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在即今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 来听新闻
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星期,各地学子们将踏上考场,迎来人生中一次重要的考试。作为***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2023年高考有哪些新变化?各地如何部署高考工作?
多地报名人数上涨,湖南、四川等地创新高
2023年高考全国统考于6月7日开始举行,具体科目考试时间安排为:6月7日9:00至11:30语文;15:00至17:00数学。6月8日9:00至11:30文科综合/理科综合;15:00至17:00外语,有外语听力测试内容的应安排在外语笔试考试开始前进行。
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省级统考和高校的招生考试时间,分别由各省级招委会和高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确定并发布。
近日,多地都已公布打印准考证以及确切的考试时间。
近期,部分地区还公布了今年高考报考情况。可以注意到,多地报名人数增加,一些地方还创下历史新高。例如,2023年,湖南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68.4万人,比上年增加2.9万人,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另据媒体报道,今年,四川省高考报考人数超80万,创历史新高。
此外,今年云南省高考报名人数达39.93万人,比去年的38.83万人有所增加。其中,普通高中生35.57万人,“三校生”4.36万人;参加艺术类专业考试的有3.25万人次,参加体育类专业考试的有1.88万人。
今年甘肃省高考报名人数共计247848人,比去年增加4600人。其中,参与普通高考考场编排考生196678人。
防范手机***,多地首次配备智能安检门
今年,各地都将防范手机***作为重中之重,多地考场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
如云南省透露,今年所有考场均为标准化考场,所有考点首次配备使用智能安检门,所有考生经智能安检门检测无异常后方可进入考点。同时,考生在进入考场前还要进行人工安检,坚决把手机拦在考点之外,各考点均实现5G手机信号屏蔽全覆盖。
江西省教育考试院《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中也表示,今年高考入场新增了安检门环节,考生需接受考点、考场双安检。严禁考生携带手机、智能手表、耳机等电子设备进入考点考场。
河南省教育考试院《致2023年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也介绍,该省开展手机***专项治理,配备智能安检门,手机带不进、藏不住、用不了,实行“智能安检”,“无声入场”,统一配备文具,大数据筛查核实存疑考生,随机编排考场,跨县监考,***监考,跨市网上巡考,考后复查比对报名和入场照片,智能筛查考场***,录取时向高校提供考生试卷图像和入场照片等,多措并施,全面防范考试舞弊,严打涉考犯罪。
湖南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安全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还要求,5月底前完成考点智能安检门建设全覆盖,坚决将手机等高科技***器材堵在考点之外。
多地明确考生防疫政策
在疫情防控政策方面,多地有不同程度调整。如福建省要求,要按照“乙类乙管”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坚持科学精准防疫,加强考生和家长防疫指导。
山东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夏季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要求,考生要做好健康监测。于考前3天起自主开展健康监测,有发热等可疑症状的,应立即进行核酸或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的,主动联系考点所在地教育招生***报备,按照相关要求在考点备用考场参加考试。
考试当日或考试期间出现可疑症状的,现场进行抗原检测,检测为阳性的考生将安排在备用考场参加考试。备用考场考生须全程规范佩戴口罩。信中还表示,请考生考前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做好个人防护,保持规律饮食和作息,确保以最佳的状态迎接考试。
江西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也要求,考前应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不必要聚集活动,减少疫情感染风险。
黑龙江发布的《致全省2023年普通高考考生的一封信》中则提到,虽然***疫情防控施行“乙类乙管”,但是我们还要做好个人防护,考前减少聚集和流动、不去人员密集场所,当好自身健康第一责任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三农新资讯
国家乡村振兴局:进一步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5月27日,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在河南省兰考县召开的全国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上表示,要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和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任务狠抓落实,进一步推动驻村帮扶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基本结束,农作物全部播在丰产期
据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5月28日发布消息,黑龙江省春耕生产基本结束,各类农作物全部播在最佳丰产期。连日来,黑龙江省抢农时、抓进度、强指导,努力把各种农作物播-插-在最佳丰产期,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组织11个下沉一线包市地工作组,深入市县指导督促各地全力抓好粮食和大豆任务落实。据农情初步统计,截至5月26日,该省粮食作物播种-插秧-面积超国家下达任务705.9万亩,其中大豆播种面积超国家下达任务78.8万亩。
民生资讯
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首次商业飞行
5月28日12时31分,经历1小时59分钟飞行,由C919大型客机执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平稳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穿过象征民航最高礼仪的“水门”。标志着该机型圆满完成首个商业航班飞行,正式进入民航市场,开启市场化运营、产业化发展新征程。C919大型客机是我国首次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2022年9月完成全部适航审定工作后获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
财政部下达水利救灾资金7.28亿元
近日,财政部会同水利部下达水利救灾资金7.28亿元,其中,5亿元用于水毁水利工程修复,2.28亿元用于白蚁等害堤动物灾损整治,支持湖北、浙江等28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利用汛前时机,及时开展水毁灾损水利工程设施修复,保障水利工程安全度汛。
这些名家作品,一律不准出境!
