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我不是人》引争议 网友 标题可以这样取吗
高考中,每位考生都会绞尽脑汁想出最好的作文题目,好的作文题目被称为是“作文眼”,是作文画龙点睛的地方,也是阅卷老师第一个会看的部分,能够看出考生的水准,标题取的好,作文多得几分都是有可能的,考试中的作文标题其实是有窍门的,比如可以选择亮明观点,亮出内容,亮出层次,使用修辞等方法取标题。
这里教大家一个小办法,平时可以多积累一些高考满分作文中的好标题,如果符合作文题意可以进行小改动之后为己所用,也可以研究满分作文的标题是怎么取的,从字数、语言等方面分析满分作文标题的优势,然后模仿满分作文的标题取出合适的标题。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些满分作文:
1.
这篇《承百年风华,担时代之梁》标题是亮明观点类型的标题,标题质朴无华,洗尽铅华,却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知道考生的观点是什么,了解作文的主旨,标题中亮明观点,有先声夺人之效。
首段以陈延年的话引出考生的观点,也是本文的中心论点,首段言简意赅,点明作文主旨,文章主体部分分为三层,一层是回望曾经的青年,一层是如今的青年,第三层是前行路上青年可能会遇到的问题,尾段部分总结全文,上升整篇文章的高度,彰显考生的家国情怀,首尾段均与标题相呼应,深刻文章的立意。
2.
这篇作文《我不是人》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考生在论证自己是不是一个“人”,文章立意新颖,写出了作为一个人就要有***,尾段总结全文,上升高度。
这篇满分作文文章非常不错,但很多网友对这个标题起了疑问,“我不是人”这个标题真的好吗?是一篇满分作文应该有的标题吗?其实这个标题并不好,只是作文内容太过优秀得了满分。
这个标题容易产生歧义,让人产生误解,不理解标题的含义,不知道考生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有的阅卷老师看到这个标题可能就不想继续往下看了,影响印象分,文章标题更改一下会更加分。
3.
高考作文是应试作文,主要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高分,所以写作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按照高考给出的评分标准去写,比如写议论文的时候,论据选材要正确,就不能写一些不正能量的东西,譬如:原dan、早恋等,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东西有很多,比如感动中国人物、国之栋梁等,文章立意要正确,三观要正确,要有高度,不要浮于作文给出的材料本身,要深挖材料的内在含义,看材料究竟要说什么。
写高考作文的时候,要注意点题,写作文思维活跃的同学可以将文章主旨写在草稿纸上,下笔写的时候看一下文章主旨就可以很好的防止作文跑题,同时可以点题。
作文书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可以写的不那么好,但一定要认真,让阅卷老师感觉到你很认真,可以增加印象分,不要小看一两分的印象分,在高考中,一两分可能是几百个位次,同时要保持卷面整洁,不要乱涂乱抹,标题最好一次取好,不要划掉重新写,可以先在草稿纸上写下来,确定好了在写到答题卡上,答题卡上传到电脑上以后,缺点会被放大。
作文一定要有结构,结构就是文章的骨架,要结构分明,切忌不能乱写一通,自己发挥,要有结构,可以将结构写在草稿纸上,这样也便于对文章进行分段(作文不能写三大段)。
作文想要写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要着急,多一些耐心去观察满分作文是如何写作的,模仿满分作文的写作方法,建议在读学生都可以准备一些满分作文书,没事的时候可以看看,潜移默化的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作文“撞脸”背后是否有猫腻?
