的未来在我面前徐徐展开。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智友留学的Sunny老师一路以来的陪伴。
在申请过程中,他不仅帮助我成功地获得了录取,还在心态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这份成就感将不断激励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实现更多的梦想!
免费咨询&规划
你可以把你的GPA、专业和院校背景等发送给小助手的微信。
微信:xiaozhistudy
从澳大利亚转学去美国
你这种情况属于International Tran***er,你可以找到你想去的美国高校,然后去找他们的官方网站上去找Admission里面的International Tran***er,里面有具体的不同的要求 但大体上差不多 给你粘贴几个有关的帖子 虽然不是从澳大利亚转,但同样属于国际转学。你耐心一点看 对你一定会有很大帮助的!
以下所有文字,纯属个人心得,只求大家能抛砖引玉,走出自己的一路精彩。文中所说的美国学校无特别说明,均为TOP50。
一、我转、我转、我转转转
为什么要转学?看来象毫无意义的问题。但是别小看这件事,它直接关系到申请过程中你的精神状态和能否坚持到最后。其实出国留学就是这样,只要坚持住基本就胜利了。大家都知道东方有个说法源自老鱼,就是说东方每年大约5、6万人参加出国考试培训,但第二年能走的不过一万。(现在每年参加出国考试培训的已经不止十万)但我们也要看到这样一个事实:究竟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甚至考完了以后真的开始了申请?真正坚持到了申请的最后?有人说:“废话,考试不就是为了申请么?”但是我见到了无数人,不仅能够忍受乏味的GT学习、能考高的离谱的GT分数、能从GT中寻找乐趣(悲哀~~),但是却不能忍受申请过程中繁琐的手续,需要无数次修饰的文章。最夸张的甚至刚刚看到申请表里那么多项就烦了。所以,请先问问自己:“为什么要转学?为什么要留学?”如果答案是以下三种,请悠着点儿:一、别人都走了;二、不知道...;三、就是要走!
我个人为什么要转学?第一、不满现在的所学与实际脱节。小弟我是学MARKETING的,中国的商学教学现状实在够呛,觉得浪费青春。第二、有时间。理科生学偏文的课程太容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第三、虚荣。虚荣心人皆有之,无须隐瞒但也没什么可说的。第四、对英语有亲切感(别急着殴我!)。从小学英语,不惧一切英语考试(仅仅是不惧)。
二、开工
1.不好意思
***说了,不要动不动就大一二三四,再跟亚拉伯数字1234。但是为了有条理一些,只好委屈大家,见谅!
2. 转学的先决条件:
(1)只有在校的大一和大二学生有资格转学
对,你没看错,大三大四的学生是无法转学的。转学美国只有两种选择:大一学生去读大二;大二学生去读大三。这样引来许多问题,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能不能重新读大一的问题。对于美国的一流名校来说,尤其是IVY LE***UE(还有STANFORD、UC-BERKELEY),是绝对不可能的!!学校明文规定,在读的学生必须申请转学,不能申请新人。那么瞒掉学业行不行呢?不行!因为如果你的学业记录有空缺,就必须给校方一个解释,还要提供相应的证据。所以对于在读的同学,梦想着IVY LE***UE是好的,但能上就是能上,不能也没关系,不要***。
(2)TOEFL、GRE、SAT、牛人
TOEFL是绝对要考的,分数高高益善。听力、TWE越高越好,TSE没有必要。如果不是牛人还要上IVY LE***UE,至少650!但是平心而论,不是牛人转IVY的可能性甚小。所谓牛人一般为获得过国际级奖项或有突出表现,并且申请专业与之相符的人。在这一点上所有的申请都一样。需要注意的是“奖项与申请专业相同”,并不是所有的大奖都有用。如果你奥林匹克信息学金奖,申请人类学,十有八九被锯。但是如果奖项与目标配合就会发挥威力,这类牛人成功的例子太多了。前年两个大象(出离了牛的境界)是奥林匹克数学金奖,全奖转了普林斯顿。转普大什么条件?普大根本没有本科转学这一项申请,你说什么条件?但他们就是转了,全奖转的。所以说TOEFL多少分合适?问问自己吧。
