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彪点评书法大赛获奖作品评语惊艳全场
书法展览上的获奖作品,一般都是有它获奖的理由和方法,并且有些人用这些方法不断在书法大赛上获奖,被誉为获奖专业户。有的人摸清了大赛的规则和方式方法后,对于获奖或入展来说,已经不是难事了。因此,如果想要参加书法展览,就要弄清楚评委的评审机制及展览要求,。下面我们以刘洪彪在这幅获奖作品得奖后所给出的一些理由,谈谈这幅作品的优点及创作方法。
刘洪彪所给出的评语是这样说的:
此作一张白纸、48个大字、40个小字、三方印章。作者心无挂碍,信手由心,率意行进,自然排布。大格局,正能量,磊磊落落,力健气雄。其远追魏碑古拙之气,近熏时代快捷之风,深得赵之谦外形内蕴,兼融各流派墨趣笔情。作者操大笔,用宿墨,多扁锋,惯方折,取横势,喜密实,自始至终情绪饱满,从头到尾笔法统一,个性语言和自我形象显而易见。字多独立,偶尔牵连,以行为主,间出楷草,于沉雄厚朴中营造活泛。五行大字,两行小字,字数不等,行距不均,于正大宽博中避免板滞。当下书法创作,一味摹古丢失自我、希图保险只写小字、极力造势追求外表之风正酣,此作素纸大字,恣意放怀之创作心态与手法,堪当楷模。
这段话的意思是不难理解的,但总体意思是给这幅行书获奖作品唱赞歌,并没有提出作品的不足之处。先是从整体上说,这是一幅大字作品,在书写时并没有受到古人法度的约束,而是创作时在写作者自己的内心感受,在章法上也没有受到虽是字字独立的书写方式的限制,每行的字数不等,字间距也不相同,可见其章法安排完全是自由自然的。
再有就是作者的取法主体上是来自赵之谦的行书,但他并没有完全照搬过来,同时,还远追魏碑古,近受时代之风的影响,还把各流派的笔墨情趣跃然纸上。还有就是作者在书写时,用大笔、用宿墨,写出了赵之谦书法的外形,兼容了他的内在气质。当下书法创作的人,因为担心自己的书写功力,却不敢写大字作品,但这位作者则不同,他运用白素纸,不拼接,不染色,大胆书写,却创作出了令人十分满意的作品,堪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楷模。
对于刘洪彪这个评语来说,一些书法爱好者对此并不完全认同,一些人认为,这么丑的字,竟然被他说成了时代楷模,是我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还是刘洪彪有了问题。也有人说,这哪跟哪啊,人家赵之谦是碑帖融合的大家,懂金石,善魏碑,懂帖学,这位获奖作者可并不是这样的,只学会了人家的外在,并没有多少碑帖融合的功力,只是刘洪彪这么吹捧的。也有人觉得,即使写的是赵之谦,但其中的含金量并不多,只不过,能把赵之谦写到这个程度上,也算是很厉害的人了。
赵之谦是清代著名的书画家和篆刻家,他一生刻苦致力于经学、文字训诂和金石考据之学,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他是清代碑学理论的最有力实践者,其魏碑体书风的形成,使得碑派技法体系进一步趋向完善,从而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隶诸体上真正全面学碑的典范;在篆刻上,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广为取法,融会贯通,以“印外求印”的手段创造性地继承了邓石如以来“印从书出”的创作模式,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当下书法展览上,也时有赵之谦书法出现,有的参展作者以赵之谦书法的风格在展览上入展或获奖,但这些作品的出现,也曾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同说法,有的人认为,学习赵之谦没错,但人家可是一位大家,懂得金石,开创的一代风气,对书法、绘画、考古等均有研究和成就,而今人在书法方面哪儿能扛得起这么重的担子,无法就是把人家的字形学到手,再去送个作品参展,根本就是两回事。
还有的人认为,当代书法展览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形式,书法本来就是尊重个性的创作,为什么要通过书法大赛来规范为统一的模式。还有就是,那些书法评委对所评选出的作品,都是按照他们的喜好来考量的,他们喜欢的就能上展,不喜欢的就筛出去,何来公正之理?刘洪彪对这幅作品所给出的话语正好说明了这一点,不是吗?
