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文学常识—“宋四家”
2023年省考公务员考试行测文学常识—“宋四家”
在我们国考、省考等考试涉及的文化常识知识中有很多古代的“当红组合”,例如大家熟悉的“唐宋八大家”、“楷书四大家”等。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是我国古代书法领域的实力组合“宋四家”,分别是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简称“苏、黄、米、蔡”。这四个人均是北宋年间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代表人物。下面我们就来分别介绍一下这四人的书法成就:
苏轼,大家都知道苏轼的文学成就,但是其实苏轼的书法成就也很高。其人擅长楷书、行书,代表作品有《赤壁赋》、《后赤壁赋》、《黄州寒食帖》。其中《黄州寒食帖》更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足见苏轼的书法造诣之高。
黄庭坚,擅长楷书、行书。代表作有《诸上座帖》、《经伏波神祠诗》。
米芾,诸体皆工,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代表作有《蜀素帖》、《珊瑚帖》、《苕溪诗卷》。
蔡襄,擅长楷书、行草,代表作有《自书诗帖》。
下面我们来看道试题:
【例1】以下说***确的有--。
A.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芾、蔡京,以诗文著称
B.蔡京为人忠厚、正直、讲究信义,学识渊博-为官贪婪,做事骄奢-
C.黄公望既是宋四家之一,又是元四家之一
D.宋四家中有一人位列唐宋八大家中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宋四家”的了解。具体指北宋时期书法成就颇高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故A、B选项错误。黄公望并非宋四家,故C错误。这里实际是设了一个坑,用黄公望替换黄庭坚,易使考生混淆。唐宋八大家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由此可见宋四家与唐宋八大家共有人物只苏轼一人。故本题选D。
由试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宋四家”主要就是考察指的是哪几个人。试题尤其喜欢在黄庭坚这里挖坑,将他和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弄混,考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一定要记得区分。文学常识涉及范围较广,故对考生知识涉猎的广度提出了较高要求,考生应在学习、工作、生活中不断积累,积少成多、聚沙成塔。
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
【篇一】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古代美术绘画
商朝:甲骨文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文字,用于王室和贵族的占卜活动。自1899年首次发现甲骨文起,目前我国已出土甲骨15万片,共出现甲骨文4500余字,目前仅破译了1500多字。
西周: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西周晚期的毛公鼎,腹内铸有铭文499字,是目前已发现的铭文最多的青铜器。
秦朝:标准字体是小篆,民间流行更简化的隶书。
汉朝:隶书是主要字体,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
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黄庭经》。
唐代:初唐三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
盛唐:颜真卿,“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祭侄文稿》。
中晚唐:柳公权,“柳体”,代表作《神策军碑》。
张旭和怀素和尚被誉为“草圣”。
宋: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宋徽宗赵佶也是位杰出的书法家,以“瘦金体”著称。
元:赵孟頫与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注意:2009年,中国书法、篆刻艺术双双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春秋战国时期:绘画已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长沙楚墓出土的《妇女凤鸟图》、《御龙图》是现存最古老的帛画。
两汉:汉代壁画和帛画成就较高。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是汉代艺术珍品。
魏晋南北朝:带有宗教色彩,以人物画为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女史箴图》。
隋:展子虔《游春图》。
唐:阎立本《步辇图》、《历代帝王图》;“画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周昉《簪花仕女图》。
五代:董源《潇湘图》。
宋:宋徽宗赵佶代表作《瑞鹤图》、《芙蓉锦鸡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范宽《雪景寒林图》《溪山行旅图》。
元: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赵孟頫代表作《秋郊饮马图》。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于清代顺治年间曾遭火焚,断为两段,前半段重新定名为《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半卷《富春山居图》世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
明:明四家(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
清:清初四僧(石涛、朱耷、髡残和弘仁);郑板桥代表作《兰石图》、《竹石图》。
【篇二】202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古代礼仪
一、拱手礼