GRE是上IVY、STANFORD必须考的(其目的在于代替SAT。其实SAT和GRE的难度根本就无法相提并论,下面会说明)。即使不上或者没有上成IVY和S,对申请的其他学校也很有帮助。考GRE决不是我自己的意思,也不是中国考生无聊自发的行为,想引起什么“内部竞争”。这是学校(IVY、STANFORD)的要求。在UPENN录取办公室的女同志给我的信里,说“WE RECOMMEND GRE”。如果还不信,请上哈佛主页,找TRAN***ER,里面明说要GRE,是唯一一个敢明说的学校。虽然措辞也用的是RECOMMEND,但是没有就是不行。STANFORD的情况我稍微知道一点,有几个转学的,基本来自上海交大和其他上海学校,GRE均在2200左右。GRE的分数有个界限,最好在2200-2290之间(所有的申请都是这个区域比较好,请记住,名校决不是2400的GRE换来的。而且要保证VQ1400以上)。不上2200,拖后腿;上了2300,被怀疑(开始我不信,但现在的情况不信不成。不过IVY的学校现在还没有听说怀疑学生TG成绩的事情)。
TOEFL、GRE哪个重呢?个人认为TOEFL更重要,因为它是语言能力测试,直接关系到能否听懂课和交流。GRE考察学术能力,但并不能说明本人真正的实力。
SAT有条件一定要搞一下。所谓SAT,实际上是美国高中生类似于高考的一种考试。分两部分,必考的SAT I和选考的SAT II。SAT I是基础的语文数学,II 是物理、化学、高一级的文学数学等自选科目。这门考试在北京是没有的,但是我看上海的许多DDMM都考了,很是羡慕。所以也号召上海的同学把考试方法或地点告知其他地区的同学。刚才说的GRE是代替SAT的,为什么还是考了SAT好呢?首先难度低,其次MIT不承认GRE。MIT这学校的课程只能用TOUGH和HARDCORE这两个词形容,但理、工、商都非常好。钟情MIT的同学,SAT是必须来一下的。
3. 转学的条件:
扔掉了“先决”二字,进入了比较实质的阶段,这一部分的内容直接决定你上的学校档次。
(1)大学成绩
GPA是重点中的重点,也是老声重谈。但是本科转学对GPA的要求非常严,象研究生那样3.2解决问题是不可能的。如果转WHARTON,GPA至少要3.5,否则不考虑。这样一来,加权平均分低于85的很亏。但不是没所学校都象PENN,尤其是WHARTON这样严肃(他们真的很古板,也没有别的合适的词)。你会发现有的学校的GPA REQUIREMENT是N/A,说明如果你是人才,学校会对你的GPA网开一面。但反过来说,这对其他的方面要求就严多了,你必须些一手漂亮的文章,或者有突出的地方。GPA、而且是OVERALL GPA,是转学的基础。与申请研究生不同,本科无法区别强调GPA(原因有二:1.本科生纯粹学习,不搞研究,和教授花钱请研究生的干活是两码事;2.大一大二没有太多专业课,这也正是为什么人家要大一大二学生的原因:你必须在该校受足够的教育;)也无法强调名次(毕竟没有凭证),所以分数必须高。
(2)课外活动和误区
不知道平时大家有没有注意过我们的各种学科大体分为学术类和职业类两种。学术类的是一些功利性不强的专业,如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职业类的学习针对性很强的、可以“赚钱”的学科如商学、护理、新闻等;介与两者之间的如CS。由于我本人申请商科,所以走的是职业的申请路子。对学术类申请不是太了解,希望有这方面的牛人补充一下,为大家做点事情。下面就说说商科申请。
商科的本科申请类似与MBA(当然不敢和MBA的前辈们比),课外活动的作用非常大。课外活动也就那么几种:
一、比较有用,也比较贴近大家的:打工的经历。当然最好不是M店里做薯条小弟的经历。还是那个老原则:和你申请的专业有关。比如你申请CS,现在的网络公司很烂,你是个“网站维护”,就有点用;你申请MARKETING IN NETWORK ENVIORNMENT,也有用。多少要扯得上关系。老美很看中“PAID WORK”,他们还会问你挣了多少钱(自愿回答)。
二、比较无聊,也有点用的:学生会和社团,我用上了一些。每年无数学生自称学生会***,以至于仿佛全国所有高校的学生会***都去了美国。其实不一定是***才能体现领导才能,试想你将自己份内领导的工作写成一页类似于报告的文件,随材料一同寄给老美,怎么会不在他们心中留下一个踏实负责的领导形象呢?于是在众多***之中你脱颖而出,美国大学录取办公室的男女同志热泪盈眶:“一个年青的中国领导人才,不远万里来到美国,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 社团也是同样道理。到了这,又要重复以前的内容了:参与组织的活动最好和目标专业有关。
三、最有用(也许对于商科来说),也是和大家比较远的:专利、公司。如果你真的够强,能拥有自己的专利(有些小发明家很厉害,前年有几个去IVY的就拥有专利)或者自己参与了公司、企业的创建或主要活动(对大一大二学生来说,自己拥有企业在国内不现实,但参与却不同。注意,这不是打工,需要公司凭证。)我就是沾了一些和学长共同搞公司的光,否则没有今天。
误区:
最大的误区就是认证误区!
