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新消息艺术生体育生保送生被“严控”
2023年高考重磅新消息:捷径道路被封、小心机构行骗;收紧录取专业,风向彻底改变。11月11日,教育部重拳出击,对2023年高考中的特殊类型招生工作进行了部署。
一、艺体考生防舞弊
在教育部***上,我们可以看到对艺术生和体育生的“严抓”。具体措施包括:该回避的人要回避;考生、评委和考场必须落实“三随机”;严禁高校教职工组织或者参与考前辅导;没按规定进行公示的考生一律不准录取。
二、报送学生限范围
在教育部的阳光高考信息平台上,我们可以看到对保送生的“严抓”。具体体现在限定四类有资格保送的人群,缩减他们就读的专业范围。
第一类保送生,是奥赛国家集训队成员,高校将主要安排与学生特长相关的基础学科(比如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等等专业)去录取他们。
第二类保送生,是全国16所外国语学校推荐的优秀学生,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三所大学还可以让这些学生就读英语专业,其他高校只能把他们录取到非英语的小语种专业,“一带一路”语种是重点。
第三类保送生,是公安英烈子女,他们只能被保送到公安类院校。第四类保送生,是退役运动员,国家鼓励他们申请保送到体育学类的专业。
三、回首过往教训多
说到高考中的非裸考招生,老百姓心中的愤懑可实在太多了。
已经退出历史舞台的自主招生,初衷是选拔高校中意的偏才怪才,给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孩子额外的录取机会。但始料未及的是,这种招生模式成了有资金、有***、有地位的家庭的“专属渠道”。伪造证书和专著的、***和专利的、内外勾结赚昧心钱的机构在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某知名音乐学院的院领导和教授、导师“出事”成串,有人用“割韭菜”来形容艺考中的舞弊行为,有人为此不惜顶着疫情从国外买高价机票回国,只为每年一次的“饕餮盛宴”。
看看老百姓眼中的那些社会名人,有人都混成博士了,竟然不知道知网是什么;有人进了顶尖艺术院校,挺身自爆学籍***;有人凭着父母的帮助,降几十分进了顶尖院校,毕业就当了领导;有人以外国语学校优秀学生的身份保送顶尖院校,就读的反而不是外语类专业,一转眼成了豪门贵妇。就问你一句:乱不乱?
四、面向未来保公平
在老百姓的眼里,高考是一根“教育指挥棒”,引领着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方向,实乃重中之重。仔细观察和阅读近几年的高考政策,我们能一眼看出这根“指挥棒”未来所指引的方向——保公平。
在老百姓的眼里,按照分数录取的“硬规则”,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相对公平。除此之外的其他录取方式,往往因为信息不透明、机会不均等,被认为是“有碍公平”的体现。未来一段时间内,“多数公平”和“少数机会”仍将在高考录取中博弈,但前者的权重显然高于后者。
不得不提的是,在很多人看来,目前实行的分省考试、分省录取模式有着巨大的优化空间。但我认为,在幅员辽阔的中国实现统一试卷和统一录取,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不公平,因为各省的教育***很难做到均匀分布。
对高考中艺术生和体育生的录取,你有何看法?你认为现存的四种保送生和保送专业范围,是否合理?你认为什么样的高考制度才是利国利民、有利公平的?来评论区高谈阔论吧。
2023年高考新政策是什么
2023年高考政策新规如下:
2023高考迎来“大改革”,5类考生不再享受加分
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明确取消了5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大幅减少、严格控制”的高考大方向,从2015年、2019年一直在部署,现明确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品德突出事迹五类高考加分项目取消。
这五项政策对应五类考生,也就是说,从2023年高考开始,这5类高考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这是否意味着高考加分将成为过去式
有人对该政策理解不透彻,发出疑问:“难道体育生以后不能降分考大学了,只能和正常学生一样参加高考?那学体育还有啥意义?”
并非如此,只是在正常参加高考的体育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但还是可以作为特招生直接北大学招录,或者考体育专项高校的。
这项新规其实影响最大的是竞赛选手,在高考录取中,经常看到竞赛加分这样的字眼,今后不会再出现了。
这一点也让应届考生高兴不起来,毕竟5分、10分的加分,关乎着竞赛生能否考上清北浙复交名校。
2023年教育部发布新规定是什么
2023年教育部发布新规定是什么
优先发展青少年和学校体育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2023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体育法共十二章、一百二十二条,将“学校体育”的章名修改为“青少年和学校体育”。
新增“保证体育课时不被占用”和“在校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等内容,同时提出在国家层面“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
新修订的《体育法》提到: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配足合格的体育教师,保障体育教师享受与其他学科教师同等待遇。学校可以设立体育教练员岗位。学校优先聘用符合相关条件的优秀退役运动员从事学校体育教学、训练活动。
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提出2023年起,每年对各地各校达标情况进行通报,各地工作成效作为国家新一轮职业教育改革项目遴选的重要依据。到2025年底仍不能达标的学校,要***取调减招生***等措施。
职称评审不再“一刀切”
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其中,要求合理设置论文和科研成果要求,卫生、工程、艺术、中小学教师等实践性强的职称系列不将论文作为职称评审的主要评价指标等,这一《通知》明确教师“评职称不再只看论文”。
五类考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
2022年9月15日,教育部召开发布会,明确取消体育特长生、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类竞赛、省级优秀学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迹五类全国性高考加分项目。
也就是说,从2023年高考开始,这五类考生不再享受高考加分政策,另外还有95类地方性加分项目在有***地逐步取消。同时,推动少数民族加分更加精准。
“英才***”培养高校增至58所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近日正式公布《2023年“英才***”工作实施方案》。2023年,“英才***”实施范围进一步拓展,培养高校增至58所,覆盖25个城市,***培养1700余名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
他们将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一流高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自然科学基础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指导下,参加为期一年的科学研究、学术研讨和科研实践。
严格规范高校校外办学
教育部出台《关于严格规范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对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作出规范要求。
自2023年1月起,各地各高校按照《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指引》开展校外教学点设置与备案工作,对于已备案但不符合《通知》要求的校外教学点,给予2年过渡期进行整改。
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面向农村和脱贫地区学生招生专项***,包括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三项,由部属高校和省属重点大学向脱贫地区、农村地区学生投放专门的招生指标,增加他们上好大学的机会。
按照相关规定,从2023年高考起,往年被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地方专项***录取后放弃入学资格或退学的考生,不再具有上述三项专项***报考资格。
研究生教育学科新版目录实施
管理办法》。新版目录有14个门类,共有一级学科117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3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31个。这是我国第5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
通知提出,新版目录自2023年起实施。根据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对应调整结果,2023年下半年启动的新一轮研究生招生、培养工作按新版目录进行。在校生及2022年启动招生、2023年9月入学学生的培养仍按原学科专业执行。
高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取消
***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稳妥有序推动取消就业报到证。
从2023年起,不再发放《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取消就业报到证补办、改派手续,不再将就业报到证作为办理高校毕业生招聘录用、落户、档案接收转递等手续的必需材料。
根据***院办公厅有关文件要求,从2023年起,教育部门建立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制度,作为高校为毕业生办理离校手续的必要环节。全面推广使用全国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登记系统。
全国统考项目增至11个
教育部对2023年普通高校特殊类型招生工作做出专门部署,在《2023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中,明确了2023年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将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田径、武术、跆拳道、击剑、棒球、沙滩排球、冰雪等11个项目实施全国统考。
高校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纲要》提出,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纲要》指出,公共艺术课程包括美学和艺术史论类、艺术鉴赏和评论类、艺术体验和实践类等三种类型课程。职业院校要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拓展性艺术课程。