两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为扬善隐恶。盖以左手为善,右手为恶之故),举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礼亦称抱拳礼。道侣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礼,表示恭敬。另外,有一种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内,掐右手子纹(即无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于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纹(即中指上纹),外呈“太极图”形,内掐“子午诀”。这种抱拳形式多用于打坐时,其寓意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礼或作揖礼时,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抱拳礼
一种传统的见面礼仪,其实所谓礼仪在古代来说都是经过一些表示不会伤害对方的仪式发展而来的,例如:
握手:之所以必须右手握,是用以表示“我右手里没有武器”以示好。
抱拳、作揖、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
在武术礼节中,有一个叫抱拳礼,抱拳礼的具体涵义是:左掌表示德、智、体、美“四育”齐备,象征高尚情操。屈指表示不自大,不骄傲,不以“老大”自居。右拳表示勇猛习武,左拳掩右拳相抱,表示“勇不滋乱”、“武不犯禁”,以此来约束、节制勇武的意思。也有一说为:左手五指并拢(代表五湖),右手握拳(代表四海),左手搭在右手上,表示五湖四海皆兄弟,这就是抱拳礼的由来。没听说有什么所谓承让献丑之类的话。
大家平时备考中要多多积累,就会发现常识有很多有趣的知识点,也不觉得枯燥。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的文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经》的文学常识 关于作品一类的
《阿长与<;山海经>; 》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原载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第一卷第六期。现已被编入北师大七年级上期教材(五四学年段)与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人物形象分析记人之作最忌事无巨细写成一篇流水帐,最怕把人物的鲜明性格淹没在一般性格的叙述之中。本篇在繁简取舍方面极见功力。长妈妈的姓名、经历,鲜为人知,便用三言五语带过。长妈妈踏死哥儿最喜欢的隐鼠一事,因在前一篇《狗·猫·鼠》中已有叙述,本篇自然无需重复。而她的“讨厌”之处,亦即喜欢“切切察察”和夜间睡成“大”字,要言不烦,却写得生动而具体。
个人觉得你可以百科一下。
2.文学常识填空
公务员考试du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学常识: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该散文入zhi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2016版)。
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学dao常识,从地域专范围划分,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其中,中国文学按照时间分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如: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汉赋)、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唐诗),等。
公务员考试,考生或参考四川省考行测备考资料(整理属)夯实行测基础知识,并提升应试技巧。
3.鲁迅的文学常识
鲁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后发表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他的著作主要以***、杂文为主,代表作有:***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 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4.鲁迅代表作及文学常识
前面是书名,后面是书里作品
鲁迅作品欣赏
小 说
呐 喊 《呐喊》自序 狂人日记 鸭的喜剧 故乡 孔乙己 药
阿Q正传 兔和猫 社戏 风波 白光 一件小事
彷 徨 祝福 弟兄 离婚 伤逝 长明灯 孤独者 在酒楼上
故事新编 铸剑 理水
散文诗及散文集
野 草 《野草》题辞 秋夜 风筝 过客 腊叶 好的故事 雪
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 死火
朝花夕拾 狗·猫·鼠 阿长与山海经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父亲的病 琐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藤野先生
杂 文 集
坟 《坟》题记 春末闲谈 灯下漫笔 写在《坟》后面
热 风 六十三 “与幼者” 六十六 生命的路
华盖集 夏三虫 战士和苍蝇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连环图画”辩护 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 《自选集》自序
祝中俄文字之交 为了忘却的记念 非所计也 学生和玉佛
看萧和《看萧的人们》记
伪自由书 天上地下
准风月谈 夜颂
花边文学 化名新法
且介亭杂文 儒术 说“面子” 脸谱臆测 随便翻翻 答《戏》周刊编者信
病后杂谈之余 《且介亭杂文》附记 门外文谈 中国语文的新生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中国文坛上的鬼魅 忆韦素园君
忆刘半农君 从孩子的照相说起 运命 病后杂谈
论俗人应避雅人 关于中国的两三件事 答国际文学社问 阿金
《且介亭杂文》序言 拿来主义
且介亭杂文
二集 《且介亭杂文二集》序言 “招贴即扯” “寻开心”
人生识字胡涂始 “文人相轻” 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
论“人言可畏” 再论“文人相轻” 文坛三户 从帮忙到扯淡
名人和名言 三论“文人相轻” 四论“文人相轻”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六论“文人相轻”——二卖
七论“文人相轻”——两伤 不应该那么写 什么是“讽刺”?