现在的各种认证太多,再加上社会主流媚俗的拿证氛围。使大家觉得拿证就是本事、拿证就是实力。其实不是这样,北京世面上几乎所有的计算机认证资格我都有,但是申请的时候根本就不敢拿出来现眼。为什么?是因为:
一、国外公司的计算机认证:
以MCSE、CCNA为代表的。只要是稍微上道一点的人都明白:什么是认证?认证认的是什么??是你的计算机水平么?绝对不是!!!!!一个公司的认证认的是“你对该公司产品使用的程度”。以MCSE为例,实际就是看你会不会用MICROSOFT的软件架设和配置网络。如果以为学了里面一点点网络基础啦、协议啦就是懂了网络,就真成了坐井观天了。话说到这里,大家也明白了。***设自己是录取办公室的同志,你会不会要一个“用MICROSOFT软件特别好”的人?你特定东西用的好和你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关系?和你的能力有什么关系?其实我参与的公司就是搞各种培训的(说出来都觉得丢人),小弟我直接负责课程质量监督(坚决不做背题式的培训公司)和几门课(MCSD、安全、SQL等等)。所以大家不要走歪路,让这些东西暂时去见鬼吧。
二、国内计算机认证:
另一种形式的悲哀,学的都是老布什那年头的东西。我觉得没人用这个帮助申请,只是随便发泄一下~~~
三、经济方面的认证:
前几天在这里看到个中学生搞了个CPA,结果被哈佛锯了,他很郁闷。我心中的钦佩和诧异如淘淘江水,连绵不绝。当然,这位同学的考试能力是相当强的。我的话并不对你的人,但是国内的会计制度和欧洲、加拿大、日本......很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制度都完全不同(众多ACCOUNTING的MBA前辈在此,我就不露怯了)。你怎么能指望用中国特色去“和平演变”美国的男女同志?!就算相同,他们要一个优秀的会计来干吗?你的会计才华能体现出在XXX方面的才华?
总结,对于认证:如果为了申请,一个认证都别搞。你最好的认证是你的成绩单和其他支持性文件。它们共同在录取委员会面前把你展示出来。
1)选学校
选学校是需要注意的:
--专业问题
美国的大学有我的专业么?这是转学选校第一个要考虑的。以商来说,在美国TOP10的学校中,本科有商学院的根本没几个:
MIT:斯隆商院,非常牛。
UPENN:沃顿,最棒的美国本科商学院!!各个专业排名均第一。老师都是著名企业顾问。我的梦想,被锯!呜呜呜~~~
DUKE:FUQUA(浮夸?!)商院,很牛。
DARTMOUTH:很不错,关键是一旦录取获奖的可能几乎100%!!
