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是否应该学习新闻学重庆大学张小强教授的经历让我沉默了
高考填报志愿的网络红人张雪峰老师,不建议大家本科报考“新闻学”,因为新闻学的学生毕业后很多都去其他行业了。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张小强教授发文说“别被张雪峰这样的网红忽悠,他害人不浅,误导公众。”
然后我注意到网络上一大批人加入争论中,包括很多官方媒体和专家批评张雪峰的观点,支持学习新闻学;不过也有很多网民支持张雪峰老师的观点。
作为一个留学行业从业人员,也指导学生和家长选择专业,我的观点是:
新闻学的专业壁垒比较低,如果学习能力强,可以本科学习其他理工科专业,硕士学习新闻学,这样也可以毕业后做新闻工作,而且做地更好;
但是大家一定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壁垒之间的关系,如果学习能力不足以支持学习难度高的专业,学了学不明白,找不到工作,那还不如学习一个专业壁垒低的专业,至少可以找到工作;
如果未来职业规划是进入国家单位的新闻行业,因为报考讲究专业对口,你必须要本科学习新闻学专业。
如果未来定位攻读博士,也不一定本科一定要学习新闻学。
随着大家的争论,重庆大学张小强的教育经历走入大家视野中,下图是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刊登的张小强教授的个人介绍:
重庆大学的张小强教授本科是重庆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工科专业),辅修英语专业但是没有获得学位证,硕士是重庆大学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工科专业),博士是重庆大学法学博士。然后成为了重庆大学新闻学的教授,而且是有资格招收博士生的。
张小强教授的工作经历和新闻学有关的是,本科毕业后在重庆大学学报编辑部做中英文编辑,应该是2002年硕士毕业后晋升为助理研究员,应该是2007年博士毕业后晋升为副编审,曾经在重庆日报瓜子工作担任总编室副主任。
张小强教授工作经历和硕士以及博士经历有重合,不清楚是暂停工作去读书还是边在重庆大学学报工作边攻读重庆大学的在职硕士和博士的?
张小强教授博士后做过数字出版的研究,和新闻传播有关系。
看了张小强教授的经历后,我有种冲动要写个文章,看了文章大家自己判断和评价吧。
有没有学长学姐告知一下,新闻学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究竟如何?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学这一专业备受关注。但是,很多人对于新闻学的前景还存在一定的疑虑。那么,新闻学这一专业的前景究竟怎么样呢?
首先,新闻学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随着时代的变迁,新闻学的发展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创新。如今,随着媒体的多元化和全球化,新闻学的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其次,新闻学的就业前景也非常乐观。在当今社会,媒体行业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而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可以在新闻媒体、广告、公共关系、企业传播等领域找到就业机会。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互联网上的新闻平台和自媒体也为新闻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最后,作为一门人文社科学科,新闻学专业培养的不仅仅是专业技能,更是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些能力和素养是新闻从业人员必备的品质,也是新闻学专业毕业生在职场中优秀表现的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新闻学专业的前景非常广阔和乐观,它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职业前景,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一门具有发展前途和社会意义的专业。
重庆大学有哪些教授的课是必须要去蹭的?
哈哈,重庆大学大四老腊肉学姐来回答一下下~
给我影响极其深刻的一位老师,就是重庆大学博雅学院(文科最好的学院)的田探田老师开设的通识课程《论语》。除了这是影响我一生的课程之外,介绍通识课程,可以让所有的重庆大学学子都有机会听到他的课程。
田探老师能把看起来枯燥无味的古书《论语》,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用一些耳熟能详的案例,解释那些深奥的句子。逃课率及其高的通识课,在田探老师从不点名的风格下,课堂几乎能达到场场爆满,可见田探老师的魅力。
除去田探老师课堂的魅力,田探老师这门课程所传授的内容,也是令人受益终身的。《论语》作为中华传统传承了几千年的古籍,能不曾在历史长河中被淘汰,自有它独特又幽美的意境。能得到一位恩师提点入门,运用《论语》里的只是约束自身,学会做人。
最后最重要的是,田探老师的为人。田探老师要从老校区赶到虎溪校区来为学生授课,从来没有迟到,每次到教室,都会见他在教室外的座位上读着书籍。上课的时候永远是热情饱满,甚至是服装都一丝不苟,尽力的做到言传身教。最最可贵的是,作为一位当时才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在课程结束后的第二学期,田探老师作为重庆大学最优秀的学院的博导,能因为 一位大一学子对《四书》的疑问,专程坐车从老校区到新校区为我解答疑问。那个时候不了解其中的差距,明白以后更加对他肃然起敬。
如果说重庆大学我学到最好的一课,那就是田探老师交会我怎么为人,怎么处事。很庆幸能遇见这样的一位尊师,期盼其他的同门也可以去听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