《全国木刻联合展览会辑》序 叶紫作《丰收》序 隐士
《中国新文学大系》***二集序 “京派”和“海派”
“题未定”草”(一至三) “靠天吃饭” “题未定”草〈五〉
萧红作《生死场》序 “题未定”(六至九) 论讽刺 论新文字
《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
且介亭杂文
末编 半夏小集 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白莽作《孩儿塔》序 死
女吊 我要骗人 写于深夜里 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
集外集 《集外集》序 鲁迅自传 选本
集外集拾遗 上海所感 译本高尔基《一月九日》小引
两地书 《两地书》序言
5.阿长与山海***学阐释
阿长(1821~1899),鲁迅称她为长妈妈,浙江绍兴东浦大门楼人。她是鲁迅儿时的保姆。
长妈妈的夫家姓徐,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叫五九,是做裁缝的,她有一个女儿,后来招进了一个女婿。
“长妈妈只是许多旧式女人中的一个,做了一辈子的老妈子(乡下叫做‘妈妈'),平时也不回家去,直到临死。”长妈妈生前患有羊癫疯,1899年4月“初六日雨中放舟至大树港看戏,鸿寿堂徽班,长妈妈发病,辰刻身故”。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其实,这个来自东浦的长妈妈身材矮小,周家原先的保姆:章福庆的妻子阮氏——“庆太娘”才是真正的长妈妈,个子高大。更换保姆后因为叫惯了,也把东浦的那位叫做长妈妈。不过,笔者曾特地为此函询周树人夫妇,回答是否定的意见,周树人日记里的“章妈”也是东浦的那位长妈妈死后再雇请的
6.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因为她睡觉时占我地方及谋害我的隐鼠,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
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
7.鲁迅的作品阿长与《山海经》
《阿长与山海经》塑造了一个虽然缺乏文化、心地却十分纯朴的农村妇女典型。长妈妈因为没有文化,所以行为粗鲁,并且有许多鲁迅所不喜欢的缺点。但她却很关心孩子:鲁迅那时渴望有一部绘画的《山海经》没有办法上街去买,不料有一天,阿长却给鲁迅买来了
阿长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记述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长妈妈——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保存着朴实善良的爱,令作者永生难忘。从长妈妈身上,我们看到鲁迅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们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颂他们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
阿长与山海***学常识
1.阿长与山海***学常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奠定了***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的主力。
中国当代
鲁迅
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原名周樟寿,又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境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此改变国民精神。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野草》,《朝花夕拾》《彷徨》《华盖集》《呐喊》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鲁迅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2.阿长与山海***学常识
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在《新青年》发表了鲁迅的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短篇***的《狂人日记》﹐充满了对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封建道德传统的批判精神。
奠定了***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的主力。
中国当代鲁迅著名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原名周樟寿,又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境衰败变得贫困。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此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他的第一篇白话***《狂人日记》。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他的著作主要有《祝福》、《阿Q正传》、《狂人日记》,《野草》,《朝花夕拾》《彷徨》《华盖集》《呐喊》等。北京、上海、绍兴、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
鲁迅的***、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我”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八件事,刻画了一位粗俗,迷信,守旧,愚昧但真诚善良,忠厚的普通保姆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长妈妈的尊敬、内疚、感激和怀念,祝愿之情。通过写阿长的特点,表达对当时妇女阶层愚昧无知的同情。
3.文学常识填空
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学常识: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2016版)。公务员笔试行测常识判断之文学常识,从地域范围划分,分为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
其中,中国文学按照时间分为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 比如: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汉赋)、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唐诗),等。
公务员考试,考生或参考四川省考行测备考资料(整理)夯实行测基础知识,并提升应试技巧。
4.《阿长与山海经》简介内容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绘图《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三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的一个人.《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阿长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阿长安息.。
5.总结《阿长与山海经》知识点
唐山市第七十五中学 袁庆国 【教学目标】 l 词语积累。
l 根据不同语段特点,***用不同方法品析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l 联系生活,读懂身边的爱。
【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重点放在运用多种方式品析语言。难点在于作者对于阿长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前预习检查:字词检查,为了把字词教学落实到实处。二、选读三段文字,(大屏幕显示)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1读2写出阿长什么特点3文段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嚓嚓的毛病的,根据你对红字的理解,两个人一组来演示一下,说话需要有对象。