10名再往下数到20名也不多:
CORNELL:有个农业经济专业,就是TMD李灯灰那狗贼的巢穴,本身在农业经济是第一,但是一来没钱、二来作为商学并不地道。所以我锯锯锯锯了它~~~~~~~~
U CHIC***O:好象有,但是至今不确定。
RICE:有,不知道怎么样。
WASHINGTON U. IN SAINTLOUIS:OLIN商学院,相当不错。师资美国第五,要了我,还给点$。就它了!最深的印象是觉得人家公关做得非常好。总是寄东西给我老妈介绍学校情况,一会儿是问候信,一会儿是学校如何照顾留学生...
EMORY:GO????商学院,忘了怎么拼。水平非常高!!MARKETING全美第六。本科商学院整体排名十几。但是对国际转学生绝对没钱!录了我,忍痛拒绝。这里还涉及了决定去哪所学校的问题。应该在专业水平和学校整体声誉之间取平衡。在美国过了十年的老姐没听说过EMORY,STANFORD的哥们说老美至少一半不知道EMORY,但都知道华盛顿(虽然到底哪一个搞不清楚)。两个人的话一对上,我就把EMORY锯了。
UC BERKELEY:没有人觉得这所学校整体排明20反映了它的真正实力。UCB的HAAS商学院本科排名第三,MARKETING专业第三。但是录取条件却很苛刻,我莫名其妙地被锯了。
U VIRGINIA:商学院也很出名。对非本国学生没奖。
所以对于学术类专业的同学,最有利的就在这里。数学专业每个学校都有、同样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等。在找学校是范围广了很多。那么怎么挑呢?我是由综合排明作为依据,能联系上的从上到下依此选五个,起于WHARTON终于UC-BERKELEY。包括UPENN、CORNELL、WU、EMORY、UC-BER。并不是说我有什么过人的本事,我只是觉得如果去美国上学,还可能自己花钱,不去最好的不值。所以就定了五所。而且转学目标切忌太多。如果象研究生那样十到十五个学校,会吃大亏。而且十有八九最后会放弃很多。原因下面“作文”的部分可以看到。
--钱的问题
有的学校明白说没钱给国际留学生,如果没有自己出的打算就必须放弃了。有的学校说有,但一般都说“VERY LIMIT”其实等于没有。所以本科转学就这么无奈。
--学分基础课问题
大问题!!!首先是学分限制:大二转大三的学生,他的可转学分必须在60-90(大部分学校)之间。否则不考虑改生。可转学分是指中美相似的课程。需要你在课程介绍中叙述,见下文。也千万别以为带“社会主义”、“***”、“***”的课人家都不理会。当我发现自己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被作为“ECONOMICS ELECTIVE”转过去的时候,自己的感觉真是......很有成就感~~~~ 这里也有搞笑的,“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这门课由于校方的英文翻译GP不通,被老美当成“人类学、道德***学选修课”。
(2)要准备的各种材料
--本科成绩单(UNDERGRADUATE TRANSCRIPT)
第一学年+第二学年第一学期,公证。
--中学成绩单(SECONDARY SCHOOL TRANSCRIPT)
有的学校并不要求中学成绩单,看学校表格上的要求,我认为应该都寄。公证。
--自我陈述(PERSONAL STATEMENT)
有的学校UNDERGRADUATE TRAN***ER和FRESHMEN用一份表格,但有不同的部分。其中PS就可以选择写FRESHMEN的文章或专门为TRAN***ER设的文章题目。强烈建议写TRAN***ER的。由于TRAN***ER的题目一般都是:“为什么要选择我们学校”“论述你所学科目和以后的学业***”。而FRESHMEN的可就有意思了,什么花样都有。名声最响的是UPENN“您写了一份300页的自传,请提交第217页”
--写作范例(WRITING SAMPLE)