没有。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高考可以成功,做好自己的满意的答卷,然后取得你一份好的成绩,然后上一个好的大学,继续深造,然后再踏入社会,这是作为中国人思想传统以及制度的延续,几乎是代表了每个人的人生,基本就是这样走完自己的一生的。为了进入好的大学,找一份自己喜欢并且优秀满意的工作,他们寒窗苦读12年,为的就是高考这个,人生最大的转折点,所以大家都想拼尽全力,做最后的挣扎,努力拼搏。
在最近网络上很有争议的满分作文。老实说我没怎么看懂,不过能在紧张的考场,写出这么一篇文章,说明他是一个非常努力聪明,并且优秀的孩子,而作为阅卷老师,他们也一定是看到了这位孩子的努力,或者已经被他的特殊内容给打动,而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认为能给满分应该是他自己应得的,应该有他的特殊之处。
而从这位考生的作文内容来看,他写得非常严谨,并且他是围着自己个人理想而写,根本不像是一个高三的毕业生能写出来的如此高深,但却又浅显易懂的文章,其中的论证举例,以各种名人名言,用的非常恰当,并且不是简简单单背几个句子可以写出来的,他一定是阅读了大量的书籍,读了太多的书,以及他认真理解,细心品味,才能写出来的优秀具有学术性的文章。
他的第一位阅卷老师给出的是39分的低分,而接下来的几位老师,却给出了他55分的高分,他在经过阅卷组组长老师以及其他组员一起给出满分的这个决定。体现了浙江高三学生在作文方面学的能力水平非常高深。
我在这里祝愿他,在今后的学习生涯以及人生当中能够继续努力,活得越来越精彩。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争议,满分作文是否应该公布?
(一)浙江高考作文,网友称引用了很多冷门的名言名语,除了题目一句也读不懂
浙江在往年都会将高考满分作文公布出来,今年《教学月刊》还有官方公众号上都发布了今年的浙江省满分作文。但和往年不一样的是,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引起了很多网友的争议。最主要的一点是今年浙江满分作文中有很多让人晦涩难懂的句子,而且其引用的名人语录等都是冷门的。一部分网友称这更能体现作者的文化实力还有写作功底,但是也有的网友表示,作文就是要展示给大众看的,高考满分作文写的这样很难让人理解透彻。
(二)浙江省阅卷组长为何会干了20年,制度调动还不完善
浙江省今年的高考作文属于半命题式的,很多网友称,发挥空间太大,这也就导致会有不一样的人看待这篇作文。在第一次批阅的时候,第一个老师给这篇作文打的是39分属于正常真的分数,两外两名老师均打出了55分的高分,这也让这篇作文列入了小组二次审核的名单。由于分数差距大,所以小组内成员进行复议,认为应该给这篇作文满分60分。而阅卷的组长也被网友爆料已经在这个岗位20年,是否会有徇私的现象,还有这篇作文和一本书中的例文很相近,是否考生是投其所好。
(三)公布高考满分作文本意是好的,希望广大网友不要过分解读
每一年的高考作文,都有很多不一样的思想出现,有的人写作可能就喜欢走奇走巧,而有的人在写作的时候擅长用朴实的语句来描绘自己的经历和情感。这显然是不同的作文能够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公布高考满分作文也是让之后的考生,能够多一种提升写作的渠道。
关于浙江高考满分作文引发的争议,业内人士均有什么观点?
《生活在树上》作为2020年浙江省的高考满分作文,但是这篇作文的评分却有着很严重的两极分化,一些人认为这篇作文值得给高分,甚至是满分,而另一些人再看到这篇作文之后,直接否定了这篇作文,认为这篇作文不直得高分。
《生活在树上》作文为何满分浙江省的阅卷组语文组长点评这篇文章十分的老道,语言比较晦涩,但是所表现出的主题十分的深刻,同时又不作做,值得给满分。这篇作文我也读了,虽然里面有很多的字不认识,但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去翻译,一个字一个字的去查,发现这篇文章的辞藻不仅优美,更厉害的是这位考生可以在短短的几十分钟之内,写出一篇如此厉害的文章,中心思想也是十分的耐人寻味,直击当今社会的痛处,但是普通的读者却一点都感觉不到,这就是这篇文章晦涩所在的地方,如果一个人真正耐心的读这篇文章,一定会给满分的。
不适合高考生写作但是还有一大部分专家认为这篇作文应该给一个低分,但是没有一个专家否定了这篇作文写的不好,但是这些专家都是从一个高考生的角度来说的,一个高中生很难写出这样辞藻晦涩的文章,高考阅卷是一个很繁重的工作,尤其是语文作文的评判,一个老师根本没有时间细心去读一篇文章,都会大致的看,这样的一篇好文章就会彻底的埋没,如此晦涩的辞藻和很多我们日常生活中用不到的词语,大多数人都是不认识的,尤其是现在的高中生,即便是一些水平比较高的同学连一半的字都不认识,更不用说解释这篇文章。
所以这些专家认为这篇文章不应该给高分,甚至不提倡高中同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