5月26日,国家文物局网站公布了《关于颁布1911年后已故书画等8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的通知》。通知表示:为加强文物保护工作,防止近现代珍贵文物流失,完善文物出境审核标准体系,我局研究修订了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研究制定了1911年后已故陶瓷、雕塑、扇子、织绣、玺印、烟壶、漆器等7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通知显示,1911年后已故书画类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单包括“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41人)”和“代表作不准出境者(158人)”,其中丰子恺、李可染、吴冠中、傅抱石均位于“作品一律不准出境者”名单中。
社会百态
大学生凌晨离开图书馆,发现门口保安认真背单词
近日,在江苏南京,大学生凌晨离开图书馆,发现门口保安在认真背单词。网友:努力的人到哪都闪闪发光。(新华每日电讯)
小学生借钱坐公交,每个人回应都好暖
5月25日,浙江宁波,小学生坐公交回家,因没带钱于是向辅警和路人借2元钱坐公交,无奈大家身上都没带现金。公交车到站后,辅警表示帮没带钱的小学生刷公交卡,公交司机挥挥手表示不用了。网友:每个人的回应都好暖!(美丽浙江)
男孩街头打碗演奏精彩流畅引围观
近日,甘肃张掖,7岁男孩街头打碗演奏《护花使者》,精彩流畅引围观,网友:这就是满级小孩吗?(新华每日电讯)
网友互动
Response
5月26日,《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的决定》批准通过,条例增加“行人通过路口或者横穿道路时,不浏览手持电子设备”的规定。为纠正斑马线“低头族”现象,此前已有多地立法予以禁止,违反者处警告或罚款,罚款为5元、10元、50元等。对此,你怎么看?你觉得过马路时玩手机应该被处罚吗?
欢迎大家评论留言与我们互动,在评论区说出你想对我们说的话,并将农视网微信公众号推荐给你的家人或朋友。留言点赞数超过50的朋友,将会获得中国三农发布新款马克杯一个。马克杯共有三种颜色,我们将会随机送出。后期我们将为大家送出更多的礼品,快留言和我们互动吧~
今日小知识
扭伤后该热敷还是冷敷?
扭伤在生活中很常见,很多人搞不清扭伤后应该热敷还是冷敷,往往因为错误操作导致症状加重。只需记住一个原则:关节扭伤早期冷敷,后期热敷。初期冷敷,低温可使血管收缩,能有效凝血,控制伤势。热敷通常是在扭伤出现24小时后进行,此时因伤破裂的血管已不再流血,用热毛巾敷在患处,可使淤血消散、放松关节。
天气
5月29日08时至30日08时,内蒙古西部、陕西东部和南部、山西西部和南部、河南西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中到大雨,其中,四川盆地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100~120毫米)。甘肃河西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
1、
2、
3、
主播|张玮
编辑|崔竞旖
责编|康轩山
主编|蒋琳
监审|钟倩
出品|中国农影新闻中心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2023年陕西省高考政策
2025年起——
■ 除提前批次外,分本科、专科两个批次录取
■ 按照物理科目组合、历史科目组合两类分别划线分别投档
■ ***取院校专业组方式录取
? ? ? ? ? ? ? ? ? ? ? ? ? ? ? ? ? ?
6月27日上午,陕西省***新闻办举行陕西省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标志着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全面启动。
《陕西省深化普通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明确了陕西高考综合改革从2022年全面启动,2025年整体实施;回答了“考什么”“怎么考”“怎么招”等关键问题;打破了传统的文理科“固定组合”考试模式,给了学生更多“选择权”;改变了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录取学生的模式,向“两依据、一参考”招生录取模式转变;突破了单一高考录取路径,向“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转变。
? ? ? ? ? ? ? ? ? ? ? ? ? ? ? ? ? ?