其实在申请过程中我个人感觉PS和WS分的并不是很清。有的PS文字难度和思想难度很大,如上面的PENN。但是WS没有一个好对付的。比如CORNELL的“美国著名的记者和作家XXX说过:一片树叶、一块石头、一本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请根据这个思路写一篇文章”这些文章不仅要有思想,文笔不能差。所以PS和WS是申请过程中看本事的部分,也是最难的部分。第一中美思想差异确实不小,如果平时看文章不太多,比较难把握。第二每个学校题目都不一样,工作量太大。实在是煎熬。
--论文(ESSAY)
本科生基本上没什么论文可言,但是这却是一着棋。论文内容主要是自己所学的学科,发表过固然PERFECT,没发表过也没关系,直接寄过去SHOW一下你对这门学科的热爱和看法。当然,论文也有原则。首先篇幅要短,最多两页,也是写作工夫。第二要对自己的专业有点新看法,在这一点上,学商比较占便宜,而学术类学科比较亏。学术类要想有新思路需要大量知识积累,而对商业现象做些粗浅的分析又有点新意并不难。
--简历(RESUME)
主要对经历复杂的申请者。比如有打工经验啦,等等。并不必须。
--推荐信(RECOMMENDATION)
把推荐信列为学生准备的材料无疑是种讽刺,但是国情如此。我觉得大家应该把推荐信的内容原样给老师念一遍,反正我是念了,挺尴尬的~~~~虽然没有不实之词,也没有吹嘘自己。在此强调吹嘘与赞扬的区别:避免说空话,举实例细说,必要时一句话点清例子的意思或根本不点。因为推荐信的思路也是连贯的,美国的同志也不傻,明白你是想夸一个人或骂一个人。语言绝对不要太好,意思清楚足够。太好的语言弄巧成拙。三封推荐信应该从不同侧面反映:班主任(=ADVISOR)、任课老师、老板。对于推荐信分量的问题,我个人认为:
有师生关系的名人 > 班主任 = 老板 > 任课老师 > 没关系的名人
这里有一招是申请研究生没有的:高中老师的推荐信。和FRESHMEN相同,高中老师推荐信在TRAN***ER的时候如果写得好非常有用!CORNELL和EMORY电话通知我被录取的时候都说:“你的高中老师向我们推荐你,使我们对你很有信心”却没提大学老师的推荐。当然,大学老师的推荐是绝对重要的。
--课程说明
很多学校要求你提交课程说明,上学校的网站,看看人家的说明是怎么写的,尽量靠上去。但是如果课程真的差很多,你又硬编上去的话吃亏的还是你自己。到了那里只能重修或补习。
--学生会、社团、打工的工作介绍等其他文件
如同第一次说的,把你认为会对你有利的文件一起寄去。学校申请表上可能说:对于一份以上的介绍性材料,我们会挑短的那一篇看。但是事实证明不是这样。就算真的如此,他可以不看,你的功夫不能不做足。认真写好吧。
对于这些文章,必须用尽所有的精力,全力以赴。所以如果你和我一样愚钝(版权属杨继所有),不要申请太多学校。申请太多,必定让你想以少数几篇文章代替全部。效果都不会太好。所以重点撒网,重点打捞!!而且最关键的是,文书的协作和修改会持续你从开始申请到交材料的始终。这就是为什么不要把TG拖得太靠后,也是为什么有的人坚持不下来,最后草草写点东西收场的原因。
三、收工
在整体难度上来说,我认为商科的申请是稍微容易一点的,课外活动作用大,本身课程比较轻松,有时间。这也许是因为我认真申请了的缘故。但是商科申请的弱点也是明显的:有商学院的学校少(至今还能回忆起第一次知道本科商学院少的时候的感觉:一身冷汗)、录取名额少、奖学金少、签证难。反过来学术类的同学难度比较大:课业重、得高分难、专业上的支持性因素比较少(也许是我没有思考过的原因,再次建议学术类转了的牛人补充!!)但是优势也很多,基本和商科相反。申请其实说到头一句话,看你本人的本事有多大。是牛人么?是大象么?
JUST PRESENT YOURSELF!!!!!
总的来看,转学会对一个在校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尤其是想一年内搞完一切的人,我写这些玩意也是希望大家能少走弯路。但有一种情况我不希望看到,就是有大一的同学和马上要上大二的同学看了我写的东西,没有考虑好就走上了这条路。所以希望大家三思而后行。而且令我感觉惭愧的是,这东西一直用“本科转学全攻略”命名,但实际上很多留学申请的常识并没有涉及,仅仅谈转学与申请本科、研究生的不同之处。并且主要是商科申请的思路。所以我再次号召各个学科转了或已经拿到ADMISSION、OFFER的同学把自己的经验写出来,做一个补充。
出国留学的都有哪些途径?