对于上述各方面的看法,大家还有哪些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发表,一起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书法古今。
刘洪彪的荣誉历程
1954年书法家刘洪彪生于江西萍乡。
1987年书法家刘洪彪在洛阳博物馆举办二人书画联展。
1994年,书法家刘洪彪举办刘洪彪40岁墨迹展。
2004年5月,书法家刘洪彪参加“北京22人书法展”。刘洪彪50岁墨迹展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
刘洪彪五十岁在京展墨迹;出任全国第二届行草书法大展评审委员。
由第二炮兵政治部和中国书协共同主办的“刘洪彪五十岁墨迹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开幕。
“刘洪彪五十岁墨迹展”分为律诗、联句、祝辞、絮语、杂文五个部分,每个部分10件作品。展览创意频出,新风扑面:一是书写内容均为书书家自撰;二是50件作品各具面目,互不雷同;三是弃用传统挂轴装裱方式,而***用板杠装饰;四是把展厅视为一件大作品进行整体包装;五是同时推出作品集、专刊、纪念封和明信片,与展览交相呼应。
刘洪彪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评审委员会委员、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专业书法家,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展览开幕当天还召开了“刘洪彪作品讨论会”,来自首都书法界、学术界的人士对“刘洪彪五十岁墨迹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2005年书法家刘洪彪参加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书法家刘洪彪出任全国第一、二届电视书法大赛评审委员。
2006年,书法家刘洪彪荣获2006年度『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个人。
2007年书法家刘洪彪年获中国书坛首届兰亭雅集『兰亭七子』称号,2007年书法家刘洪彪在北京设立『刘洪彪书法馆』。
2008年书法家刘洪彪受***总政治部表彰,被授予『全军文化艺术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书法家刘洪彪出任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评审委员。
2009年书法家刘洪彪出任全军美术系列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副主任;书法家刘洪彪获中国文联颁发的在2006一2009年,送欢乐,下基层,活动中作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
2010书法家刘洪彪《刘洪彪文墨》荣膺2010“中国最美的书”。
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刘洪彪字后夷,号逆阪斋主,是我国当代知名书法家,书法作品受到广大的好评。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欣赏
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图片1
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图片2
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图片3
刘洪彪精选书法作品图片4
刘洪彪人物简介
刘洪彪,字后夷,号逆坂斋主。1954年生于江西萍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草书委员会秘书长,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第二炮兵政治部文艺创作室主任,国家一级美术师。为中国书协首届德艺双馨会员。
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诸多高规格大展并获奖。曾举办二人书法联展、两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四十岁墨迹展》、《五十岁墨迹展》。参加2005年中国美术馆首届当代书法名家提名展。先后出任全国第一、二届电视书法大赛和全国第二届行草书法大展、首届青年书法家作品展、第五届中国书坛新人新作展评审委员。
先后出版作品专集和合集六部,出版文集《缀连琐碎》,主编《第二炮兵团书法作品集》。曾多次担任重
要展览的艺术策划。
书法中著名章草字帖是什么章
章草是我国有两千年历史的古书法。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有不少专家、学者,留下了相当多的论述和著作。既然如此,还有什么要说的呢?原因有二:第一,章草本身,如结构音训,以至译文等,有许多至今还有不同意见。第二,就是章草的书法及在书法历史上的地位等一般性的问题,不仅各个时代,甚至每一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看法。
关于章草的起源,一般的说法是:一、唐张怀瓘《书断》:?章草者,汉黄门令史游所作也。?二、刘宋王愔云:?汉元帝时史游作急就章,解散隶体兼书之。汉俗简隋,渐以行之?。三、北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凡草书分波磔者名章草,非此者但称草,犹古隶之生今正书,故章草当在草书先,然本无章名。因汉建初中,杜操伯度善此书,帝(按即章帝)称之,故后世目焉。?以其施于章奏,故曰章草。
上面几种说法,有的是对的,有的则可以商议。如章草发生在西汉后期,即元帝前后。到东汉早中期,即章帝前后达到***。从它的时代来说,问题不大。再如章草的名称,历来有?可以用于章奏?和?得到章帝的承认?两种说法。虽然都有道理,但在古代,皇帝就是一切。所以因章帝而得名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些。又如?章草是草书中之有波磔的,?不失为重要特征之一。不过从章草的全貌来看,还不够全面。章草既然成为书法史上的一种字体,它之不同于隶书或草书,是多方面的。
我一向反对仓颉制定文字的传说,也同样不信史游一个人既创造章草,又编定《急就章》。因此对章草的起源,照我的看法,从篆书转变为隶书的历史,很有参考价值。《晋书卫恒传》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佐书,曰隶字;汉因行之。隶书者,篆之捷也。?《左传隐公五年》:隶,?早隶之事。?注:?早隶,古之贱役。?即胥吏之类。所以隶书是书吏们贪签简捷所写的俗体。***取其书写方便,经加工整理,定为全国通用之书体。名之日隶者,因为它原来是早隶之书也。
人类社会不断的发展,文化永无止境的进步,其动力就在于有永远不会满足现状的思想。汉代以笔杆子为工具,或与书写有一定关系的劳动人民,他们对转篆为隶欢呼了一阵,声音刚停下来,又在动脑筋,于隶书的基础上,谋更进一步的窍门;终于找出了?草体化?这条新路子。从此以后,埋头苦干了几十年,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不仅在社会上横冲直撞,所向无敌。甚至把这只手伸到了官府,以至王宫的大门口。到西汉后期,大有?大水冲垮龙王庙?的势头。对这一点虽然历史古藉没有说过,但从居延遗址等处出土的成千上万的汉代及魏晋木简中,不难找出这样的事实。
文字、书法在古代,毕竟是上层社***占有的?法宝?之一。在受到这股风潮冲击时,当然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包括帝王在内的上层分子,鉴于周代晚期?分为七国,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混乱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从他们以后所做的一切,归纳出来当时决定了三个原则:第一,认识到这个?草体化?的潮流,来势凶猛,已经到了无法抵挡或镇压得下去的地步。所以只能逆来顺受,有条件的接受下来。第二,以隶书作为汉王朝的通用书体,是?刘氏先王?定下来的制度,所以决不能废除。在接纳草体时,必须保留隶书的特点。第三,在改的中间要注意规范化,要整理出一部标准的字书,用以推行新的书体。这就是传世的《急就章》。所以章草的形成,是集中了当时上层分子的智慧结晶。以后经过不断修改、补充,日臻完善。到汉章帝批准其用于章奏时,则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