2023高考是最难的一年吗
一、2023年高考为什么惨?
2023年高考开始后,关于“2023年高考会惨”的说法越来越多,查询相关信息后,以下关于2023年高考的预测已经整理完毕。
1、高考人数或创新高
最近几年,高考人数呈上升趋势。尤其是近两年,高考人数呈断崖式暴涨。2021年高考1078万人,2022年高考人数达到1193万,比 2021 年增加 115 万,也创造了高考人数创历史新高。
按照这种增长趋势,2023年高考人数可能不会下降,只会比2022年高,甚至可能超过1200万人。高考人数增加,也意味着高考的竞争更加激烈。
但,面对高考人数的增加,我认为,候选人需要有危机感,但不要太担心。因为高考人数增加,各省、各学校也出台了很多扩招政策,录取率只会上升。
2、滚动内容更改
2022 年 9 月 15 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学生司司长王辉说,现行教育悄握考试制度加强了教与试的衔接,注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宏并等关键技能。
也就是说,全国统一命题试卷中的省份,课程问题可能更灵活,更注重考查考生的思维敏捷性和应用能力。但,考试题目的灵活性,不会偏离教科书,学生只需要打好基础,在平时的复习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
2023高考要戴口罩吗
2023高考课自行决定要不要戴口罩。
2023年高考即将来临。据教育部消息,今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291万人,比去年增加9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这是实行******感染疫情“乙类乙管”新形势下的首次高考。
教育部网站6月1日新闻稿称,该部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等部门,指导各地深入总结以往经验做法,坚持科学精准防疫,精准落实“乙类乙管”等要求,完善方案预案,针对不同考生情况分类设置考场,备足备用考场和工作人员,做好考生和工作人员考前健康监测,细化防疫措施,及时发布考试防疫要求。多地疾控部门相继发出健康提示,望广大考生保持平常心。
多地就考场佩戴口罩问题予以解答。如下:
1、四川泸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月1日发文称,不要一出现相关症状就立刻认为自己是“阳了”,从而变得天天紧张兮兮的。要知道,其他因素也会导致出现头痛、流涕、咳嗽、咽干等症状,比如天气变化引起的普通感冒等。
据监测数据显示,泸州市本轮疫情绝大多数中青年患者在感染******后主要以无症状或轻症为主,特别是“二阳”患者,多数仅表现为上呼吸道症状,病程也较短。对于***感染的风险,广大考生与家长既不可无视,也不必过于担心,应以平常心对待,不要给自己增添太多心理负担。
2、***自治区疾控中心5月31日也呼吁考生保持良好心态。“根据现有的数据显示,目前******重复感染的表现更容易为轻症病例。但考生仍要做好防护,尽量保证以饱满的状态去参加考试。家长也要时刻关注考生心理状态,营造轻松的考前氛围,多与考生交流,疏导考生心理压力,保持考生积极的备考心态。”
3、黑龙江双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表示,考试过程中,除特殊情况外,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4、云南个旧市招生考试委员会表示,普通考场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备用考场考生全程规范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
5、贵州桐梓县教育体育局表示,考生进出考点、考场时需规范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进入考场就座后由考生自行决定是否佩戴口罩。
6、广西柳州市招生考试院也称,考生进入考场就座后可以自主决定是否佩戴口罩。但该院发出的通告亦提醒,考生要自备口罩,在进入考点、考场前自觉佩戴口罩。考试结束后,考生应立即佩戴口罩,听从考点工作人员的安排有序离开考场,自觉保持人员间距,不得拥挤,不得在考点内滞留。
高考注意事项
1、做好时间规划:高考考试范围广,时间长,需要考生做好时间规划。掌握高考考试的时间分配和备考时间,在考试前准备充分是至关重要的。
2、注意复习方法:复习方法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认真复习重点和难点的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切忌死记硬背或盲目做题。
3、合理安排休息时间:考生有必要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尤其是前一天以及考试当天,需要保证身体和精神状态最佳状态。
4、携带必要的考试材料:考试前需要检查准考证、***、笔、橡皮、尺等考试用具是否齐备,以及一些个人需要的药品、零食等。
5、遵守考试纪律:在考试中,需要仔细阅读考场礼仪和规则,遵守考场纪律,不得***,否则将面临严重的后果。
6、积极心态:最后,高考是一场考验,需要考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并且在考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以确保自己能够进入最佳的考试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