通过留学中介,出国留学申请人可将留学相关事托管于留学中介,准备留学申请材料和考试成绩即可。
通过国内高校留学,学生先在国内上1-3年国内课程,再到国外完成其余课程最终获得国内外证书。
国际交换生,由国内外主管教育的部门开展的国际教育交流项目,办理的签证为学术交流签证,留学时间为一年。
每个国家留学条件不同,留学条件和要求都很高,一般需要语言认证、成绩认证、推荐信等材料。现在出国留学已经不再是极少数人的特权,随着90后和00后的成长,这个年轻群体有着更开放的心态和更高的追求,出国留学也已经渐渐成为深造的选择之一。一站式出国留学攻略 ***://***.offercoming***
又是一年高考季,高考对你的改变大吗?
应该说,高考对我的改变还是很大的。
首先,原来以为高考没考好,或者没参加过高考,人生从此就是失败的,只能看着别人做人生赢家,后来才发现,高考只是决定大学毕业找工作时,简历上填写从哪个学校毕业而已。
如果不是清华北大浙大等牛校的毕业生,在用人单位的眼里,恐怕都是差不多的当然,如果你是985院校的毕业生,找工作时确实会更有优势一些。
对于用人单位来说,首先看的是你对企业有什么作用,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价值,使得企业能活得更好。
你什么时候见过应聘时HR问你高考分数了?
所以,高考决定你在哪里上什么样的学校,但决定你以后生活质量和职场高度的,还是你自己。
只有培养能让自己立足于社会的长处,而且,这个长处还难以被别人替代,才能在职场上傲视群雄,立于不败之地。
试想,如果一件事情门槛很低,你能干,别人也能干,你身上没有一丝亮点,在别人眼里你一点本事都没有,凭什么给你好工作和高薪?
你和学历没有你高的人有什么区别?
很多大学生,乖乖听老师话,乖乖考试,却没有想过根据自己的长处发展适合自己的特长,结果,一毕业就迷茫,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其实,意思再延伸一下,就是人要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
大家都知道一万小时定理,就是说不管做什么,只要把一件事情做到一万小时,你就能够成为不可替代的专家。
高考之后这么多年,我才慢慢意识到,考了多少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有没有一项不败的长处。
在越来越讲分工协作的今天,全才是个伪命题,一群优势各异的人聚在一起,战斗力反而更大。
可惜,我们从小的学校教育,过于讲究如何避短,却几乎从不教我们怎么扬长。
祝愿所有的高考考生,都能考入理想的学校,然后,不要荒废了宝贵的青春时光,一定要找到自己喜欢并擅长的事情,如果能在这件事情上谋生,就再好不过了。
欢迎点赞并关注!
从冲刺清华北大到上一个普通一本,我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平凡
01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跌落神坛
从小,我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成绩永远考第一,考第二的次数都是少之又少,乖巧懂事,从不让大人操心学习。
父母、亲戚、邻居和学校的老师总是表扬我,顺便说一句:“这孩子将来能考上清华北大。”