4表达了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板书讨厌。总结: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运用演读,让学生去体验,在体验中领会语言的生动形象)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读1这段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的?一个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
我们主要是研究这个摆子,如果改成睡成一个大字有什么区别?(可以讨论)摆字表现了阿长好像是故意的,人为的,而睡字是无意的。这里表达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不满意。
(抓住关键词语,领会词语运用的妙处和背后渗透的情感)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
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
我忽而记得了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读。大家要注意这里的元旦,是指大年初一。
1我们先来研究这个情景,惊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惊异?惶急是什么意思?阿长为什么惶急。2在大家想象这个情景,如果不能想象出来,两人可以比划一下这个动作。
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想一想如何读这两句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怎样的情感。
(引导学生走进情境,在情境中朗读) 分析以上三段文字,想一想童年的“我”的情感态度?三、再读三个语段 1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比较两个“敬意”,体会情感的不同) 读1。这两个敬意是敬佩还是尊敬的意思?这两个敬意是缘于什么产生的?这两个敬意多我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原谅了晚上睡觉把我挤到一角,而这个敬意因为银鼠的原因而消失了,而第二个敬意是把银鼠的怨恨给完全消灭了。
第一敬意是肤浅的,第二怨恨是深刻的。是由衷的。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深情朗读,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深厚情感) 老师范读——大家齐读——师生教读 四、两种情感都是爱。三十年过去了,我慢慢的领悟到那份敬佩之情,原来是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我还会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吗?我们读不出来了,这里有哦更多的宽容和理解。
阿长真爱着我,我在成年之后才读懂了这份爱。五.联系生活,读懂身边的爱。
因为这次讲课,我再一次重读这篇散文,感触颇多,备完课我写了一小段随笔。雨夜,我静静地读着《阿长与》。
那些真实生活的细枝末节,那些曾经的厌与烦,甚至恨,都让时间慢慢地诠释成了一缕真情,一份感动。儿时父母的唠叨,也曾让我满腹怨恨。
为人父母后,才渐渐明白那份爱的深厚。每当女儿如我小时候捂起耳朵,亦或摔门而去,我总是一阵阵心痛,那份心痛不是因为女儿的不懂事,而是对父母的一份愧怍。
我的父母老了,不再如小时候管束着我,而是站在村头长时间看我回家的路,或看我回城里时路上卷起的尘土。那份凝视,那份惦念一如我小时候离家读书的情景。
只是我现在才读懂。愿我的父母永远健康,愿我的女儿快快长大!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
《读懂身边的爱》。 作业与课外阅读拓展。
1. 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它,你一定能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2.课外阅读《我最恨的人去了》(《视野》2004年综合版11期)(文章复印发给学生) 附:教研员庄洪江老师对本节课的点评 袁庆国老师执教的这节《阿长与》,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河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袁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深厚的教。
6.阿长与山海经的文章中心
《阿长与山海经》这是—篇纪实性的文章.文章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表现了长妈妈的性格特点.作者通过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长妈妈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怀念.文章先介绍了人们对长妈妈的称呼,称呼的由来和她外形的特点,以及她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如写她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睡觉爱摆“大”字等;接着写她懂得的许多“我听不耐烦”的规矩.比如元旦、除夕吃福橘、人死了要说“老掉了”等;最后写了长妈妈“我”买《山海经》的事,而且叙述得很详细.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文章主体在于围绕《山海经》,写我对长妈妈的感情变化.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最后我对她又有新的敬意,是因为她给我买了《山海经》.长妈妈是一位经历苍桑的人,这里不仅写她迷信,有麻烦的礼节,而且突出了她的伟大,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她却成功了.很好地概述了一个人物形象.而我对长妈妈的感情也是文章的关键,文章的主体把握及最后对她的缅怀、祝福,都能说明感情很深.语言上或叙或议,前后呼应,如3次写“大字形”睡式及谋害隐鼠的怨恨,朴实中带有点韵味,让读者细细体会其中.读完此篇文章,不难发现,长妈妈这样一个艺术典型形象,独特而不平凡,而也揭示了封建社会比较黑暗、腐朽的事实.作者此篇文章包含的爱心与同情,让我们再一次回到纯朴的年代,去关怀身边一个人.。
7.阿长与山海经 主要内容
《阿长与山海经》忆述儿时与保姆长妈妈相处的情景,描写了长妈妈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的性格。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求已久的书《山海经》之情,充满了尊敬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和对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诚的怀念。
文章着重写了我幼年时与长妈妈的一段经历。长妈妈是一位保姆,而我对她的印象能如此深刻,可见我对她的感情至深。
文章也进一步介绍了她的名字、体形等。 扩展资料作品赏析: 首先,在整体构思上,长妈妈作为肯定和赞颂的人物,从“人气”的角度被赋予了对比的意义。
所谓暗夜里的明珠,就是说,只有同那些“名人名教授”相比较,只有在“夜游的恶鸟”面前,长妈妈性格的光泽才显得格外耀目,读者才感到鲁迅对她的肯定和赞颂具有分量,产生共鸣。 其次,就对长妈妈这个人物的描叙本身来看,鲁迅并不因为对她的尊敬而“为贤者讳”,阿长的确有的缺点和毛病,鲁迅又恰如其分地表明了他的态度。
另一方面,也没有因为写了缺点毛病而影响阿长的根本素质。所谓“沙里淘金,很能说明鲁迅描叙阿长的特点,“金”在“沙”里经作者一番淘洗,逐渐露出了她的本色。
该肯定的充分肯定了,该否定的恰如其分否定了,否定里包含着肯定,而整个肯定又与不著文字的否定互为表里。这是此文最突出的一个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