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总是不知道怎么回答,是该顺应别人呢,还是该反驳,索性就不回答了。
成长是漫长的,无休止的作业,无休止的考试,除了学习,并不知道该怎么捱过那些时日。
中考的时候,考点都在城里,那是我第一次进城。
妈妈让我寄宿在一个远房亲戚家,那位八十多岁慈祥的老太太,妈妈让我喊她姑太太奶奶。我以前只有过年的时候在奶奶家看见过她,她每次都拿很多好吃的从城里回老家看爷爷奶奶。
六月的天气特别热,姑奶奶炒了两个菜。 十几岁的我正在长身体,特别能吃,却怕被城里人笑话能吃,便随便吃了点去看书。
晚上的时候姑爷回家,听姑奶奶说我中考期间要在这住两天,便一脸不高兴,大概意思是不该收留我,跟姑太太拌嘴起来了。
小小年纪尴尬的我,瞬间想夺门而出。可是偌大的城市,哪里是我一个十四岁的姑娘能去的地方呢?只能忍下心中的不快,埋头睡觉。
姑太太的孙女第二天结婚,晚上一大家子人来看姑太太,吵吵闹闹到半夜,我却在卧室看不进去书,睡不着觉,万分煎熬。
喧闹之后,我和奶奶一张床睡觉,城里的温度实在比乡下高了很多,姑奶奶年纪大了,不能吹风扇和空调。于是一夜便在热的黏黏糊糊中半睡半醒。
第二天早上一大早起床,去考场。我第一次去城里,面对车水马龙,谨记课本上老师教的:“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了等一等。”
偏偏有一个路口,没有路灯,我不知道能不能过。等了好一会,鼓起勇气想过的时候,便远远来一辆车,我又退回来,再等;再想过的时候,依然来车,如此循环往复。
我沮丧极了,便在路口等着行人。终于等到有人也要穿马路,便紧跟着他走过去了。
第一天考试,昏沉的脑袋作用下,状态特别不好。考完在门口遇到了校长的女儿,也是我玩的相当好的闺蜜。校长派了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来照顾她,还订了酒店。看见她的那一刻,心里深感自卑。
我跟她说昨晚没有睡好,她便央求校长让我跟她同住。晚上,英语老师请我们吃了一顿特别丰盛的饭,而我一直在想,怎么才能还这一顿饭,爸爸妈妈会不会怪我去蹭人家的人情。
吃完饭,英语老师说,带我们去逛街,放松一下脑子。但是先跟我们说好:不要看见什么东西都大惊小怪。我知道她在提示我,对于校长家的女儿,看见什么也不会觉得大惊小怪啊!
总之,虽然那天晚上的居住条件、饮食都变好了,但是心里一直隐隐作痛。
那年中考,在外界都等着为我欢呼的时刻,我的分数却离终点高中差了十分,而班里有三位都考上了重点高中,包括校长家的女儿。
我觉得丢脸极了,一直没勇气出门,出了门也不敢跟邻居打招呼。在外地工作的爸爸听到我的分数后啥也没说把电话挂了,从七月一直到中秋节秋收回家,中间一个电话也没打。
开学的时候,重点高中招收扩招生,即距离分数线30分以内的,都可以交钱上高中,起步价3000,一分一百块。如果想上重点高中,除了学费,我还要多交4000块钱。
那一年是2004年,对于一个务农的家庭来说,那是一年的收成。那时候还没有手机,爸爸不往邻居家的座机打电话,便联系不到。妈妈觉得自己是一个农村妇女,做不了主。
学校的老师呢,为了明年的升学率,非常希望我能复读,于是轮番去家里说服我和我妈妈。
终于,我在邻居家等爸爸电话等不到的时刻,哭着答应了他们复读。
02 绝地反击
班里的第一名,最后没考上重点高中的屈辱,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中秋节爸爸回家,我们俩还吵了一架,这个伤口依然隐隐作痛。
“看你平时成绩那么好,临近考试却不中用。外面多少人在笑话你!”
我属于从小没受什么挫折的那种,这句话放在如今,我直接怼回去了,而在那个一心想用好成绩讨好父母的年纪,只能以泪洗面去回应。
爸爸事后也觉得这话过去重,又反过来安慰我一下。
2004年,河南的乡镇学校开始没落,城市里的私立学校兴起,聚集了大量的优秀老师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严苛的教学管理,乡镇学校的大批学生转学去城里。
那时候家境不好,为了节约学费,我坚持在乡镇中学复读。学校课程没有那么紧,反而是多了很多时间让我反思上一次中考的失败。
我知道自己的实力在,只不过心理素质不好,对环境不适应,以及自卑感作祟,发挥失常。
那一年,其实没怎么学习,一直在调整心情。我开始强迫内向的自己变得外向,强迫自己笑,强迫自己跟每一个同学主动说话,强迫自己跟老师撒娇。
我像变了个人一样,看起来阳光、开朗、可爱。同学和老师们都很喜欢我,而我内心深处却对失败有着深深的恐惧,我害怕复读一年再失手,害怕别人的嘲笑,害怕失去上学的机会。
春节后的一天,从学校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小河时,春风吹来,岸边的柳枝泛青了。我突然想告诉自己:“雪花,你看,寒冬已过,你的春暖花开也该来了,一切都过去了。心怀美好,才会有美好的结局。”
剩下的半年,我经常给自己这种心理暗示,暗示自己会有好运,暗示自己能考上。
奇迹般地,那一年中考,我考了全市第四名,而前二十名都是城里私立学校的,只有我一个人是乡镇学校的。于是,我成了远近闻名的人物。
我报考的是项城一高,项城二高的校长知道了我的情况,两次开车来我家,说二高在办素质班,学费全免,重点培养,劝说我父母让我去读二高。一高的校长知道了,也托人转告我父母,说免学费,而且拿一高历年的高考榜出来劝说我读一高。
这在那个年代的方圆十几里,都是绝无仅有的情况。大家又有了兴致,一致觉得我将来是要读清华北大的。
03 其实我很平凡
我开始经不住二高校长的“礼贤下士”,便选择了二高。
刚去的前几天,特别不适应,原本活泼有趣的课堂,变成了死气沉沉的自习室,没有一个人说话,没有一个人玩笑。那两天过得度日如年。
第三天我生了一场病,当我捂着肚子请***的时候,老师问需要人帮忙吗?我看大家都在埋头写作业,便摇摇头。
那天,我是走几步蹲下来缓缓,再走几步。不到500米的医务室,被我走了半个多小时。
当我被医生搀扶到病床上的时候,我决定离开二高了,我受不了这样冷冰冰的氛围。
于是当爸爸来看我的时候,无论班班主任怎么挽留,我坚决让爸爸带我离开。
于是,八月的傍晚,毒辣的太阳下山后,和爸爸一起掂着行李,走在烫脚的马路上,从二高走到一高。
到一高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一节晚自习了。下课后,同桌那个叫亲亲的女孩傍晚背着行李,带我去宿舍。那一刻我觉得,这个学校还是不错的。
外面的世界于我,就像是无边的黑洞,我会恐惧,所以我总是在寻找那一抹光。
一高的素质班依然高手如林。其实我真实的成绩没有那么好,中考真的是超常发挥了。到了一高,摸底考试迅速体现出来了这种差距,尤其是在数学和物理上,班里的一些男生真的很有天赋,我无法解答的题,他们能用两种方法解答。
而且班里的同学很多都是初中一起在城里的私立中学读的,都是老同学,只有我一个人孤零零的。但是经历过第一次中考失败后的调整,我也不害怕什么了,很快嘻嘻哈哈跟大家打成了一片。
不过成绩是我的硬伤,我常常不好意思面对当年和二高校长抢我的那位校长,总觉得辜负了他。三年,我隐去中考的光环,在一高的素质班浮浮沉沉。
大部分时候成绩是中等,偶尔也会考得特别好,比如高二的物理奥赛,拿了全校第一名。
对于考试,总是又怕又期待。怕失败,又期待用考试验证自己的努力。
家里人的期待依然从没有停止过,而我除了把自己关起来学习,并没有其他的办法。
高考,毫无悬念,并没有超常发挥,依然是中等成绩。
班里很多人选择了复读,而我对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和压抑的学习环境早已厌倦。我说服爸妈放弃名牌大学的执念,去重庆读了一所普通的一本学校。
方圆十几里关于我的传说,也仅仅成了传说。
其实我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女孩子,小时候只想考试拿了奖状被父母夸奖、认可,能拿到新衣服和好吃的。后来不知不觉历经各种考试,完成了学业。
曾经对考试充满了恐惧,对跌倒了如何面对无所适从,如今回头看,那些艰难也不过如此。
当我敢于面对自己的失误时,也就不害怕输了。
人生通过一场又一场的考试逐渐教会我,心态最重要,爱自己最重要。
分数只是一个数字,人生的这场马拉松似的考卷,远比考场上的几个小时复杂的多。
但是心向阳光,永不放弃,永远没错。
承认自己的平凡,和过去的自己握手言和,轻装上阵,这一路的风景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